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分钟的价值最大化

一位著名的运动员接受采访,在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她回答说:在她的概念里,生命就是由很多个一分钟组成的。所以她对待每一分钟,都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鲁迅先生曾经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的确,节约点滴时间,正是许多人成功的秘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别人放过那些微小的时间沙粒的同时,勤奋者却把它们一一拾起,用这笔财富进行了一项技能投资,充实和完善着自己。

1.重视零碎时间的利用

拿破仑说,他之所以能打败奥地利人,是因为奥地利人不懂得5分钟的价值。但在滑铁卢一战中,据说拿破仑的失败也与他没有把握好时间有关。而在如今的商品社会,快捷和准时同样重要。

“快!快!快!加快步伐!”这句警示人们的话常常出现在英国亨利八世统治时代的留言条上,旁边往往还附有一幅图画,上面是没有准时把信送

到的信差在绞刑架上挣扎。当时还没有邮政事业,信件都是由政府派出的信差发送的,如果在路上延误是要被处以绞刑的。

在古老的、生活节奏缓慢的马车时代,用一个月的时间经过长途跋涉才能走完的路程,我们现在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穿越。但即使在那样的年代,不必要的耽搁也是犯罪。文明社会的一大进步是对时间的准确计量和利用。

把零碎时间用来从事零碎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乘车时,在等待时,可用于学习,用于思考,用于简短地计划下一个行动,等等。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短期内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但长年累月,将会有惊人的成效。

滴水成河。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噢,还有5~10分钟就要开饭了,现在什么事都干不了。”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但实际上,有多少身处逆境、命运多舛的人,充分利用了时间,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人生和事业的丰碑。那些虚掷了时光的人,如果能够有效利用的话,完全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鲁迅先生就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

外国作家马莉恩·哈伦德也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就,而这主要归功于他能够精打细算地利用每分每秒。作为一个繁忙的母亲,她既需要照顾孩子,又需要操劳家务。然而,任何一点儿闲暇,她都用来构思和创作她的小说和新闻报道。尽管她成就卓著,然而,终其一生她都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这种干扰使得绝大多数妇女在琐碎的家庭职责之外不可能有别的作为。由于她超常的毅力和分秒必争的态度,她做到了化平凡为神奇,而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无独有偶,哈丽特·斯托夫人同样是有着繁重家务的家庭主妇,但她完成了那部家喻户晓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类似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比彻在每天等待开饭的短暂时间里读完了历史学家弗劳德长达12卷的《英国史》。朗费罗每天利用等待咖啡煮熟的10分钟时间翻译《地狱》,他的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若干年,直到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完成为止。

时间是如此宝贵,然而,浪费时间的人却随处可见。

在位于费城的美国造币厂中,在处理金粉车间的地板上,有一个木制的盒子。每次清扫地板时,这个格子就被拿了起来,里面细小的金粉随之被收集起来。日积月累,每年可以因此节约成千上万美元。

事实上,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一个“盒子”,用于把那些零碎的时间,那些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时间,都收集利用起来。等着咖啡煮好的半个小时,不期而至的假日,两项工作安排之间的间隙,等候某位不守时人士的闲暇,等等,都被他们如获至宝般地加以利用。

“所有我已经完成的,准备完成的,或者是想要完成的工作,”埃利胡·布里特说,“都跟蜂窝的形成一样,是经过或即将经过长期艰巨、单调乏味、持之以恒的积累过程——材料的日积月累、思想火花的不断撞击和对真理的不断辨析。如果我是受到了某种雄心的激励,那么,我最崇高也是最热切的愿望就是能够为美国的年轻人树立这样一个榜样——把那些被称之为瞬间的点点滴滴充分利用起来,便诞生了奇迹。”

德·格里斯夫人是法兰西王后的密友,当她等待给公主上课之前,她就把时间用于创作,日积月累,她竟然写出了好几部充满吸引力的著作。苏格兰著名诗人彭斯许多优美的诗歌,是他在一个农场劳动时完成的。

