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为止

给对方留个台阶下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在指出对方错误的同时,也要给对方留个退路。这样才能使他既不感到难堪,又不会感到十分唐突,很自然地就改变自己的做法。大部分人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能照顾对方的自尊心,对方通常都不会固执己见。

除此之外,言语要简练扼要。如果话讲多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令对方反感,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点到为止才是最佳方案。

晏子是齐国一位善谏的大臣。在他去世17年后,齐景公有一次请大夫们喝酒。酒后,景公射箭射到了靶子外面,满屋子的人却众口一词地称赞他。景公听后变了脸色,并叹了口气,把弓丢在一旁。

这时,弦章进来了。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子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从来没有听到别人对我过失的批评。今天我把箭射到了靶子外,他们却众口一词赞美我。”

弦章说:“这是那些大臣们的不好。他们本身素质不高,所以看不到国君哪些地方不好;他们勇气不够,所以不敢冒犯国君的尊严。但是,您应该注意一点,我听说:‘国君喜欢的衣服,那么大臣就会拿来替他穿上;国君喜欢的食物,大臣就会送给他吃。’像尺蠖这种虫子,吃了黄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黄,吃了绿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绿,作为国君大概总会有人说奉承话吧!”

弦章的话在景公听来颇有道理,明白了奉承者不过是投自己所好,如果自己对奉承话深恶痛绝的话,就很少会有人来讨好了。

弦章虽未直接进一步批评景公喜欢听奉承话才造成如此局面,但景公已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事实上,若弦章再画蛇添足地批评景公一番,效果反而比不上点到为止好。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吃软不吃硬的心态。特别是那些性格刚烈、很有主见的人,你如果说硬话,比如用命令的口吻,对方不但不会理睬,说不定比你更硬;因此,不妨把话说得点到为止,给对方留有一个退路。

用正确的逻辑点化对方

英明一世的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却很迷信,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于是到处搜寻不死药。一天,有人献上不死丹药一丸。当时东方朔正在武帝身边。他上前拿起丹药后,假装好奇地问武帝:“陛下,这药可以吃吗?”武帝回答:“当然可以吃了。”东方朔闻听此话,马上把药塞进嘴里,嚼了两下咽进肚里。武帝阻止不及,气得脸色发青,暴跳如雷,要把东方朔拉下去砍头。东方朔连忙跪下,说道:“陛下,且慢,臣有话要说。”武帝本意并不想杀东方朔,就问道:“你有什么要说的?”东方朔从容地回答道:“陛下,我刚才吃的可是那‘不死丹药’,可现在我却要被陛下砍头了。如果这药能使人不死,那我为什么要身首异处了呢?可见那‘不死丹药’是假的。如果这药确实是那‘不死丹药’,陛下应该杀不死我啊,自然也不用杀我了。如果杀得死我,就证明了献药之人是在蒙骗陛下。况且我在吃药之前已问过陛下药是否可以吃,陛下已经准许,所以臣才能吃此药。倘若未经陛下允许,臣怎么敢吃呢?若陛下今天杀了我,只会向天下证明陛下被人蒙骗了,恐怕有损于陛下的圣明,而且百姓又怎么敢相信您的话呢?”武帝一听,转怒为喜,立刻赦免了东方朔。

在这里,东方朔就运用了逻辑手段。他先是吃了药,以此为前提,然后在回复武帝时,从不死之药出发,逐步演绎推理。逻辑关系为:不死之药——吃了可以不死——东方朔吃了不死之药——所以东方朔可以不死,这时武帝如果杀了东方朔——不死之药是假的——东方朔吃了也无罪。如果不死之药是真的,那么武帝杀不死东方朔,杀他也没有用。

与之相同的是,我国已故的著名作家张天翼先生写过这样一个寓言:一天,老鹰看见一只麻雀在大树上晒太阳,就批评麻雀说:“这样的好时光,不努力工作,反倒在这里晒太阳浪费时间,真是可惜。”麻雀说:“没有的事,我已经准备学一门技术。它应该是没人学过的独家技术,而且方便好学,还可以赚大钱,这样我就可以过安逸的生活了。”老鹰大笑道:“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技术啊?假如没有人学过,那么就没有人会这门技术,你向谁去学呢?如果是方便好学的技术,又没有人去学它,那就一定是天底下最没有用的技术。”老鹰对麻雀的反驳实际上就是运用了同东方朔回答汉武帝一样的方法,只不过一个是正推,一个是反推罢了。

