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忧国事疑虑不明 听真言如梦初醒

1

“先生啊,如今你想必是又饿又累了吧!军政方面的布局和安排,等一会儿,我们再详细商谈部署吧!

在开席之前,我们先把当前的战事,暂时放在一边,还是聊聊朝廷内外最近发生的一些大事情,听听先生的真知灼见吧!

对于大唐朝廷近些年所发生的一些大事,本王心中一直有很多的疑虑,不知道如何破解。

本王心里,一直忧心忡忡,彷徨不安,不知所措。

先生一向睿智,能不能帮助本王释疑呢?

朝廷的局势,如今已经险恶如此。朝廷内外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无不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可是,那些权高位重的奸佞之徒,依然故我,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如此作为,怎么不令大唐朝廷的有识之士扼腕叹息,忧心如焚呢?

本王心中,一直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朝廷的局势,最后会变得如此的不可收拾呢?

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破解危机,拯救朝廷和百姓呢?

本王最最不解的是,既然当初,安禄山的野心,早就已经十分明显,很早就显露出一些端倪了,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可是为什么,圣明的圣人,朝廷的文武百官,奸猾的宰相李林甫、杨国忠等,却依然会被安禄山之类叛逆之徒,蒙在鼓里,没有采取相应的因应措施,防止他们反叛呢?”

李巨满脸疑惑,十分不解地请教李泌道。

“大王啊,所谓以小见大,一叶窥秋。

当前朝廷的局势,如此险恶,当然与朝廷各项公平公正规则制度的被破坏,社会道德沦丧,朝廷法治荒废,权高位重者的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利令智昏,鼠目寸光,举止失措,都脱不了干系。

没有了公平公正的规则制度,只有投机取巧、强取豪夺者的机遇的时候,谁还愿意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为民请命呢?

当社会道德沦丧,贪欲横行,潜规则大行其道的时候,谁还愿意去讲究和崇高品德,做一个循规蹈矩、为人师表的正人君子呢?

当法治荒废,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时候,谁还愿意遵纪守法,伸颈就戮,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让人宰割呢?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为利交,利益至上。

大王一定也听说过,掩耳盗铃的故事,听过自欺欺人的说法吧!

山人私下以为,大唐朝廷君臣,也并不是心甘情愿被叛贼安禄山蒙在鼓里,心安理得地任由安禄山胡作非为。

而是朝廷上下那些权高位重的达官贵人,一心为了自己或者自己家族集团的最大利益,最高利益,利令智昏,鼠目寸光,而置朝廷与百姓的利益而不顾,甘受安禄山的欺骗与愚弄所造成!”

说到这里,李泌似乎深有感触,稍稍停顿了一下。

2

“先生啊,对于这一点,我就有些不解了。

那些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一个个可谓聪明绝顶,堪称人精。

为什么这些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却心甘情愿受安禄山等人的愚弄和欺骗呢?难道他们都是傻子吗?”

李巨一脸疑惑,质疑道。

“大王啊,他们并不是傻子!他们只是鼠目寸光,只看见眼前利益,缺乏大智慧而已!

他们一个个都是利益至上,贪图私利的聪明人!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他们是一大批为了自己和家族集团,谋取最高、最大利益的聪明人。

当时,朝廷的形势十分明显,既然讨好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就能够获取最大最多的利益,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加之,朝廷长久养成的自欺欺人,官官相卫的恶习,官场昏聩无能、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的陋习,大家都不愿意承认安禄山的反叛行径,都害怕惹火烧身。

以致到了最后,大唐君臣颟顸应对,举止失措,一错再错啊!”

李泌接着耐心地向李巨解释道,“大王啊,世间的事情常常是这样的,责人易,律己难;说谎易,真话难。人心同然!

世间的很多人,为什么都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常常千方百计,拼命掩饰自己的错误呢?

因为他们知道,承认错误,意味着承认自己的无能,意味着承认自己,应该承担失误的责任。

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出现错误时,当然只有欺骗掩饰了。

一次不够,就会有更多的掩饰和欺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自己谋取最大最多的利益。

回到安禄山反叛这件事情上,人们即使都已经发现了安禄山叛逆的真相,但因为害怕朝廷的问责,害怕安禄山的打击和报复,达官贵人们,就只有为自己,为安禄山掩饰说谎,甚至为安禄山歌功颂德、大唱赞歌了。

既然推卸责任,歌功颂德,自欺欺人,欺诈哄骗,能够获得更大更多的利益,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大王你想想,谁还愿意那么傻,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去揭露安禄山反叛的真相,揭露安禄山叛乱的野心,给自己以及家族,带来滔天大祸呢?

