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危机重重心迷乱 荣华富贵如云散

1

韩国夫人是贵妃娘娘(九妹杨玉环)的大姐,嫁给崔峋为妻,生有一个女儿崔氏。

杨氏姐妹和杨国忠等人,先后来到京师长安,都被皇帝赐以住宅,深受李隆基的宠爱。

天宝七载(公元748年),皇帝分别下旨,封杨家姐妹三人,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三位国夫人并承皇家恩泽,出入宫掖,势倾朝野,公主以下,皆持礼相待。

大姐韩国夫人的美丽女儿崔氏,也得以下嫁,给太子李亨之子广平王李俶(代宗)为妻。

势倾天下的杨氏家族灰飞烟灭以后,韩国夫人的女儿崔氏,也受到牵连,被广平王李俶冷落。

京师收复以后(公元757年9月),广平王李俶之正妃崔氏,回到长安以后不久,便郁郁而终。

广平王李俶继位以后,追封自己的原配妻子崔氏,为贵妃,未得皇后尊号。

2

杨贵妃的八姐秦国夫人,嫁给河东豪族-柳氏家族的柳澄为妻。柳澄的弟弟柳潭,也是唐代的驸马之一。

提到八姐秦国夫人,就不得不说到柳潭以及其妻子和政郡主,因为他们两家,颇有渊源。

天宝九年(750年)三月,二十二岁的和政郡主(和政郡主墓志上说是公主。其实此时,和政郡主的父亲李亨,还是太子,她实际受封为郡主),嫁给了河东柳潭为妻。

河东柳家,当然是河东豪族。

但柳潭能娶太子李亨之女和政郡主,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柳潭的哥哥柳澄的妻子,就是贵妃娘娘杨玉环的八姐-著名的秦国夫人。

和政郡主婚后,与柳潭一道持家有方,很有美名。和政郡主与柳潭的夫妻关系,也很好,两人共生有五子三女。

潼关失守以后,叛军将要进攻长安。李隆基率先撒腿就跑,和政郡主一家,也随祖父李隆基一道,向西蜀逃难。

在逃难路上,和政郡主一家,遇到了当时刚刚寡居的姐姐宁国公主一家。

宁国公主,是和政郡主同父异母的姐姐。

宁国公主一家,逃亡时间很急,根本就没有能够准备充足的马匹等东西,以备远行。

和政郡主立刻扔下自己的三个孩子,夺过夫君柳潭的马,让给姐姐宁国公主骑,自己与丈夫柳潭,以及儿女们一道步行,每天要走近百里。

每遇险境,和政郡主都先让自己的姐姐宁国公主一家,先过去,自己夫妻,留在最后,保护姐姐宁国公主一家。

柳潭为自己的妻子和政郡主担心,觉得这样做不好。和政郡主解释说道:

“夫君啊,如果我先过去,若遇到危险,所有的人,不能够都保全。恐怕我姐姐一家,也会成为牺牲品。我这个做小妹的,怎么能够忍心呢?”

丈夫柳潭钦佩不已,信服。

一路上,和政郡主的丈夫柳潭,提水找柴,而和政郡主亲自下厨煮饭,饭好了,就先端给姐姐宁国公主一家先吃。

3

以前,和政郡主的妯娌秦国夫人活着之时,因为皇帝宠信他们杨家兄弟姐妹的缘故,秦国夫人极有势力。

但和政郡主,却从不因私事去找自己的嫂子秦国夫人帮忙,一直和秦国夫人保持敬而远之的距离。

秦国夫人也不以为忤,与和政郡主相互敬重,惺惺相惜,没有私人恩怨。

秦国夫人的丈夫柳澄,去世很早。秦国夫人临死之时,把自己硕果仅存的儿女,托付给和政郡主夫妇照顾。

马嵬驿之变后,显赫一时的杨氏家族,刹那间破败,其他人纷纷躲避,唯恐避之不及。

和政郡主却待秦国夫人的儿女,比待自己的孩子还好。和政郡主不但把他们养大成人,而且力所能及地帮助秦国夫人的儿子们去做官,让女儿们嫁入豪门。

柳家的亲戚,再远再穷,和政郡主,也都以礼相待,始终如一。

每至伏腊,和政郡主,必定亲自依礼,对秦国夫人等死去的亲人举行祭祀。

和政郡主的父亲李亨知道女儿的举动后,常常亲自写信,夸奖自己的女儿和政郡主。

天宝十五年(756年)八月,和政郡主一家,跟着祖父李隆基到了四川成都。

不久,李亨在灵武登基,和政郡主进封为公主。和政公主的丈夫柳潭拜,为驸马都尉、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卿。

