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能太较真

前几天,碰到一个老同学,说起社会上的很多不公平现象。老同学说,他是一个直爽的人,凡事爱说真话,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总爱碰壁。我劝他:凡事想开些,别太认死理,别那么较真,别做生活中的“二愣子”。

所谓“二愣子”,是形容一个人愣头愣脑、性格倔强、认死理、喜欢抬杠、做事考虑不周、不计后果。

生活中不少场合,你不要认真,不能认真,更不能较真。相反,你不认真,不计较,避开风头和锋芒或反其道而行之,矛盾反而迎刃而解,气氛一下就完全改变,达到了新的和谐。做事不要太认死理,也不要太较真,这正是有些人生活并不富足却活得潇洒的原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度量能容人,你就会有很多朋友;相反,“明察秋毫”,眼里不揉半点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争个是非曲直的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

做事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看上去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许多人都会被看成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

在一本书上读过一个孔子的故事,虽然明显是现代人编造的,但读后启发很深:

孔子带众弟子东游,走累了,肚子又饿,看到一酒家,孔子吩咐一弟子去向老板要点儿吃的。这个弟子走到酒家跟老板说:我是孔子的学生,我们和老师走累了,给点儿吃的吧。老板说:既然你是孔子的弟子,我写个字,如果你认识的话,随便吃。于是写了个“真”字,孔子的弟子想都没想就说:这个字太简单了,“真”字谁不认识啊,这是个真字。老板大笑:连这个字都不认识还冒充孔子的学生。吩咐伙计将之赶出酒家。

孔子看到弟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地回来,问后得知原委,就亲自去酒家,对老板说:我是孔子,走累了,想要点儿吃的。老板说,既然你说你是孔子,那么我写个字如果你认识,你们随便吃。于是又写了个“真”字,孔子看了看,说这个字念“直八”,老板大笑:果然是孔子,你们随便吃。

弟子不服,问孔子:这明明是“真”嘛,为什么念“直八”?

孔子说:“这是个认不得‘真’的时代,你非要认‘真’,焉不碰壁?

处世之道,你还得学啊。”

这虽是个杜撰的故事,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凡事不能认死理,太较真。

有位同事总抱怨他们家附近小店卖酱油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巨款似的。后来同事的妻子打听到了女售货员的身世,她丈夫有外遇,和她离了婚,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患哮喘病,每月只能开四五百元工资,一家人住在一间15平方米的平房里。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位同事从此再不计较她的态度了,甚至还建议大家都帮她一把,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顺心的事,实在不值得过度较真生气。有时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其中肯定是另有原因。

我老家有一个妇女,十分固执,只认死理,特爱较真。在家和老公为孩子穿凉鞋还是穿球鞋要较真,在村里为一点儿小事要和邻居争个是非曲直。人是个很好的人,就是这个毛病让不了解她的人认为她很怪,难以相处。其实,她不明白,很多事情争赢了又怎么样呢?可能失去的更多。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里更不要认死理,否则就愚不可及。家人之间哪有什么原则与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都是一家人,非要分出个对和错来,又有何用?处理家庭琐事要采取“绥靖”政策,安抚为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稀泥,当个笑口常开的和事佬。家是避风的港湾,应该是温馨和谐的,千万别把它演变成充满火药味的战场。

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去做该做的事,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岂非人生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