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悄悄话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有这么一些孩子,他们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要求别人要听自己的,固执己见,爱出风头,所以缺乏人缘,显得非常孤独。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们一方面不忍心责备孩子;另一方面又为孩子的处境苦恼,担心因此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今后的发展。其实,孩子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他们的心智还没成熟,不懂得体谅、理解、谦让别人的缘故;另一方面则是家庭教育造成的。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

(1)很多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中心地带,家中又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被爱包围着,唯恐自己对孩子照顾不周。

(2)家长事事顺从,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孩子在家里时,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给自己,从来不会想到长辈,因此加强了他“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3)孩子与同龄人接触少,没能很好地与伙伴进行平等交往,失去了在交往时所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因为缺乏体验,所以不知道“自我为中心”的危害,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做法要遭到他人的反感。

总之,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与家长的教育有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明白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产生的原因后,家长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行为与为人处世的习惯,从而变得善解人意,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改变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以下的做法供家长参考

(1)家长必须端正态度,改变错误、传统的教养方法。改变家庭中以孩子为中心的现状,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情感。让孩子明白,并非自己都是对的,也并不一定是别人都要顺从自己的意愿。这样,孩子所承受的心理上的挫折感与失落感就会减少一些。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同龄人交往。要想让孩子变得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最关键的就是让他亲身体验到别人的处境,知道别人的感受。我们常常会因为不了解别人而冒犯他,也会被别人“冒犯”“误解”。这个时候,如果交往的双方能够体谅到对方的心情,能够以宽容、谅解的态度来处理彼此间的关系,就会减少许多冲突,达到和别人友好相处的目的。

(3)教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出去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东西不但要自己吃,还应该主动拿给其他人吃。当孩子愿意分享的时候,家长要及时表扬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4)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能让孩子学会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学会理解与宽容,就能让他掌握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一种方法。这种理解与宽容不仅是一项做人的美德,也是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

此外,家长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明白体贴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的好处,让孩子从故事中汲取营养,从而改善自己的交际行为,让自己变得更有人缘。

总之,自我中心的克服在于让孩子明白自己与别人不完全相同,而且自己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可行观点。从这一点出发,才能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的道理。

我们知道,克服自我中心的关键是促进儿童与别人交往、互动,让儿童了解别人、了解外界。这会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但只要家长有耐心和信心,坚持训练,儿童会逐渐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问题,会开始学会合作、协调、适应,最后彻底克服自我中心。

教子加油站

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别人、颐指气使的行为特点,是与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有关系的。因缺乏认知,导致孩子行为上的偏颇,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家长能循循善诱,让孩子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感受,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孩子可能慢慢地就改掉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

鼓励孩子做有爱心的事情,如帮助同学、养小动物等,同样也能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