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选择的5个基本原则

没有谁愿意一辈子庸庸碌碌;没有谁不想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但是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我们常常在平庸的生活圈里反问自己:“为什么我就不能是个成功者呢?”反问间思绪飘飞,商机涌动。但是我们却只能在幻想里去守望成功,缺少一种做出成功抉择的气魄。

威廉·沃特曾这样说过:“如果一个人永远徘徊在两件事之间,并对自己先做哪一件犹豫不决,那他将会一事无成。如果一个人原本做了决定,但在听到自己朋友的反对意见时举棋不定,那么,这样的人肯定是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人。”或许没有谁不曾感慨过选择,叹息过选择,因为在选择时,我们需要深思熟虑,但是却又不能举棋不定,这时我们便可悲得像布丹利的毛驴,饿死在两堆草之间。

法国哲学家布丹利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

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是它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选择的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完全相同,客观上无法分辨其优劣,于是毛驴左看看,右瞅瞅,始终也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虽然这则寓言有所夸张,但我们的生活也常上演着这样的悲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战役中,有两兄弟被敌军俘虏,父亲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笔赎金赎回被俘虏的两个儿子。但是他被告知,只能以这种方式救回一个儿子,他必须选择救哪一个。这个慈爱而饱受折磨的父亲,在这个紧要关头无法决定救哪一个孩子。这样,他一直处于两难选择的巨大痛苦中,结果他的两个儿子都被敌军处决了。

无论对于谁,在这种情形下都很难做出选择,因为我们不可能用抛掷铜钱的方式来决定哪个孩子应该活下去,哪个孩子应该被处死。对于这样的选择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当我们置身于这样的选择时,不妨看看这个故事:

有个农民的妻子和孩子同时被洪水冲走,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妻子,不幸孩子被淹死了。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的说农民先救妻子做得对,因为妻子不能死而复生,孩子却可以再生一个;有的却说农民做得不对,应该先救孩子,因为孩子死了无法复活,妻子却可以再娶一个。

一位记者听了这个故事,也感到疑惑不解,便去问那个农民,希望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想不到农民告诉他:“我当时什么也没有想到,洪水袭来时妻子就在身边,便先抓起妻子往边上游,等返回再救孩子时,想不到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

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更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布丹利毛驴效应”是人生的大忌,当我们面对选择的两难时,我们应该抓住最容易抓到的,像那位农民一样,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到最后在后悔里两手空空。

生活中,我们也常站在天平的两端,喊着“站在天平的两端,一样的为难,唯一的答案——选择好难”的时候,应该学会该怎样去选择:

1.采用稳健的决策方式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说:齐国有个女孩,有两个人同时来向她求婚。东家的儿子很丑,但是家财万贯,西家的儿子相貌英俊,但是很穷。那女孩的父母不能决定选谁,就去问他们的女儿想嫁给哪个。女孩不好意思说话,母亲就说,你想嫁哪个就露出哪边的胳膊。结果女孩露出两个胳膊。母亲奇怪地问她原因,女孩说:“我想在东家吃饭,西家住。”

“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看上去是一个笑话,但却不失为一种稳健的决策取向。在很多情况下,当一种趋势出现时,有些人一个劲儿地陷入哪个好哪个坏的争论之中,事实上没有这个必要,只要没有明确的二者择一的必要,就不必太早决策。

2.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能独立思考,总是人云亦云,缺乏主见的人,是不可能做出正确决策的。如果不能有效运用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随时随地因为别人的观点而否定自己的计划,将会使自己的决策很容易出现失误。

从前,有一对兄弟看见天空中一只大雁在飞,哥哥准备把它射下来,说:“等我们射下来就煮着吃,一定会很香的!”这时,他的弟弟抓住他的胳膊争执起来:“鹅煮着才会好吃,大雁要烤着才好吃,你真不懂吃。”哥哥已经把弓举起来,听到这里又把弓放下,两人为怎么吃这只大雁而犹豫起来。就在这时,有一位老农从旁边经过,于是他们就向老农请教。老农听了以后笑了笑说:“你们把雁分开,煮一半烤一半,自己一尝不就知道哪一种方法更好吃了?”

哥哥大喜,拿起弓箭再要射大雁时,大雁早已无影无踪了,连一根雁毛都没有留下。

3.严格执行一种决策纪律

一个越国人为了捕鼠,特地弄回一只善于捕老鼠的猫。这只猫善于捕鼠,也喜欢吃鸡,结果越国人家中的老鼠被补光了,但鸡也所剩无几。他的儿子想把吃鸡的猫弄走,这个越国人却说:“祸害我们家中的是老鼠不是鸡,老鼠偷我们的食物,咬坏我们的衣物,挖穿我们的墙壁,损害我们的家具,不除掉它们我们必将挨饿受冻,所以必须除掉它们!没有鸡大不了不吃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哩!”

利与弊往往是事情的一体两面,很难分割。有的人明明事先已经编制了能有效抵御风险的决策纪律,但是一旦现实中的风险牵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往往就不容易下决心执行了。

4.不要总是试图获取最大利益

过高的目标不仅没有起到指示方向的作用,反而由于目标定得过高,给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束缚决策水平的正常发挥。事实上多数环境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决策水平做支撑,一味地追求最大利益,势必将处处碰壁。

很多人不了解“尽快停损”的重要性,当情况开始恶化时,依然紧抱着缥缈的幻想,无法客观分析状况,以赌徒的心态,盲目坚守以致持续深陷,直至无法挽回的地步。

有个人布置了一个捉火鸡的陷阱,他在一个大箱子的里面和外面撒了玉米,大箱子有一道门,门上系了一根绳子,他抓着绳子的另一端躲在一处,只要等到火鸡进入箱子,他就拉扯绳子,把门关上。有一次,12只火鸡进入箱子里,不巧1只溜了出来,他想等箱子里有12只火鸡后,就关上门,然而就在他等第12只火鸡的时候,又有2只火鸡跑出来了,他想等箱子里再有11只火鸡,就拉绳子,可是在他等待的时候,又有3只火鸡溜出来了,最后,箱子里1只火鸡也没剩。

5.在不利环境中不能逆势而动

当不利环境造成损失时,很多人急于弥补损失。但是,环境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环境变坏、机会稀少的时候,如果强行采取冒险和激进的决策,或频繁的增加操作次数,只会白白增加投资失误的概率。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把决策能力看成是“面对困难处境勇于做出果断决定的能力”,看成是“始终如一执行的能力”。因此,决策具有复合性,是一种合力,我们必须从自己的洞察力、分析能力、直觉能力、创新能力、行动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进行不断地训练。在不断的失败与成功之间,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摆脱犹豫不决,进行相对理性的选择,才不会成为布丹利的驴子!

把眼前的机会抓住了,把手头的事情办好了,就意味着胜利,意味着成功。与其在那里好高骛远地设计、绞尽脑汁地编织出一个又一个方案,不如面对现实,抓住机会,竭尽全力,把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办好。

世上没有一个伟大的业绩是由事事都求稳操胜券的犹豫不决者创造的。完美都是从不太完美的选择中进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