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历史档案馆位于杨帆大学母校的西北角,在向秀山麓的抗日英雄纪念碑下面。档案馆里收藏着几十万卷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上百万件历史遗物,有一些极其罕见的珍品,比如明代少数民族起义者的日记,甚至还有未公开发行的云端古国的历史纪实抄本。据说作者就是古国居民,经历了整个古国历史,就像古代史官一样如实记录了当时的情形。

杨帆步履矫健地踏上通往档案的那条无人的史迹路,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就要获准进入档案馆了。这是大学任何一个本科生做梦都想进去,却没有博导带领就进不去的地方。

林静在他身边,轻松地与他并肩而行。她的头发在和风里微微起伏,散发着淡淡的玫瑰香味。杨帆吸了一口弥漫着香味的空气。他觉得自己太过闲逸了,便立即又让思绪转回到要去寻找的物件上。

林静问:“能告诉我要去找什么吗?”

“找写明朝少数民族起义的书籍和涉及云端的历史遗物。”

她感到很诧异。“书里写的也是云端吗?查云端的历史有什么作用呢?”

“冷队说,我们面临的案件可能涉及云端的历史。”

“历史?”

“难道那个冒充你的人,打的是古国遗址的主意?”

杨帆不置可否。“我也不知道。冷队是这样交代的,虽然我们知道有那么一个地宫,那里可能藏着无数的秘密,但是直到今天当地没透露任何信息。我不相信,那里藏有多少金银财宝之类的东西。”

“我也听当地如此说。虎形山一带很穷,即使搜刮方圆百里的财宝,也没几两,哪里还会藏在地宫里?不过,这也说不定。起义军占领过多处州府,从官府劫掠金银财宝藏匿在地宫,却又保守了秘密,也不是没可能。”

“确实。劫掠财物藏起来。然后,藏财物的人和财物一起被埋进了地宫里。”林静说道。她的脚步不太利落,脑子却不甘示弱。

“如果这样,怎么可能留下史料?”

林静好像突然犯了疑,她放慢步子说道:“如果真有这样一张地图在,当地人为什么不透露,难道他们没有继承副本?”

“也许不是一张完整的地图,而是一些记号、指引或者标识,散落在某些记载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需要我们去解谜。”

林静乜着眼看他。“听上去就像考古一样。”

杨帆笑出了声。“确实如此。我一直对云端的古国历史感兴趣,但没有机会,这次我一定把它弄懂,揭开其中的秘密。”

“历史就历史,它摆在那里。”林静轻蔑地说,“有什么探究的,不如破案……”

“不。历史就像悬案,它往往非常隐秘,只有某些有缘人才有能力解开并沿着它的指引揭示真相。”

“吹牛皮。”林静撇了撇嘴。

杨帆登上档案馆前面的石板小道。地宫七弯八拐、隐秘恐怖的景象在他脑海里不断地翻腾。通常蓄谋犯罪,无外乎谋财或报仇害命,针对一处历史遗迹,那几乎逃不出盗墓这种勾当,无非是看中里面藏匿的财宝古物。那么,在遗址里冒充他的形象出现,只是为了挖掘遗址里的财宝而放哨的?这不能不让他发怔。

在档案馆门**付了查阅手续。馆员穿过两道钢门,又打开防尘防湿保温的入口,走下一个长长的楼梯井,到了一个带着暗码盘的门厅。穿过一道宽大的电子门之后,他们到了一个长长的走廊尽头,里面是一道双层的木门。

馆员停下脚步,低声咕哝了一声:“你们看吧,别弄乱了东西,有监控的。”

这话令人很不舒服,但杨帆没介意,径直走了进去。

里面一片寂静,空无一人。刚打开的电灯光柔和而迷离。

杨帆注视着这个读书时便向往的空间,他的第一反应是落寞。他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无知。那么多年来他想象里的房间与眼前的景象差之千里。他想象着尘封的书架,上面高高地堆着破破烂烂的典籍和一些历史遗物,教授们借着灯光和透过染色玻璃的光线编写着纲要,博士生们专心致志地阅读着古代手迹……

真是连一点儿边都沾不上。

乍一看,这个房间像一个黑乎乎的储藏室,里面建了一个个独立的玻璃储物架。杨帆当然知道那些储物架里还放了些什么,他见到这些毫不惊讶,湿气和热气会腐蚀典籍和遗物,妥善保管就需要这样。