《失乐园》的作者弥尔顿是一位教师,同时他还是联邦秘书和摄政官秘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抓紧每一分一秒,坚持创作。

发明天文望远镜的伽利略同时也是一个外科医生,他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和常人少有的勤劳,挤出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充分利用一分一秒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索和研究,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在我们的周围,有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对光阴的匆匆流逝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不能好好珍惜时间。他们无法真正意识到时光如箭的残酷,自信还有充裕的时间在等着他们,仿佛一个有钱人多叫几个好菜而并不在意它们是否会被白白倒掉一样。当他们在毫无顾忌地虚掷大片大片的光阴时,另外一些懂得时光如流水、年少难再来的人则在与时俱进,争分夺秒。

许多伟人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十分惜时。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利用上天赐予他们的每一分钟,一刻不停地工作并取得进步。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许多文学创作者同时又都是勤奋工作、恪尽职守的商人、医生、政治家、法官或是士兵。

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时间中都有很多零碎时间,如有人约你一起吃中饭而迟到,于是你只能等待;或者你到修车厂去而车子无法按约定时间交付;或在银行排队而向前移动缓慢时,等等,不要把这些短暂的时间白白耗掉,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做一些平常来不及做的事情。

如果你留心一下会发现,我们每天中的这种时间太多了。推销员常常发现,在接待室等待和顾客面谈的时间足够他办完所有书写工作:给上一位顾客写信、计划以后拜访哪些人,填写支出费用的报告,等等。每个人都可以找些适当的细小工作,利用这个时间空当来完成,只要把必备的表格或资料带在手边就可以了。

也可以在随身带着的约会记事本内夹五六张小卡片。这种做法很有用。每当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或要开列一张表,或看到一些要抄录下来的东西,就可以使用所携带的卡片。

不要认为这种零碎时间只能用来办些例行公事或不大重要的杂事。最优先的工作也可以用这零碎的时间来完成。如果照着“分阶段法”去做,把主要工作分为许多小的“立即可做的工作”,随时都可以做些费时不多却重要的工作。

因此,如果时间因为那些效率低的人的影响而浪费掉了,请记着:这还是自己的过失,不是别人的原因。

2.如何有效利用交通时间

如果生活在大都市里,一定对每天上下班的交通问题颇有感触。通常人们每天早上要花1个小时在路上,而下班回家时又要花上1个小时。任何事情要在一生中占去这么多的时间,都应值得你特别注意。很明显,有两方面值得你认真考虑一下:

(1)你是否能缩短交通时间?

(2)你能否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

让我们看看两个人的上班情形吧!

王先生每天开车去上班要35分钟。他的朋友张先生住在一个离上班地点只有15分钟路程的地方。王先生并不觉得其中的差异有什么特别意义——“只是多几里路而已,早已经习惯了”。但是让我们来算一算,单程相差20分钟,一天就相差40分钟,一个星期就是3个半小时,以一个星期工作40小时来计算,王先生“每年”要比张先生多花“4个星期的工作日”在路上。

另一方面,当我们选购房屋的时候,上班的交通时间当然不是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不过也还是应该好好考虑。虽然只有5~10分钟路程的差别,但是长年累月地积聚下来,差别就大了。

对于如何有效地利用上下班的交通时间这一问题,要因人而异。对于有车一族来说,随手打开车上的收音机任意播放节目,这并不是利用这段时间的最好办法。听有助于提高外语水平的录音带,你可以采取一点儿别的更加有效的方法:在早晨业务汇报之前,把有关事项先想清楚;分析业务、私人问题或可能发生的事;在心里面为一天的工作先计划一番。或听新闻报道或音乐录音带,是利用这段时间的最好办法。对于无车一族来说,北京有很多

白领女士利用上班路上塞车的时间进行化妆。当然还有很多人一上车就利用手机开始办公了。

重要的是,避免由惰性或习惯来决定如何利用上班交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要有意识地决定把注意力集中在什么方面。你会惊异地发现,如果不浪费这段时间将会获得多么宝贵的益处。