不久,在成都避难的皇族,又遇到了郭千仞的叛乱。郭千仞的叛军,起初势力庞大,贼势汹汹。一时之间,成都局势,非常混乱危急。

皇帝李隆基,亲自登上成都的玄英楼,前去招降说服郭千仞的叛军,但没起作用,只好下令武力抵抗,击退郭千仞的叛军。

这时,和政夫妇,也率军出战,配合官军,反击郭千仞的叛军。

和政公主的丈夫柳潭,亲自率军走上战场,率领将士,与叛军进行殊死格斗,手斩五十余人;

和政公主、宁国公主二位公主,也在大军后面,用弓箭为自己的夫君柳潭助阵。

最后,官军终于平定了郭千仞发动的叛乱,稳定了成都的局势。

剑南东川节度使和李隆基本人,都为和政公主夫妻请功。和政郡主则坚决推辞,没有要朝廷任何封赏。

和政郡主善于经商,广聚家财。

安禄山叛乱之后,大唐朝廷财政紧张。和政公主柳潭夫妻,知道朝廷的困难,没把钱留着自己花,而是大多捐作了军费,留给父皇修陵墓等。

和政公主帮助别人,不惜财物,自己的用度,却非常俭朴。她的孩子们,都不穿贵重的丝绸衣物。

和政公主甚至亲自动手,给自己的丈夫柳潭和儿女们缝制所穿的衣服。

哥哥代宗(李豫)即位后,实在看不过去了,就说服几个节度使,给和政公主,赞助了过亿钱的资产。

但是和政公主,却分文不取,全部捐给了国库。

和政公主柳潭一家子,在成都跟着太上皇李隆基呆了快两年。长安收复之后,他们夫妻,重新回到了长安。

收复长安之后,某天宴会上,父皇李亨兴奋不已,喝得酩酊大醉。

他非要下旨,要求叛将阿布思的妻子,穿上绿色的衣服,去表演歌舞。

和政公主认为,父皇这样做不妥。她看不过去了,就恳切地劝阻父皇说道:

“父皇啊,既然阿布思是罪人,那么他的妻子,就不应该出现在皇帝的面前。

况且,有罪的是阿布思,而不是他的妻子。

阿布思的妻子,在掖庭宫为奴,遭遇已经很悲惨了。怎么能够再把她,和歌姬们混在一起,羞辱她呢?”

李亨有些清醒,深以为然,发誓道:

“父皇糊涂,差点犯下大错,激怒归顺朝廷的人。朕发誓再也不做这么无聊的事了。”

后来,父皇李亨生病,和政公主跑前跑后,亲自侍奉在父皇的左右。

李亨看了很感动,准备下诏,赐田产给女儿和政公主。

和政公主却因为自己的妹妹宝章公主,还没有得到父皇的赏赐,坚决要求,将自己的赏赐,让给妹妹宝章公主。

李亨同意,十分赞赏女儿和政公主的大度懂事,从此更加宠信女儿和政公主。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国事衰微。吐蕃(西藏一带)王国抓住向东扩张的好机会,不断地茁壮成长。

代宗(李豫)刚刚即位,吐蕃王国大军就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打来,攻陷了京师长安。

代宗只好再次跑路,和政公主、柳潭一家,也只能再次跟着皇帝哥哥一道逃亡。

代宗(李豫)向东逃命,跑到了陕州、华阴一带。和政公主没有跟上哥哥代宗(李豫)一起跑,而是向南跑到了商於(今天陕西商洛)一带。

在逃跑路上,和政公主一家,遭遇到了一大群强盗的袭击,处境非常危险。

和政公主的名声,一向很佳。在盗贼小民中,也是如雷贯耳,美名传扬。

和政公主对盗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威之以害,终于把强盗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不仅叩头谢罪,而且还心甘情愿给公主当奴隶,护卫和政公主一家,保护他们出行。

广德二年(764年)二月,吐蕃从长安退兵。大唐的贵族们,终于重新回到了京都长安。

六月,吐蕃军队再度兵犯长安,举国震惊,贵族们纷纷逃离京师长安。

这时,和政公主生完小儿子柳魄,刚刚满月。和政公主的身体还没养好。

听到消息后,和政公主就对丈夫柳潭说道:

“事情已经十分紧急了,我要入宫,去跟皇帝哥哥商量,和他们一道逃离。”

柳潭劝阻说妻子和政公主道:

“公主啊,贼势汹汹,情况非常危险。再不逃,恐怕我们,就没有逃命的机会了。”

和政公主不满,向丈夫柳潭生气说道:

“夫君啊,我们已经在准备走了。难道你没有哥哥亲人吗,为什么危急关头,绝情如此呢?”

