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连根拔掉“钉子市场”

帝力市有一处露天市场,因为地处市中心一带,历史又悠久,所以生意兴隆,被东帝汶人称作“中央市场”。但是,从治安方面来看,“中央市场”又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由于商贩占道,阻碍交通,经常发生打架斗殴问题;由于露天销售,无遮无盖,瓜果皮核遍地,蚊蝇成群结队,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而且偷税漏税;又由于这里人来人往,吵吵嚷嚷,难以管理,多次发生凶杀、抢劫等犯罪问题,是帝力市主要犯罪发源地之一。联东当局一直想清除这一市场,为此,还特意建立了两个大棚市场,动员商贩进棚经营。可是,阻力重重,政令得不到有效执行。有关部门3次组织迁移,受到当地社团组织、商贩团体的严重干扰,3次迁移3次流产,联东政府的威信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损害,影响非常不好。“中央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钉子市场”。

2001年9月,联东当局下定了决心,要求维和警察部队坚决清理这一非法市场。当时,苏撒先生正在联合国述职,不在东帝汶。作为代理总警监,廉长刚很清楚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存在就是合理的。为什么3次迁移,3次失败?这说明消费者已习惯在“中央市场”购物,而商贩们在“中央市场”既可以买卖兴隆,又能偷税漏税,挣得更多的钱。这么一块聚宝盆,谁愿意拱手让出?而且,商贩中,绝大多数是平民,他们的生活费都来自于这个“中央市场”,如果采取过激行为,就会造成严重冲突,显然,这不符合维和行动的宗旨。

连续三天,廉长刚闭门不出,面前摆着一张“中央市场”分布图,一根又一根地抽着烟,就像大战前夕运筹帷幄的指挥官一样,他在深入地思索着战斗方案。

治标先治本,擒贼先擒王。第四天,一个“铁桶合围”计划在廉长刚心中酝酿成熟:

首先,动员一部分守法业主到两个大棚市场经营;然后,派出维和警察和当地警察一起将“中央市场”封锁,禁止消费者进入,使固守“中央市场”的顽固商贩釜底抽薪,没有生意可做,没有钱可赚。等他们坚持不下去了,再采取行动。

9月22日,廉长刚一声令下,200多名维和警、当地警察一起行动,将“中央市场”围得水泄不通。一开始,顽固商贩还不在乎,吹着口哨,扮作鬼脸,向警察挑衅。警察们不理不睬,只是不放一个消费者进去。对消费者来说,他们购物都是个人行为,远没有顽固商贩那样容易抱团。再说,到哪不是花钱买东西,何必自找麻烦呢?

第2天,到“中央市场”的消费者少了一半;

第3天,基本上见不到再有人到“中央市场”来买东西了。

而顽固商贩却头顶烈日,一呆一整天,分文挣不到。而警察们吃的是“皇粮”,根本不在乎;商贩们卖的是瓜果、蔬菜、小食品,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对抗下去,不但挣不到钱,而且还要赔本。赔本的生意谁肯做?与此相比,进大棚市场的业户生意越来越好。冷静下来一想,饿着肚皮与“吃皇粮”警察较劲,岂不太傻?

第4天以后,商贩们坚持不住了,陆续将商品搬上联东当局提供的卡车,进了大棚市场。

连续5天,廉长刚都在“中央市场”亲自督战,鼓舞士气,解决棘手问题。

一个星期以后,“中央市场”门可罗雀,联东当局出动几辆铲车,将违章建筑夷为平地。从此,“钉子市场” 在帝力人的视野里永远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