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礼有节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和朋友、邻里、同事、领导之间难免要交流。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有“讲究”。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礼有节的人,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懂得礼貌用语。

平时我们经常要用到的礼貌用语,就是谦辞和敬语,谦辞包括鄙人、在下、犬子、寒舍、拙作、献丑等,敬语包括令堂、尊驾、大作、墨宝、府上等,这些用语虽然对象不同,方向不同,但都是表示尊敬礼貌谦虚的意思。

比如我们用得最多的口头“敬语”,都有表示对人尊重之意。如“请问”,有如下说法:借问、动问、敢问、请教、借光、指教、见教、讨教、赐教等;如“打扰”也有如下词汇:劳驾、劳神、费心、烦劳、麻烦、辛苦、难为、费神、偏劳等委婉的用词。如果我们在说话时记得使用这些词汇,相互间一定可形成亲切友好的气氛,减少许多摩擦和口角。

多用“谦辞”,令人满面春风

谦辞就是自谦的话,使用正确的谦语能使对方与自己的距离缩短,为彼此的谈话奠定基础。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时,如果不会正确使用恰当的谦语,就会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引起别人的猜忌、困惑或反感,甚至使别人误会了自己的好意,从而给人留下不佳的印象,因此要格外谨慎地使用谦辞。

语言是思想的衣裳,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高雅或粗俗。想使社交畅通无阻,就应得体的运用礼貌谦辞和敬语。

很早以前,有位士兵骑马赶路,至黄昏时还找不到客栈,倏地见前面来了位老农便高喊:“喂,老头儿,离客栈还有多远?”老人回答:“五里!”士兵策马飞奔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五里、五里”他猛地醒悟过来,“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他掉转马头赶回来亲热地叫了一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农说:“你已经错过路头,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不难看出,交际谈话中如能用礼貌语言,就会让人感到“良言一句三冬暖”,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快地融洽起来。礼貌语言很多,例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别客气,再见,请多关照,等等。

在我国,同人打招呼常习惯问:“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似乎太单调,也有点不雅致,在这方面,我们应丰富自己的礼貌语言。如见面时称道“早安”“午安”“晚安”“你夫人(先生)好吗”“请代问全家好”等。语言务必要温和亲切,音量适中。若粗声高嗓,或奶声奶气,别人就难对你有好感。运用礼貌语,还要注意仪表神态的美,当你向别人询问时,态度尤其要谦恭。挺胸腆肚,直呼其名,或用鄙称,必遭人冷眼,吃“闭门羹”。

在交往中得体地使用礼貌语言和谦辞,可以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你和他人相见,互道“你好”,这再容易不过。可别小瞧这声问候,它传递了丰富的信息,表示尊重、亲切和友情,显示出你懂礼貌,有教养,有风度。

敬语中,“请”字功能很强,是语言礼仪中最常用的敬语,如“请”“请坐”“请进”“请喝茶”“请就位”“请慢用”等。“请”字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顺利进展,交往的顺利进行。美国人说话爱说“请”,说话、写信、打电报都用,如请坐、请讲、请转告。传闻美国人打电报时,宁可多付电报费,也绝不省掉“请”,因此,美国电话总局每年从“请”字上就可多收入一千万美元。美国人情愿花钱买“请”字,我们与人相处,说个“请”字,既不费力,又不花钱,何乐而不为?

英国人说话少不了“对不起”这句话,凡是请人帮助之事,他们总开口说声“对不起”:对不起,我要下车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杯水;对不起,占用了您的时间。英国警察对违章司机就地处理时,先要说声“对不起,先生,您的车速超过规定”。两车相撞,大家先彼此说对不起。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自尊心同时获得满足,争吵自然不会发生。

成功人士说话非常注意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欢迎光临、请指教、久仰大名、失陪了、请多包涵、望赐教、请发表高见、承蒙关照,谢谢、拜托您了,等等。多用谦辞,确实能够令人心花怒放,满面春风。

正确使用敬语,让人流露敬意

敬语是一个人身份修养的标志。在社交场合,敬语使用错误,会非常难堪。例如,请别人替你服务时,要加上“请”或“某先生”。尤其是在交谈中,称呼对方的父母,应该说“伯父”“伯母”,直接说“你爸爸”“你妈妈”当然也可以,但缺乏高雅的气质。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忽略这些。

同样一个意思,会因讲法不同,而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例如,前面有人挡住你的去路,如果你说:“让开!让开!我要过去!”或许换来的只是不屑一顾的白眼。如果你能使用敬语,客气地说:“先生,对不起,麻烦您让一下路好吗?”对方一定会马上让开,面带笑容地让你过去。而且,敬语也应适当地使用,否则,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这种习惯在平常就应培养。只要你养成习惯,对别人时常存有尊重的意念,那么敬意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敬语。例如,上司有事叫你来,你不需使用敬语,只要很自然地含笑点个头,问:“有什么事吗?”那你的敬意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莎士比亚说:“要是你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地,你必须用温和一点的态度向人家问路。”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加上我们喜欢使用一些传统的敬语与谦辞,使这种文化更显蓬勃。在适宜的场合,我们若能适当地用一些传统的敬语与谦辞,既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修养,又能让对方产生好感,更利于沟通。如:

初次见面说“久仰”,久别重逢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看稿称“阅示”,请人改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至用“光临”;

送客出门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叫“留步”;

欢迎购买叫“光顾”,物归原主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自称礼轻称“菲仪”,不受馈赠说“反璧”。

上面这些客套话,都属敬语和谦辞,如果能恰当运用它们,会让人觉得你彬彬有礼,很有教养。它可以使互不相识的人乐于相交,使熟人增进友谊;请求别人时,可以使人乐于提供帮助和方便;发生矛盾,可以相互谅解,避免冲突;洽谈业务时,使人乐于合作;在批评别人时,可以使对方诚恳接受。

有些敬语或谦语是把日常使用语进行文雅的修饰,而使之成为日常通用的谦让语。比如,把“我家”说成“寒舍”,把“我到您那儿去”说成“我去拜访您”,把“请您看看”说成“请您过目”,把“我认为”说成“以我的肤浅之见”,把“您收下”说成“请笑纳”等,都是这样的。

家中有客人来访时,端出茶点向客人说:“你吃不吃?”这是很无礼的,应泡茶一杯,说:“请您尝尝看。”或说:“请您慢用。”这才较为合适。

值得注意的是,敬语和谦辞不可滥用。如果大家在一起相处很久了,特别是非正式场合中,有时就可不必多用谦让语。熟人之间用多了谦让语,反而会给人一种距离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