3.调整作息,一天变两天

无论是哪一国的总统、企业家,或是工人、乞丐,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这是上苍对人类最公平的地方。

虽然如此,但就是有人有本事把一天的24小时变成48小时来用。

我的朋友小李,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做早操,然后吃早点、看报纸,接着坐地铁去上班,车上并不是干坐,而是听外语录音带,有时也听专业讲座录音带。由于早出门,因此不会塞车,到达办公室大多是7点半,他又用7点半到9点这一段时间把报纸看完,并且复印一些好的资料做了剪报,之后准备一天上班所需要的资料。中午他固定在饭后小睡20分钟,下午继续工作。到了下班,他会避开乘车高峰,利用一个多小时看书,在7点左右才开始回家,因为车上人会少一些。在车上,他仍然听外语录音带或英语广播。吃过饭后,看一下晚报,和太太小孩聊一聊,便溜进书房看书、做笔记,一直到11点上床睡觉。

有一次,这位朋友就对我说,他和别人不一样,因为他的一天有48小时,也就是说,他一天当中所做的事是别人两天的量。

我这位朋友看起来有些“工作狂”的味道,但他的成就也非是和他同年的我所能比的,他不仅事业有成,信息丰富,工作能力更是我们望尘莫及。特别是他虽然未出国留学,但他的外语能力用他的外国老板的话说:“闭上眼睛听,他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

其实他也没什么法宝,他只是不让时间白白的流逝罢了。而要让时间流逝是很容易的,发呆,看电视,一个晚上很容易就打发了。如果天天如此,一年,两年,很容易就过去,你的成就和人一比,就明显有了差距。

因此你也有必要把一天变成48小时,让你的每一分每一秒发挥最大的效益。其实这样做并不难,把你的时间做个规划并且认真地去实践就行了。

在学校上课时都有功课表,其实这就是我们从小就学到的最基本的时间规划。你也可参考这种方式,把你一天当中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列成一张表,并且每天按表作息。一开始你会很不习惯,又因为没有人督促,所以你很有可能会“偷懒”,如果你偷懒,那么你就失败了。所以你必须坚持,再透不过气也不可松懈,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成为习惯,然后你的时间会开始“繁殖”,一天变成30小时、36小时、48小时,甚至更多。也就是说,你的时间效益提高了!

另外,由于你的生活作息是按表进行,你会发现因为时间效益的提高,时间就多出来了。如果有这种情形,你可把作息做个小调整,将多出来的零碎时间凑在一起,使之成为完整的“块状时间”,你可以利用这时间再做其他事。不过再怎么调整,总是会有一些无法控制的时间,例如,塞车、等人、等车,等等,像这种时间,有人用来阅读,有人用来背英文单词,有人用来听录音带(像我那位朋友),总之,虽然时间零碎,也不让它白白流逝。

据我了解,事业上有了不起成就的人,都很重视时间的利用,因此你若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在年轻的时候训练自己利用时间,追求时间的效益,把一天变成48小时——用来做事,也用来充实自己!

一天有48小时,也代表生命的延长,别人只能活80岁,你却活了160岁!因为你一辈子做的事是他们的两倍,或是更多。

4.工作要善于抓重点

一天,一个专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他现场做的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专家说:“我们做个小测验”,然后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鸡蛋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小石块,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碎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

“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碎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

“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我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不!”管理专家说:“那不是我想讲的真正意思。这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

那么,什么是我们工作中的“大石块”呢?我们可以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将工作分为A、B、C三类,并制订工作优先顺序表。首先在纸上列下所有的工作,然后逐一评估各项工作,在最重要的工作前标上A,次重要的工作前标上B,最不重要的工作前标上C。其中A类工作最为重要,因此应先处理A类工作。当完成目标分类的工作后,再将A类中的工作依其重要性顺序排列,至于B、C类的工作则可以暂时搁置。

A、B、C三类工作的优先性也可能改变,今天的A类可能是昨天的B类,今天的C类亦可能是明天的B类。

我们可以这么做:

(1)分析自己要做的工作

对每项工作逐次提出三个问题:能不能取消这项工作?能不能与其他工作合并?能不能用简单的东西代替?然后,再把那些必须做的工作分成A、B、C三类。

A类:约占全部工作的20%~30%,具有本质上的重要性与时间上的迫切性,完成与否会产生影响全局的后果。

B类:约占工作总量的30%~40%,在重要性与迫切性上不如A类,无严重后果。

C类:约占工作总量的40%~50%,无关紧要也不迫切,后果微小。

一般地讲,处理A类工作应占全部工作时间的60%~80%。

(2)判断关键工作的方法

首先看有无“四性”,即有效性、关键性、重要性、迫切性。有效性是指是否具备促进、限制工作效果的因素,关键性是对全局的影响程度,重要性是对目标的贡献程度,迫切性是指时间上的刻不容缓。只有同时具备这四性,才能列入A类工作。

(3)确定A、B、C类工作的进行顺序

若A类工作中有多件,则有个顺序问题。决定工作顺序有以下的原则:首先,要摆脱领导意志、各部门的压力和事情先后顺序的干扰,客观地确定它们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其次,是要摆脱昨天,而着重于今天。每做一件事时,都要问“这件事现在做还有价值吗?”。第三,要看重机会,而非看重困难,成果最大的工作,往往是最困难的。第四,对采取的方法,应求其有效性和创造性,而不能仅求其安全性和简易性。

(4)实行A、B、C时间管理法的步骤

首先是分类。每天早上抽点时间,把全天工作分为特殊工作和日常工作两类。特殊工作按上述原则分为A、B、C三类,并确定实施顺序,填入A、B、C工作分类表中。

其实是实施。全力以赴投入A类工作,直到完成或取得预期效果后,转入B类工作。C类工作不必去做,如有人催办,可列入B类。最后是检查。每隔一到两周检查一下自己工作的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降低干扰的6个措施

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之中,所以谁也无法完全排除干扰。其实应对大多数的干扰都是属于应该做的事情,例如,和顾客谈话、答复员工的问题、接听老板的电话——这些都是分内的工作。

尽管如此,仍然能够尽量减少干扰,如果要提高办事效率,就必须减少干扰。如果在1个小时内集中精力去办事,这比花2个小时而被打断10分钟或15分钟的效率还要高。当受到干扰之后,还得花时间重新启动你的思维机器,尤其当受到几个小时或几天的干扰之后,就更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重新启动思维机器。

因此建议你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降低干扰。

(1)分析一下打给你的电话,最好是在登记几天之后

你是不是常常接到必须要转给别人接的电话?或根本没有必要的电话?如果是,研究一下采取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这些电话。

例如,总机可能没问清来电者的问题,而不清楚该把这电话转接给谁。公司电话簿印有让人误解的头衔,或各电话簿的排列次序使人弄不清楚哪个部门究竟做什么样的事情,或者电话簿已有很长时间没有更正了。这些似乎都是小事情,但是如果因此而经常发生打错电话的情形,那就应该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加以解决了。

不过,造成不必要干扰的最基本原因,是缺少有效的沟通。如果没有把什么时候发布新价格表、休假表,或为什么要扣除薪水告诉大家,大家就会打电话或亲自去问(干扰)某一个人。

(2)使用回电话的办法可以减少电话干扰

有些电话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让他们的电话随时接听。但是对于那些没有什么紧急事情的电话,只要记下对方姓名和电话号码,以便在方便的时候回电话就可以了。如果自己已经接了电话,可以当即回答说:“我过半个小时再给你回电话。”这样又可以集中精力处理手头的事情而减少干扰了。然后可以集中在午饭前或快下班的时候回电话,这段时间对方一般不太愿意多谈,因此就可以更容易处理好电话问题了。

很多人喜欢自己煲电话粥,而且来者不拒,任何人都可以打电话找他们。如果这种做法很适合你办事的方式,那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在公共办公室,千万不可这样。但是从节省时间来看,大多数人会发现使用回电话的办法的确可以节省时间。