趋利避害,利欲熏心,这是人的本性啊!

所以,即使人们已经发现了安禄山叛逆的真相和端倪,可可为了保住自己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掩盖真相,谋取私利啊!

安禄山就是利用了达官贵人们这一点私心私欲,才阴谋得逞的啊!”李泌感叹着解释道。

3

“的确如此,先生的分析很有见地啊!本王从先生的教诲里,也明白了人们说谎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保护自己的最大利益。

为了保住自己的私利,人们哪怕是欺蒙哄骗,也在所不辞。

为了保住自己的私利,哪怕是眼见杀人放火,也会熟视无睹,充耳不闻。

可是先生,本王心里还是有些不明白,圣上比安禄山的权利和权威,都要大得多。

为什么圣上信任的大臣,也会拼命为安禄山掩饰掩盖呢?难道他们那样做,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私利吗?

难道朝廷就没有一点办法,去制止欺蒙哄骗,祸害天下了吗?”李巨似有所悟地问道。

“大王,也不是没有办法制止啊!其实方法很简单,但操作很困难。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朝廷只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并严格执行规则,依法行事,树立人们的崇高品德,提高道德修养就够了。

当信守承诺,遵纪守法,循规蹈矩,比欺蒙哄骗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之时,谁还愿意丧失自己的人品和利益,去自欺欺人,违法乱纪,坑蒙拐骗呢?”李泌侃侃而谈道。

“的确如此!先生的建议,言简意赅,很有操作性。

然而,本王还是不明白,圣上信任的大臣,为什么也会拼命为安禄山掩饰的问题。”

李巨还是有些疑惑地问道。

“大王啊,其实你已经知道了答案,圣上信任的大臣,拼命为安禄山掩饰,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啊!

在这里面,还有一个相互制约、平衡利益,权衡利弊的问题。”李泌肯定地回答道。

4

“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什么如今大唐朝廷,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不瞒先生,本王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年发生的那些事情,至今疑惑不解。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时,安禄山的野心,就渐渐地有些显露了。

就连圣上自己,好像也听到了很多传闻,也感到对安禄山有些不放心了。

为了以防万一,圣上那时就任命他自己最宠信的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采访使,让他代表圣人,前去考察安禄山的政绩,观察和试探安禄山的真实反应。

可是,不仅是当时,就是到现在,我们大家都一直想不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

所谓皇命如天,圣上握有生杀大权。

按道理上说,张利贞应该更害怕圣人的惩罚一些,他应该不至于敢欺骗圣上,为安禄山说好话。

为什么张利贞,一个小小的御史中丞,居然胆大包天,敢于违背皇帝的旨令,公开去欺骗皇帝,而一心讨好安禄山呢?

难道安禄山,比圣上还要可怕吗?”李巨不解地问李泌道。

“安禄山并不比圣上可怕啊!

御史中丞张利贞,对圣上阳奉阴违,欺瞒哄骗,心里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

一是,他暗地里,接受了安禄山那狗贼的百计谀媚、金钱贿赂,并且跟安禄山结下了私谊,定下了生死同盟,被安禄山抓住了把柄,让他投鼠忌器,心有忌惮;

二是,当时,安禄山还受着圣上的宠信,在朝廷里有很多为他说话的人。

安禄山还是一言九鼎,用一句话,就足以让张利贞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为了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所以张利贞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投靠安禄山,去欺骗圣上。

两个奸贼,为了共同的利益,就这样联合了起来,共同去欺骗、蒙蔽朝廷,套取圣上的宠信了。

张利贞回朝以后,当然就会竭力地为安禄山美言,夸赞安禄山的忠诚与能干了。

大王,你说这样分析有道理的吗?”李泌虚心地问李巨道。

“的确如此啊!先生真是大智慧,洞察了世间人心,小王自愧不如。

今天,听了先生的剖析,本王才明白,原来张利贞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啊!似乎有些值得同情了。

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他不得不这样做啊!

原来张利贞明白,欺骗皇帝会贬官坐牢,欺骗安禄山,就只有死路一条啊!

可是,本王如今还有些不解的是,圣上一向十分圣明,心明如镜。

为什么一向十分圣明果断的圣上,也会被安禄山,张利贞这些狗贼的花言巧语所欺骗与迷惑,对安禄山越发宠爱信任了呢?

