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

虽说知识就是力量,但即使一个人满腹经纶,若不懂创造与创新的话,也不是一个强者。因为只有创造与创新才能赋予知识活力。

在信息网络时代,电脑代替了人脑部分的记忆功能与推进功能,信息高速公路使人们需要的大量知识和信息可以迅速获得。知识越来越社会化,越来越容易获取,创新因此成了大脑最重要的功能。三百六十行,要想当“状元”,哪一行不需要创新?发展创新思维是摆在人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又必须进行的任务。

应该承认,人人都想创新,每一个人在做新的决策、采取新的措施时,都希望自己这次比上次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高明。这种力图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意识,构成了创新活动的基本动力。

创新不是科学家和学者的专利,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可以培养。每一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我们大脑的创新潜能。在不断的创新中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捷径,是决胜竞争时代的唯一法宝。

1.因循守旧是思想的沼泽地

因循守旧是思想的沼泽地。

因循守旧者的典型特征是我们抱着自己的老观念不放,不去主动接受新鲜的思维,进行脑力革命。这本身就是思维上的惰性使然。

成大事者必须要时刻学会自己洗脑,摒弃因循守旧,创新求变,才会有真正的成功。我们有很多人常抱怨自己脑子太笨,这是因为我们不开动脑筋,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中僵化着。

成大事者的路上,因循守旧是我们必须克服的一大障碍。不要指望未来某个不确切的时候“情况将会好转”,而将就着过日子。如果我们不改变因循守旧的习惯,那些转机将永远不会有。事物有一个可悲的趋势,那就是它们永远不会自我转变。靠一个精神上的延期计划生活,总是期望和希望,这是无益的,它将永远不会把我们带到某一个目的地。我们可以检测一下,看是否常常对自己说这样的话。

(1)我希望一切都将朝最有利的方面转变。

(2)我愿自己能在这件或那件事上做些什么。

我们承认正是用这些想法在自己周围建立封锁线吗?我们意识到“希望”和“祝愿”这两个词实际上使得你什么也不干吗?坐等不会给你们带来什么,事实上,我们的惰性可能引起一种情感上的麻痹,使我们不能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

要对我们自己说:“我已经明白”,并且动手干起来。除非我们去促成事物的转变,否则,未来的情况将是依然如故。

的确,要干,就需付出代价和担当风险,我们的努力也可能会遭到失败;如果我们避免干任何事情,我们也可免遭风险和失败。但是,结果会怎样呢?我们避免可能的失败,同时也就避免了可能的成功。

要找出我们身上因循守旧的原因,可试着问自己这样的话。

(1)计划着一些令人激动的事情,但从来不实行这些计划吗?例如,去休假,或者观光旅游等。

(2)拒绝做任何对自己也许是一种挑战的事情吗?例如,控制饮食,戒烟,或者选修一门大学的课程。

(3)过多地依赖自己的朋友吗?过于沉湎已厌倦的职业吗?过于依靠那些对自己厌烦的亲戚吗?或者过于留恋那已不再令人满意的住房吗?

(4)一旦面临困难的任务或者某个将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的场合时,便立即变得忧心忡忡吗?

(5)推迟做那些费力的或令人厌烦的事情吗?如清扫房间、修车、修剪草坪,或者写信。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要做的事情是如此之多,以致分散了自己的精力,周而复始地忙这忙那,整天被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拖累着,使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可能是属于这类人,那么我们可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1)因为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做而推托自己亲爱的人们的要求吗?

(2)由于首先必须照顾别人或者自己的职业而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吗?

(3)总是忙得没有一点儿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吗?

(4)因为家里或者办公室里有那么多活儿要干,以至于放弃了一个休假、一场电影或戏剧演出吗?