和政公主冒着混乱、危险,坐着小轿,直奔到哥哥(代宗)的寝殿,向哥哥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哥哥欣然采纳。

和政公主回家后,觉得话还没说完。傍晚时分,她又入宫一次,说服自己的哥哥。

时值盛夏,军情紧急。和政公主产后失调,来回奔波,这几重压力,终于把和政公主压倒了。

和政公主终于病倒在**,虽然哥哥代宗不断派御医治疗,但也无济于事。

六月二十五日,和政公主死于常乐坊家中,时年三十六岁。哥哥(代宗)非常悲痛,为之辍朝三日,赞扬妹妹和政公主道:

“朕这个妹妹和政公主,是国之瑰宝。

朕才想着与妹妹同乐,哪里想到,人就没了呢?唉,老天这样残忍,叫朕怎么忍受啊!”

代宗下旨,厚葬妹妹和政公主,特邀大书法家颜真卿,为和政公主写了墓志铭。

八月十九日,葬和政公主于万年县义丰之铜人原。

和政公主生前信佛,曾与人谈论说道:“经典中都倡导积善。为人如不以忠孝数事自勉的话,就会心有遗憾。”

和政公主曾经对自己的丈夫柳潭吩咐后事说道:

“夫君啊,死生是常理,不过在先后之间。

如果我死在你的前头,你一定要用道服,装裹我,把我埋在佛寺里,时常想想我的行言,就是对我的怀念了。

如果你死在我前头,我一定时常,去为你洒扫坟茔。”

和政公主虽然名气不大,但绝对称得上是模范公主。她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还知书达理、善良友爱、聪明贤惠。

5

和政公主的亲生母亲吴氏,原本是郫县县丞吴令珪的女儿,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

但天有不测风云,原本的小康之家,却因为父亲郫县县丞吴令珪犯了死罪,吴氏被投入掖庭宫,为奴婢。

做掖庭宫奴婢的女人,是难上加难。吴氏在宫里的日子,当然不会好过。

可是没有想到,有一天,吴氏突然被当朝皇帝(李隆基),随手赐给了当时的陕王李嗣升。

陕王李嗣升,也就是后来的太子李亨(唐肃宗),而且深受李亨的喜爱。

母以子贵。

开元十四年,吴氏为丈夫李亨,生下了嫡长子广平王李俶(即唐代宗李豫)。

李俶不仅是李亨的长子,还是是唐玄宗的长孙。李隆基非常喜欢这个长孙李俶。

吴氏也因为长孙之母的身份,境遇稍稍得到了一些改善。

不久,吴氏又为自己的丈夫李亨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和政公主。

可是,好景不长,在和政公主三岁的时候,吴氏却撒手人寰。吴氏死后,和政公主被太子妃韦妃收养。

乖巧的和政公主,对太子妃韦妃,十分恭敬、孝顺,深得父亲、太子妃韦妃的喜爱。

开元二十六年,李亨被封为太子。

太子属于高危险职业之一,太聪明能干了,皇帝老爹会认为儿子有抢班夺权的危险;懦弱无能吧,皇帝老爹,又会觉得难以担当大任,难以平衡。

李亨被封为太子的那天起,日子就开始不好过起来,成为了各种势力进攻的靶子,成为了众矢之的。

天宝五年,有人告发太子妃韦妃的哥哥韦坚,和边将皇甫惟明,密谋于道观,企图拥立太子李亨即位。

李亨为了自保,主动与太子妃韦妃离婚,撇清关系。韦妃出家为尼以后,和政公主又一次的失去了母爱。

那时,太子李亨,饱受父皇李隆基的猜疑。

为了改善与父皇的关系,讨取父皇的欢心和信任,李亨可说是耗尽了心机。

李亨最高明的一招,便是拿自己儿女的婚姻,做文章,主动去和贵妃娘娘的杨氏家族,攀上姻亲,亲上加亲,改善关系,舒缓杨氏家族对自己的敌意。

杨氏家族也是求之不得,非常乐意。

李亨的长子李豫,娶了杨贵妃大姐韩国夫人的女儿崔氏为妻;李亨的女儿郜国公主,嫁给了杨贵妃三姐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为妻;女儿和政公主,则嫁给了杨贵妃的八姐秦国夫人的小叔子柳潭为妻。

就这样,李亨和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全都攀上了亲。

实际上,唐朝皇帝的女儿,才被封为公主,而太子的女儿只是封为郡主,而亲王的女儿则被封为县主。

李亨的女儿郜国公主、和政公主,都是李亨当上皇帝以后,才被封为公主的,所以,他们当时,都还只是郡主的身份。

6

马嵬驿一处房间临时设就的宰相府里,宰相杨国忠一进驻,就开始不停地忙碌起来。

有关军政要务的公文,高高地堆在一起,放在狭窄的桌案上。杨国忠看见这些公文,就觉得有些迷茫,不知道从何做起。

“可鄙可恨的官吏百姓,你们就知道责怪本相,说什么恃宠专权,揽权误国。

你们怎么就瞎了眼,没有看见本相的郁闷和困窘呢?没有看见本相事必躬亲的辛苦劳累呢?要不是我杨某人独立支持大唐帝国,大唐国事,还不知道究竟会怎么样了呢?”

