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静为方,动为圆 静出于世外,方生于圆中

静就能使心明神清,慧增开悟,神采万千,适应方圆。以它来临大事、处大难、解大疑、定大计,自然毫无阻碍,唾手可得!所以蕺山说:“遇事不能应付,只有炼心法,更没有炼事法。”道家修养大法是:炼心法,炼气法,炼精法,炼神法。全部都是以练静为入门宗旨,也就是收放心的方法。

不论是哪一位圣贤豪杰,统治天下容易,统治人心却难。所以禅宗鼻祖达摩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的方法,不外乎静坐。儒家所说的养心治心则来得平易,来得自然。

梁启超所说的治心要法是:“治心的功夫,必须心地洁净,不追逐于外缘,没有纷乱于内心,超脱于中纲之外。心中没有一点杂念,没有渣滓在里面,就有鸢飞鱼跃自呈活泼的气象。然而我辈并非厌世脱尘之流,不得不接触万事万物,志愿越多,他所接触的事物越多,不像有道的人有自然之心,即使有秩序,就像百万之师,而没有主帅,号令纷乱,怎么会不崩溃呢!”

“所以,凡是遇事惶恐,丧失自己的操守,都是乱为之害,实要有损存养的功夫。所以古今中外的哲人,没有不是以恳切之心作为第一大事。存养用功之法,大都以主敬主静两条为宗旨。敬的妙用,大都以制外为养中之助,因为我辈的德业之所以不长进,其原因虽很多,仍然不外乎是受外面环境所牵累。受外面环境所牵累,就是眼耳鼻舌身五官,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物交换于物吧。眼耳鼻舌身既受牵累,他的本意就会随之动摇,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引神罢了。”

梁启超的这番理论,正可以说明主静功夫,不但可以作为入圣人哲的门槛,而且也可以作为英雄豪杰成就大事,立大业的基本要素。

唐鉴说:“静字功夫最要紧,大程子的主静功夫充足,王文成也是有静字功夫,所以他能不动于心。如果省察自身不慎密,见理不明,都是浮物。总之要的是个静字。”

我们必须知道,静能养心,静能养神,静能养气,静能养精,静能养戒,静能养定,静能养慧,静能开悟。这些都是静字的神妙之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柳宗元这首诗里,就有一种清静境界。可以看到高雅,可以看到孤旷、独傲、虚灵,也可以看到我同万物无不和谐,我同天地合一的超凡境界。

清明在躬,就会气质如神,天下从来没有浑浊混乱的脑袋,而能够决大计立大业。凡是大人物大豪杰,他们所承载的事,越多越重。经常有一种世界之外的世界,来培养自己的神明,久而久之,将受常人所感染,而渐渐与他们同化。否则脑髓将干枯,智慧也将减损。

所以想做大人物的人,在自己一生中,不能无数年居在世界之外的世界;在一年中,不能无数月居于世界之外的世界;在一日中,不能无数刻居于世界之外的世界。这里的意思,就是提出“主静”的功夫。因为静中别有天地、别有世界、别有人生。

静中可以变化气质,可以变化心脏,可以变化神情。所以说:静超天地外,不在无有中。

**是动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但不可由它来驱使我们行动。少年老成者懂得戒骄戒躁,因此比同龄人更早接近成功。静心可以养气,气不聚者事难成,因此谨慎的人总是试图永远保持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