每个玻璃储物架里的光线也是有规定的,大都灰蒙蒙、阴森森的,只有每一个空间之间的灯光稍微亮一些,可以让人勉强阅读或查询。

杨帆仿佛走进了古代迷宫,那一个个玻璃储物间就是一个个用以迷惑人的堡垒,看起来,每个“堡垒”都一样,每个“堡垒”却又不一样。

林静似乎也看得眼花缭乱。她站在他身旁,一言不发地注视着这些巨大而透明的储物间,新奇而无措。

时间紧迫。杨帆有历史知识,也有档案馆查阅经验,迅速扫视着微明灯光下的房间,寻找放图书和遗物目录的地方——一本装订好的标明书籍、遗物全部馆藏位置的目录。

但是,没有这样的壁橱或书架。

在他进去的地方,只有一台电脑终端发出屏保闪闪的红光。

“看来,这里的馆藏都已经信息化了,编目索引可能都在电脑里。”杨帆走到电脑旁,敲击了一下键盘,屏幕亮了起来。

林静看上去十分高兴。“这样查阅起来更便捷。”

杨帆希望能像林静说的那样,但他点击电脑屏幕下面的管理菜单,却好像并没有他要的东西。“我宁愿用老式的方法。”

“为什么?”

杨帆从电脑椅站起来,后退一步。“你来看看吧,我似乎找不到需要的东西。”

林静摇摇头,想拒绝,但还是走过去,坐在电脑前。“我只会查阅户籍资料。”

杨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转身面向有着奇珍馆藏的一座座透明储藏室。他朝最近的一间走去,乜斜着眼睛看着昏暗的室内。杨帆认出,玻璃墙里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普通的书架、储物架,一些手稿、破铜烂铁随意地扔在架子上。

他认真地读着玻璃上张贴着的指示标签。在所有的图书馆或档案馆里,这些标签都表明了那里面储放的东西内容。他沿着玻璃上的编号一个个地看过去。

他想从标签里看到明代、起义、遗址等信息。

“每座储藏室都有标签。”他边走边说,“但不是按照朝代或事件性质顺序来排列的。”他对此并不感到惊讶。每个档案馆都有自己的编排方法,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不同性质的馆藏,按统一的方法编排也不管用。当然,时间顺利编制应属大多数,遗憾的是,这里的资料似乎也不是按时间顺序来排列的。

“电脑里应该有你需要的东西,可我打不开。”

我们都不是电脑黑客,杨帆想,得珍惜宝贵时间才行,一个上午转眼就过去了。

他反复地读着那些标签。这里的资料十分丰富,横跨两千多年的时间,保存着省内挖掘发现的珍贵古物。他发现,标签上所有的关键词都是相互关联的。“还是有主题的,只是我开始想的主题先入为主,偏颇了。”

“按主题?”林静问道,“是不是跟你们学院权威教授的研究方向有关?”

这个……杨帆迟疑了,他更仔细地斟酌着。从警以来,他几乎忘记了自己的专业,直至到了云端深入地宫看到遗址遗物,恍然想起教授讲述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不要在某一具体事件里迷失方向,而要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考虑某事件发生的原因。

事件只是历史的果子。瓜熟蒂落,不是瓜的努力,而是根和季候的催生。

“档案室里的一切,”杨帆说,“封建社会十几个世纪的资料放在一起,其中一个储藏间都跟起义有关,这就是储藏的主题。”他意识到那些资料应该都在一起,包括历史记录、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历史遗物、历代研究等,这样有助于对一个主题更深入地理解。

林静茫然地看着他。“历代起义多如牛毛,怎么可能……”

“根目录下面还有子目录,其实每个储藏间里另有一个目录本,或者在电脑里会有一个分目录项。”杨帆走进八号储藏间,拿起入口处的第一个文件夹本式的书籍,“我猜,这就是本储藏间的目录册,它指明了次一等及次次一等的资料的位置。”

“哦,”她说道,显然对此不再理会。她接过那本目录,翻看着,不明就里地看着杨帆说:“那么,我们要找的东西会出现在哪里呢?”