圣人不仅没有贬斥安禄山,而且还很快就授任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平卢军使、顺化州刺史,给予了安禄山更大的恩宠和权利。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圣上这样做的呢?”李巨依然有些疑惑,问李泌道。

5

“大王啊,其中的道理,其实也很容易明白。

除了圣上对安禄山的安抚,希望他不要不自量力,萌生野心以外,还可以用三句话,去进行简单概括。

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三人成虎事多有。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圣上虽然英明,也有凡人的情感和思维,并不是奸佞小人口中称颂的伟大、光荣、正确,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久处深宫,陛下所得到的所有信息,几乎都是来自于身边的亲信臣子,如亲密至爱之人宰相杨国忠,贵妃娘娘,高公公等人。

安禄山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可以利用圣上对他的宠信,采取威胁利诱的方法,去左右圣上身边的人。千方百计让这些人,为他说好话,从而更加巩固皇帝对他的宠信。

安禄山不仅对圣上的亲信,亲密之人,拉拢贿赂;而且对圣上派出的使者,只要是能够给他带来好处的人,也总是暗中进行贿赂,竭力地收买他们。

如果有谁坚持气节,敢于不被安禄山收买,就会成为安禄山惩罚的对象。

安禄山就会想尽千方百计,借助皇帝的宠信,去打击这些人,或借皇帝之手,将他们予以诛灭。

权衡利弊之下,那些被安禄山收买拉拢的人,那些使节们,大臣们,怎么敢不就范呢?

所以,那些回朝的使者,与安禄山亲密的大臣,都一致在圣人的面前,竭力地称赞安禄山的能干和忠诚。

大家都异口同声这样赞扬安禄山,你叫圣上如何去分辨他的真假、伪善呢?

圣人相信这些称赞的话语之后,受到安禄山的欺骗与蒙蔽,当然也就越深了。

皇帝当然也就越发认为,安禄山对朝廷忠心耿耿,对安禄山深信不疑了。

安禄山最后,也就越发能够获得圣人的青睐和信任,甚至朝廷对他越发倚重了。

也是到了最后,安禄山公开反叛以后,圣人回忆从前发生的事情,才如梦初醒,开始慢慢反思以前的失误。

到了这时,圣人这才恍然大悟过来。

圣人这时才发现,正是因为安禄山对朝廷使者、文武大臣采取威胁利诱的手段,欺骗朝廷君臣,才使得自己的耳朵里,听见的全是安禄山忠心耿耿的话语。

遗憾的是,唉,圣人知道这些事情后,已经有些太迟,有些追悔莫及了啊!

退一步说,按照朝廷当时的那种氛围、环境,朝廷权力架构,即使真的有人,敢于冒死举报安禄山,圣人也未必会相信,这些举报者的话语!

太子殿下的遭遇,不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吗?

所以,归根到底,安禄山的反叛,圣上也负有一份很大的责任。

就是因为圣人对安禄山的过度宠信,给他的权力太大,没有能够制约住安禄山,才养虎为患,使得安禄山越发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最终尾大不掉,难以克制,酿成反叛的悲剧。

哎,说到底,有因必有果,这也算是一种因果报应啊!”

谈论起这些年,朝廷君臣,放纵安禄山,施政举止失措的不堪回首往事,李泌不住地扼腕叹息。

“先生说的很对啊!

当整个大唐王朝的道德沦丧,法治破坏,缺乏公平公正,朝廷上下的达官贵人,官吏百姓,都为了自己的私利,相互欺瞒哄骗,尔虞我诈之时,一定会得到报应的。

这似乎也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啊!

本王终于发现,当初敢说真话的张九龄,被圣上罢相这件事,就是一个不详的先兆啊!

当投机钻营,自私自利之徒,在朝廷上大占上风,掌握朝廷重器之时,就是国家衰亡的先兆,怎么会有贤臣良士的机遇呢?

既然那些自私自利的奸诈贪婪之徒,眼里只有他们自己的最大利益,又怎么能够希望他们感恩,悯民呢?

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这些奸佞,无不如此。他们贪得无厌,哪里知道感恩,悯民呢?”

李巨感触颇深道。

“大王说的很对啊!