认真地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将很容易地确诊出自己因循的根源所在。从根本上说来,因循就是害怕担当风险。当我们对那些熟悉的然而也是有害的信号做出反应时,我们至少能够心安理得地(或者是不怎么舒服地)维持现状。因循守旧确实称得上是生活的防身甲。

克服因循守旧的坏习惯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么困难。我们所必须做的一切便是,我们现在就必须行动,而不是等到明天或者下个星期;关掉我们正在看着的电视连续剧,立即着手写我们的学术论文;放下我们正在读的杂志,去打那些令人担惊受怕的电话;放下那一片送到嘴的饼干,开始

我们的饮食控制;立刻参加某一个自去年就吸引着我们的课程学习;现在我们从钱包里取出10美元,开辟一个特别储蓄,以备我们一直期待着的某次休假之用。

2.突破思维观念,顺应不如引导

好莱坞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生长在充满了暴动、变数、不安,以及恐惧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彼时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震惊朝野,粉碎了不少美国人对未来所向往的美好愿望。接着一连串挥之不去的梦魇接踵而至,如越战、水门事件、中东战争——诸多的不顺,使得社会也起了连锁反应,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部分人选择了颓废与放弃,借毒品麻醉自己。而不愿颓废的激进派,则选择了社会运动来发泄自己,反战示威等社会运动接连不断。

在这期间,一些反映时事的电影,如《越战猎鹿人》《现代启示录》《归乡》等陆续登场,灰色电影节笼罩的灰色气氛,让人更喘不过气来。

这时,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却正孕育着不同的思维,跳脱了好莱坞电影传统风格,企图以说事故的形态,将观众带到一个光与影交替、过滤了不安与无奈的梦想世界——他企图以爱唤起人们对人生的信心。这就使得他更先别人一步进入了人们的内心,也从而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他完全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制作、拍片手法,许多不可能的事,在他的电影中——成为了事实。

斯皮尔伯格所制作或导演的电影,不但叫好也叫座,同时获得票房与艺术的肯定,并为全世界的影迷所喜爱。他成功了,那是因为他懂得求新、求变,并且以不顺应潮流的思维观念,适时创新及突破。

他的制作与导演的技巧,带领着好莱坞电影城走进高科技与艺术的最高境界,不但为好莱坞电影的历史添上了辉煌的一页,更成为近年来电影制作上的一股新潮流。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所执导的电影,如《大白鲨》《侏罗纪公园》《夺宝奇兵》《外星人》《回到未来》《紫色姊妹花》《直到永远》《辛德勒名单》等,每一部片子都创下了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票房纪录。

1998年6月6日,巨作《彗星撞地球》,还未上演就造成了轰动。观众引颈期盼,都希望早日能够看到此片。这是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第一部科幻灾难影片,片中描写地球面临着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劫难,彗星与地球相撞,引发了一场无以挽回的空前大灾难。

斯皮尔伯格跳脱了现在的时空观念,以反向思考的虚拟方式,来假设地球和彗星相撞的情景。片中以极高超的电脑模拟场景与电脑科技特效,制造了电影史上,史无前例的灾情写真,过程紧张,扣人心弦,观众仿佛置身于灾难之中,觉得回味无穷。

斯皮尔伯格的这种求新求变的思维,正是他成功的最大原因,在其他导演始终带领观众周旋在传统风格的旋涡之中时,斯皮尔伯格以崭新的导演手法,独特的故事结构,引领观众跳出了这个旋涡,引导了一个新潮流,建造了一个让人心安,无惧风雨的避风港。

3.灵感是成功的井水

“灵感是成功的井水”,皮鲁克斯这样说。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似乎能想到的竞争招数都已出齐,然而,仍有人灵机一动,新招数不断出世。

美国有位叫米曼的女士。她发现,她穿的长筒袜老是往下掉,如果是逛公园或去公司上班,丝袜掉下来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就算偷偷地拉也是不雅。又想,这种困扰,其他妇女也一定会遇到,于是她灵机一动,她开了一间袜子店,专门售卖不易滑落的袜子用品。袜子店不大,每位顾客平均可在1分半钟内完成现金交易。米曼目前分布在美、英、法三国的袜子店多达120多家。碰到袜子往下掉的女士何止千千万万,但能够触发灵感要开一间袜子店,解决这个小尴尬的人却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将会受益无穷。