(3)一开始就定下谈话的语气

我们可以用诚恳的语气接听电话,然后再问:“有什么事情现在要我做吗?”一方面表示友善;另一方面也表明你正有事要办,闲话免谈。但如果太过于友善,比如,“听到你的声音真是太好了,近来怎么样?”诸如此类的话,你等于向对方发出了一种好像很空闲的信号,那么你们之间的谈话就可能会延长好几分钟。当然这个原则也可以用在别人亲自来拜访时。

(4)定出打电话和咨询的时间

如果让别人知道什么时间可以打电话找你,以及什么时间不希望有人打扰,这对你会大有帮助,别人也会谅解你的这种安排。如果事先解释说你希望在上午9点半以前和11点半以后,以及下午3点以前和4点半以后接见别人和接听电话,别人并不会觉得你冒犯了他;而且你在上午和下午会各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集中精力用于重要的工作上。当然也要说明,这只是一个原则,如果有紧急的事情,还是可以立刻告知你。

(5)试试家庭办公

如果你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许可的话,可以考虑偶尔半天或全天在家里工作,这样打扰的可能会少一点儿。

(6)来自上司的干扰

如果打扰大部分来自于老板,不要认为自己应该尽量忍受,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当然不是在他刚刚打扰你的时候),向他解释你希望能够更好地管理你的时间,请问他是否能每天安排一段对你们两个人都方便的时间,一起讨论一些事务,而其他时间就不要临时讨论了。你的老板很可能会很欣赏你这种讲求效率的想法,甚至把这个想法传达给每一个人,要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都好好考虑一下怎样把时间管理得更好。

6.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

打睡眠的主意并不是要大家尽量少睡觉、多干活儿。有些人认为,人们把很多的时间花在休息上是多么不合算。这是非常错误的时间管理理念,正确的时间管理理念是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我们的休息主要是以睡眠来体现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人们睡眠不足带来的损失。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詹姆斯·马斯博士研究发现,在美国50%的成年人(1亿多)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睡眠不足,31%的司机在开车时至少睡过一次,每年有10万起交通事故和1500起致命事故,都是由于人们在驾驶时睡着了造成的。

据对睡眠不足,引发的工厂生产力下降所造成的损失统计,每年大约在1500亿美元左右,分摊在每一个人身上大约500美元。

美国睡眠协会指出,成年人每天的睡眠不应该少于8小时。每缺1小时就使睡眠负债1个小时。1个小时负债就可以减少25%的创造力,巨大的睡眠负债会降低50%的工作效率。因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人的认识思维、信息回忆、反应速度等都会慢很多。

睡眠负债会降低30%的免疫力,从而增加患病的概率。有些人会说这与时间管理没有什么联系,你不妨试着想想,如果一不小心患病了,要花多少时间去治疗呢?

通过补充睡眠来除去睡眠负债,能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意识水平、工作效率、思维能力、情绪控制力和健康水平。据统计,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成年人延长1小时的睡眠时间,就能提高25%创造力,有的还可以提高到50%。

我们举例来说明以上情况:

如果每天的必要睡眠时间是8小时,而我们现在的睡眠时间只有7小时。这时,每天多睡1小时就能提高25%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每天我们的可用时间是16小时(24小时减去8小时睡眠时间),那么通过正常睡眠提高效率得到了额外的4小时(16小时×25%)。用1小时的休息时间换来了4小时的效率时间,何乐而不为!

