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需要成功的语言

科学技术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使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关系越来越冷漠,但是人需要被自己的同类认同,仅仅是为了这一点,都能使我们与他人发生关系,走出自己窄小的天地与他人交往。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交往都必须借助语言这种工具,成功的交往,大概都少不了成功的语言。语言不是有效地帮助你,就是无形地阻碍着你,因而显得越来越重要。

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本领?将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1)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

睿智的语言可以为你增加一道美丽的光环,让你的形象更加光彩夺目。人做任何事都可以贪图省力、简单、不动脑筋,唯独说话不可“偷懒”,否则将会得不偿失。在任何时候都是话要想着说,不可抢着说,最容易说的话,你费了最大的劲才讲出来,那一定会使你增色不少,相反,最难说的问题,你用最简单的话回答了,那也会让他人对你刮目相看。把复杂化为简单,变简单为复杂,都要你动一下脑筋,这并非简单的玩语言,而是智慧的结晶,是追求语言的魅力。

这些语言,可能反映了你的个性,或反映了你的睿智,或你的品质,所以语言的魅力就是你的魅力,这样的语言往往为你增添了不少的光彩,最起码不会让人失望。

法国画家奥拉斯·韦尔纳在勒芸湖边速写,有两个外国女青年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也在速写。其中一个女青年走过来看着他画,并谈了些自己的看法,老画家认真地听着,彬彬有礼地向她致谢。第二天,在一艘船上他又碰到了这位女青年。这位姑娘对他说:“先生,你是个法国人,你肯定认识伟大的画家奥拉斯·韦尔纳,听说他就在这艘船上,请你指给我看看。”“小姐,你想见见他吗?”“喔!我想见他。”“呃,小姐,您已经认识他了,因为昨天上午你给他上了一堂绘画课。”

(2)做任何事都有个“道理”。

有了“道理”可以畅通无阻,没有“道理”大概寸步难行,路就是“道”,依靠的就是一个“理”,所以有理走遍天下,不善言理的人往往视说话为畏途,会说理的人,都是呱呱叫的人,那些办事能力强的人,也就是那些会说话会讲理的人。其实这个“道理”就是行得通的依据,会找依据的人才能行得通。

以前有个国王,他向全国颁布了一条法令,不管谁犯了罪,只要他说出三条驳不倒的真理,就可以获得宽恕。有一天,一个士兵犯了罪,该当处死。武士抓住他,把他押到法庭上。“你知道新颁布的法令吗?”法官问。“知道。”士兵回答。“你能说出三条驳不倒的真理吗?”法官问。“能。”士兵回答。“那你就说吧!”法官命令道。于是士兵说道:“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生来就坏,你不要相信。”“对,是这样。”法官表示同意,“一个人不会生来就坏的。”接着士兵说出第二条真理:“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现在很高兴,你不要相信。”“确实没有哪个人处在你这种境地会很高兴的。”法官同意道。接着士兵又说:“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现在跑了还会自动返回来,你不要相信。”“你说得对,”法官肯定说,“没有哪个人刚刚逃出虎口,又会重新投进去的,你的这三条真理无法驳倒。”结果,士兵被释放了。

(3)现代哲人。

毫无疑问,现在没有哲学家和预言家,因为他们早已脱离了政治生活,远离了现实,已经被平民百姓所遗忘,而他们的角色,已开始由普通人所扮演,所以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哲人”很多。

无论是直接套用还是伪装式的格言,只要使用得贴切,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某个意思,都能沾到哲人的光,也能像哲人一样受到大家的尊敬。哲学本来就是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和凝练。只要你愿意观察、用心体悟,不经意间或是某段人生故事之后,你也会有哲理一般的金句闪过脑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城市里的诗人,现代的哲人。就像人们曾经问朱哈:“真理的位置在哪儿?”朱哈说:“难道还要确定真理的位置吗?真理无所不在!”

爱因斯坦常到大学去讲授相对论。有一次,在去讲课途中,司机对他说:“博士,我听过你的课大概有30次了,我已经记得很清楚了,我敢说,这课我也能上哩!”“那么,好吧,我给你一个机会。”爱因斯坦说:“现在我们要去的学校,那里的人都不认识我,到了学校。我就戴上你的帽子充当司机,你就可以自称爱因斯坦去讲课了。”司机准确无误地讲完了课。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一位教授请他解答一个复杂的问题,司机想了一下说道:“这个问题简直太简单了,我很奇怪你竟然要问我,好吧,为了让你明白它是多么容易,我现在就请我的司机来给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