圣上对待安禄山,不能说恩德不深厚。然而,安禄山为了更大的权利和利益,为了自己的野心,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圣上,起兵作乱,与大唐朝廷作对。

记得天宝元年(公元741年)那一年,逆贼安禄山,才刚刚四十岁之时,他就成功掌握了军队的生杀大权。

正月初一,朝廷升平卢为节度使防区。圣人遂任命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兼柳城太守、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

到了这时,安禄山的权势更盛。

安禄山蒙受圣人的无尽恩宠,飞黄腾达,一跃就成为了驻守边疆的一大藩镇,成为了他的家乡的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的节度使。

天宝二载(742年)正月,安禄山入朝,朝拜皇帝之时,圣人对他,更是倍加宠待,谒见无时。

安禄山享受了大唐朝廷这样多的恩赐,他想到报恩了吗?想到为陛下尽忠了吗?想到过为民做主,为百姓谋利吗?

没有!

朝廷对安禄山这样优待,这样恩宠,只不过是让安禄山的野心与贪欲,更加膨胀了而已。

安禄山官高位显,财大气粗以后,越发飞扬跋扈,视小民如草芥。

此时,安禄山野心膨胀,就更加不将大唐朝廷和万千的官吏百姓,放在他的眼里了。

有谁能够想到,最终对我们的大唐帝国,造成最大最多伤害的人,居然就是享受了朝廷的无尽恩宠,享受了朝廷最多利益的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奸佞之徒呢?

由此可见,朝廷要想防止野心家的诞生,必须限制、剥夺他们手中掌握的过多的权利。

必须限制、剥夺他们手中,掌控的国家过多的财富和资源啊!”

李泌很有见地地为李巨分析道。

“是啊!先生说得极是,很有见地!

仅仅依靠恩宠与奖赏,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是难以遏制某些人的勃勃野心的,还必须想方设法,制约他们的权利和野心才是!

忘恩负义的安禄山的最终反叛,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值得大唐朝廷君臣深思,引起我们的警惕啊!

如此看来,都是因为陛下对安禄山的过分的恩宠,才促成了他的狼子野心勃发,使他走上叛逆之路啊!

的确如先生所剖析的那样,就是因为那时朝廷上面投机取巧,谎言欺诈,已经成为了官场规则的困局,才造成了安禄山之徒得以横行无忌。

我们试着想一想,当尔虞我诈,投机钻营,结党营私,欺蒙哄骗等,能够带来莫大利益的时候,还有谁愿意,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为朝廷干事,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为百姓谋利呢?”

李巨也赞同李泌的看法说道。

“是啊!就是大王所说的那个道理啊!”

李泌心里有些失落地说道,“在这样的现实下,不知不觉中,我们大唐朝廷,就丧失了公正开明的执政理念,与时俱进的进取之心,而成为了阿谀奉迎之徒,沆瀣一气,谋取家族私利的庇护所。

于是,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吏,为了讨得圣人和达官贵人的欢心,纷纷贪赃枉法,大肆搜敛百姓的财富,去行贿受贿,满足他们的奢侈享乐之心。

那些有权有势的权贵,自然而然,就把撒谎,欺骗,当成了谋取自己利益的绝佳工具。

尤其以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表现,最为突出,而他们也因此,而获得了最多最大的利益。

你说,眼前朝廷发生的这一幕,天下的有识之士,能够不沮丧绝望吗?”

“先生所说的,何尝不是这个事实和道理呢?”李巨竭力赞同道。

“本王终于发现,欺蒙哄骗,尔虞我诈,弄虚作假,欺下瞒上,这就是如今的朝廷局势,最终变得不可救药的根本原因啊!

回顾安禄山的发家史,我们发现,其实安禄山本人,就是一个依靠谎言、行贿,而获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典型代表。

天宝二载(742年)那年,安禄山上京朝见。安禄山竟然公开上书,向圣人谎奏,糊弄圣明的圣上。

记得当时,安禄山居然一本正经、堂而皇之地对圣上撒谎说道:

‘陛下:

去年七月,臣管辖的营州境内,出现了一些害虫,蚕食禾苗,臣心里非常着急。

臣于是焚香,向上天祷告说:

‘臣若心术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若臣不负神祇,愿使虫散。’

臣祷告完毕不久,就忽然飞来了一大群红头黑鸟。霎时间,红头黑鸟就把田地里的害虫,吃得精光。’

大臣们听了安禄山的谎话,只敢在心里嗤之以鼻,却没有谁,敢于公开站出来,去指责安禄山,公开欺瞒圣上。

安禄山把一通非常明显,小孩子也不相信的鬼话,居然演绎得绘声绘色,煞有介事,让人啼笑皆非,但却又非常发人深省。

圣人当时,似乎也有些糊涂了。圣上对安禄山的谎言,不仅没有责备,反而夸奖安禄山道:

‘爱卿对朕赤胆忠心,是爱卿的耿耿诚意,感动了上天啊!’