尽管大多数人要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根据美国达特茅斯医学院睡眠诊所主任彼得·哈瑞博士所说,大多数成年人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在7~7.5小时,但是对很多人来说,6个小时或者5个小时的睡眠就已经足够了。超过你需要的睡眠只是白白耗掉时间而已,对健康不但无益而且可能有害。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需要睡眠多少时间呢?方法很多,但就是不可以根据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是多么难起床来做判定——你可能会发现多睡了或少睡了也是同样的不适。

哈瑞博士说:“要找出你到底需要多少睡眠时间,你应该通过不同的睡眠长度来做实验,每一种情形试验一两个星期。如果你只睡5个小时,仍然觉得思维敏捷,工作有效率,那就用不着强迫自己躺在**7个小时。如果你睡了8个小时,仍然觉得软弱无力,难以集中精神,那你可能就是那些需要睡眠10个小时的人之一。”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精神病学系睡眠实验室主任罗伯特·范卡索博士认为,人所需要的睡眠长度不同,似乎和新陈代谢、秉性以及从白天活动中所得到的乐趣有关。他说:“做一些无聊而令人厌烦的工作,会使人需要更多的

睡眠来摆脱每天冗长而乏味的例行工作。因此,我不会要求每一个人都订一个同样的睡眠时间表,但是不少人就是比平时少睡很多,仍然能够过得不错。”

还应该注意到的一点就是,一个人也会因所处情况不同而影响睡眠,在感到特别有压力或生病的时候,他会需要更多的睡眠。

7.对无聊的电视节目说“拜拜”

据统计,在我国内地,4岁以上的电视观众达到11.15亿人(2002年9月统计),共拥有电视机4.48亿台,每人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174分钟,也就是说我们一生中有近10年时间是在看电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撼的数字。

许多年轻人,除了工作、睡觉,其他时间被看电视占去了大部分。有些时间管理专家强烈呼吁我们扔掉电视机,其实这没有必要。电视本身有什么错,电视之所以对我们造成时间管理上的混乱都是因为缺乏科学的时间管理。

如果把看电视的时间好好利用,那么每天平均能给自己省出多少时间呢?按照我们每天减少2/3的电视时间来计划,每天就能节省出2个多小时。也就是说,它能使生命延长好几年。

那么怎样消灭电视这个隐形杀手呢?

只看有趣的节目。其实,看电视很多的时间都花在寻找或等待好节目上。看新闻并不太浪费时间。就拿笔者来说,每天只花费30分钟看新闻。这并不算是浪费时间,因为这个时段也正是很多人吃晚饭的时间,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从其他渠道了解新闻。有很多人也想只看新闻,结果还是摆脱不了电视的**看起电视剧来。如果我们没有控制力,就摆脱不了电视的**。不如花几元钱买一台收音机,收听每天的新闻。在“非典”的特殊时间,我天天在家里看电视,每天一个电视剧接一个电视剧地看。到了疫情得到控制,正常上班的时候,我还是一天到晚地迷恋电视,不能好好地工作。于是,我把电视机收藏起来,特意买了一个收音机,在每天早晨上班路上听《早间新闻》。

与朋友、家人一起分享电视。和朋友、家人一起观赏喜爱的节目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我们可以纯粹地把它当作一种工作之余的放松。这样做,既联络了感情,又获得了休息,何乐而不为!

预录电视节目或是运动比赛。大多数的家庭拥有录像机,很多家庭可能都闲置不用或淘汰了。其实不妨重新利用起来,将自己喜爱的节目录下来,等空闲时间再看,还能省去1/4的广告时间。

参考电视节目表。有了电视节目表,当电视上没有自己想看的节目时,就不会拿着遥控器漫无目的地换电视频道。看电视不妨只看别人都说好的电视节目。

买或租VCD、DVD。这样,可以节省到电影院的时间与金钱。好的或非看不可的电视剧,我们可以直接把VCD或DVD买回家看。这样可以节约不少时间。首先,可以在空闲的任意时间看,更不用花时间看广告。可以算一笔账,以我的时间价值计算,看两集电视剧广告的时间就可以写出1000字的稿子,足可以买下整个电视剧的VCD,如果租就更划算了。

将电视放在较不易观赏(将门关上),或是特殊的地方(如书房),就不会常常想看电视了。

看电视时可以兼做其他事情。在看电视时可以边看电视边做些其他事情。

利用广告时间做其他事情。在广告时间可以洗澡、洗碗、打扫卫生、准备明天的书包、打电话等。

关掉电视。对于那些“肥皂剧”,要果断地对它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