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不”

不愿意听到别人的反对与拒绝,这是人之常情。表达高手们总结出一些让别人高兴地、顺利地、心悦诚服地接受“不”的技巧。

日本明治时代的大文豪岛崎藤村被一个陌生人委托写某本书的序文,几经思考后,他写下了这封拒绝的回函:

“关于阁下来函所照会之事,在我目前的健康状况下,实在无法办到,这就好像是要违背一个知心朋友的期盼一样,感到十分的懊恼。但在完全不知道作者的情况下,想写一篇有关作者的序文,实在不可能办到,同时这也令人十分担心,因为我个人曾经出版《家》这本书,而委托已故的中泽临川君为我写篇序文,可是最后却发现,序文和书中的内容不适合,所以特别地委托他,反而变成一种困扰。”

在这里,藤村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对方“我的拒绝对你较有利”,也就是积极传达给对方自己“不”的意志的一种方法。而这样的说辞,又不会伤害到委托者想要达成的动机。

通常,当我们被对方说“不”而感到不悦的理由之一,是因为想引诱对方说出“好”而达成目的的愿望在半途中被阻碍,因而陷入欲求不满的状况。所以既不损害对方,又可以达成目的说“不”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对方想委托你时,当“达成动机”被拒绝后,反而会认为更有利的是另一种“达成动机”,而只要满足这一种“达成动机”就可以了。

藤村可以说是十分了解人的这种微妙心理,所以暗地里让对方觉得“被我这样拒绝,绝对不会阻碍你目的的达成”。我们在拒绝他人时,也可以用这样方法,让对方觉得你说“不”,是对对方有好处,这不仅不会损害到对方的感情,而且还可以让对方顺利地接受你所说的“不”。

战国时期韩宣王有一位名叫缪留的谏臣。有一次韩宣王想要重用两个人,询问缪留的意见,缪留说:“曾经魏国重用过这两人,结果丧失了一部分的国土;楚国用过这两个人,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形。”

接着,缪留还下了“不重用这两个人比较好”的结论。其实,就算他不给出答案,韩宣王听了他的话也会这么想。这是《韩非子》里相当著名的故事。

这种说“不”的方法,之所以这么具有说服力,主要是因为这两个人有过失败的教训造成的,但缪留在发表意见时,并没有马上下结论。他首先对具体的事实作客观地描述,然后再以所谓的归纳法,判断出这两个人可能迟早会把国家出卖的结论。说服的奥秘就在此。相反,如果宣王要他发表意见时,缪留一开口就说“这两个人迟早会把我国卖掉”等等,结果会怎样呢?可能任何人都会认为“他的论断过于极端,似乎怀恨他们,有公报私仇的嫌疑”。如果形成不易让大家接受“不”的心理,即使他在最后列举了许多具体事实,也可能无法造成类似前面所说的客观事实来。

所以,我们在必须向别人说出他们不容易接受的“不”时,千万不要先否定性地给出结论,要运用在提议阶段所否定的论点,即“否定就是提议”的方式,不说出“不”,只列举“是”时可能会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如此一来,对方还没听到你的结论,自然就已接受你所说的“不”的道理了。

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说“不”的技巧里,也就是说,要对不可能全部接受的顽固对方说“不”时,反复地进行“部分刺激”,从而让对方全盘地接受你的“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