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续古之人”的农事诗

从上面周民族的史诗中可以看出,周民族以农业立国,其先祖后稷具有农业的天赋。周民族经多次迁都,每次选择都城时,是否适合农业生产是其能否作为都城的关键因素。农事是当时人们生存的主要手段,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中农事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诗经》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所有的作品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农业生活,带有农业文化的性质。从狭义上来说,农事诗指的是直接描述农业生产生活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日常劳动的诗歌。即朱熹所说的“为农事而作者”(朱熹《诗集传》)。我们这里的农事诗指的是狭义农事诗。

《诗经》中的农事诗主要用于祭祀,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重视,以及继承先祖发展农业的愿望。主要篇目有:《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颂》中的《思文》《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

虽然当时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其先人也表现出了农业方面的天赋。但总的来说,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业是丰收还是歉收主要是取决于天气的好坏。限于当时的知识水平,人们并不知道天气乃自然规律,以为是神灵控制,因而总是寻求神灵和先祖的庇护,请求他们带来风调雨顺,保佑自己丰衣足食。如《思文》是祭祀农神后稷的乐歌,《噫嘻》是“春夏祈谷于上帝”之乐歌,《丰年》是“秋冬报赛”之乐歌,《载芟》乃“春籍田而祈社稷”之乐歌,《良耜》是“秋报社稷”之乐歌,春夏秋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祭祀农事诗的内容非常稳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农事、祭祀、福禄。王质《诗总闻》中已经指出了祭祀农事诗的内容结?构:

大凡诗人言祭祀必以农事起辞,言农事必以祭祀续辞,言农事祭祀必以福禄结辞,三者未有缺一者也。

以《周颂·良耜》为例来看看祭祀农事诗的主要内容: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饷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固定的内容结构使得祭祀农事诗在反映社会现实和诗人真实感情方面有所不足,但这些诗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周人对农业特殊的情感。同时,由于是用于祭祀,这些农事诗总是着力于描写恢宏的农事场面,给人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感觉。

此外,在提到农事诗时,我们不能不提到《豳风·七月》。虽然这首诗不是祭祀诗,但它描写了丰富的农事场景,表明了农事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八月载绩。载玄载黄,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公宫。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这首诗歌堪称鸿篇巨制,它的内容包括广泛,写尽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七月》?说:

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如实,茅绹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园》《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询天下之至文?也。

全诗一共八章,每一章描写一种情况。如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采用对比的手法,为公家采藏的是珍贵的果蔬,并以之酿酒,而自己则只能获得一些瓜、瓠、苦菜等普通食物;第七章写为公家整理华丽的宫室,而自己却只有简陋的茅屋可居住。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宴饮。内容可谓是包括一年四季所有的农活,写尽了农事的艰辛。当然,这些艰辛只属于普通老百姓。他们一年四季都在辛苦劳作,但所得到的成果却是最差的,珍贵的都被贵族阶层占为己有。内心的愤懑与不平便在尽情的铺排中表现出来。

如此广泛的内容及鸿篇巨制的写作,显然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方玉润《诗经原始》已经指出:

《豳》仅《七月》一篇所言皆农桑稼穑之事。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知亲切有味也如是。周公生长世胄,位居冢宰,岂暇为此?且公刘世远,亦难代言。此必古有其诗,自公始陈王前,俾知稼穑艰难,并王业所自始,而后人遂以为公作也。

《毛诗序》等以为这首诗歌是周公所作,方玉润认为这样详尽描写农桑稼穑之事的诗歌应该是有着农事实践的人所作。周公长于贵胄之家,长期居于朝廷高位,很难完成这样需要实践经验的作品。而这首诗歌应该是古已有之的作品。程俊英也指出这首诗是一首集腋成裘的诗歌,是经过长时间累积、出于众人之手的作?品。

这首诗歌被古人评为“天下之至文”,方玉润《诗经原始》?说:

今玩其辞,有朴拙处,有疏落处,有风华处,有典核处,有萧散处,有精致处,有凄婉处,有山野处,有真诚处,有华贵处,有悠扬处,有庄重处。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见臻此境界。

在方玉润看来,这首诗歌囊括了各种语言风格,兼有各种体裁特色,即使是后世的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田园诗也未能超越。不过,今人对其艺术价值的评价并没有方玉润所说的那么高,今人更为重视的是其农业与气候等资料价值。这主要是审美标准和审美角度的差异所造成的。对此,我们觉得读者可以从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感受,不必拘泥于具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