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分寸

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认为:当一个人碰到感情和理智交战的时候,常会发现越是清醒,越是痛苦。因此,有时候对于一些人和事“真是不如干脆糊涂一点好”。她同时还认为:一时的糊涂,人人都有。永远的糊涂就会成为笑话。喜欢故意犯犯错误,装装糊涂,或虽然无意之间犯下了错误,但可以再用自己的聪明去纠正弥补的,那是聪明人;或者我们不妨说,那是聪明而且又有胆量的人。从来不去犯错误,也不装糊涂,一生规规矩矩的人大概是神仙。从来不去犯错误,又不知道自己该从糊涂中清醒,或根本不知道怎样才可以使自己清醒的人,就是傻子。英国评论家柯尔敦也说:“智者与愚者都是一样的愚蠢,其中差别在于愚者的愚蠢,是众所周知的,唯独自己不知觉,而智者的愚蠢,是众所不知,而自己却十分清楚的。”

由此可见,装装糊涂,既是处世的聪明,又是需要勇气的。很多人一事无成,痛苦烦恼,就是自认为自己聪明,而又缺乏“装装糊涂”的勇气。当然,在人生的长河中,或者在一些具体的人和事上,假装糊涂,并不是阿Q式的自我满足,自我麻醉,自我欺骗。在糊涂与清醒之间,在糊涂与聪明之间,随时随地都要注意掌握应有的分寸,即知道自己何时该聪明,何时该糊涂。该糊涂的时候,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不能够再一味地糊里糊涂,一定要聪明。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出”与“人”的问题,即知道自己在适当的时候“从糊涂中人,从聪明中出”;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从聪明中人,从糊涂中出”,如此出出入入,由聪明而转为糊涂,由糊涂而转为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

所谓“大智若愚”,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而作为个人来讲,若愚,正是大智的表征或结果。

宋代宰栩吕端是有名的棚国,他在小事上很会装糊涂,而在大事上,在需要决断时则又非常聪慧和果敢。吕端小事糊涂,有很多故事。昕以,当初宋太宗要起用吕端为相时,有人就向太宗劝告: “吕端为人糊涂,不可重用。”宋太宗则颇为赞赏他,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于是决意以吕端为栩。

当宋太宗病危时,内侍王继恩嫉恨太子英明过人,暗中同参知政事李昌龄等打算立楚王元佐为王位继承人。宰相吕端到宫禁中去探问皇帝的病情,发觉太子不在皇帝身边,怀疑其中有变,就在笏上写了“病危”两个字,命令亲近可靠的官员请太子立即入官侍候。太宗死了,李皇后叫王继恩来召吕端进宫。吕端知道情况有变化,立即哄骗王继恩,让他领着进书阁检查太宗先前所赐的手写的诏书,把诏书锁起来才入官。皇后说: “皇帝已经去世了,立太子应当立长子,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吕端说:“先帝立太子,就在今天。现在天子刚刚离去,难道可以马上就违抗天子的命令,在王位继承人问题上提出别的不同说法吗?”于是就拥戴太子继承王位。宋真宗登上王位后,在进行登基仪式时,天子座位前垂着帷帘接见群臣。吕端平正地站在殿下,先不拜天子,而是请求天子卷起帷帘,他上殿仔细看过,认清了确实是原太子,然后才下台阶,带领群臣拜见天子,高呼万岁。

因此吕端小事糊涂,正是装糊涂,正是大智若愚,正是不耍小聪明,而在必要时,才表现出大智的另一面:超凡绝伦的见识与决断。

身要严重,意要闲定;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简徐,心要光明;量要阔大,志要果毅;机要缜密,事要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