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就做最好

“没有人问我过得好不好,现实与目标哪个更重要?一分一秒一路奔跑,烦恼一点儿也没有少。

“总有人像我辛苦走这遭,孤独与喝彩其实都需要。成败得失谁能预料,热血注定要燃烧。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上同是著名作词家陈树写的一首歌词,让人感觉文字内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要做就做最好”是对人生的一种负责态度,一种庄严承诺。

1.提高效率从简化开始

做事须讲究效率,而效率往往就是从简化开始的。把事情化繁为简的一个关键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永远要记住杂乱无章是一种必须祛除的坏习惯。

罗马的哲学家西加尼曾经说过“没有人能背着行李游到岸上”。在乘火车和乘飞机时,超重的行李会让你多花很多钱。在生活的旅途上,过多的行李让你付出的代价甚至还不仅仅是金钱。它使你不会像没有负担那样迅速地实现你的目标,更糟的是,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实现你的目标。这不仅会剥夺你的满足感和快乐,而且最终它还会让你发疯。

有这样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善于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办事又快又好;另一种是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使事情越办越槽。当我们让事情保持简单的时候,生活显然会轻松很多。不幸的是,倘若人们需要在简单的做事方法和复杂的做事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那个复杂的方法。如果没有什么复杂的方法可以利用的话,那么有些人甚至会花时间去发明出来。这也许看起来很荒谬,但真有不少这样的事。很多勤奋人就在做这样的事。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复杂。爱因斯坦说:“每件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如果不能更简单的话。”

把事情化繁为简的一个关键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必须善于在纷纭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环节不放,“快刀斩乱麻”,使复杂的状况变得有脉络可寻,从而使问题易于得到解决。

同时它还意味着要善于排除工作中的主要障碍。主要障碍就像瓶颈堵塞一样,必须打通,否则工作就会“卡壳”,耗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有些人将“杂乱”作为一种行事方式,他们以为这是一种随意的个人风格。他们的办公桌上经常放着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文件。他们好像以为东西多了,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总会自动“浮现”出来。对某些人来说他们的这个习惯已根深蒂固,如果我们非要这类人把办公桌整理得井然有序,他们很可能会觉得像穿上了一件“紧身衣”那样难受。不过,通常这些人能在东西放得这么杂乱的办公桌上把事情做好,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一个有条理的秘书或助手,弥补了他们这个杂乱无章的缺点。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杂乱无章只会给工作带来混乱和低效率。它会阻碍你把精神集中在某一单项工作上,因为当你正在做某项工作的时候,你的视线不由自主地会被其他事物吸引过去。另外,办公桌上东西杂乱也会在你的潜意识里制造出一种紧张和挫折感,你会觉得一切都缺乏组织,会感到被压得透不过气来。

如果你发觉你的办公桌上经常一片杂乱,你就要花时间整理一下。把所有文件堆成一堆,然后逐一检视(大大地利用你的纸篓),并且按照以下四个方面的程度将它们分类:即刻办理、次优先、待办、阅读材料。

把最优先的事项从原来的乱堆中找出来,并放在办公桌的中央,然后把其他文件放到你视线以外的地方——旁边的桌子上或抽屉里。把最优先的待办件留在桌子上的目的是提醒你不要忽视它们。但是你要记住,你一次只能想一件事情,做一件工作。因此你要选出最重要的事情,并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这件事上,直到把它做好为止。

每天下班离开办公室之前,把办公桌完全清理好,或至少整理一下。而且每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这样会使第二天有一个好的开始。

不要把一些小东西——全家福照片、纪念品、钟表、温度计以及其他东西过多地放在办公桌上。它们既占据你的空间也分散你的注意力。

每个坐在办公桌前的人都需要有某种办法来及时提醒自己一天中要办的事项。这时日历也许很有帮助,但是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实行一种待办事项档案卡片(袋)制度,一个月的每一天都有一个卡片(袋),再用些袋子记载以后月份待办事项(卡片)。要处理大量文件的办公室当然就需要设计出一种更严格的制度。

此外,最好对时间进行统筹,比如到办公室后,有一系列事务和工作需要做,可以给这些事务和工作安排好时间:收拾整理办公桌3分钟,整理一天工作计划的安排5分钟,关于某一报告的起草15分钟,等等。

总之,那些容易把事情复杂化的人应该学会的一种能力是:清楚地洞察一件事情的要点在哪里,哪些是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然后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把它们简单化。

2.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古人云:“唯有埋头,才能出头。”种子如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将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而永远不能发芽成长成一株大树。

许多有抱负的人大多忽略了积少成多的道理,一心只想一鸣惊人,而不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见比自己开始晚的,比自己天资差的,都已经有了可观的收获,他才惊觉到在自己这片园地上还是一无

所有。这时他才明白,不是上天没有给他理想或志愿,而是他一心只等待丰收,可是忘了辛勤耕耘。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砖一木垒起来的楼房才有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出一条成形的道路。

