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不是长篇大论

现代人都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没有人喜欢听长篇大论,简洁幽默的谈话更受欢迎。然而,现实中有的人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不仅耗费个人时间和体力,也会透支听众的耐心。听众一旦心理和生理上产生倦怠,自然就无心听到实质性的内容了,从而会对讲话的人产生强烈的反感。

无论是给普通朋友提建设性意见,还是对下属进行劝导,我们都要在说话的时候做到简洁幽默,轻松自然,这样更容易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否则,滔滔不绝的讲话就会令人厌烦,那就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有一次,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和蒙牛工业园区“安带桥”的通车仪式上,蒙牛创始人牛根生作为剪彩嘉宾发言。当时,台下站着多家媒体记者,还有很多学生、老师、职工。现场没有遮挡,大家都站在太阳底下。

牛根生走到话筒前,清了清嗓子,然后大声说:“愿蒙牛和师大之间的友谊长存!谢谢大家!”说完,他大方地向场下的观众挥了挥手。大家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过了大概2秒钟,终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后,当地的一个代表发言。此人和牛根生的表现可谓天差地别。他拿着三四页演讲稿直接上了台,然后低着头念稿子。过了一会儿,观众都不耐烦了,而发言内容是什么,没有人认真听。大概15分钟后,这个人把稿子念完了,台下的观众应付性地鼓掌,像是在感谢发言终于结束了。

这样一个仪式上,发言大多是走过场,通车仪式本身才令人期待。因此,应邀讲话的人完全可以简洁幽默地说几句,既完成任务,又不引起听众厌烦。牛根生很聪明,他抓住了人们缺乏耐心的心理,只说了一句话就结束了发言,果然赢得了在场人的欢迎和支持。

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哈伯有一次出游之前,让他的秘书刷一下靴子,但秘书忘记了。

第二天哈伯问起这件事,秘书说:“刷了有什么用,路上都是泥,很快又会沾上泥的。”

哈伯吩咐立即出发,秘书说:“我们还没有吃早饭呢。”

哈伯立即回答:“吃了有什么用,很快又会饿的。”

秘书的借口并无恶意,哈伯的反击也无恶意。但哈伯后发制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幽默缓解了尴尬的气氛,同时也达到了批评秘书的目的。

事实上,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准确传情达意是其基本属性。需要做长篇大论的演讲时,你要有话可讲;需要做简短有力的发言时,你要会点儿幽默。

意大利小提琴家尼科罗·帕格尼尼演奏技巧高超,名震欧洲。虽已功成名就,但有时候不得不去应付一些社交场合,给那些完全不懂音乐的人表演,这让帕格尼尼痛苦不堪。

一次,一位贵妇邀请帕格尼尼一起合照,并借此机会让他演奏,方便日后向外界炫耀。帕格尼尼知道这位妇人不懂音乐,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本不愿前往,可是碍于情面,不得不按时赴约。

贵妇见到帕格尼尼,兴奋地说:“帕格尼尼先生,您能来我感到荣幸万分!哦,对了,您那把可爱的小提琴呢?”

“很抱歉,夫人。”帕格尼尼无奈地说,“我的小提琴从来不喝茶啊!”

贵妇被帕格尼尼的话逗笑了,随即明白了对方的立场,也就不再勉强他了。

帕格尼尼不好意思直接拒绝贵妇,于是巧妙地利用“小提琴”与“喝茶”无关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让对方知难而退。这样做既拒绝了表演,又避免了生硬拒绝贵妇而产生的尴尬,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