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要不得

“避冷趋热”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而这种错误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二是受父母及熟人的误导;三是对自己盲目自信。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心态,我们也会被错误地引导,最终迷失自己。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传出了发现金矿的消息。许多人听了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很快掀起一股淘金热,奔向那里的人络绎不绝。

这个消息也引起了17岁的小亚默尔的极大兴趣,他准备去加州碰碰运气。在历尽千辛万苦赶到那里后,他就一头钻进山里投入了淘金者的行列。

可是,亚默尔却没有找到想要的金子,他像许多人一样未能实现发财的愿望。但不久以后,一个意外的机会却让他摇身变成了大富翁。

当时,加州山谷里气候干燥、炎热,水源奇缺。寻找金矿的人最感痛苦的,就是没有水喝。很多人一面找金矿,一面不停地抱怨:“要是有一壶凉水,我愿意给他一块金币。”

有的人甚至说:“谁要是能让我痛饮一顿,我给他两块金币也行。”

这些牢骚话别人没注意,但对亚默尔来说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信息。他想:如果把水卖给这些人喝,也许比挖金子赚的钱更多、更快。

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寻找金沙,把手头的铁锹由挖掘黄金变为挖掘水渠以把河水引过来,河水经过细沙的过滤变成洁净可口的水,然后装进桶里,卖给找金矿的人们。

当时,有不少人都嘲笑他:“我们千辛万苦来到加州,就是为了挖金子、发大财,像你做这种蝇头小利的生意,在哪里不能做?何必非要背井离乡来这里!”

亚默尔根本不在意,而是继续卖他的水。结果,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赚了6000多美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后来,当很多人因找不到金矿而忍饥挨饿、流落他乡时,亚默尔已经成了一个富翁。

有人曾经统计过,谋生的方法有数万种之多,但是有三分之二的男孩子和五分之四的女孩子,都会把目光仅仅盯在不到10种的“热门职业”上。结果,造成少数行业变得人满为患,竞争十分激烈。

同样地,每年高考报志愿时,大家都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莘莘学子拿着报考志愿表,在选择填报哪个专业时却表现得束手无策。大家纷纷想寻找“热门”专业,同时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也很担心,所以难免会发出询问:“老师,他们都填报了计算机系,你看我是不是这块料?”

在犹豫和怀疑之中,许多优秀学生最终都选择了大家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然而,临近大学毕业时,他们才发现这些“热门行业”其实并不好就业。

这种现象,是在职业选择上的典型的从众心理,也就是俗话讲的“随大流”。此类错误极其普遍地存在,说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社会需求的客观规律:物以稀为贵。

一旦千军万马都去挤一条独木桥时,那么就会使桥坍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相反,如果你能独具慧眼,另辟蹊径,见人之所未见,则往往更能适合社会的需要,也就更容易在社会上生存并取得成功。

盲目跟风、从众,必然增加人生的风险。有一位老板,几年前听说外地招商引资,就“顺应潮流”到该地投资了上千万。两年之后,他把所有的钱都亏掉了,最后空手而归。

朋友问他:“你当初为什么要到那里去投资?”

他说:“那时候,很多同行都争先恐后地去了,大家都认为那里的投资条件优越,大有发展前途。我如果不去的话,担心会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很多人都有跟风、从众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取向,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同类互比”:人们为了达到其理想的生活目标,随时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现状,尤其需要了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当缺乏判断信息的标准和有效方法时,就常常通过与他自认为同类的人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自己的现状、社会位置以及应采取的行动。

同类互比,是社会给个人设置的一个陷阱和圈套。成功者之所以永远是少数,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掉进了这个陷阱和圈套。人一旦选择了跟风、从众,就很难把控自己,接下来往往意味着失败。因此,只有避免盲目跟风从众,才能降低人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