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需要明确的目标引导

当一个有着强大的自控力的人说:“我一定要成功!”那么他的这句话将会很快融入周围的空气,被一股强大的力量驱使,飘向远方,在阳光下绽放,在夜空里闪耀,随着江河流淌,伴着大海歌唱。到处都充溢着自控力的能量。最后,自控力会带着势不可当的能量将他环绕。当我们拥有一个明确而伟大的目标,那么在心理上,我们就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必要条件。在人生路上,我们就不会像瞎子一样看不见前方的道路。我们的信仰会更加坚定,行为也会更加规范。因为那个目标就如同一双敏锐的眼睛一样,正在审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并以坚毅的目光,不断地鼓励我们:“来吧,朝着我努力奋进吧!”如果这个目标符合我们的道德观和良知,那么无论历经多少艰难困苦,也会感觉动力十足,并相信自己一定会实现它。

许多人之所以会失败,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坚定不移的目标。暂时的困难或者**拦阻了他们的双腿,遮住了他们的双眼,让他们放弃了曾经的理想,停留在原地。而无论是困难还是**,都不会是永恒的。若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引,当这些困难或**彻底从我们眼前消失以后,我们就会感觉到迷茫和失落。因此,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设定一个确定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走到哪里,明确的目标都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会使无益于社会的人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把对社会有用的人变成对社会非常重要的人。亚伯拉罕·马斯洛说过:“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项任务上时,无论是对这件事情本身,还是对周围的环境,都会产生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与自己内心需求一致的目标,更能够激发出我们的无限潜能。同样,在通往这个目标的途中,我们是快乐的,我们不会感觉痛苦或者麻木。

当然,控制力并不能达成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应该是符合我们当前允许的条件,并与我们的雄心和抱负相当的事情。不要为自己设定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为目标一旦确立,战斗就已经开始了。没有理智支持的一味蛮干,只会导致四面楚歌的悲惨结局;没有适当的收敛和慎重,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所以,首先要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才是勇敢地前进。

一个清晰的目标要比多个混乱的目标好得多。可以这样说,当一个人下定决心去实现某个目标时,那么他通常会对有关于这个目标的所有细节都了如指掌。这样,任何事情都无法阻碍他继续前行,成功也就轻而易举了。我们与其为了满足现在生活的需要去费尽心思地调整自己,不如为自己设定一个合理而清晰的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这一目标的工作中去。你要相信,这种聚精会神的状态会产生无比神奇的魔力,会使所有事物臣服在它的威严之下。

实现完美自控力的第一步,就是设置明确的目标。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目标太多。我们每天都会列出许多任务,但即使没有外界的阻碍,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每个任务。我们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即使是长期目标,也必须如此。我们来看看伟大的励志先驱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如何设定目标的。

富兰克林在晚年写自传时,曾回忆起他年轻时给自己设定目标的经历:“一个大胆而艰巨的任务在我的脑海中诞生了,我要让自己具有完美的道德品质。我希望我在以后的生命中不犯任何错。我将要征服我所有的缺点,无论是我自身的性格、行为习惯,还是从他人那里沾染过来的缺点。”他按照自己的要求,时刻约束着自己,立志成为完美的人。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一个问题:“当我小心谨慎地克制着某一个缺点时,另外一个缺点却会忽然冒出来,令我措手不及。我发现,这些不良习惯总会乘虚而入,我的习惯性往往比理性更强。”

富兰克林发现这个问题后,决定采用“逐个击破”的策略。他将自己希望拥有的美德列出来,然后依照每个美德给自己定下一个个小目标。比如“秩序:将自己的所有物品摆放得井然有序,合理安排时间”。除了这一条之外,他的清单上还列着一些其他的美德,比如节俭、勤奋、正直、真诚、平静、谦逊、中庸、缄默等12个美德。不过,富兰克林明白自控力的使用是要有节制的,他说:“不能一下子尝试着去实现所有的目标,这是非常难做到的。我认为,还是在一段时期内将注意力放在其中一个目标上的效果比较好。”

