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镜子的哲学

法国作家萨克雷曾经说过: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意思是说,生活回报给我们的,正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这个广为传颂的哲理,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当你对他人微笑时,他人也会以微笑来回报你;当你对他人横眉怒目时,收到的回报自然是对方面目狰狞的神情。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镜子效应",它强调了一种心理规律:人们通常会跟随别人的情绪和举止来做出反应。也即是说,我们对于别人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回应。

这一年,丽君研究生毕业。由于成绩优异,于是校本部建议她留校任教,表示会将她分配到学校下属的分校中。和家人商量过后,她便向校方提出申请,等待学校的分配。

等学校的通知下来后,丽君傻了眼。这所分校,是几所分校中成绩和名次都垫底的。她找到校领导,希望重新分配,校领导却表示人员已经都分配完毕,不好再有变动。无奈之下,她只好怀着一颗半失望的心,来到分校,开始了自己的教师工作。

一个学期过去后,她班上的成绩也算说得过去,只是她本人却被学生起了个“黑框巫婆”的绰号。原来,她整日戴着一副黑色的全框眼镜,不苟言笑,显得十分严肃。而她又经常皱眉,整个人阴郁冷漠,对于学生的错误常常冷嘲热讽,因此让学生毫无好感。

一天,这个外号无意间传进了丽君的耳朵,她听后,又委屈又难过,想到自己离家这么远来工作,自问在教学上也是尽心尽责,没想到学生竟然如此对她。当晚,她在宿舍大哭了一场,然后打电话回家诉苦。

爸爸听了她的话,沉默了一会儿后说:“你的教学态度,我是相信的。但是,你对学生的态度呢?你一直抱怨学校离家远,学校不如其他几个分校,你的这种心情,是不是每天都挂在脸上让学生看着呢?你这孩子从小心高气傲,看不上比你差的人,嘴里也不留情。那么你对你口中那些‘不上进’ ‘考不上好学校'的学生,会和颜悦色、和声细语吗?你想想,他们都是十八九岁的孩子,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你这么对待他们,他们又该怎么对待你?"

听了爸爸的话,丽君陷入了沉思。第二天,她努力调整心态,一整天都挂着微笑,让班里的学生和她的同事都感到吃惊。她将微笑的习惯保留了下来,并且对待学生们也温和了许多。学生犯了错误时,她开始学着平和对待,拍拍对方的肩,告诉他错在哪儿,如何改正。又是一个学期过去了,她和学生们成了朋友,被评为“明星教师”,她的班级也成了优秀班级,受到学校的表彰。学生和她聊天时,偶尔还会开玩笑地说:“我们真有幸能成为白雪公主身边的小矮人,而不是整天担心被格格巫抓去的蓝精灵。”

应该说,学生们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一个肯作出改变的老师;而丽君更是幸运的,她有爸爸的当头棒喝,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和恒心。因此,她获得了学生的喜爱,获得了学校的认可。她及时调整心态,以友好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也以真诚和善意回报她。从丽君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以尊重换尊重,以欣赏换欣赏,这是人际交往中亘古不变的法则。

生活是镜子,他人更是镜子。想让别人怎么对我们,我们自己首先要怎么对别人。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学会赏识别人并收到回报呢?

1.用心看人

我们在看待别人时,只有保持一种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心态,才能保证自己看待人的眼光是公正、可观的。有些人受到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容貌偏见等影响,往往第一眼看过去,就给一个人贴上了标签,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也都有阴暗面,我们只有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做到识人、知人。当发现了对方的闪光点,赏识的目光自然从我们眼中油然而生。

2.慧眼识人

再好的人也有缺点,再坏的人也有优点。如何辨识、如何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双识人的慧眼。这种功力,不是天生具备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这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储备,需要我们有多注意细节的意识和耐心。

3.诚意待人

每一份赏识,出自我们真诚仰慕别人的心;而每一份回报,首先源自我们对别人真诚的赏识。有一颗充满诚意的心,才能懂得赏识他人,才能让他人从我们的赞赏中听出这份赏识的真诚与殷切。因此也可以说,真诚,是打开对方心灵的敲门砖,是铺就社交之路的基石。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这种渴求是与生俱来的,且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加深。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句赞赏,可以为别人赶走自卑,也能让别人走出低谷,指明前进的方向,而对于我们,更会收获对方的感激、信任、友谊,甚至是巨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