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不等于自负

培养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是家长的共同心愿,因为,拥有自信的孩子才能创造精彩的人生。但孩子如果自信得过了头,变得自负、狂傲不羁,这就背离了家长的原意,有点儿令人担忧了!

自负是一种过于自信、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不切实际、自大的心态。孩子自以为了不起的自负心理,是自我认知存在缺陷的一种表现。处处瞧不起别人、对大人也常常傲慢无礼,是一种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缺陷。

孩子自负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有的孩子因自负而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常常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感;有的孩子对大人傲慢无礼,不尊敬长辈,瞧不起成年人在某些知识方面的缺陷;也有的孩子因自负而不爱与人说话,不爱回答别人的提问,甚至变得爱挖苦人、讽刺人……自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不健康心理,许多有专长或智力超群的孩子都易染上这种心理疾病。

此外,自负的孩子往往比较容易产生自满心,丧失进取心,增长虚荣心;自负的孩子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与打击。以下是一则高考状元因为自负、承受不了挫折而自杀的故事:

“输不起的‘状元’某某跳楼自杀了”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学校园。人们不禁为之惊呆了,尤其是熟悉他的同学、老师以及老乡,更为他的轻率而倍感痛心。谁能想到四年前他曾经无限风光呢?跳楼自杀的男同学四年前是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这所虽是重点却鲜有省状元的大学的。

进校后,学校领导、老师对他倍加重视,仅他个人的宣传就搞了半学期,他成了全校的热点人物,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老师的宠爱、同学的羡慕以及一些人的吹捧,让他有了飘飘然的感觉。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从此,他变得极其高傲。

他经常因为觉得老师讲得不好而不去上课,也从不参加集体活动,而是时常沉迷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的世界里混沌度日。老师为他的“滑坡”而担忧,经常劝导他要戒骄戒躁,可是他总是把老师的话当做耳边风,他认为自己这么聪明,所有考试都是小菜一碟,就这样,虽然他从未在期末考试中挂“红灯”,但却成绩平平。

转眼到了大四,保研名单上自然没有他。于是他终于不甘示弱起来,向全班同学宣称他要考上全国最著名大学的计算机硕士研究生。

从此,他也起早贪黑地学习了。无奈由于之前专业功底不扎实,他学习起来总是力不从心。3月份公布成绩时,他的专业课成绩均没有上线,这对于骄傲的他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拿到成绩单时,他呆呆地伫立了良久,整个人如霜打的茄子一般。

第二天早上,人们在14层高的办公楼前发现了他的尸体,他的口袋里装着一份浸透了鲜血的成绩通知单和一封遗书。他说:“因为我知道自己再也骄傲不起来了,所以我选择了死亡。对我而言,没有了骄傲就如同剥夺了我的生命。”

自负,正是“自负”这可怕的心理杀死了这位“状元”。自负让这位“状元”沉浸于自我陶醉中,一旦所幻之梦变得支离破碎,他那自负的心理便难以负荷,以至于精神崩溃。

自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是一个人心理不成熟造成的。因为自我感觉过于优越,便难免“势在必得”,以为没有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这种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往往没有办法原谅自己,做出让父母、社会痛心的事情。

那么,造成孩子盲目自大、自负却又容易悲观、失望的原因是什么呢?

1.孩子产生以上症状的原因

(1)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父母过度的宠爱、夸赞,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

(2)生活过于顺利。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们在学校表现又比较突出,老师的宠爱、同学的羡慕也会让他们养成“自负”的个性。

(3)片面的自我认识。自负的孩子总喜欢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当然,他们也同样缺乏自知之明,总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形成自负的个性。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他们总是过分的自恋,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4)情感上的原因。一些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例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生怕被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看不起,装清高,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同学的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自负导致孩子夸大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听不进别人的善意批评,总是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及时予以纠正,让他们正确认识问题。

2.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纠正孩子自负的心理

(1)逐渐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对孩子的评价应客观实际。孩子总有不足的地方,家长不要因为溺爱孩子就不切实际地吹捧孩子,尤其不要在客人面前没完没了地表扬孩子。

孩子产生骄傲往往源于自己的某方面特长和优势,父母应该先分析这种骄傲的基础:是学习成绩比较好、有某方面的艺术潜质,还是有运动天赋等。然后应让孩子认识到,他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就会失去这种优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进取,而不是骄傲懈怠;并且优势往往是和不足并存的,同时应该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取得一定的成绩,确实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不要忘记这里也包含着家长的培养、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

另外,不正确的比较往往也容易滋长骄傲情绪。在班集体中,若以己之长与别人之短相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自然容易让孩子沾沾自喜,自以为什么地方都比别人强,因而看不起别人。父母应该开阔孩子的胸怀,引导他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圈子,带他们到更广阔的地方走走,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名人的才能和成就,以丰富的知识充实头脑,使之变骄傲为动力。

(2)给孩子创造一些遭遇挫折的机会。经历适当的挫折可使孩子心理机制更健全,不至于过分自负,经受不住任何打击。要教育孩子生活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要遭受许多挫折、失败和打击,要正确对待。

(3)给孩子多一些接触社会的机会。当他们看到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接触到比自己更优秀、更具专长的人,认识到“强中还有强中手”,就不会为自己的一点点小成绩而自负了。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而不要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4)不要过多地赞美孩子。老威特非常注意培养孩子卡尔·威特谦虚的习惯,他禁止任何人表扬他的儿子,生怕孩子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毁了他的一生。

有一次,有个地方的督学官到哥廷根的亲戚家串门。他在来哥廷根之前,就已经从报上和人们的传说中知道了小威特的事,就想具体了解一下小威特。于是,他托人邀请了威特父子。

老威特接受了邀请,带着孩子一起去了,按照惯例,老威特提出条件,即不管孩子考得怎样,绝不要表扬孩子。

那个督学官听说孩子比较擅长数学,就准备考考数学。考着考着,督学惊讶地叫了起来:“哎呀!真是超过了我的学者!”

老威特连忙泼冷水:“哪里,哪里,由于这半年儿子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还记得。”督学官还不死心,又对小威特:“你再考虑这道题,这道题欧拉先生考虑了三天才好不容易做出来。如果你能做出来,那就更了不起了。”

说完,那位督学就拉着老威特的手退到房间的里面,对老威特说:“你儿子再聪明,那道题也很难做出来,我是为让你儿子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难题才出的。”

可是,督学官的话音刚落,就听小威特喊道:“做出来了。”事实上,孩子真的做出了那道题。这让那位督学官佩服不已。但他记住了老威特的话,不再表扬孩子了。

正因为老威特了解孩子的心理,知道优秀的孩子往往经不起表扬,表扬过多往往会导致孩子自满、自负、不思进取。因此,他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避免表扬孩子,给了孩子更大的求知空间。

(5)适当的批评能帮助孩子克服自负的心理。正确面对批评和建议是终身的学问。自负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度,对孩子的批评也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掩耳盗铃、视而不见,而要客观地指出孩子的不足。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批评往往直指一个人的缺点,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批评,他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对于孩子来说,他在评论自己时常会出现偏差,原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能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就能帮助孩子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