举这些例子,只是要说明在人们说话口才的历史与现实中,严谨的逻辑语言是有巨大威力的。众所周知的伟大思想家孟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孟子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利用自己强大的逻辑语言,很好地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儒家学说在此后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居于正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委婉的拒绝是生活艺术

在你不能接受某人的要求又不好直接拒绝对方时,不妨点到为止,婉转拒绝。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年轻时,曾在海军担任机要职务。有一天,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保密规定不能违反,但又该怎么说呢?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似乎是怕有人注意,然后悄声地对朋友说:“你能保密吗?”“能,当然能,我会守口如瓶。”罗斯福微微一笑,说:“那么,我也能。”如此含蓄而简练,显得十分巧妙。但如果罗斯福说了上面的话之后再加上一句“假如你还要明知故犯,倒也不妨试试我是不是那种言行不一的人”,就显得画蛇添足了,不仅失去了委婉含蓄的分寸,对方还可能为话中带刺、有嘲讽的意味而不快。所以,运用委婉的拒绝策略一定要注意含蓄简练、适度恰当、点到为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向自己借钱的情况。如果你囊中也同样空空,或者不想借的时候,你就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该如何拒绝了。要是断然拒绝肯定会落得个没有人情味的名声,但若慷慨解囊,又无能为力,面对此类事情,真是尴尬之极。这时候就要巧妙地利用同伴心理,使双方处于同病相怜的境地,对方自当予以理解,不会苦苦相求。

首先跟前来借钱的人详细询问借钱的目的、用途等,那样一来对方就会说出这样那样的困难情况。你在听的时候不妨适当地附和一下。等听完以后,轮到你开始倒一下类似的苦水了,告诉对方你们的处境真是相似呢。

“唉,原来你跟我的处境这么像哦,活在这个世上可真费劲哪……真是的……”

“我还以为你能比我强一点儿呢,真没想到你活得也这么艰难呐。怎么办呢?还是打起精神吧!面包会有的……”这么一来,既对对方的处境表示了充分的同情,同时使自己的处境也变得理应受到同情。于是,向你借钱的人百分之百的都不会再提出无理的要求了。这就是让对方意识到处在他那样的困境里的人不止他一个,“我”也正经历着同样的痛苦。如此就能达到拒绝而又不伤人的目的了。

委婉拒绝是要讲究艺术的,那么委婉拒绝需要哪些技巧呢?

1.先肯定,后否定

对对方的请求不是一开口就说“不行”,而是表示理解、同情,然后再据实陈述无法接受的理由,获得对方的理解,使对方自动放弃请求。

2.引荐别人,转移目标

实事求是地讲清自己的困难,同时热心介绍能提供帮助的人。这样,对方不仅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失望、生气,反而会对你的关心、帮助表示感谢。

3.缓兵之计

对方提出请求后,不必当场拒绝,可以采取拖延办法。你可以说:“让我再考虑一下,明天答复你。”这样,既使你赢得了考虑如何答复的时间,又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很认真对待这个请求。

4.暗示拒绝

通过身体姿态或非直接的语言把自己拒绝的意图传递给对方。当想拒绝与对方继续交谈时,可以转动脖子、用手帕拭眼睛、按太阳穴以及按眉毛下部等漫不经心的小动作。这些动作意味着一种信号:我较为疲劳、身体不适,希望早一点停止谈话。显然,这是一种暗示拒绝的方法。此外,微笑的中断、较长时间的沉默、目光旁视等也可表示对谈话不感兴趣、内心为难等心理。也可以是语言暗示,如:“找我有什么事吗?我正打算出去。”“还要给你添点茶吗?”等,从而间接表达了拒绝的愿望。

5.转换话题

对方提出某项事情的请求,你却有意识地回避,把话题引到其他事情。这样,既不使对方感到难堪,又可逐步减弱对方企求的心理,达到委婉谢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