在1984年5月10日香港报业工会举办的“1983年最佳记者”比赛中,香港《快报》记者曹慧燕夺得了三项“最佳记者”的金牌。曹慧燕为什么能在这个对她来说还很陌生的环境中取得成就呢?除了刻苦顽强的努力外,主要是她善于从小块文章写起。她在香港白天上工,晚上自修英语,并利用业余时间写些杂感式的小文章,试着向报纸投稿。第一篇小文章在香港《明报》“大家谈”专栏上刊出后,她受到很大鼓舞。于是,更专注于这种“小成果”的努力。后来她进入《中报》,搞香港报馆中地位最低、工资也很少的校对工作。在校对的同时,《中报》为她和她的一位同事开辟了一个名为《大城小景》的专栏,让他们每天撰写一篇短文。正是每天800字的专栏稿,磨炼了她的笔锋,活跃了她的思想,为她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将一个人的追求目标比作一座高楼大厦的顶楼,那么一级一级的阶段性的目标就是层层阶梯。这个比喻看来太浅显了,但不少人却忽视了这一循序渐进的“阶梯原则”。高尔基在同青年作家的谈话中说:“开头就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笨拙的办法。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做的。因为短篇小说用字精练,材料容易安排、情节清楚、主题明确。我曾劝一位有才能的文学家暂时不要写长篇,先学写短篇再说,他却回答说:‘不,短篇小说这个形式太困难。’这等于说:制造大炮比制造手枪更简便些。”

高尔基讲的就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建造一幢大楼,要从一砖一瓦开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就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阶段性目标虽然慢,却始终向上攀登,而每个小目标的胜利总给人鼓舞,使人获得锻炼、增长才干。

台湾省作家郭泰所著《智囊100》中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捡回家,要看蛹如何羽化成蝴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子不忍,心想:“我必须助它一臂之力。”所以,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但是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这只蝴蝶注定要拖着笨拙的身子与不能丰满的翅膀爬行一生,永远无法飞翔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一个事物的成长都有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相反,欲速则不达。

远在半个世纪以前,美国洛杉矶郊区有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他才15岁,却拟了个题为《一生的志愿》的表格,表上列着:“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月球……”他把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

当他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他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实行。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佐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洛莱兹探险。从这时起,他按计划逐个逐个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49岁时,他已经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这个美国人叫约翰·戈达德。他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前些年,他仍在不辞艰苦地努力实现包括游览长城(第49号)及参观月球(第125号)等目标。

3.努力是成功的前提

“努力”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因为成功的确需要努力。

全世界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在率领公牛队获得两次三连冠后,毅然决定退出篮坛,因为他已经得到世界上篮球运动史中最多的个人光荣纪录与团队纪录,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体坛运动员。

在退休后,他说:“我成功了!因为我比任何人都努力。”

乔丹不只比任何人都努力,在他已经是最顶尖的时候,他还逼自己更努力,不断要突破自己的极限与纪录。

在公牛队练球的时候,他的练习时间比任何人都长,据说他除了睡觉时间之外,一天只休息两个小时,剩下时间全部练球。

有的篮球运动员经常在罚球的时候投不进球,于是,对手就不断运用策略在他身上犯规。如果他每天也像乔丹一样只休息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站在罚球线练球增加自己的准确度,这样持续一年下来,他罚球的能力定会提高。

在美国,有一个卖汽车的业务员总是在他们公司销售成绩上排名第一,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总是第一名?”他回答说:“因为我每个月都设法比第二名多卖一台车子。”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这样简单的一句回答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成功道理——永远比第一名还要更努力。

当然,我不是希望我们所有人都成为工作狂,但是努力是我们成功的前提。

有了努力,就会有精彩的表现。

请你努力做一切能帮助自己成功的事!努力找寻成功的方法,努力学习,努力采取行动!要努力做到比你的竞争对手努力,比任何人都努力,比第一名还努力。

4.卓越就是无止境的进步

25岁的时候,雷因由于失业而挨饿,他白天在马路上乱走,目的只有一个,躲避房东讨债。

一天,他在42号街碰到著名歌唱家夏里宾先生。雷因在失业前,曾经采访过他。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夏里宾竟然一眼就认出了他。

“很忙吗?”他问雷因。

雷因含糊地回答了他,他想夏里宾大概看出了他的际遇。

“我住的旅馆在第103号街,跟我一同走过去好不好?”

“走过去?但是,夏里宾先生,60个路口,可不近呢!”

“胡说,”他笑着说,“只有5个街口。”

“……”雷因不解。

“是的,我说的是第6号街的一家射击游艺场。”

这话有些所答非所问,但雷因还是顺从地跟他走了。

“现在,”到达射击场时,夏里宾先生说,“只有11个街口了。”

不多一会儿,他们到了卡纳奇剧院。

“现在,只有5个街口就到动物园了。”

又走了12个街口,他们在夏里宾先生的旅馆停了下来。奇怪得很,雷因并不觉得怎么疲惫。

夏里宾给他解释为什么不疲惫的理由:

“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记在心里。这是生活艺术的一个教训。你与你的目标无论有多么遥远的距离,都不要担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个街口内的距离,别让那遥远的未来令你烦闷。”

积沙成塔,集腑成裘。点点星光若连成一片,照样是一个灿烂的星空!

