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准备工作是否完备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之后,都江堰某私立学校的老师范美忠因为一篇博客而陷入舆论的焦点。这位一度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的老师,在地震来临的瞬间独自跑出教室,并发表文章认为自己这样做是正确的。平心而论,在巨大的、从未经历过的自然灾害面前,任何人都难免惊慌失措。但他后来没有丝毫反省与愧疚的文字还是让无数网民愤怒,于是各种谴责与辱骂纷纷飞向范美忠。

不久之后,凤凰卫视邀请当事人范美忠、谴责者郭松民(知名时评作者)等人参加了“一虎一席谈”的访谈节目。在这种人人喊打、舆论一边倒的情境之下,这场类似于演讲式的辩论,居然以郭松民完败告终。辩论过后,舆论180度大转弯,以支持范美忠的人占了上风。郭松民也因此而得以戴上“郭跳跳”的帽子。

郭松民的失败(指辩论的失败),原因有很多,比如过于强硬、言辞空乏、举止失当等。不过,我们要是仔细分析,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原因,其实都来自于准备不足。他事后坦承,因为自己认为可以毫无悬念地完胜(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反对范),忽视了事前的准备工作。而我们看范的言辞得当、条理清晰、旁征博引、不急不躁。显然,范的准备非常充足。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从中要总结出两个经验教训:一是公开辩论具有力挽狂澜的神奇作用;辩论是这样的,单纯的演讲也是如此(公开辩论是一种多人参与的互动演讲)。一场演讲甚至可以改变历史——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场毫无准备的演讲可以让自己跌入深渊。

我们这一节重点讲如何做好演讲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我们前面谈到过的一些宏观面的准备工作之外,在演讲前,你还需要具体落实每一个细节上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如下:

我发表演讲的确切时间是什么?在我之前和之后发言的人是谁?我的演讲时间有多长?我的演讲词是否写好(或有了腹稿)?我是否还需要做额外的事情(回答问题,宣布开场,颁奖或抽奖)?要带哪些辅助设备(幻灯片、图片等)?该如何保证准时到达?听众可能的质疑与反对是哪些?该如何应对……

总之,你的准备越充足,方方面面想得越周全,演讲的胜算就越大。试想,假如郭松民在上一虎一席谈之前有充足的准备,有理(条理)有节有据地展开辩论,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他自己不会掉进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