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圆事方,事半功倍

事物总是相对的,什么事一过度便变质。人固然要有从善如流的习惯,但绝不是人云亦云,所谓“千人盲目一人明,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时真理还在少数人手中,该坚持的原则决不可动摇。

不过有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高明,那时就要本着谦逊的态度多听听人家的话。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在能明辨是非,识大体,在众多议论中保持清醒,而个人的真知灼见又是建立在集体的智慧之上。从现实而言,不可能有绝对的民主,也不可能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意志办,必须经过公议,也必须有最后的决策者。但决策人要善于公正地吸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不存私心地采纳意见,这样最后的决策才可能正确,有见地。

贤智与英雄是人世间的两座丰碑。做英雄既需要天分,也需要机会,而贤智却全在自己。因此对天赋平平的人来说,选择贤智是可以实现的理想。下面我们用以智治盗的事情来认识,或许你会从中悟出点道理。

以智治盗,以逸待劳

在漫长的传统社会中,中华民族在捕盗破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其中的奥妙实在是一言难尽。

西川历来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治安一直很乱,盗贼很多,居民家中经常失盗,人们怨声载道,希望官府有人出面治理。但西川的前几任官吏不是因为没能力就是官匪相通,盗贼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也因此都被罢了官。

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四月,崔安潜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崔安潜上任后,除了处理一般政务以外,没有提及盗贼扰民问题,蜀中人感到很奇怪,私下议论说:“别的官吏在上任之初都是首先治理盗贼,新任官员没有对盗贼采取什么措施,莫非又与以往的官吏一样,老百姓的生活真难啊!”有人把这些街头巷尾的议论报告给了崔安潜。

崔安潜听后说:“这里的盗贼扰民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严加治理,但以往盗贼之所以如此猖獗,是因为捕盗官吏相通,致使盗贼久禁不绝。如果我们还按照以往的办法去捕盗,派很多人去搜捕,那是用拳头打跳蚤,我们在明处,盗贼在暗处,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况且,盗贼的脸上也没有写着自己是盗贼,因此,派人进行大规模搜捕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徒劳无益。这也是以往官吏禁盗贼而不见效的原因。”崔安潜又说:“对待这里的盗贼,我有个万全之策。”他对下人耳语了一番,让下人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准备。

初五这天,崔安潜拨出了节度使府库的公钱一千五百缗,分别放置在成都蚕市、药市、宝市三处闹市,并在市上张贴榜文说:“有人如果能告发并逮捕一个盗贼,赏钱五百缗。盗贼必有同伙,若同伙告发可以赦免告发者罪,和平常人一样领赏,望大家奋勇捕盗,绝此祸患。”

告示贴出以后,为了验证自己的计策,崔安潜经常骑马到三市巡视。

崔安潜看到一个人押着另一个人来到蚕市,被押解的人还有些不服气,他就知道这是盗贼了。于是,对盗贼说:“你既然知道我有榜文,为何不将你的同伙逮捕送官府,如果你这样做,他就该处死,你就该受到奖赏了。现在你既然被他先告发,还有什么话好说!”捕贼的人得到了赏钱,并当着盗贼和围观群众的面当场兑现,盗贼耷拉着脑袋无言以对,围观的群众拍手称快,赞叹节度使除盗贼的新方法。

盗贼被押到市上剐死,并诛灭其一家。此事传出以后,诸盗贼与他们的同伙互相猜疑,惶惶不可终日,在成都无容身之地,就纷纷逃离西川,有的洗心革面,不再操旧业,从此,西川境内盗患大减。

崔安潜运用智慧,使西川盗风大减,是真正的大智者。

做事一定要有智慧,也就是说用智慧去办事才能事半功倍。事情是不变的,是“方”;而智慧却是万千的,是“圆”,用“圆”去解决“方”,成就方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