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公司的8个标准

时下,我们身边不乏埋怨工作难找的人,到底是工作难找还是我们不懂怎么去找一份工作呢?如果你现在还在为找工作烦恼,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个故事,或许它能给你带来或多或少的感悟:

有一位青年来到美国西部,他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初次前来,人地生疏,无从着手,只好写信去请教报界很有影响的柯里蒙先生,不久他接到了柯里蒙先生的回信,信中说:“只要你愿意依照我的话去做,我可以在报界为你谋得一席职位。现在请告诉我:你想进哪一家报社,这家报社在什么地方?”

青年接到回信后,当然兴奋异常,连忙再寄一封信,说明他所盼望就职的报社名称和地址,同时诚恳地表明自己愿意听从他的指示。不久他就接到了第二封回信,信中说:“只要你肯暂时只尽义务,不要薪水,随便你到哪家报社,人家都不会拒绝你;至于薪水,你可不必性急。你去对报社的人说,你近来失业觉得很无聊,现在很想找个工作,借以充实生活,但可先不收取酬金。这样一来,无论对方是否迫切需要,总不至于一口拒绝。获得机会之后,就要主动找事去做,时间一长,同事们渐渐地都觉得少不了你。这时你再从各方面去采访新闻,把所得到的消息交给编辑部;如果其中有他们需要的新闻,当然会替你陆续发表出来,这样你就可以渐渐升到正式外勤记者或编辑的位置。大家渐渐看重你,至此你便不愁没有薪水了。你的名字和成绩将会被同事和朋友们传开来,这样你迟早会获得一份薪水相当的工作。不久,你收到了其他报社的招聘书,你可以拿给主编先生看,告诉他那家报社要给你多少月薪,如果这边也肯出同样的薪水,你愿意仍旧留在这里做下去。那时也许其他报社会再提高你的薪水,但如果那数目与这边相差不多,你最好还是在老地方做下去。毕竟你在此干的时间较长,人熟事顺了。”

起初,这位青年对柯里蒙的这个方法有些怀疑,但他仍然照着去做。不久,他果然进了一家报社的编辑部;不到一个月,又接到另外一家报社的聘书,答应每月给他多少薪水,这边报社知道后,就答应照那数目加倍给他,于是他仍然在原来的报社服务。这样继续做了四年,在这四年内,又两次接到其他报社的聘书,他也因此被加了两次薪水。现在他已是那家报社的主编了。

此外,又有五位青年,也去请教柯里蒙先生,他们也得到了同样的指教,并找到了他们所盼望的工作。其中有一位现在就是美国一家名望极大的日报主编,这位主编先生在20年前,不过是一个极平常的人,自从用了柯里蒙所指示的方法进了那家报社后,地位日渐上升,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我们应该明白,我们什么时候应该选择什么工作,用什么心态去选择什么工作。只有认清了这点,我们才能按照柯里蒙的方法去做;我们才能像那位青年一样,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可口可乐公司前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郭明曾给应聘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不要把某种对生活方式的追求等同于职业生涯、目标。那么,初涉职场的人应该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呢?有关部门根据大量的调查和数据评估,为求职者准备了八条评判企业的标准:

(1)不在于是否有经常出国培训的机会,而在于培训是否能让你有锻炼的机会,能否帮助你弥补致命的职业弱点。

(2)不在于你是否会犯错,而在于公司能否教会你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

(3)不在于企业是否是世界500强,而在于你再一次选择工作时,此次的工作经历能否为你的履历加分。

(4)不在于能学到圆滑世故的处世方式,而在于有一个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去专心做事。

(5)不在于这份工作本身是否趣味无穷,而在于它是否能让你感受到工作**并勇于向未知挑战。

(6)不在于能让你立刻赚到很多钱,而在于能否让你学到可以赚钱的过硬本领。

(7)不在于你能通过这份工作结识多少达官显贵,而在于通过这份工作能积累工作人脉,学会与人打交道的方式。

(8)不在于工作环境是否足够奢华,而在于工作氛围是否舒服,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心灵自由。

每个行业都有很多公司,而每家公司的前途和命运大不相同。一旦我们选择了一份职业,就一定要选择一家与职业相关的公司。

选择公司还要视自己的情况而定,公司的优与劣、大与小之间并非是绝对的,尤其是对具体的个人而言。人的能力在不断增长,职业生涯也在不断变化,不同阶段选择公司也应有不同的标准。问一问自己现在处于哪个阶段?这一阶段有些什么特别之处?职业生涯规划中有一个“三个三年”的说法,我们也不妨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制订一个三年规划。三个三年后,或许我们就能成为行业的精英。

第一个三年:学习期

这是学校毕业后进入职场的头三年,个人目标应主要放在各层面的学习上,工作所需的技术、为人处世的态度或者团队工作的相关经验,都将会是未来驰骋于职场的必需品,切勿过多地要求公司的薪水或奖金的多少。

这一时期,你需要接受培训,需要有一个好的公司,并在最好的环境里参加实际工作,获得实际体验,学习技术常识,增强职业上的自信心。因而在这一阶段,学习重于薪水,报酬并不重要。

第二个三年:整合期

第一个三年以后,应了解该公司所具备的各项优势及客观条件,结合个人能力整合运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作用。

与此同时,也要努力向外扩展,带动公司跟着成长,而不要只是抱怨公司的格局太小,总是有一种壮志难酬的遗憾。只要能够让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势必可以打破原有的桎梏,拓展公司的市场和规模。因此,这一时期不要太多地去考虑公司的规模。

第三个三年:创建期

第二个三年之后,已经进入“学有所成”阶段即创建期,是施展真功夫的时候了。此时发挥个人实力,往往比所处职位的高低更为重要。在职场上成长至此,已经具备了各种基本能力,应该全力发挥储备的实力,同时要帮助新人成长,这样个人在职场中的地位将会有所提升,更容易谋求进一步的职位。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能肯定你的能力,给你一个相当的职位,你就可以大刀阔斧地干一番,即使公司规模不大,只要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也就不必要去再选第二家公司了。

职场上这种“三个三年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职业载体的公司也一样,公司的运转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习惯上分为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与此相应,公司又分成长型的、发展型的、成熟型的和衰退型的四种,它们对员工的需求也各有不同。

——成长型的公司给人一种蓬勃向上、轻松愉快的氛围,公司从老板到员工都显得年轻而有活力。成长型的公司往往选择一些能吃苦耐劳的员工。

——发展型的公司在市场拓展过程中能体现出惊人的速度和赢得激烈市场竞争的高明策略,大有一种初生牛犊之势。发展型的公司需要具有很强市场开拓能力的员工。

——成熟型的公司体现为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成熟的业务形态,许多管理方面的东西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成熟型的公司则会选择一些高学历、高素质、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型人才。

——衰退型的公司表现为人心涣散,暮气沉沉,不管员工多么努力也只能是得不偿失。这种公司也在招聘试用一些人才,但你千万不要涉足。

无论是对自己三年规划的选择,还是对公司的选择,我们都应该慎重。只有我们对自己、对公司做过慎重的选择后,我们才能顺心、认真地投入工作,创造更好的业绩。

选择一份工作时,认清自己、认清公司,我们才能去认定企业、认定职业,才有可能投入**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