杨帆不禁笑了。他也没完全搞懂这些复杂的目录下面到底藏着些什么东西。但他相信,冷航让他查的资料就在这里。在这些陈旧的资料下面,隐藏着惊喜。

“跟我来。”杨帆说。他选中了那间专门储藏农民起义主题的玻璃房。

目录本送到林静手里。她在里面找到明代的标签,把数字报给杨帆。杨帆再沿着储物架一行行地看过去,查看每一个储物架的编码,按图索骥。

“现在的难题在于,如何识别每一个子目录下面的内容。”杨帆翻阅着那个标签下面的一些资料,“子目录下面的资料仍旧浩如烟海,没法知道该去哪里寻找云端起义的内容。毕竟即使是明代,起义很多,而每一次起义遗留的东西也很多。”

“没错。”林静接着报出明代子目录下面的第一个次子目录的标签。

潮州起义、泉州起义、桂平起义、曹真起义、“铲平王”起义、陈同起义……杨帆把资料袋上的名字一个个念出来,突然感到忐忑不安。这里都是明代初年的起义,一路数过来就有上百起,云端的起义在明代中期,它会在哪儿呢?

他对站在另一边帮着翻看资料袋的林静说:“我们找对了,可是起义太多,如果没有更细致的目录,一样是浪费时间。”

“我找到了。”林静说着,皱起眉头指了指自己面前的一堆文件袋,“我看到了标着‘云端少数民族起义’的资料袋,不过袋里似乎并没有提到云端起义。”

杨帆跟过去一看,林静说得不错,那里有一排的资料袋,封面都写着同样的关键词:“戎城云端少数民族农民起义”。

杨帆低低地欢呼了一声,此刻他仍然没有意识到其他起义为什么资料很少,云端起义的资料怎么几乎占了整整一排呢?

“还有一些历史文物。”

“我猜云端农民起义是那个时代声势最浩大的,因而遗留下来的资料最丰富。”

“明代初期和中期建国立都的起义是没有几起,不过云端的起义算不上最大的。当时,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萌芽,广东、广西的起义最多、影响最大。”

杨帆走到玻璃屋的右墙边,蹲下身,在墙下角按了几个开关。室内的顶灯顿时“嗡嗡”地亮了,灯光由灰蒙慢慢地变成深红……

“要把我晒成鱼干吗?”林静说道,“这灯光是不是紫外线特强?”

“档案纸和挖掘出来的遗物容易褪色或变质,所以档案室的灯光都经过特殊处理的。”

“在这种灯光下阅读,会把眼睛毁了。”

后果更严重!杨帆想着,挤到林静身边。“还有,档案室因为长期封闭,里面的含氧量很低,有些地方差不多是真空,在里面久待会觉得呼吸困难。”

“呵呵,上了年纪的教授都能呼吸,我怕什么呢?”

那倒是。杨帆没再多言,祈祷自己的好手气。

但林静很快没有了她说的那样坚强。她开始感到恶心和头晕,接着,看到资料上出现重影。她弯下腰,觉得耳朵鼓膜发胀,四处响起持续不断的“嗡嗡”声。

她立即意识到里面的空气是没有对流的,初时跟着他们进入玻璃屋的氧气越来越稀薄,肺部微血管扩张,胃里便出现呕吐反应。她慢慢地放松胸部,把呼吸放平缓、轻松,终于消去了紧迫感。现在,她的呼吸正常多了,眼睛却开始流泪。

杨帆发现了林静的情况。“蹲下去,会缓解一些头晕。”

“我……觉得……”林静哽咽着说,“就像在……深海里……压力很大……缺氧……游泳,或者陷在沼泽里。”

杨帆等着她适应过来,他知道她会没事的。林静显然状况很好,一点儿都不像那些上了年纪的教授。他知道,曾经就有好几个教授在这里晕倒过去。不过,那些忠诚于职业的老学究一有空儿就申请进入这里。

“好些了吗?”杨帆问。

林静蹲在地上,点点头

“我以前没进来过,但听说过里面的状况,所以得感谢学院的教育。”

这话换来一个微笑。“高学历。”

“工作前,我们还忘了一样东西。”杨帆走到墙角的盒子边,拿出两双白色的棉手套。

“戴着不好翻页吧?”

“但皮脂和汗液都含有酸性物质,不能直接接触这些文件的。”

林静接过一双戴起来。“现在开始吧!”

杨帆看了手表。“是要抓紧,已经浪费一个多小时了。”

“我们要在不到两个小时里看完这些东西,并做出相关摘录。”

“实际上,你说的是我们最好的运气。”杨帆说,“我们不一定有这么多时间。教授进来查阅资料时,这里会开启换气设备。但今天,我们是临时进来的,没有申请换气,我们坚持不了那么久。”

林静花容失色,不知是吓的,还是因为已经缺氧。

杨帆笑笑,站着拿起第一本资料。他虽然也缺氧,但下层的氧气要留给林静,他得挣命站着,希望尽快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