于是,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实现目标的计划,他将其命名为“13周塑造完美品格”。他还为自己设计了一套修身养性的方法,其中包括一段祷告文和一个“美德检查表”。他做了一个小册子,上面的每一页上都列着美德检查表。每个检查表上都画出了7列13行,在每一列中标明星期几,每一行则代表美德(以该美德的首写字母代替)。每天结束之后,他都会认真审视自己,并在没有做到的美德所在的格子里做个黑色的标记。他的计划还包括“每一周重点关注某一个美德”,也就是说,将这周需要重点关注的美德列在第一位,其他美德只是采取一般程度的关注。

有一周,富兰克林决定重点关注“秩序”,对于其他美德只是一般程度的关注。当这周结束后,他分析了本周的美德检查表,发现只有“秩序”那一行是空白的,而其他一部分美德却有些不足,这个现象也激励了富兰克林。他更加确信自己这种“逐个击破”的方法是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的。他决定在下一周重点关注另一个美德,并将“秩序”变成一种习惯,使之能够无意识地保持下去。就好比将一块杂草丛生的土地平均分割成13块,并每天清除一小块地上的杂草,这样,连着好几个13天的清除工作完成之后,这些杂草都会消失。富兰克林也这样勉励自己:“我希望表格上的黑色标记不断地减少,这就意味着我在塑造美德方面有了不小的收获,而这也是对我很大的鼓励。我更希望,在13周之后,我的检查表上面会是一片空白。”

而事情的进展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因为富兰克林发现,他所设定的这些目标中,有一些是相互冲突的。比如,他要想拥有“中庸”的美德,那么就很难坚持“正义”这项美德。他对中庸的描述是“避免极端倾向,克制报复心理”,这就要求自己在受到委屈之后控制自己的脾气。而如果他真的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却又为了保持“中庸”的美德,而控制自己的语言,不为之挺身而出,那么这就违背了他的另一个美德——“正义”。

这个矛盾也一直影响着富兰克林实现塑造自己完美品行的目标,他在晚年时承认,他的美德检查表从未干净过。虽然他并未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却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完善自我。他说:“虽然我从未达到我理想中的完美境界,但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许多快乐,而且绝对比从未有过这样的尝试要完美的多。”

从富兰克林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个是,明确而清晰的目标的确可以使自控力发挥更好的作用;第二个是,设定的目标若相互冲突,就会阻碍我们实现每个目标。的确,明确的目标能够使我们集中精力去奋斗,但如果我们的目标相互矛盾,那就很难实现了。对此,心理学家也做过研究。当他们让人们列出自己的目标时,许多人都能够一下子列出十几项。其中,有些目标可以相互支持,比如戒烟与节俭;而有些目标却会产生冲突,比如“多陪家人”和“勤奋工作”,因为通常忙于工作的人都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解这样的小矛盾。

许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目标清晰、明确,且不产生冲突的人,往往会采取有效的行动,取得良好的进展;而一些目标相互冲突的人却总是用思考取代行动,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完成几个相互冲突的目标,这就会导致他们出现情绪低落、行动少、止步不前,甚至身体素质变差的问题。因此,人们总是为这些目标相互冲突、无法采取行动而苦恼。我们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先选择好适当的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要明确,还不能相互冲突。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设定的目标相互冲突了,则应权衡利弊,学会取舍,利用自控力,判断出哪个目标更有利于我们,从而做出选择。

应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适当结合起来。我们在设定目标时,还应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

(1)维尼在阳台上喝咖啡,这时,他忽然想到,当……来临时,他将要……

(2)乔伊醒来后,开始思考她的未来。她希望……

请按照你的思路,将上面的两个故事补充完整。你想怎么补充就怎么补充,迅速想象维尼和乔伊脑中可能在想的画面,不必深思熟虑。

完成之后,请仔细分析你所补充的内容:在这两个故事中你所描述的场景要多久之后才可能出现?为达到愿望所采取的行动要多久之后才会实施?

