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章子怡还是祥林嫂

与其说是“美国老太”的神话激活了中国人对于房产的热情,不如说是中国人传统中对“家”的理解造就了对房产的渴求——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屋檐,怎么有家的感觉!

一面是旺盛的需求,一面是高企的房价。“暂时做稳了房奴”与“还未做房奴”的人,都对高企的房价深恶痛绝。房地产商的名声,在口诛笔伐中基本成了“奸商”的代名词。

房地产商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好表现的地产大亨潘石屹必然无法远离舆论的旋涡。潘石屹从不忌讳以房地产既得利益者的身份“闪亮登场”,他很热衷于出现在镁光灯下不停地作秀。只要有可能,潘石屹会尽量满足媒体的采访要求,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创业史、人生观、世界观、财富观、地产观、艺术观……

他频繁地出现在各个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与N多的人进行语言的尖锐PK;他的博客点击逾千万,并结集出版;他拍照片,出过个人摄影集;他还客串电影《阿斯匹林》、扮演儿童节目嘉宾、游**于时尚沙龙。于是有人批评他:“一个房地产商为什么这么上蹿下跳,像是小燕子一样。”潘石屹回应说:“我不是小燕子,我是章子怡。”小燕子与章子怡之间,知名度的差距一度不大,但美誉度的差距还是明显的。潘石屹坚称自己是房地产的章子怡,表明他想把自己打扮成精英,而不是媚俗的大众情人。

无论是喋喋不休的祥林嫂,还是知性美丽的章子怡,都只是潘石屹的一个面而已。从整体来看,潘石屹其实更像世故狡黠的韦小宝。潘石屹的种种表演,都具有商业目的。他毫不掩饰自己作秀背后的商业目的,他说:“我对媒体一直心存敬畏,再小的报纸,也有成千上万的读者,比挨个宣传省力多了。”他还说:“我善于表演,其实质是商业的需要。你不出去表演没人知道你,房子就卖不出去了。”“在今天这个时代,”潘石屹说,“只有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争议的人,才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只有那样,人们才会关注你。”他回忆说:“开始的时候房子卖不出去,就要打广告,后来由于边际效率递减,我就反复思考,”思考了些什么呢——“看国外一些产品成功的经验,它们都是非常注重传播和推广,甚至不光是产品和企业注重推广,就连慈善事业都必须要注重推广。比如为艾滋病捐款,请来一个好莱坞明星做现身说法,捐款的人就上门了”。

于是,就有了他后来的浩大的“造星”工程。他说:“我觉得先应该把人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个东西好不好、要不要,需要人家自己来判断。这是两步,不能把这两步事情现在一步做完。”

很多时候,潘石屹看上去很娱乐、很出位,其实都是一些经过精密计算后的大胆作为而已,为的就是博取眼球,为自己以及自己的企业获得免费的广告。潘石屹的表演,给他带来的好处很直观:他的房地产广告费用是全国最低的。我们不妨看一组数据:SOHO中国用于宣传推广的费用不到每个项目的千分之七;而一般大型楼盘用于此方面的费用为百分之三左右,南方的一些楼盘甚至达到百分之五。

潘石屹常巧妙借用“惊人之语”来为自己做不花钱的“软广告”,他很清楚地知道哪些话题可以大放厥词,哪些话题一下也不能去碰。而媒体,也欢迎这种“懂味”的明星式人物,他们在双赢中合伙炮制出一个又一个的“新闻”。一旦风声有变,潘石屹的嘴比锈死的水龙头还紧。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在2006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由于当时正处于国家对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敏感时期,潘石屹一改以往即兴演讲的风格,第一次拿出起草好的演讲稿,一字一句生涩地念完。那个演讲的题目叫《推动房地产发展的力量是伟大民族的复兴》,用的是一种宏大的叙事体裁,对于具体的“国六条”则闭口不谈,只谈市场、谈政府政策边界,顺便谈谈“是否允许外资买中国的房子”等类似的问题。这种干巴巴的演讲,明显不是潘石屹以往的风格。有人这样形容站在演讲台上的潘石屹:“我看到了一个受惊吓的小孩,一个谨慎的小孩,一个试图以聪明的方式讲真话的小孩。”而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之前的一个月里,一向喜欢说话的潘石屹也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中央的房地产政策,甚至在自己的博客上也三缄其口,转而大谈大英博物馆、牙齿矫正器和齐达内之类的无聊话题。

潘石屹总是极其小心地爱护着自己的“政治羽毛”。在2008年春节前(正值雪灾)的一次网络聊天上,有人问潘石屹:“感觉这次国家全力抵抗雪灾的情形和上回抗击‘非典’的情形差不多,您怎么认为?”

潘石屹非常警觉,他巧妙的回答简直可以和外交官媲美:“我认为现在的情形和2003年的‘非典’不一样,2003年的‘非典’大家都没有底,不知道下一步形势会坏到什么程度,而雪灾是有时间周期的,尤其南方城市,天气一变暖,雪就不存在了,灾害就会解除。”

对于这类“敏感”的问题,回答稍微不妥当,不是得罪“上面”就是得罪“下面”。潘石屹却能将话说得两面油光,还貌似正面回答了问题。但他其实什么也没有说,抓住“非典”不会自动终止而雪灾会自动终止之间的区别,表明了所谓的“不一样”。

潘石屹的狡黠不仅体现在某些“敏感”话题上,对于有关自身业务的话题也比较圆滑。同样是在雪灾中的那次聊天中,主持人问:“有网友问潘总,对于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想买房子,但处在持币观望的人群,您有什么样的买房建议?”

潘石屹的回答依然狡黠无比:“通过对过去三四年时间北京房地产成交量数据的逐月分析来看,房地产的成交与气候有很大关系,冬天成交量一般都会降下来,今年也不例外。从元旦后到春节前,按照以往几年的惯例是销售的淡季。如果要购买房子,在这段时期购买,选择的空间更大。”

这种偷换概念的小戏法,具有典型的潘氏狡黠风格。潘石屹的狡黠也许会被不少“正派人士”所不屑,但潘石屹根本就不屑于“正派人士”的清高。我们一再说不以成功论英雄,但没有成功,我们又以什么来衡量英雄呢?

当然,我们这样说并非鼓励我们在成功路上要不择手段、唯利是图。这是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在当今的法制社会里,一切行为基本纳入了法律管理的范围之内,你只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就可以天经地义地放手逐利。

“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不管做什么行业,只要纯粹就好,人就怕不纯粹。”潘石屹的这句话,的确引人深思。可以说,正是潘氏韦小宝式的风格,才形成了潘石屹今天的形象。潘石屹的身上有农民的谨慎、小官员的逢迎、读书人的狡黠和艺术家的取巧。和趾高气扬的孙宏斌相比,潘石屹多了一分谦虚,一分和气;和呼风唤雨的周正毅相比,潘石屹多了一分满足,一分自律;和胆大妄为的邢立新相比,潘石屹则多了一分尺度,一分理性;和那些仍然在理想主义道路上奔走的知识分子相比,潘石屹则多了一分世俗,一分狡黠。

不赚钱的商人是不道德的,不赚钱你就只能确保自己的生活,不能带给员工们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能给国家上缴利税,不能给客户带来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