圣上对安禄山越发地信任。

群臣也纷纷效仿安禄山的行径,向圣上呈上更多的祥瑞,获得圣上的欢心。

安禄山这些欺骗圣上的事情,不仅伤害了圣人的英明,而且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啊!

上行下效。

举国上下,都把欺下瞒上,不择手段地去追求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看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没有一点愧色。

社会风气,也就越发堕落。良知,高尚的品行,反而成为了一种笑柄。

小民百姓,无处申述他们受到官吏权贵欺压,勒索,搜刮,敲诈的冤屈。怨恨,反叛之心,也油然而生。

滥杀无辜,发泄戾气,报复社会的事件,也就层出不穷地涌现了出来。

像我们圣人这样的一代明君,居然也会被安禄山愚弄至此,实在是非常遗憾啊!

本王深深忧虑的是,当欺瞒哄骗,尔虞我诈,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的时候,恰逢如今安禄山又反叛之时,这种不良风气和恶习,会不会伤害我们的平叛大业呢?”

李巨十分困惑,带着一些遗憾,惋惜地对李泌说道。

“大王的担心和分析,都不是空穴来风,都很有道理的啊!

除了大王所说的弄虚作假,欺蒙哄骗,不顾民生的风气,危害朝政以外,分析朝政日益倾颓、陛下被奸佞愚弄的根源,其中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圣上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性格,偏听偏信,利令智昏的做法啊!

也可以这样说,正是多年来,圣上放纵自己的奢侈之心,好大喜功,不顾民心和现实,才造成了朝廷奢侈成风,官吏贪赃枉法,将帅贪婪无度,军队空虚,给安禄山之徒,以可趁之机,最终酿成安禄山反叛的乱局啊!

大王,你可知道,英明的圣人,为什么居然会受到安禄山的愚弄呢?

长源私下以为,不仅仅是因为圣上,欣赏安禄山的阿谀奉迎的话语,赞赏安禄山的才干和本领;

而是因为,圣人年老以后,渐渐昏聩,开始糊涂不明,认为天下太平,沉迷于享乐之中,看不见或者不愿意看见,天下已经出现的种种危机。

安禄山能够源源不断地,用奇珍异宝,珍稀古玩,宝马珍禽等物品,来贿赂圣人身边的大臣和妃嫔,获得他们的称赞,取悦圣人,满足圣上的奢侈之心。

圣上的自我感觉越发良好,贪欲膨胀,始终觉得,他这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所不能,不会犯错。

为了巴结圣人,贿赂圣上身边的人,安禄山向朝廷进贡的使者,常常是络绎不绝。

而沿线地方官府的官员和百姓,却是穷于应付,常常疲于奔命。

圣上最终更加相信,安禄山对朝廷和皇帝时一心一意,忠心耿耿。

依靠这些取悦皇帝的手段,安禄山越发受到朝廷的宠信。

天宝三载(743年)三月初五,圣人不仅让安禄山继续担任平卢节度使外,还让他代替了裴宽的范阳节度使的职务,兼任了范阳节度使。

这样,安禄山的权势,就越发熏天。

然而,安禄山所献的财富,来自于哪里呢?还不是强取豪夺,从万千百姓那里掠夺而来的吗?

自然而然地,善于揣摩,迎合皇帝心意的安禄山,就得到了圣人的加倍宠信。

而赋税沉重的天下穷苦百姓,却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怨恨不已,反叛之心,油然而生。

由此可见,搜刮民脂民膏,取悦上司的危害,是多么严重。严重点说,甚至会危害社稷根本。

如今,战事频繁,军需粮草的供应需求,是很多很多。

在此,山人要提醒大王,希望大王不要竭泽而渔,对百姓的索取太多,太过沉重,不要让巧取豪夺,尔虞我诈,欺蒙哄骗的风气,在军中蔓延,失掉宝贵的民心,军心。

因此,长源提请大王注意,我们的平叛大军中,一定要尽量杜绝,这种骚扰百姓,烧杀抢掠,欺上瞒下,谎报军情,冒领军功的恶劣风气出现。

如果军队中出现这样的风气,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平叛大业,贻害我们的平叛大业。

还有,如今的形势,十分微妙,来自叛贼的压力**很多。

大王一定要注意防范,部下将士的反叛,不要祸起萧墙,让叛乱在军中发生。

请恕长源说话,直言无忌,有些目无君上。圣上在防范安禄山反叛的措施上,就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

猜测和分析圣人那时的心理,他并不是对安禄山权高位重,野心膨胀,没有一点怀疑与忌惮。

圣上只不过是想用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来笼住安禄山的桀骜不驯的心。

当时,圣人任命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的职务不久,就任命礼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出使范阳,去考察安禄山的表现和政绩。

由此可以看出,圣上对安禄山,也不是没有戒心,没有防备之心。

既然圣上也采取了措施防范安禄山的反叛,为什么最后却没有什么成效呢?