杨国忠一边麻利地处理着政务,一边有些怨愤的唠叨着,有些为自己鸣不平。

“就说陛下临幸西蜀这件事情吧,事无大小,所有的事情,不是本相在为陛下尽心尽力地操心吗?

就是陛下和贵妃娘娘的衣食住行,不是本相,在为陛下殚精竭虑地筹划筹措嘛?你们怎么就看不见本相的辛苦了呢?

你们这是在嫉妒我们!是在仇恨我们!你们是在仇富,是在羡慕嫉妒恨,是在嫉贤妒能!

你们怎么能够将圣人对臣兄弟姊妹的宠爱,也看成一种罪恶呢?那是陛下的无尽恩德,是陛下的皇恩浩**。你们怎么能够,把圣上的恩德,看成我们的不是呢?

还是白乐天那个年轻人说得好啊: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周公尚且恐惧流言,何况我杨某人呢!

世人如此看待,责怪我们,一定是有人,在其中装神弄鬼,搬弄是非,故意败坏我们的名声!

等本相到了西蜀之后,再行追查到底。”

杨国忠一心二用,一边烦恼地想着,一边麻利机械地批完了案上的公文,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

“为什么西蜀还没有动静呢?如果西蜀的粮食布匹人马,早日到来,不是就可以解本相的燃眉之急了吗?

为什么却一直没有动静呢?

西蜀那些人,贪图安逸惯了!等本相到了西蜀以后,再行好好整顿。

国家承平日久,大小官吏,都是懒惰成性,不知进取,是时候整顿朝廷吏治了!哎,国家大事难办啊!”

杨国忠有些着急,不自觉地叹了一口气,“我还是尽力而为吧!是非成败,留给后人评说吧!

我不要太高的评价,只要后人能够认为我杨某人,能够恪尽职守,一心一意为民就够了。

然而,我能够留下这样的美好名声吗?”

想到这些,杨国忠有些泄气,自语道:“有谁知道,我杨某人所受的委屈呢?

军队的开支,宫廷的供养,文武百官的薪俸,都需要本相去尽力筹措。本相不想尽办法,用尽心机,怎么能够有收获呢?

天下的财富,就只有那么多,我又无法自己生产,不从老百姓那里攫取,你叫本相从哪里去获得呢?

陛下有时对我不满意,文武百官有时对我不满意,太子殿下对我不满意,小民百姓也对我不满意,大小官吏也都对我不满意。

做人难,做大唐的宰相,是难上加难啊!可是,有谁能够理解我的苦楚呢?”

想到天下百姓怨声载道的责怪,杨国忠心里就有些愤愤不平,“自从本相当上宰相以后,就从来也没有睡上一个安稳觉。

这不,就连外国使节接待安排等等的小问题,也要我这个宰相事必躬亲,亲自去处理。”

想到这里,杨国忠突然记起了什么似的,赶忙推开了案桌上的文书,叹道:

“哎呀,我答应了吐蕃等国的使节,帮助他们解决吃喝拉撒睡的问题,本相怎么就忘记了呢?

那些蛮族使节,一个个耿直蛮横,如今国难当头,本相还是顺着他们,少惹麻烦为是。

杨轩啊,您快进来!你赶快去告诉左相大人,叫他去好好侍奉好陛下,照顾好贵妃娘娘!

我出去过问一下番邦使节的安置问题,就回来继续处理公事!”杨国忠心急火燎地吩咐属下杨轩道。

“好的,宰相大人!你速去速回,注意安全!

宰相大人,宰相府还有很多军政事物,等着你回来处理呢?大人不要耽误太久,我先帮你把这些文案,好好理理!”

“好的!杨大人!感谢你的帮忙!如果陛下问起,你就给圣上说一下,我马上就回来。”

杨国忠匆匆忙忙地吩咐属下杨轩几句,就慌慌张张地出了门,去处理急切的公务。

7

此时,贵妃娘娘姐妹,还在马嵬驿的驿站房间里,天南地北地随意地聊着天。

“三妹,九妹,你们在生大姐的气吗?大姐刚才的话语,不过是无心之失,你们不要介意了。

三妹,说起你的豪宅,我就想起了一件事。

昨天晚上,在金城县驿站打盹之时,我仿佛看见,我们姐妹四个,和裴柔一道,在三妹你的豪宅里,欢笑颜颜呢!

八妹栩栩如生,谈笑晏晏,就像生前一样。孩子们也在我们姐妹的身边侍候,我们一家,其乐融融呢!

我还在心里嘀咕,八妹这么长时间,都不来找我们姊妹玩耍,莫不是忘记我们姊妹了呢?

突然,一阵凉风吹来,我倜然一惊,才知道不过是南柯一梦。我才突然想起,八妹已经去世两年了啊!

真是红颜薄命,八妹为什么离世这样早呢?留下孤儿,幼女,让人怜惜!”