灵感会启发人们创造新意念、新发明。

医疗用听诊器是这样发明的。200多年前,法国医生拉哀奈克一直希望制造一种器具,用来检查病人的胸腔是否健康。有一天,他陪女儿到公园玩跷跷板,偶然发现,用手在跷跷板的一端轻敲,在另一端贴耳倾听,竟清楚听见敲击声。这位医生得到启发,回家用木料做成一个状似喇叭的听筒,把大的一头贴在病人的胸部,小的一头塞在自己的耳朵里,居然清晰地听见病人的胸腔发出的声音。这便是世上第一部听诊器。

这些具有创造力的人无疑是聪明的,但并非天才。他们所面对的启示别人也能遇到,只不过他们能迸出灵感的火花,而别人依旧茫然。这都是因为他们很敏感,联想丰富,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情,是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六感官的真实性已得到公认。这种第六感官是创造性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想象力是大多数人都有过的,但却很少用到,就算用到了,也只是巧合。相形之下,处心积虑、胸有成竹地来运用第六感官的人是少数。自动自发的这种能力,并且对第六感官的用途了若指掌的人,就是天才。

在人类无限的心智和宇宙的无穷大智之间,创造性的想象力是直接的桥梁。所有宗教上所谓的启示,和所有发明领域中的基本定律、新原理、新法则,都是借着创造性想象力,才发现的。

思想观念闪现在脑海中的时候,我们常管它叫“灵机一动”,而这些“一动”,则是起自于以下源头之一,或起自一个以上的来源。

(1)无穷大智。

(2)储存每一种感官印象的潜意识,其中囤积了经由任一种五官知觉发派至脑部的思考动力。

(3)从另外某一个人心中,经由自觉的想法,释出的观念或图像。

(4)从另一个人的潜意识宝库里。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已知的源头,能发出“灵感”或“灵机一动”的思想观念。

伟大的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和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培育了一种习惯,借创造性想象力的能力,听到由内而发的“沉稳的内心细语”。有“敏锐”想象力的人都知道这个事实,最好的主意是“灵机一动”而来。

有位伟大的演说家,原本不成气候,直到有一天,他闭上眼睛,并完全仰赖创造性想象力,才渐入佳境。被问及他为何在演讲达到最高巅峰之前闭上眼睛时,他答称:“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由内心萌发点子,再说出来。”

美国最负盛名的金融业巨子之中,就有一名在做重大决策之前,有闭上眼睛两三分钟的习惯。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答说:“闭上眼睛,我能取用更高智能的活水源头。”

4.制胜要用奇招

日本的旅店多如繁星,如果不出奇创新,要想取得好业绩,真是难上加难。大阪有田观光饭店的经理宇野,深深懂得这个商业诀窍,首创出太空温泉浴,结果轰动了旅游界。

原来,宇野请电力建筑部门在饭店前方的两座山间,安装了离地200米高的电缆,电缆上悬吊着一个温泉澡池,用电缆车将它们联结起来。使用时,操纵电钮,温泉澡池随电缆车上下飞驰。每个空中澡池可容2人,10个澡池一次可载客20人。客人泡在澡池中,一边洗温泉澡,一边居高临下地饱览湖光山色。“抬首望红日,低头看青山”,使人有了飘飘欲仙的感觉,也给人增添了人间天堂的无穷雅趣。难怪宇野这个绝招一问世,有田观光饭店几乎天天客满,日本各地赶来猎奇观光的客人每天竟有1000余人,节假日饭店更是住不下。别说有田饭店本身,就连附近的小客栈、小饭店也跟着沾了大光,把生意全给带上去了。

宇野首创半空温泉浴的成功,引起了同行和记者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追问他的经营诀窍,宇野笑着回答:

“其实这也不神秘。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提供最佳服务,本是服务行业两个不可缺少的着眼点,它们的关系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到观光饭店投宿的客人,如果既能享用全身浸泡温泉之中舒心惬意的滋味,又能领略到半空中饱览山水风光的新奇刺激,那紧张工作的疲劳和烦恼就能烟消云散,他们即使多花一点钱也是心甘情愿。所以,拥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新奇想法,这就是经营制胜的要诀。”

如何驾驭那些飘忽不定的精灵——新奇的想法?