老实说,圣人虽然渴望得到制约住安禄山,却采取了不太合适的方式。

朝廷受骗上当,就是情理中的事情了。

长源久在下层民间,非常清楚各级地方官员,下级官吏,欺瞒上级,欺骗朝廷的手段,对安禄山欺骗圣上的手段,也是耳熟能详,十分熟悉。

大王啊,你久在上层,你可清楚,历朝历代,孤苦无助的小老百姓,为什么十分渴望,圣明的天子,八府巡按之类,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呢?”

李泌话题一转,抛开前面的话题,突然提了一个似乎有些奇怪的问题。

10

李巨听到这里,突然一愣,思索半晌,略有感悟,蠕蠕回答说道:

“本王不太明白。

本王猜测,可能是小老百姓,渴望至高无上的皇帝,能够深入地了解到,真实的人心民情的缘故吧!”

李巨不太肯定地回答道。

“大王聪明,的确如此。

为非作歹,作奸犯科的地方官员们,非常恐惧上面的大佬们,了解到真实的民情。

他们非常害怕,小老百姓,揭露他们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罪恶。

所以,贪赃枉法的地方官员们,总是会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用尽各种心思,要去断绝小老百姓申诉冤屈的路径,蒙蔽圣明的天子。

安禄山之所以对官吏们的贿赂计谋,百试不爽,也是抓住了大小官吏们的自私贪婪,害怕圣上知道他们犯下的恶行,害怕圣上责罚他们贪赃枉法罪行的心理。

的确,人世间是没有几个人,能够抵御住荣华富贵,美色权利等利益、欲望的**的。

所以,我们英明的圣人,听不见下层的真实声音,最终就只能被席建侯,安禄山之流,彻底蒙蔽了。

只有在事后,圣上才能够稍稍了解到一些事情的原委与真相。

这就是小民百姓,渴望渴望圣明的天子,微服私访的原因。他们是在渴望上层,能够了解他们的疾苦和真实的想法啊!”李泌继续解释道。

“的确如此!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如果上层人士,不深入下层民间,了解事情的真相,听取民意,不仅是圣明的圣人,会受到奸佞小人的欺骗,朝廷中的各位精明的文武大臣,也同样会受到奸佞小人的愚弄啊!

当初,如果说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竭尽全力地赞扬安禄山的品行,保证着安禄山的忠诚,愚弄、蒙蔽着我们的圣上,是一种奸佞自私自利的一种正常行为的话;

那么,奉圣上之命,考察安禄山的钦差大臣席建侯,在接受了安禄山的诸多贿赂与好处,在安禄山的威胁利诱之下,回朝以后,在圣人的面前,大力地称道安禄山的耿耿忠心,也很容易理解了。

就连以廉明清正、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而名闻天下的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裴宽,也会收到安禄山的迷惑,随声附和席建侯的意见,赞扬安禄山的忠诚能干。

这就是因为裴宽等,没有深入下层,认真探察,了解事情真相的缘故啊!

礼部尚书席建侯,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裴宽,宰相李林甫这三人,都是圣人眼前的大红人,深受圣人的信任!

圣人对他们的话,差不多是言听计从的。

他们三人,站在保守自己利益的立场上,都心甘情愿被安禄山所欺骗利用,最终成为安禄山的工具,的确发人深省啊!

由此可见,朝廷养虎为患,造成安禄山最终的叛乱,归根到底,也并不完全是圣人一个人的责任啊!

朝廷的这些重臣,他们也有大错啊!”李巨为李隆基推脱说道。

“大王说得很对啊!

帝国的衰亡,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所造成,也非一人一事所酿成啊!

我大唐帝国强盛的外表下,其实早已是危机四伏。

外强中干、百孔千疮的病躯,才给予了蠹虫们、野心家们蛀蚀躯体、觊觎天下的机会啊!”

李泌痛心疾首地总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