这并不是一个想象力练习,也不是单纯的文字练习,而是一位心理学家在一所戒毒中心所做的实验。被试者是该戒毒中心的成瘾者。实验中的对照组是身心健康的普通人。研究者发现,在描述维尼想到“当……来临时”这个故事时,对照组想到的场景大都发生在一个星期之后;而成瘾者所描述的故事则发生在一个小时以内。在描述乔伊所思考的“未来”时,对照组一般会提到比较长远的目标,比如创业或者与家人一起进行环球旅游;而成瘾者提到的几乎都只是即将发生的事情,比如与亲人共聚一堂、医生查房。

这次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人们内心的目标是倾向于长期还是短期。在实验结果出来之后,研究者猜测,拥有较长远的目标可能会使人更加积极,而那些只拥有短期目标的人,通常身心都会出现问题。为了证实这个结论,研究者又对各种各样的成瘾者做了大量研究。研究发现,经常酗酒、抽烟或者吸食毒品的人,都偏向于得到短期回报。比如,面对这样一个问题:“A.今天获得五百美元;B.一年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成瘾者大都会选择A,而那些在生活中比较有远见的人则通常会选择B。心理学家发现,短视很可能会导致人们对某种物品上瘾,上瘾之后又会导致更加短视;而那些成功戒瘾的人,眼光也都变得比之前更加长远一些。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不为长远做打算的人,很少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会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做出努力。许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对此做过调查和研究,他们发现,收入较高的人比低收入人群目光更加长远。有个寓言说得好:富有远见的蚂蚁比及时享乐的蚱蜢在冬天过得更好。

当然,这个说法并非绝对的,并不是说,当你还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劳碌的时候,就应该去计划着几年后环球旅游的事情。许多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为是短期目标好还是长期目标好的问题争论不休。对此,心理学教授戴尔·申克尔对参与实验的学生们进行了研究。

他将这些学生平均分为三组,并给了他们一些计算题。他让第一组学生设定的目标是,每天都要做10个题目;第二组学生的目标则是一个星期之后完成70个题目;第三组没有设定任何目标。

一个星期之后,这些学生们参加了能力测试。结果发现,第一组学生比其他两组的测试成绩更好。这是因为,他们每天都能实现一个小目标,并因此受到激励,增强了自信心。他们将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具体的目标上,这也使他们的精神更加集中、效率更高,面对难题时,也坚持得更久。

这个实验也说明,短期目标所带来的益处并不一定比长期目标少,因为只有设定了一个个具体的短期目标,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进步,使我们受到激励,于是愿意更加努力。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应该设定长期目标,还应该将长期目标划分为无数个短期目标,并对其进行具体的计划。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日常任务与远端目标之间的联系——当前的目标只是实现远端目标的必要步骤。

我们所说的长远目标,为我们一段时间的努力指明方向,它必须能够给我们带来激励,让我们的人格更加高尚。在这个伟大的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应该把它再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这样,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收益,也会看到我们在实现梦想的漫漫长路上所留下的一个个脚印,它们饱含着我们的心血和汗水,也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迈向成功。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那样,即使他从未实现让他的小册子保持干干净净的目标,但是“塑造完美品质”这个远大的目标却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地完善自我,让他拥有更优秀的人格。

无论是实现长期目标还是完成短期目标,自控力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自控力首先会四处游**,努力寻找唯一的目标,我们可能会在刹那间看到它的力量。一旦找到目标,又会很快地改变方向去寻找实现它的方法,设定具体的小目标,并一一解决它们。

林肯总统曾这样评价格兰特将军:“格兰特的伟大之处是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十分冷静和执着。他沉稳、自律、不多愁善感。他就像一只顽强的猎犬,一旦将什么东西塞到嘴里,就紧紧地咬住,无论何事都不能使之松口。”格兰特将军曾被母亲叫作“没用的格兰特”,因为他在当鞋匠时总是在三心二意地以补鞋来打发时间。但不久,格兰特在当修鞋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才华,他修鞋的技术非常高超,甚至有些老手都比不上他。在美国内战爆发时,他也很快发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他发现自己能全身心地投入所有细枝末节的工作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中,他终于抓住了施展自控力的大好时机。

命运总是青睐那些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不遗余力地集中精力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的人。拥有一个明确目标而且坚定不移的人,一定会更加了解事物的本质,他的期望很少会落空,他的梦想也更加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