(1)及时记录下来一些想法

人们在工作、生活、交际和思考过程中,常会出现许多想法,而其中的大部分都会因为不合时宜而被人们放弃直至彻底忘却。

其实,在创新领域里,从来就不存在“坏主意”这个词汇。三年前你的某个想法也许不合时宜,而三年后却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主意。更何况,那些看来是怪诞的远非成熟的想法,也许更能激发你的创新意识。

如果你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那么,当你需要新主意时,就可以从回顾旧主意着手。而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给旧主意以新的机会,更是一种重新思考,重新清理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轻易地捕捉到新的创新性的思想。

(2)自己向自己提问

如果不问许多“为什么”,你就不会产生创新性的见解。

为了避免这个常犯的错误,成功总是透过所有的表面现象去寻找真正的问题。他们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他们也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那些不明确的,看来似乎是一时冲动之中提出来的问题,往往包含着更多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3)经常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有了想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想法,你都应当表达出来。如果是独自一人,你就对自己表达一番;如果你身处群体之中,不妨告诉其他人,以便和你共同进行探讨。

一个人一生中的大多数想法,都被无意识的自我审查所否决。这种无意识的自我审查机制将一切离奇的想法都当作“杂草”,巴不得尽快地加以根除。

循规蹈矩的心境里没有“杂草”,但循规蹈矩的心境也没有创造力。你想要的创造力,就必须照料好每一株“杂草”,把它们当作一株有潜在经济价值的新作物。

把你的不寻常的离奇想法说出来,把它们从头脑中解放出来。一旦它们进入到交流领域之中,便能够免受无意识领域中自我审查机制的摧残。这样做,使你有机会更仔细更充分地去审视、探索和品味,去发现它们真正的实用价值。

(4)永远充满着创新的渴望

满足于现状,就不会渴望创造。没有乐观的期待,或者因为眼前无法实现而不去追求,都会妨碍创造力的发挥。

发明家和普通人其实是一样的人,所不同的是,他们总是希望有更好的方法。

系鞋带时,人们希望有更简便的方法,于是便想到了用带扣、按扣、橡皮带和磁铁代替鞋带;煮饭时,人们希望省去擦洗锅底的烦恼,于是便有了不粘锅的涂料……

所以这一切,都来源于改进现状的愿望。

(5)换一种新的方法来思考

墨守成规不可能产生创新力,也无法使人脱离困境。

有人喜欢用比较分析法来思考问题。面临选择,他总是坐下来将正反两面的理由写在纸上进行分析比较。也有人习惯于用形象思维法,把没法解决的问题画成图或列成简表。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或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思考策略呢?

试试看。也许,最困难的选择也会迎刃而解。

(6)有了创新性的想法,一定要努力去实施

有了创新性的想法,如果不去努力实施,再好的想法也会离你而去。想努力去做,却又因为短期内收不到成效而不持之以恒,你也会同成功失之交臂。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是他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经验之谈。坚持努力,持之以恒,才会如愿以偿。

另外,创新与创造的能力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创新与创造的最佳年龄是在25~40岁之间,这是一个最容易取得成功的黄金时代。

而另外一位学者麦尔斯则认为:在18~49岁这个年龄段,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几乎都处于最高水平,尤其是比较和判断能力,这对于创新与创造是非常有益的。

