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方逐步加深对你良好的印象技巧

在生活中,我们与任何人交往到最终成为朋友,都要经过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当我们与对方初次见面的时候,第一印象很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们能成功打开对方的“心门”,让对方拆除心理防线,我们就有与对方继续交往的机会。但同样,如果让对方真正接受我们,我们还要学会“得寸进尺”,因为只有让对方从内心真正接受我们,才意味着我们社交的成功。

这里所谓的“得寸进尺”,指的是我们要逐步加深对方对我们的情感认知,从而由刚开始的好感到逐步信任、赞赏并乐意与我们成为朋友。要知道,真正意义上的友谊并不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基础之上。

三国时期,东吴有一个叫吕蒙的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了东吴的都督,设计打败了刘备的大将——关羽,并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从这里可以看出吕蒙的才能不低。

其实,吕蒙原本是一个不肯用功的人,没有什么学识,学问当然也就不深。

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握重要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专门研究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了。

到了鲁肃来到浔阳的时候,感觉他和以前不一样了,吕蒙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见地。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有勇,又有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兄长你看清楚这件事情也太晚了啊!”

吕蒙的原话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后来人们用“士别三日”这句话称赞一个人变化很大。吕蒙让鲁肃对自己“刮目相看”。也是他勤奋学习的结果。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得寸进尺”,让对方加深对我们的良好印象呢?

第一,多和对方主动打招呼。

这是让对方记住我们的第一条,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的良好修养。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对于刚认识的朋友,如果我们遇见他时对其置之不理,我们刚建立起来的友谊将很快消逝。相反,如果我们先开口向对方打招呼,就等于你将其置于了一个较高的位置。以谦恭热情的态度去对待对方,一定能赢得对方的心,而我们在与其谈话、交往时,如果能再用自信诚实的目光正视对方的眼睛,则会给对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第二,对我们的姓名予以特别说明,使得对方能记住我们。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会忘记某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平淡无奇,无法激起人们大脑深层次的记忆细胞。而如果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介绍自己时,把自己的姓名和某些特别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则不仅会让对方很快记住我们,而且还会加深对我们的印象。

第三,深入探讨彼此间的共同兴趣和爱好。

任何人都有“求同”心理,当我们找出与对方拥有的某种“共同点”,心理上的距离缩小以后,我们更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这样,很快双方便很容易推心置腹了。

第四,给对方一个特别的分别方式。

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记忆或印象具有“记忆的系列位置效果”。也就是说,人的记忆或印象会随着它话语中出现位置的不同而有深浅之分。一般来说,最有效果的是最初和最后的位置。所以,在事情进行过程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或出现某些小问题,如果能在最后关头将良好印象深植于对方心中,就能挽回原来造成的损失,这就是为什么重要人物会见时会特别注重见面开始时和结束时的仪式及礼节等的原因。

据此,我们也应引起重视,我们在与对方分别时,也应该“特别”一点,比如,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激之情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给对方献上很特别的一个小礼物,这样一定会给对方留下难忘的印象。

当然,如果我们能更细心一点,找出“得寸进尺”之道,则成功率就会更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