合理控制研发成本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热潮席卷世界。于是,通用电气、康柏、摩托罗拉、朗讯等一系列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内大搞科技创新,大量的投资砸向“科技和互联网”。可是,当网络泡沫破灭,这些企业因研发投资过大,资源浪费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重创。

在我国,甚至不少小规模民营企业也加入了研发的大潮,结果,他们很快就发现力不从心。不是投入的巨额资金打了水漂,就是研发时间太长,研发结果出来已经落后于市场了。这些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当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甚至把企业原本盈利的主业也拖垮了,时至今日,还元气大伤。

研发通常都是决策者做出的决定,因此,决策者对于研发要有个清醒的认识,不能为了追求未来的高利润就意气用事,也不能随大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实力决定研发规模是很有必要的。

1.不和对手拼研发

我们知道,凡是搞研发的企业不是尖端行业就是大规模的公司,但是即便是尖端行业,也未必都要建造庞大的研发队伍,亲自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聪明的决策者都懂得节省研发费用的高招。

在IT业,戴尔公司通过巧妙地与其他公司合作来达到既开发了新产品,又节省了开支的目的。

当时,整个IT业都在比拼研究与开发,IBM公司和微软公司的研发投入都达到了营业额的5%,阳光公司每年的产品研发投入也达到约18亿美元,而此时的戴尔研发预算还不到5亿美元。可是,戴尔绕过了技术的门槛,集中力量做市场和整合供应链。戴尔将主要精力用于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直销、标准化、零库存等经营策略,占领市场的有利位置。因此,有人戏称戴尔是没有技术、没有质量,只有数量的公司,但戴尔公司却认为:“我们有技术、有专利,我们的技术和专利主要集中在业务流程管理方面。”

是啊!技术不一定都在生产制造领域,在运营领域、包装自动化等方面不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吗?戴尔,由于其成功地占领了市场份额,并对市场的研发资源进行了整合而异军突起。

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IT业,研发投入的50%来自微软、英特尔等公司,而戴尔正是借助微软、英特尔的研发力量,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做市场上,这样既节省了研发经费,又能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上不断推出高品质的产品。

如果戴尔没有和这些公司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戴尔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将失去竞争力。

3.削减研发费用

如果研发规模和研发队伍庞大,占用了公司30%以上的资金,而且不能按照计划实现项目的预期投产,那么就应该挥动利斧,砍掉这个项目,或者把其中比较乐观的分支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开发,否则,你一时的犹

豫会把企业拖入沼泽地,永无翻身之地。

至于由于大环境改变影响到研发的进程时更应该马上停滞。爱立信公司就是在互联网泡沫中削减了全球100多家研发机构的90%。

4.研发和生产及时嫁接

从黑白到彩色,从超平到纯平,到胶片电视,到互动电视,再到今天的高清1080P的数字电视,海信在每一次彩电变革时都领先行业3个月以上时间,消费者提前享受科技带来的实惠。海信平板电视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能够迅速制胜关键在于具备了技术品质、生产规模以及销售网络优化等独特的优势。海信拥有强大而快速的研发团队,而且他们研发成功后可以在企业内部快速投入生产。随着核心技术研发的成功带来了海信平板电视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科学、合理地调节产品的市场价格,从而在适应市场竞争方面更具灵活性,为市场决策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基础。

有些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并不比海信差多少,但是因为从研发到生产过渡的时间太长,从而错失占领市场的先机。对于不具备海信这样研发的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来说,也同样需要提醒自己注意研发和生产及时嫁接。

优秀的设计是项目盈利最基本的保障。设计采取什么技术、选用何种材料以及研发的时间等与产品的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新形势下的研发成本管理,除了必须提供适销对路的研发项目外,还应该合理控制开发成本,让利给消费者。所以,合理控制研发成本也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