说起八妹秦国夫人,贵妃三姐妹都忧伤起来,流下了伤感思念的眼泪。

“命运无常,谁知道呢?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太白那个恃才傲物的腐儒,为什么把这些饮酒游乐的场景,写得这样贴切呢?

姐妹们,擦干眼泪,笑起来!”三姐虢国夫人,发挥出插科打诨的本事,舒缓着姐妹们忧伤的心灵。

“三姐说得很对!我们杨氏一门,尊贵天下,荣宠已极,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壮士美女,最终都只能够是冢中枯骨。我们兄弟姊妹,已经荣耀了一生,还有什么遗憾的呢?

把握住今天的美好,摒弃掉昨日的辉煌,遗弃掉明日的莫测吧!”贵妃娘娘似乎深有所感地说道。

“姐妹们,你们在谈论什么呢?有说有笑,又似哭又似闹,疯疯癫癫的!”

这时,一个风姿绰约的中年妇人,牵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四五岁的小孩子,走了进来。

“大嫂,原来是你啊!你也该来与我们疯疯啊!我的乖儿子,来亲亲你三姑姑!才一天没有看见大嫂,就怪想念你的!”

虢国夫人很随便地抚摸着嫂子裴柔的腰肢,捏捏孩子的漂亮脸蛋,开玩笑地说道,“嫂子如今丰满了不少,是又有了孩子了吗?”

孩子很温柔地依偎在母亲的裴柔身边,很是文静,羞涩地看了姑姑虢国夫人一眼。

“呵呵!三妹,你把嫂子看成了光下崽子的母狗了吗?是嫌弃嫂子了吗?

你们的宰相大哥,最近公务劳碌,没有时间带嫂子出去玩玩,溜达溜达。所以嫂子就混成了如今这个,五大三粗的母夜叉了。

好在如今,我们又有了活动的机会,虽然辛苦一点,就算游山玩水吧!姐妹们以为如何呢?”

裴柔笑着向妹子们解释道。

“嫂子风姿绰约,我见犹怜,小妹怎么敢笑话嫌弃嫂子呢?

嫂子啊,我们早就想邀请嫂子到西蜀一游,想不到天随我愿,机会终于来了!

西蜀虽然鄙陋,却是我们杨家的发祥之地。嫂子过去回去,一直很难得长住,我们这次,一定要多住些日子!”

虢国夫人向嫂子裴柔提议道。

“说得好!你看,我们两个疯姐妹,只知道嬉笑打闹,怎么忽视了我们的主人,贵妃娘娘了呢?光儿,问候你大姑姑,九姑姑!”

裴柔亲切的对儿子杨光说道。

孩子杨光很听话地向贵妃娘娘姐妹打着招呼。

“光儿,到九姑姑跟前来,跟九姑姑玩耍!九姑姑最喜欢孩子了,姑姑给你好吃的!”

贵妃娘娘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进贡的高丽桂花糕。

“你三姑姑整天嘻嘻哈哈,疯疯癫癫的,你大姑姑是呆呆傻傻,多愁善感的,哪有你姑姑对你好呢?”

“多谢姑姑!三姑姑,大姑姑,九姑姑都很好,又漂亮,又招人喜欢,连陛下都很喜爱,何况光儿呢!

姑姑,光儿知道你特别喜欢小孩子!

姑姑心地善良,讨老天爷喜欢!姑姑一定有神灵保佑,你会有自己的孩儿的。

如果姑姑没有孩儿,就把光儿当做你自己的孩子吧!光儿会好好孝顺姑姑的。”杨光很乖地说道。

“光儿真懂事!”贵妃娘娘的眼角有些泪花,拍拍光儿乖巧的小脸蛋说道。

“姐妹们,让我们说些令人高兴的事情吧!你看,九妹说我这个大姐多愁善感,却自己首先流泪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时光易逝!美丽不再!让我们一起吟诵几句诗歌,冲散心中的阴霾吧!姐妹们以为如何呢?”大姐韩国夫人向姐妹们提议道。

“大姐终于下了凡尘,说了几句人话!好了,我们开始歌咏起来!”虢国夫人放开嫂子裴柔的腰肢,大声说道。

8

当初,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不久,李隆基就准备将儿媳杨氏,召入后宫之中,据为己有。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李隆基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745年),李隆基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李瑁的正妃后,遂正式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李隆基自废掉结发妻子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的地位,就相当于皇后了。

李隆基擅长音乐,亲谱《霓裳羽衣曲》,赐给妻子杨贵妃。李隆基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的鬓发上。