一个权威机构曾做过一次统计,发现在600~1960年之间做出过1911项重大科学创造的1243位科学家和发明家,获得成就的最佳年龄,也是在20~40多岁之间。

创造与创新有个最佳的年龄段,并不等于排斥人们在其他年龄段做出成就的可能性。莫扎特5岁时发现了三度音程,并据此谱写了小步舞曲。而摩尔根发表基因遗传理论时,却已是60岁的老人了。一些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50岁以后的智力水平甚至高于他们的年轻时代。

5.学会逆向思考

善于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按照常理去想问题,就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成效。这就是说,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够化解问题。

有一个小寓言,说的是美国有一家大百货公司,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无货不备,如有缺货,愿罚10万美元。一个法国人很想得到这10万美元,便去见经理,开口就说:“潜水艇,在什么地方?”经理领他到第18层楼,当真有一艘潜水艇。法国人又说:“我还要看看飞船。”经理又领他到第10层楼,果然有一艘飞船。法国人不肯罢休,又问道:“可有肚脐眼生在脚下面的人?”他以为这一问,经理一定被难住。经理也的确抓耳挠腮,无言以对。这时,旁边的一位店员应道:“我做个倒立给这位客人看看!”

今天,人们都已经熟悉了逆向思维的方式,但遇到了实际情况,特别是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人们还是习惯于常规思维。因此,很多实际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就被人们看成无法做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美国麦克公司董事长库里·恰克,以前只是一个小商贩,靠做小生意起家。

那一年,他把所有的本钱取出来,购进了一大批日本货,准备在美国出售。不料进货不到两天,还没来得及出售,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了,美国人抵制日货,使库里·恰克面临破产的边缘。库里·恰克有苦难言,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眼看就要泡汤了,他整天坐在椅子上,面对堆积如山的日货长吁短叹,度日如年,几乎想要跳楼自杀。

半个月后的一天,突然一个起死回生的想法涌上了他的脑海,他认为这个生意点子大有一试的价值。于是,他就在他的商品广告单上用红字写下这么一句话:“美利坚的同胞们,买日货是爱国的最好表现,有爱国心的人不可不买。为什么呢?在跟日本打仗的现在,如果人人都买日货,就等于省下一批国内资源。这部分资源就能作用于军需品,增强美国的国力。”这寥寥数语发生了很大的作用,看到广告单的人都纷纷买他的日货,这样他的日货很快就卖光了。

面对人生旅途中的诸多难题,从正面去想无法解决时,不妨打破常规,从另一方面或另一角度去思考。就像本来濒临破产的库里·恰克,把抵制日货改变成提倡购买日货,结果他不仅没有亏本,反而赚了一大笔。

6.从众心理是创新的死敌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墙上画出AB、CD、GF三条线段,找5个人分别进去辨认,指出哪条线段最短。前4位都说AB线段最短,第5个人进去后发现,不论怎么看,都是GF线段最短。他出来后,心理学家问他,他却回答是AB线段最短。心理学家告诉他,实际上他看的没错,确实是GF线段最短。前4位都是心理学家的助手。那么为什么第5个人明知GF线段最短,却回答AB线段最短呢?

第5个人说:“前4位都说AB短,我也就认同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从众心理。犯这种错误的人绝不在少数,仿佛人多就占了优势,就胜算多一些。

法国著名科学家法伯也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他花费了很长时间捉了许多虫子,然后把它们一只只首尾相连放在了一个花盆周围,在离花盆不远处放置了一些这种虫子很爱吃的食物。一个小时之后,法伯前去观察,发现虫子一只只不知疲倦地在围绕着花盆转圈。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观察,发现虫子们仍然在一只紧接着一只地围绕着花盆疲于奔命。七天之后,法伯去看,发现所有的虫子已经一只只首尾相连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围。

后来,法伯在他的实验笔记中写道:这些虫子死不足惜,但如果它们中的一只能够越出雷池半步,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命运也会迥然不同,最起码不会饿死在离食物不远的地方。

是“从众心理”害死了这些虫子。当然,让虫子摒弃自己固有的习性难免苛求,虫子毕竟是虫子。但是,人呢?有多少人因为从众心理的支配而步入人生的泥潭?

