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检讨和反省

有一个人整天埋怨生活不顺利,好像不如意的事情都发生在他的身上。有一天,他发牢骚说:“为什么命运之神要这样捉弄我?”

他的话被命运之神听到了,就对他说:“其实这与我没有关系,只是你忘了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抓住了这个环节,你就会事事如意。”

那人请教命运之神是什么环节,命运之神说:“把反省自己当成每天的功课。”

所谓反省,就是审查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看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都会犯错,为什么不静下心好好看看自己,反省一下自己呢?

孟子曾说过:“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仁者立身处世也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比自己技术好的人,只会从自身寻找原因。颇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加德纳强调内省智慧是多元智能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智能。内省智能强的人能自我了解,意识到内在的情绪、意向、动机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了解自己的优劣,谨慎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能够自我反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责备自己多,而埋怨人家少,内心的怨恨自然就少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山上有两座庙,甲庙的和尚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痛苦;乙庙的和尚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快乐。

于是,甲庙的住持便好奇地前来请教乙庙的和尚:“你们为什么能让庙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乙庙的和尚回答:“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甲庙住持正感疑惑时,忽见一名和尚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大厅时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了过去,扶起他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站在大门口的和尚,也跟着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大厅正在擦地。”被扶起的和尚则愧疚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前来请教的甲庙住持看了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为了保护自己而推卸责任或与人争吵。很多时候,人们不肯反省,是因为不肯坦然面对过失。犯了错,只想到遮掩。遮掩的方式有很多,诸如狡辩、抱怨、避免再提,总之是没有勇气面对。

原来,人们的责备意识常是对外的,总是把意识投向自身以外的人和物,而很少会反身自问,例如我们很容易批评其他人,某某做得不对,某某是坏人,总是在品评他人时遗忘了自己。我们需要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很多时候,反省自己不但能表现出个人修养,可以激励自己向上,甚至可以化暴戾为祥和。

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反省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够不断自我反省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并全力作出纠正,就可以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是非,在反省中变得睿智。

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我们学习的机会,孔子说“观过而知仁”,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看见人家犯错或者发现自己有过失,便作出深刻的反省,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有这种学习能力,才能成就真正的学问。

倘若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成功学专家罗宾认为,我们不妨在每天结束工作时,好好问自己下面的这些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改进?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进自己的工作,必然能够如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正所谓智者事事反求诸己,愚者处处外求于人。内部控制者不但比外控制者成绩好、进步、轻快,而且日后的成就也较大。所以,自我批判能力愈强,往往智慧和精神境界也愈高,较能创立伟大的事业。而内省能力的形成,则标志着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已从不成熟过度至成熟。

著名的经济学家凯因斯,同时也是华尔街投资公司的高级顾问。他年纪轻轻时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当记者问其成功之道时,凯因斯说:“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为自己制订计划。计划包括每一年的计划,也包括每个月的计划,甚至还落实到每一天。可以这样说,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些计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问:“计划?怎么利用这些计划呢?”凯因斯说:“只有计划还是不行的,还要严格地执行,这就涉及自我反省。我每天都要反省,看一看今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凡是没有做好的地方,必须要想办法弥补回来。同时,再想一想今天的成绩,用它们来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同样的方法,每一个月,每一年都要做这样的反省。”

反省不是一个时间段的事情,而是一个习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每天都做这件事。每天在睡前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进行总结、归纳,找出不足之处,这种自省可以审视自身得失,可以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