李隆基时常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足见杨贵妃的宠幸之隆。

杨玉环晋为贵妃之后,岭南贡上了一只白鹦鹉,能模仿人语。李隆基和杨贵妃都十分喜欢这一只白鹦鹉,称它为“雪花女”,宫中左右则称它为“雪花娘”。

李隆基令词臣教白鹦鹉以诗篇,数遍之后,这只白鹦鹉就能吟颂出来,十分逗人喜爱。

李隆基每与杨贵妃下棋,如果局面对李隆基不利,侍从的宦官怕李隆基输了棋,就叫声“雪花娘”。

这只鹦鹉便飞入棋盘,张翼拍翅,杨贵妃遂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赶紧让棋。

后来,这只可爱的白鹦鹉“雪花娘”被老鹰啄死,李隆基与杨贵妃十分伤心,将它葬于御苑中,称为“鹦鹉冢”。

由于杨贵妃得到李隆基宠爱,杨贵妃的大姐,也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

皇帝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

虢国夫人排行第三,性格豪爽,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尤其令人怜爱。

杨贵妃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杨贵妃的远房兄弟杨钊(杨国忠),也受到皇帝的重用。

杨钊本是个市井无赖之徒,善长计筹等时兴技艺。

李隆基常与杨氏诸姐妹赌博游戏,常常令杨钊协助计算赌账。杨钊计算精密,从无半点差错,李隆基十分欣赏杨钊的精明能干,非常喜悦,专门给杨钊赐名为杨国忠,对杨国忠大加信任。

因此,杨国忠深得李隆基宠爱,逐渐身兼大唐朝廷的支部郎中等十余个重要职务,开始掌控朝廷大权,操纵朝政。

李隆基曾游幸华清池,以外戚杨氏五家为扈从。杨家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

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

杨家一族,总共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李隆基还亲为杨氏家族,御撰、彻书了杨氏家族的家庙碑文。

天宝五载七月,由于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李隆基。李隆基大怒,下旨谴归娘家,送归杨銛家宅。

杨贵妃出宫之后,李隆基饮食不进,思念不已。到了中午以后,李隆基尚不御食,并迁怒于左右,无缘无故地痛打他们。

高力士欲验帝意,于是奏请,以殿中供帐、司农酒饩百馀车,送贵妃住所。

李隆基答应,即以御膳,分赐杨贵妃。

高力士从而深知李隆基的心思。这天傍晚,高力士请求李隆基,把贵妃召回宫来,下钥安兴坊门,驰入宫中。

贵妃见了李隆基,伏地道歉。李隆基心内释然,抚尉良渥。

天宝九载,杨贵妃再次妒悍不逊,复忤旨,有语侵上。李隆基怒甚,再次命送归外第,召高力士,以辎送还其家。

其时,李隆基的另一名妃子钱淑妃,也正大受李隆基的宠爱。杨贵妃深受威胁,妒意因此而生。

钱淑妃叫钱莉仪,比杨贵妃入宫的日子还要久远。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宠妃武惠妃逝世之后,李隆基心中失落思念,宦官高力士便建议皇帝,在全国选妃。

高力士来到福建,见到了钱莉仪,惊为天人。于是,把钱莉仪带回宫,献给了李隆基。

钱莉仪不仅容貌美丽,而且温柔典雅,很快便掳获了李隆基孤寂忧郁的心。

钱莉仪自小就喜爱淡雅的颜色,也喜欢同样淡雅香气浓郁的栀子花。

李隆基便将她封为钱淑妃,特地在后宫,为钱莉仪栽种了一片栀子花林。

当栀子花盛开之时,李隆基便常常携钱淑妃来到这里,赏花吟诗,恩爱无比。

后来,李隆基又见到了儿媳杨玉环,便为她的风韵所倾倒。

李隆基杨玉环二人,同擅长音乐,可谓志同道合,很快就成为了知音,便日日与杨妃在一起,很快就把旧人钱淑妃忘却了。

钱淑妃擅长诗赋,当然不甘心受到皇帝冷落。

一日,她写了一首《望栀子》,托人带给李隆基。

李隆基见诗,便想起了昔日与钱淑妃在一起的恩爱情景。于是,李隆基下旨,便召钱淑妃入翠华西阁,叙旧。

不料,此事被杨贵妃探知,醋意大发,当面把李隆基和钱淑妃两人,羞辱了一番。

李隆基羞愧难当,一怒之下,下旨命人将杨贵妃送回自己的娘家,好好教养。

杨贵妃前脚一走,李隆基突然就觉得心中空落落的,很快就后悔冲动了。

经过一番折腾,杨贵妃、李隆基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不仅如此,李隆基还下旨,将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接到长安,封她们为一品夫人,准许她们,随意出入宫门。

