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也是索取

人生在世,奉献是与生俱来的义务。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医生治病救人等,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奉献的方式,更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要服务于别人。从小的家庭来说,为子女者要孝敬父母,为父母者要养育子女;从大的社会来说,为政者要执行政令,服务于大众;为企者要上缴税收、服务客户;为医者要治病救人,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为教者要更多地传道授业解惑,让更多人的思想心灵受益……总之,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群居社会,一个人难以绝对地脱离他人而独立地生活,总要服务于别人,然后从别人那里获取回报与收益。

很多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但却总在消极等待。然而,尊重并不是空等就能够得到的,不是外界的人群可以赐予的。尊重来源于你帮助了别人多少,在工作上是否把职责尽到了,是否把事情超值地完成了,是否超越了上司的期望。只有帮助、服务别人的事情越多,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尊重。

很多人都希望拥有更多的权力,认为权力是达到目标的工具。其实,权力首先是服务于人的工具,然后才是达到目标的工具。因为,作为拥有权力的企业主管,首先要有服务之心,只有服务好别人,才能把权力转化成为达到目标的工具。只有冲在前面、敢于承担责任、努力帮助别人实现目标的人,才能够带领团队成功。团队成功了,个人也就成功了。

拥有服务之心,就要超越眼前的得失,敢于挑战,做他人不愿做之事,成他人不敢为之事。

有这样一个寓言:驴子和骡子分别驮着货物赶路,聪明的驴子向骡子说,我身材小,体力弱,骡子大哥你多驮点吧。骡子应声说,好吧,于是驮了一部分驴子的货物。再走了一段,驴子又说:骡子大哥,我实在是走不动了,您就帮个忙,把货物驮着吧,我会感谢您的。老实的骡子说,好吧。终于将全部货物都由骡子驮着了。到了目的地,主人一看,只要一头骡子就能满足运货的需要了,于是就将这头聪明的驴子卖给屠户杀掉了。所以说,要服务别人,就要跳出狭小的自利思想,树立一个“大利”的观念,建立双赢的观念。

拥有服务之心,就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用心去体会别人的需求。可以说,人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内同事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的关系,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凡事都向内自查,优先检查自己的不足,相信各方面的关系都会更加融洽、和谐。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得十分痛苦;西边的李家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快乐无比。有一天,王姓家长受不了家庭的战火,于是前往李家来请教这是什么道理,老王问:你们为什么能让家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老李回答:因为我们常做错事。老王正感疑惑时,忽见老李的媳妇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客厅时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立刻跑了过去,扶起她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站在大门口的儿子也跟着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客厅正在擦地,害你跌倒。被扶起的媳妇则愧疚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前来请教的老王看了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试想,如果一开始,拖地的婆婆就责怪跌倒的媳妇:怎么走路不长眼睛,真是活该!其他家人若不理会她的感受而在一边哈哈大笑,那么李家还会有温馨和睦的气氛吗?

拥有服务之心,要能够不因别人的过错而失去服务的立场。一位母亲要她的小孩子在家里轻声走路,说楼下住着的老爷爷晚上要休息。小孩子不解,说为什么楼上的小孩怎么总是把楼板跳得嘣嘣直响,这位母亲又说,楼上的小孩子在成长,要多运动才能更健康。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服务于别人,才能成就自己。

有这样一段话,广为人们传颂:“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粒粒颗颗,汇集起来,灌溉的是良田万亩,照亮的是锦绣中华,抚育的是新的生命。我们要为美好的未来发出我们的一缕光,奉献我们的一份力。心甘情愿地奉献,会赢得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