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对方的真实意图

每位推销员都经过严格的职前训练,他们都熟知如何抓住顾客的心理。除非把他们挡在大门外,否则很容易掉进陷阱,卷入一场拉锯战中。

一般对商品知识完全外行的家庭主妇,碰上口才高明的推销员只有听的份,加上推销员利诱,如什么永久售后服务、可获赠品等,到最后一定会掏腰包。而推销员绝不会放过任何机会,所以顾客难逃他们的算计。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他说得头头是道,一不留神就买下了。”这位太太似乎很后悔买下该产品。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形,听者与说者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

尤其是顾客更须冷静,竖起耳朵,仔细听推销员说些什么,而避开不谈什么。推销员当然是强调优点为主,消费者本身须听清楚,便于判断真正想了解的。

比方说,该产品的使用价值、性能等,当然还要考虑是否真正需要。一切都确定后才能买下,如此才不至于买到没用的东西而懊恼。

不仅对待推销员如此,与一般人应对也必须掌握这个原则。因为有些人说话常拐弯抹角,而不直接表达,使得听者需连蒙带猜才能明白。举个简单的例子,原本直接说明真相可能会遭受指责,但以其他言辞代替情况可能有所转变。

推敲说者真正的意思,也是学习听话技巧的课题之一。只要集中精力听人说话,自然能听出内容以外的意思,也能认清对方的真面目。

不久前,某著名百货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宣告破产。据了解,该公司的董事长作风独裁,由于是白手起家,对别人要求也特别严格,尤其是对待属下。长此以往,属下为避免董事长的责备,经常隐瞒事实,只报告董事长所喜欢的。

像这种情形,最常见于老板独裁的公司。属下为讨老板欢心,通常只上呈有利于自己的报告,等到老板发现时,公司或许已濒临危机。这当然与老板的听法有关,无法区别报告中的“真实性”与“主观性”。

1.注意真实性

人们在发言时难免会掺杂主观成分,所以听者须注意其中的真实性。例如向上司做报告,任何人都想获得好评,往往会在事实外,加上自己的观点。

又如汽车公司推销员,预先报告销售成绩是常有的事,这是因为想博取上司的赞赏或向同事炫耀。

基于这种心理,听者听人说话时,应从对方谈话中,确定是否可靠。倘若无法区分真伪,不妨要求对方提供证据,这样就能辨明真伪。

2.不可先入为主

此外,听人说话前不可抱着先入为主的观念。上司听属下报告时,时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形:“这家伙的话不能相信,我要特别当心。”如果采取这种态度对待属下,结果往往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关于这点,再以刑警和新闻记者为例。按常理,他们须到现场勘察,再对整个事件做分析整理。不过,如果事前已听到属下或同事谈起,再到现场时,不免就会先入为主,误认事实的真相。

连这些受过专门训练的人都可能会犯这种毛病,何况是一般未接受专门训练的人,误认事实的可能性当然更高。

据此,判断说者的话或报告书之前,必须先区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主观臆想,同时须一面听一面整理,才能掌握正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