洛杉矶湖人队的前教练派特·雷利在湖人队最低潮时,告诉12名球队的队员说:“今年我们只要求每人比去年进步1%就好,有没有问题?”球员一听:“才1%,太容易了!”于是,在罚球、抢篮板、助攻、抄截、防守一共五方面每个人都各进步了1%,结果那一年湖人队居然得了冠军,而且是最容易的一年。

让自己每天靠近梦想一点点,只要你每天靠近梦想一点点,你就不必担心自己不快速成长。

在每晚临睡前,不妨自我反思一下: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有什么做错的事?有什么做对的事?假如明天要得到理想中的结果,有哪些错绝对不能再犯?

反思完这些问题,你就会比昨天进步。无止境的进步,就是你人生不断卓越的基础。

你在人生中的各方面也应该照这个方法做,持续不断地每天进步,长期下来,你一定会有一个高品质的人生。

不用一次大幅度地进步,一点点就够了。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每天小小的改变积累下来会有大大的不同。而很多人在一生当中,连这一点进步都不一定做得到。人生的差别就在这一点点之间,如果你每天比别人差一点点,几年下来,就会差一大截。

5.用反省来完善自己

所谓“反省”就是反过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为什么要反省?

因为每个人都不完美,总有个性上的缺陷或智慧上的不足。年轻人缺乏社会阅历,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你所做的一切,有时候别人会提醒你,但绝大部分人是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时都不会说,因此我们必须用反省的方法去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

孟子云:“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圣贤的修身功夫,凡人不易做到,但时时提醒自己,检视一下自己的言行却不是太难的事。一个人一旦有了不当的观念或做了对不起人的事,可能瞒过任何人,但绝对骗不了自己。

人之所以会做错事,不单是外界的**太大,更多的是自己的欲念太强,理智屈就于本能冲动。一个常常做自我反省的人,不仅能增强自己的理智感,而且必定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

反省的好处在于——可以修正自己的作为和方向,可以使自己进步。很多伟人都有反省的习惯,因为唯有反省,人们才不会迷失,才不会做错事。反省格外重要,要想取得快速成长,就应该把反省当成每天的功课。

反省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至于反省的方法,有人写日记,有人则静坐冥想,只在脑海里把过去的事拿出来检视一遍。总之,我们要把反省的时间安排在心境平静的时候——湖面平静才能映现自己的倒影,心境平静才能映现自己今天所做的一切。

有一种“每日四问”的记日记方法可以用于自我反省。

(1)今天我改了什么?

(2)今天我有什么值得感谢的?

(3)今天我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

(4)今天我学会了什么?

把反省当成每日的功课吧,它能修正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让我们有更明确的方向,并将事情做得更好。

6.不断进取成就人生价值

巴西著名足球明星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记者问他:“你的哪一个进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上大红大紫,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已踢进1000个球以后,记者又问他同样的问题时,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在事业上大凡有所建树的人都同贝利一样有着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深刻地感到不满足,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进取,在这方面无数成功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去世的时候是91岁。在90岁高龄时,他还拿起颜料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画,一幅崭新风格的画,他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勃勃,从不满足。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对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愿冒失败的风险。毕加索90岁时,却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

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风格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不会很大了。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一种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自己不平静的心灵。

毕加索作画,不仅仅用眼睛,而且用心。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面对这些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究竟看到了什么,使他画出这样的画来?我们开始观察在这些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一块的。他不仅能把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

假如你喜欢欣赏画,不妨找些毕加索的画册,看看从他的画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写作以勤奋著称。他坚持每天练习写作,他说:“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经常随身带着笔和纸。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是很不好的。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不好……必须每天写作。如果一天没有写,怎么办呢?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上‘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一遍地写下去,等你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正是有了这种一天也不肯虚度,不断进取的精神,果戈理才完成了一部部传世之作,成了世界上伟大的文学家。

1673年2月的一天,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患着严重的肺病,又受了风寒,身体十分虚弱。但他还是不顾亲人和朋友的劝阻,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毅然参加了自己的新作《无病呻吟》的演出,并出演男主角。莫里哀全神贯注地投入了角色的塑造,由于咳嗽,震破了喉管,他的生命结束在了舞台上。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从十七八岁开始科研生涯,从此终生不离开试验室。他对气象、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在1844年他在试验室去世前的几个小时,还像往常一样记录下了当天的气象数据。

300多年前发明显微镜的荷兰著名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晚年更加拼命地工作,他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夜以继日地观察动、植物细胞,并详细记述观察结果。他的研究成果公布后,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许多取得举世闻名杰出成就的人都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如果他们浅尝辄止,或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那么莫里哀即使写出了一两部成功的作品,也不会给世人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道尔顿即使在某些学科有所建树,也不会在气象、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都做出这么大贡献;列文虎克即使发明了显微镜,也发现不了使他永垂青史的生物细胞。

记住:在成功的道路上,奋斗和进取也是没有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