一切的创新,都是智慧的产物。它的本质是不同流合污,是特立独行。众口铄金,三人成虎是不会创出什么新意来的。英国的布莱克说:“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这句话对每个有志于培养自己智慧的人来说,当属至理名言。

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加州,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在那里发现了金矿。一时间人们奔走相告,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于是三五相约,呼朋引友,纷纷向加州进发。

当时只有17岁的农夫亚默尔也满怀希望地投身于加州“淘金热”的洪流之中,梦想着自己此去定能抱个金银娃娃回家,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

淘金梦是美丽诱人的。太多太多的寻梦人从天南地北、四面八方蜂拥而至。一时间加州人山人海,满眼望去,皆是淘金者。

然而黄金毕竟有限,在这么多人的开掘之下,显然已越来越难淘了。金子难淘反倒在其次,由于大批淘金者的涌入,使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都成了大难题。再加上当地气候非常干燥,水源奇缺,简直到了水贵如油的地步。恶劣的生存环境,不但破灭了许多人的淘金美梦,而且还把他们的命留在了异地他乡。

只有17岁的亚默尔当然也不能例外,和大多数人一样,虽然历尽了千辛万苦,还是没淘到金子。干渴、缺衣少食,几乎被折磨得半死。到底该怎么办呢?

望着水袋中一点点舍不得喝的水,亚默尔豁然开朗,他突发奇想:“淘金的希望是这样渺茫,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倒不如去卖水呢!”

亚默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伴,立即引来了人们的各种嘲讽。

但亚默尔对他们的冷嘲热讽无动于衷。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继续挖金矿的努力,将手中挖金矿用的铁啊镐啊,都变成了挖水渠的工具,将河水从远方引入他挖出的水渠中,用细沙将水过滤,变成清澈甘洌的可饮用之水。随后,他买来若干个大桶,将水装进去,挑到山谷的入口处,一壶一壶地卖给

那些淘金人。因为水在此地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市场,而且他做的生意几乎是无本的,在很短的时间内,亚默尔就发财了。

当许多人沮丧着空手而归时,亚默尔的怀里已揣到6000美元。别小看了这6000美元,在当时可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目。

黄金确实比水珍贵,挖到黄金也确实能发大财,这是确定无疑的。然而金子毕竟很有限,在难以计数的淘金者面前,它们少得可怜了。这也就是说,就算真的能够淘到金子,也将是微乎其微的。更何况当时加州的自然条件恶劣,生存环境也正在对人类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再这样随大流儿一起干下去,显然是不明智的。

年仅17岁的亚默尔却另辟蹊径,选择了卖水之路。虽然朋友极力反对,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当别人两手空空无功而返时,他的腰包里已鼓鼓地揣进6000美元,这不能不说是智慧为他创造的丰厚财富。假如他也和其他人一样,17岁的生命能否延续都是未知数,更别提什么6000美元的财富了。

墨守成规,随波逐流就是长眠不起,就意味着智慧之泉的枯竭和创造力的苍老。而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则标志着异军突起和独领**!

7.突破自己,激发创造力

再生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以再过30年的岁月!

在我们的岁月中,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摒弃,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学习新的技能,我们就能发挥我们的潜能,创造新的未来!我们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气与再生的决心……

现实生活中,像时尚一样,容易落后的不是你的衣服,而是你的想法和能力——对待工作的态度。为什么人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因为人有创新能力。有创新能力,这就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创新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形成的观察、比较、思考、推理、筛选、传承、改造、发展等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能力。

无论如何打开创造之门是内因和外因的结合,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突破你自己。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态。任何人都要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在这种变化中,你就要学会生活的方法,提高你的心理承受力。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仅有理想、目标是不够的,不知道怎样一步步去做是不行的。关键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切身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才能不断地激发创造力,培养起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