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习惯是个人素质的表现

虎爷爷有两撮长长的胡子,真帅!

一天晚上,虎奶奶煮了一锅面糊,撒上了葱末、蒜泥和辣椒粉

“呵,真香!”虎爷爷“呼噜呼噜”喝了三大碗面糊,还把碗舔得干干净净

虎爷爷的两撮胡子上沾满了面糊,他也不擦,就上床睡觉了

“呼噜,呼噜!”虎爷爷打起了呼噜,胡子上的面糊慢慢地干了,变成一根根细面条啦!

半夜里,有只小老鼠闻到了面条的香味,悄悄地爬上了床,爬到虎爷爷的枕头边。

“咔嚓咔嚓……”小老鼠吃起胡子面条来。“嘻,这面条又细又脆,真好吃!”小老鼠说。

小老鼠吃完了左边的胡子面条,又蹦过去吃右边的。一不小心,他的尾巴尖伸进了虎爷爷的鼻孔里。

“啊——嚏!”虎爷爷睡梦中打了个喷嚏,吓得小老鼠骨碌碌滚下了床,逃走了。

第二天早晨,虎爷爷醒来,捧起镜子一照:“咦,怎么一撮胡子变成了面条,另一撮胡子没有了?”

虎爷爷赶紧到**去找,找来找去也没找到一根胡子:“奇怪,我的胡子到哪里去了?”

还是虎奶奶细心,她对虎爷爷说:“你呀,准是昨晚喝了面糊没擦嘴,胡子变成面条,给老鼠当了点心”。

虎奶奶端来一盆热水,说:“来,快把这撮胡子洗一洗,要不到夜里又没了”

虎爷爷赶紧拿来毛巾,用力地洗呀洗,才把胡子上的面糊洗掉了。

直到现在,虎爷爷的嘴巴边仍旧只有一撮胡子他一点也不帅了。

很多孩子因缺乏卫生意识,还不能完全理解“脏”和“干净”的含义。他们会把掉在地上的食物捡起来吃;用嘴咬玩具;不管是在卫生间还是公共场所,手总是到处**;还喜欢随地跪坐……遇到这些情况,妈妈不要斥责与打骂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合适的机会,给孩子讲一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

有一只小猪,长得很可爱,大大的耳朵,翘翘的鼻子,胖乎乎的身体,可就是不讲卫生,它常常到垃圾堆旁找东西吃,吃饱了就在泥坑里滚来滚去,弄得满身都是泥浆。

有一天,小猪想去找朋友玩。它一面走,一面“哼哼哼,哼哼哼”地叫着。走着走善,它看见前面有一只小鬼子,这只小兔子长着一身雪白的毛,红红的眼睛长耳朵,真好看!

小猪高兴地叫:“小白兔,我和你一块玩好吗?”

小白兔一看是小猪,就说:“啊,是小猪呀!看你多脏,快去洗洗吧,洗干净了,我再跟你玩。”

小猪不愿意洗澡,只好走开了。

小猪继续走着,在草地上碰到一只小白鹅。小白鹅真美丽,红红的帽子,白白的羽毛。

小猪热情地迎上去说:“小白鹅,我和你一起玩好吗?”

小白鹅说:“啊,是小猪呀!看你多脏,快去洗洗吧,洗干净了,我再跟你玩。”

小猪看看自己,满身泥浆,泥水还在“滴答,滴答”地往下滴呢!

小猪红着脸难为情地说:“那我怎样才能变得跟你们一样干净呢?”

小白鹅回答道:“我带你到河边洗个澡吧!”

小猪跟着小白鹅来到河边,小白鹅“扑通”跳进河里,用清清的水泼呀泼,泼到小猪的脸上、身上。小猪用清清的水洗呀洗、搓呀搓,不一会儿就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

小白鹅高兴地说:“小猪变干净了,我们一起玩吧!”小白兔看见小猪变干净了,也跑来找小猪玩。小猪和朋友们玩得可高兴了。

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同时,还应该告诉孩子:干干净净的孩子人人爱,不讲卫生的孩子没人理!要向小猪学习,变得干干净净,才能成为一个人人都喜爱的孩子。

要想让孩子做到干干净净每一天,家长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孩子意识到不讲卫生的危害。只有让孩子了解不讲卫生的危害,才能树立起孩子讲卫生的意识。因此,家长应从小给孩子灌输卫生常识。

第二,让孩子保持个人卫生。家长要从小要求孩子勤洗手、勤理发、勤洗澡、勤剪指甲,这不仅能保持个人卫生,而且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身体健康。

第三,要求孩子保持仪表整洁。家长应该教孩子注意衣服是否干净整齐,扣子是否扣上、鞋带是否系好、头发是否整齐。同时,还要让孩子懂得,关注自己的仪表是素养高的表现。

第四,保护好牙齿。家长要督促孩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觉前不吃糖果饼干等,并且养成固定的良好习惯。

第五,让孩子养成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无论在什么场所,都要教育孩子: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不随地大小便,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不踩踏桌椅。

第六,家长要多督促、多检查。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成人差,需要不断地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才能使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得到不断强化与巩固,逐步形成自觉行动。

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就需要家长有一定的耐心,做到用爱心督促孩子成长,用耐心关注孩子的健康。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随着社会卫生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将卫生习惯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讲文明、有素质的基本标志之一。作为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重要。因为它不仅体现出孩子的个人素养,还是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