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筋的“犟驴”

1950年,张艺谋出生于西安市西郊。和多数天才与庸夫一样,他的第一声啼哭并不特别,也不嘹亮。出生后,外公为其取名张诒谋。后来因为“诒”字很多人误读,由张艺谋自己改成“艺”。

对于自己的成长经历,张艺谋曾说:“我实际上是被人从门缝里看着长大的。”之所以被人看扁,原因是家庭出身问题。张艺谋的父亲以及两个伯父都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大伯1949年远走台湾,二伯则在心向延安之际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张艺谋母亲出身也有“污点”,因为他母亲的父亲在国民党当政时期任过税务官员。这样,张艺谋的父母皆属于“四类分子”,再加上大伯的“台湾关系”,他的家庭可谓政治上的三重“问题”。就这样,张艺谋一家在近30年里,一直带着政治问题的污点在被压制与歧视中艰难度日。

到了**,张艺谋这个“四类分子”变成了“黑五类”,继续在成分的泥潭里挣扎。1968年12月底,张艺谋和他的中学同学一道上山下乡当知青,被分配到陕西咸阳乾县杨汉公社,开始了他的插队生活。

1970年,部分知青开始陆续返城。次年9月,张艺谋的初恋情人,也就是后来的妻子肖华幸运地拿到了返城的指标。心急如焚的张艺谋整天泡在县里,抱着自己的材料在各个招工单位游走。

每到一个单位他就展开游说,说自己会写文章、会画画、会打篮球、会打乒乓球、会游泳,参加过县职工篮球赛和游泳比赛,还拿过名次。为了增加说服力,他随身带着自己画的毛主席像,请招工负责人过目。总之,只要他能想到的长处,张艺谋都不肯漏掉。但是,他那吓人的家庭成分,让所有招工的负责人爱莫能助,唯恐避之不及。

似乎他每敲开一扇门,都是在等待一个已知的、令人沮丧的结果。而横亘在自己面前的问题,又是自己所无力解决的。这无疑是令人心灰意冷的。但张艺谋却仍如犟驴一样坚持着,努力推销自己,试图说服对方。

终于,倔强而又多才的张艺谋遇上了负责招工的咸阳国棉八厂工会主席王闰芝。王闰芝正想找一些文体人才来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因此对张艺谋非常有兴趣,便说:“咱们打一场篮球,如何?”于是张艺谋和他打了一场篮球。比赛结束,王闰芝便给了他一张招工表,说:“你去体检吧!”

张艺谋在咸阳的陕西国营第八棉纺织厂,一干就是七年。这七年中,他迷上了摄影,并且很快在摄影圈子里有了一定名气。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次年,摘了成分帽子的张艺谋,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这一年,他28岁,一个超大年龄的学生,北影会收他吗?

犟驴一样的张艺谋根本不考虑这些,他认为这些问题应该是招生老师考虑的。而他自己,只要努力去做就行。1978年5月,张艺谋争取到一次出差北京的机会,顺便去了趟北影。为了推销自己,张艺谋随身带着自己的摄影集,向负责招生的老师努力地证明自己的才能。看了他的作品集,老师有心接收,但张艺谋的高龄让他不得不拒绝了——北影招生规定的最大年龄限为22岁。

不过,张艺谋的这次北影之行也没有白走,拒绝他的老师告诉他:北影在西安设有招考点,他不妨去那里碰碰运气。张艺谋听了,回到西安再次推销自己。可是,年龄是死规定,人家同样爱莫能助。

如果是一般的人,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基本就死心了。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已经努力过了、争取过了,没有得到想要的,依照现时流行的说法也就是“无怨无悔”。但张艺谋就有那么犟,他不愿意就此“无怨无悔”了事。

怎么办呢?张艺谋把自己所有能动用的关系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决定通过恋人肖华的姐夫王涤寰,帮自己再活动活动。王涤寰也是一个摄影高手,在北京艺术圈里有不少朋友。果然,王涤寰找到了和他交情颇深的老画家白雪石先生,求白老帮忙。白老看了张艺谋的摄影作品,也认为人才难得,就将张艺谋的作品递交给当时的文化部部长黄镇。黄镇同样非常欣赏,当即指示对于特殊人才要破格对待。这个指示让张艺谋最终勉强取得了入学资格。

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掉链子,都可能把这个注定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厚一笔的张艺谋给扼杀在摇篮中。但幸运的是,一切运转有序而又正常。这场回顾起来让人捏一把汗的惊险一跳,不禁让笔者想到:有多少个“王艺谋”、“赵艺谋”们,因为被扼杀而默默无闻呢?他们与张艺谋的差距,绝对不是张艺谋多了那么一点可以运用的关系,也绝对不是张艺谋的天分更高。而其中至关重要的差距在于:前者没有锲而不舍的“一根筋”精神。

从张艺谋返城与进北影这两件攸关他人生轨迹的大事来看,他不愧是一头陕西的犟驴:一根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一点也得到了张艺谋的认可。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张艺谋曾说:“我算是大器晚成,电影学院出来都32岁了,从导第一部戏开始一路都没跌下来,他们说的那种视觉敏感、现场控制的能力,真的没有一点天生的,都是在后面工作中全情投入慢慢积累下来的。”这种积累又来源于“我性格里的‘一根筋”’。他说:“陕西人就是这样,质朴、倔强、低调、执著和坚持。这种性格做实事很好,做小事很令人讨厌,如果我不拍电影现在肯定一事无成,还是个特招人厌的老头儿。”

《简·爱》的作者曾意味深长地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人的一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于是内心总经受着煎熬,但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勇敢地承担压力,坚持地往前猛冲,更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