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不能太因循守旧

现在提倡创新,而创新需要具备一条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善于接受新事物,就不会因循守旧,做起事来就不会拘泥于条条框框。但这样的能力,往往是在平常生活中积累和培养的。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就是一位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人。

一天,林肯到大街上散步,几名便衣保安在不远处保护着他。忽然,他看到在一家名为《智慧》的杂志社门前围了一群人,于是,他也好奇地围了上去。结果发现在华丽的墙上开了一个小洞,旁边写着:“不许向里看!”但好奇心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向里看。林肯也顺着小洞向里看,原来里面是用霓虹灯组成的《智慧》杂志广告。

林肯感到这家杂志广告很有创意,就订了一份。果然,《智慧》不论内容、版面设计、版式装饰,还是印刷质量,都是相当出色,颇受林肯青睐。

有一天,林肯处理完公事,拿起一份刚到的《智慧》杂志阅读,读到一半时,发现中间有几页没有裁开。林肯很是扫兴,顺手将杂志放到一边。晚上,林肯躺在**忽然想起《智慧》杂志办得十分出色,它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按常理是不会出现这样的质量问题的。他由此联想到杂志社在墙上开小洞做广告一事,难道这里面也许会有什么新花样?

林肯翻身下床,找到杂志,小心地用小刀裁开中间几页,发现中间一页一段内容被纸糊住了。林肯当时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错了。但印错了什么呢?好奇心驱使他又用小刀一点点撬起糊着的纸,最后发现了如下的几行字:

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请将杂志退还本刊,我们将负责调换新杂志并给您寄去奖金。

——《智慧》编辑部

林肯对编辑部这种利用读者好奇心启发读者智慧的做法极其欣赏,便提笔写了一封信。不久,林肯就收到了新调换的杂志、奖金和编辑部的一封信:

总统先生,在我们这次故意印刷装订错误的3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绝大多数人则只是采取了将杂志寄回要求重新调换的做法。看来,您的确是真正的智者。根据您来信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杂志改名。

这本杂志,就是至今风靡世界的《读者》。

故意印刷装订错的300本杂志把机遇摆在了300个人面前,但绝大多数人熟视无睹,只有8个人抓住了机遇,还不到总数的2.7%。为什么只有8个人在平凡中发现了非凡,获得奖金?重要的原因就是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请反思一下,当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许多老人埋怨儿女不愿和自己说话,嗔怪儿女不孝顺。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一位赵先生就这样解释:我妈妈一开口就是“过去、曾经、从前”老三套,这些陈年旧事我已经听得出茧子了,可她还喋喋不休地说。有时实在没耐心,只好以工作忙、接电话等种种借口走开了。

一些老年人不爱接受新事物,一味地沉浸在过去的故事中,以旧思想、旧行为生活,因此导致与年轻人的代沟越来越深,到了无法交流的地步。而那些与时俱进的老人,就格外受年轻人的欢迎。已故艺术家赵丽蓉,年轻时是评剧演员,到了晚年,在春晚的舞台上,却越来越红,越来越受观众的欢迎。究其原因,就是赵丽蓉融入了这个时代。她在小品中唱流行歌曲、跳霹雳舞等,尽管只是表演那么几下,却很快抓住了年轻观众的心,大家都觉得这老太太真新潮,善于学习,什么都会,比年轻人还有活力。这样的老人,谁不喜欢?就在我们身边,那些善于接受新事物、偶尔还说点网络语言的老人,都能和年轻人打成一片。

因此说,老年人要想融入这个时代,受年轻人的欢迎,必须改变自己,让自己活在今天,而不是过去。实现这个愿望并不难,最重要的一步是学会年龄互换。把自己当成年轻人,看看现在流行什么、孩子们喜欢什么。对于不能接受的新潮事物,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仔细想想年轻人为什么会喜欢,新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想明白了这些,老人就能理解年轻人,从而尽快与时尚、新潮接轨,与时代融合。让自己成为“新新老人”,与年轻人的距离就近了。

年轻人虽说和老年人不一样,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年轻人的心也常常难以经受生活的考验,受几次挫折就容易变得消极被动,所以年轻人也要时时刷新自己。因为人最难面对的境界不是苦难,也不是厄运,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处于无知无觉的疲惫中,感动过你的一切不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再吸引你,甚至让你激怒的事情也不能再激怒你,连最起码的情感表达都处于停滞状态,你说这不可怕吗?这时就需要刷新自己的人生,才能做好事情。人生如风景,熟知的或是太了解的,有时并不一定是优势,它抑制了人的许多求新求异本能,在不断地摩擦与接触中,人们变得迟钝和漠然,再好的风景也只是画,失去了活力,而陌生的风景却蕴含着新奇与刺激,蕴含着灵息与智慧,在刷新人生的过程中,那些不断寻找新风景的人,会意外地撞上成功的机遇,会偶然发现新的道路,会必然见到别有洞天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