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埋下仇恨的种子

回想一下,过去多少的口角、争斗与矛盾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与陌生人的不小心的碰撞,妻子(丈夫)一句不经意的责怪……进而引起纷争,并将战火升级。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不胜枚举。其实这些小事,只要稍稍忍耐一下,便会烟消云散,天地清朗。

古人说得好:“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得忍且忍,得戒且戒;小忍不戒,小事成大。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而在生活中,忍是医治磨难的良方。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太多,一不小心就会招惹是非。遇事糊涂一点,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忍一时既是脱离被动的局面的对策,同时也是一种意志、毅力的磨炼。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海格力斯的大力士。一天,海格力斯在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了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给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步入海格力斯式的陷阱。遇到矛盾时,不少人不愿意吃亏,步步紧逼,据理力争,死要面子,认为忍让就是没有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的升级,不断的激化。其实忍让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一时退让可以换来别人的感激和尊重,避免矛盾的加深,岂不更好。社会就像一张网,错综复杂,我们难免与别人有误会或摩擦,要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用宽容去漠视仇恨袋,那样才会多一些和谐。

我国古代先贤历来推崇处世要忍让。孔子说:“百行之本,忍之为上。”荀子说:“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苏东坡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以兵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到了元代,吴亮和许名奎分别以“忍”为主题,写作了《忍经》和《劝忍百箴》,以规劝世人提高忍的能力。那种遇事少谋,猝然而行,稍有不顺,就乖扈动怒的人,难免会祸患自身。孔子曾告诫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让为上。”唐朝著名的诗僧寒山曾问好友拾得:“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回答说:“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因此,低眉顺眼地忍耐是一种等待,为图大业而等待时机成熟,忍之有道。这种忍,不是性格软弱,忍气吞声、含泪度日之举,而是的一种高明的谋略,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