因为杨贵妃的得宠,杨家也跟着显赫起来。

随着地位的升高,杨家便无法无天了。杨家接受招待的规格,已经超出了规定的界限,并开始接受请托,大肆收受贿赂。

不仅如此,杨氏家族甚至还不自量力,骑到了李唐皇家宗室的头上了。

杨家兄妹出入宫掖,恩宠声焰震天下。

每杨家兄妹入班,持盈公主等皇帝李隆基的亲妹妹,在三位夫人目前,皆谦让让座,不敢就位。

李隆基的女儿建平、信成二公主,因为和杨家人有矛盾,竟沦落到追回内府封赠东西,驸马都尉独孤明失官的地步了。

李隆基知道这些事情后,怒不可遏,终于再一次生气了。于是,杨贵妃再一次被撵回了自己的娘家。

杨贵妃这次被送回家,是李隆基想要灭灭杨氏家族的威风,彰显皇家宗室的威严。

这一招果真很灵,杨家人立即慌了神。可又不好出面求情告饶,杨贵妃更是终日以泪洗面。

这一次,李隆基太过愤怒,欲杀杀杨家威风,并没有急着把贵妃接回宫去,而且送走杨贵妃之后,就再没有了消息。

杨氏家族当然非常清楚,宫中美女如云,随时都可能有人后来居上,取而代之。

于是杨氏家族诸人暗中积极活动,很快知道了玄宗皇帝虽然没有派人去接杨贵妃,但心中还是很想念的,不由得转忧为喜。

那时,权臣吉温与贵妃娘娘以及杨家十分友善。吉温遂接受杨氏家族杨国忠兄弟姊妹的请托,入奏劝说李隆基说道:

“陛下:

妇人智识不远,有忤圣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其取辱于外庭呢?”

李隆基认为有理,遂趁机下台阶道:“爱卿言之有理。令中使张韬光,赐贵妃御馔。”

中使张韬光奉旨前往杨家,贵妃哭泣着,请求中使张韬光,上奏李隆基道:

“陛下:

妾忤圣颜,罪当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无可遗留。然发肤是父母所有,可以处置。”

贵妃于是引刀翦发一缕,附献送上。

李隆基一看到杨贵妃的青丝,顿时怜惜不已,遂回心转意,派高力士亲自前往,将杨贵妃接回内宫。

当天晚上,趁着夜色,李隆基派遣禁军将士,将杨贵妃从杨家接了回来,重受宠爱。

经历多次磨难以后,夫妻感情越深,李隆基对杨贵妃更是爱入骨髓,难以割舍。

9

马嵬驿驿站外的山坡下,陈玄礼正集合着禁军队伍。广平王,南阳王,建宁王诸王,也在集合指挥着自己的队伍。

三十六岁左右的寿王李瑁,也不甘寂寞,在禁军队伍前后,不断巡视。

寿王李瑁身材高大,英俊干练,但时常有些郁郁寡欢,似乎萎靡不振的样子。

10

寿王李瑁,是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初名李清。

当初,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开元元年以来,就一直受到夫君李隆基的宠幸,宠倾后宫。

武惠妃先后为李隆基生下了夏悼王、怀哀王、上仙公主等孩子,皆端庄秀丽,讨人喜爱,然而在襁褓之中,就夭折了,夫妻俩伤心不已。

等到开元八年(720年)李瑁刚刚出生,宁王李宪(让帝,李隆基大哥宁王)的妃子元氏,请求按照民间风俗习惯,将李瑁收于宁王邸中收养。

宁王李宪的妃子元氏,亲自喂养李瑁,称为自己的孩子。十余年时间,李瑁都一直住在宁王邸中,作为宁王李宪的孩子抚养。

那时,武惠妃正受皇帝宠爱,又有宰相李林甫等权臣的支持。

所以,李瑁封王之事,晚于李隆基的儿子诸王,宫中常以十八郎的称谓呼之。

开元十三年的三月,五岁的李瑁,受封为寿王以后,才开始出入宫中。

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瑁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之职,并不实际上任。

起初,李隆基认为永王李麟等尚幼,受封之后,下诏不进宫拜谒谢恩。

李瑁时年七岁,请求与兄弟诸王一道,进宫拜谢皇恩。李隆基下旨允许。

小小的李瑁拜舞之时,很有仪矩,李隆基非常惊异赞叹,暗自留意。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清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瑁,举行成人礼。

这一年,不到十七岁的杨玉环,被正式选纳为十七岁的寿王李瑁的妃子。

杨玉环生于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

杨家是宦门世家,杨玉环的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

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一职;杨玉环的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家住洛阳。

但杨玉环的童年,跟随任职蜀州司户的父亲杨玄琰,是在蜀州度过的。

开元十七年,十岁左右的杨玉环,因父亲杨玄琰去世,而被寄养到在洛阳任河南府土曹的三叔杨玄珪家里。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杨家官宦人家的优越的教育环境,使杨玉环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杨玉环的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并善弹琵琶,擅长音乐和乐器。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隆基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作为官宦眷属,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的婚礼仪式。

咸宜公主的胞弟寿王李瑁,一见杨玉环,就对杨玉环一见钟情。于是,李瑁请求母亲武惠妃,要娶杨玉环为妻。

母亲武惠妃约见杨玉环之后,也对杨玉环惊为天人,对杨玉环也非常满意。

于是,武惠妃请求皇帝下旨,于开元二十二年,正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正妃。

婚后,少年伉俪,如胶如漆,相处完美。其时,李瑁的母亲武惠妃,正受李隆基宠爱。

所以,李瑁杨玉环小两口,十分恩爱地生活了大约两年左右的时间。

李瑁的母亲武惠妃,是李隆基最为宠爱的妃子惠妃,在宫中的礼遇,等同于皇后。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隆基葬以皇后之礼。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因此郁郁寡欢,怀念武惠妃不已。

当时,后宫数千,无可意者。有人揣摩李隆基的心理,进言赞扬道,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

于是,杨玉环被李隆基看上。李隆基下旨,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李瑁的妻子杨玉环,因此被父皇活生生抢走。

李瑁迷茫苦闷,忧郁忧伤,在极度委屈和万般无奈之中,形单影只地默默生活了四年半左右的时间。

开元二十九年,悲剧再次降临李瑁头上,李瑁挚爱的养父李宪(让帝)薨。

李瑁请制服,为养父李宪守丧三年,以报宁王李宪夫妻的乳养之恩,李隆基答应了。

所以,这些年来,李瑁因为守丧,一直没有婚娶。

八年之后的天宝四载(745)年七月下旬,父皇李隆基似乎终于良心发现,觉得夺子之妻,有些羞愧后悔。

于是李隆基亲自做主,重新为自己的儿子李瑁,娶了一位韦昭训的女儿为王妃。

仅仅十天之后,李隆基觉得心安理得了一些,就把自曾祖爷唐太宗时代,就已废置不用的“贵妃”这个名号,赐给了那楚楚动人的妻子杨玉环。

李隆基、李瑁父子二人,为同一个美女的女人反目,不免有些尴尬,有些难以为情。

自此以后,李瑁一直被父皇李隆基疏远冷淡。他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先后生有五个儿子,其中三人封王。

天宝年间,李瑁就有两个儿子封为王:

二儿子李怀(伓)为济阳郡王,三儿子李湛(李偡)为广阳郡王、鸿胪卿同正员。

后来,大儿子李僾,也被封为德阳郡王,四儿子李伉,被封为薛国公,小儿子李杰,也被选入国子监祭酒。

11

此时,在将领们的说服之下,禁军士卒们的情绪,已经按照既定的计划,被完全地鼓动激发起来了。

局势的发展,似乎已经完完全全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以及将领们的牢牢掌控之中了。

眼见此情此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大为满意,不由自主地看了广平王,南阳王,建宁王诸王兄弟几眼,露出了十分满意的微笑。

广平王会意,留下弟弟建宁王,南阳王诸王,继续弹压队伍,跟着叔父寿王李瑁,走到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身边。

“龙武大将军,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你的命令!”广平王的叔父寿王李瑁,汇报道。

“多谢寿王,多谢广平王!诸君,我们见太子殿下去,听从殿下的号令!”

陈玄礼说完,就立即带着寿王李瑁,广平王,武威将军陈立和等将领,前去拜见太子李亨。

12

“殿下,大事不妙!禁军兄弟,怨气冲天,军心**。本帅以及帐下诸将,全力劝解,也难以化解将士们的怒气与怨愤。

本帅害怕惊动圣驾,所以紧急前来,禀报太子殿下。

希望太子殿下,立即发号施令,采取行动,铲除奸佞,平息禁军兄弟的怒气。”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见诸事齐备,心急火燎地找到李亨,脸色凝重地汇报道。

“殿下啊:

否则,恐怕大事不妙,殿下也会惹火烧身!”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十分严肃地警告李亨道。

“大将军,你们怎么能够这样做呢?”

李亨突然犹豫不决起来,开始拒绝,“禁军将士们抗命诛贼,杀掉宰相大人,这不是叛上作乱吗?

这件事,最终必然是会惊动陛下的。

陛下肯定不会相信,也不愿意看见这样的非常事件发生,动摇帝国根基。”

李亨瞻前顾后,突然退缩了。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寿王李瑁,广平王,武威将军陈立和等,见太子突然中途变卦,不禁大吃一惊,惊慌失色。

掌闲厩李静忠,更是脸色死灰,满心恐怖。

“当前最好的选择,当然就是依靠太子的威信和能力,尽快处置杨国忠,妥善解决将士们的后顾之忧。

无能如何,也必须将太子握在手中,将他拉入我们的阵营。否则,我们谋反作乱,可是死路一条啊!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牢牢地控制禁军,另一方面,又能铲除杨国忠的奸党,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就是陛下想秋后算账,只要将士们,能够把太子也牵涉在里面,圣人想到太子的力量,投鼠忌器,也会撇脱将士们的一些干系的。

万一大事不成,我们将太子握在手上,依靠太子的威望和势力,不是也可以反戈一击吗?”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脸色阴霾,默默思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