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篇:进退得当公孙胜

公孙胜在梁山排名第四,位列统帅、副统帅之后,与 吴用并列为军师。相对于吴军师的亲力亲为、献计献策,公 孙先生做得轻松自在,悠然自得。其深得黄老真谛,谙冲虚 之道,是梁山常委中唯一的善终者。“从师学道,侍养老母, 以终天年”,谋身之术,堪称无双。

但刚出道的公孙胜亦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热血青年。 登场首秀便是到东溪村,主动寻求晁盖,共谋生辰纲。相较 阮氏三雄还需吴用登门造访,他更有主观能动性。出场夺 人眼球,类似《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面,先闻 其声。

庄客去了没半个时,只听得庄门外热闹。又见一个庄客飞也似的来报道:“那先生发怒,把十来个庄客都打倒了。”晁盖听得,吃了一惊,慌忙起身道:“众位弟兄少坐,晁盖自去看一看。”便从后堂出来,到庄门前看时,只见那个先生身长 八尺,道貌堂堂,生得古怪,正在庄门外绿槐树下打那众庄客。

出任高管后,公孙先生政治成熟,显示出良好的领导素质。

一、善于避险: 避开党争,以退为进黑格尔曾说:中国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 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直译就是“中国无历史,只有 重复”。虽有些偏颇,却很深刻。了解历史,才能把握规律, 更好地指导实践。

公孙胜所处的时代,距离唐朝不久,轰轰烈烈的玄武 门之变余腥未消。在那场政治夺权中,有人选择了参与,如 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回报丰厚;有人选择了中立,如李 靖、李勣等军队领导,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流血。侯君集志高 才疏,想再次以兵变,终被处死。可见,党争有风险,参与需谨慎。

宋江上山伊始,第一时间向大家解说京师童谣,以说 明宋江造反的合理性,并立即回家接亲上山,安心从事造反 事业。还道村中,又搞出“遇到九天玄女”剧本,宋江被称 为“星主”。如果第一次童谣之说尚有携大闹江州余威,自 我贴金之嫌,那么第二次遇九天玄女之说足以凿实其心计。 公孙胜看在眼中,顿时了然于胸:宋江不甘于做二把手,他是要和晁天王争老大位置的。

作为梁山的两大军师,吴用与公孙胜均谋略过人,洞 察人心。在晁宋分歧并逐步斗争的过程中,吴用选择积极参 与,支持宋江,此后的一系列活动均可看到二人的联盟。公 孙胜选择避身事外,内部争斗不参与,眼不见为净。于是, 他找了一个由头,探亲省母,借机下山。

此论并非臆断,理由很简单。一是时机巧。公孙胜上山许久,为何此前不思忆老母,而是在宋江上山后,才有此思 议? 且恰恰在宋江自言遇九天玄女,夺位之心确凿后的第 三天便提出? 二看行动力。公孙胜承诺三五月便返,然逾期 一年未归,且亲口承认恐梁山找寻,改名清道人。

(宋江接父上山) 第三日,又做筵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动公孙胜一个念头……只见公孙胜起身对众头领说道:“感蒙众位豪杰相带贫道许多时,恩同骨肉。只是小道自从跟着晁头领到山,逐日宴乐,一向不曾还乡看视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师悬望,欲待回乡省视一遭。暂别众头领三五个月,再回来相见。”……公孙胜道:“重蒙列位头领看待许久,小道岂敢失信!回家参过本师真人,安顿了老母,便回山寨。”

忽一日,宋江与晁盖、吴学究并众人闲话道:“我等弟兄众位今日都共聚大义,只有公孙一清不见回还。我想他回蓟州探母参师,期约百日便回,今经日久,不知信息,莫非昧信不来?”

公孙胜道:“贫道幼年飘**江湖,多与好汉们相聚。自从梁山泊分别回乡,非是昧心……恐怕有人寻来,故意改名清道人,隐藏在此。”

颇为有趣的是,宋父上山,梁山提及探母的两人—— 公孙胜与李逵。一人智慧睿智,以探母为名,行避争之实; 一人朴实烂漫,以接母为名,行人子之孝。

二、领会意图: 不掌俗务,善于避嫌梁山高管团队中,公孙胜很异类。其他人特色鲜明,或 武力超群,或声名远播,或业绩突出。唯有公孙胜先生武力 平平,事迹平平,业绩平平,很难找到他的具体功劳,给人以“事情不多,级别很高”的错觉。事实上,历数公孙胜的 战绩,确实少得可怜。

第一,参与智取生辰纲,这在宋江主政梁山后,难算业 绩,反而多了些“晁盖派”的印记。

第二,高唐州大破高廉妖法,算是一件功劳。

第三,芒砀山破了樊瑞妖法,收樊瑞做小弟。

公孙胜功劳之少,无法同林冲、花荣相较,甚至不及阮 氏三雄;收小弟之少,同宋江的铁杆戴宗难以相比,甚至不 如李逵,犹有焦挺、鲍旭两小弟。

其实,这正是公孙胜的高明之处。作为谋身高手,公孙 胜对宋江的意图领会深刻。晁宋相争时期,作为同晁盖 七星聚义的骨干,他虽没有与宋联盟,但也未同宋对抗,这 就是有保留的合作。晁盖逝世后,公孙胜对宋江的支持则 是不遗余力,毫无保留,与吴用、林冲共同力推宋江为梁山 之首。

众头领扶策宋江出来主事。吴用、公孙胜劝道:“哥哥 且省烦恼,生死人之分定,何故痛伤?且请理会大事。”

林冲与吴用、公孙胜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

当然,基于对宋江的了解,领导权欲极重,只对自己小 圈子的人放心。公孙胜便默契配合,有权不用,要事不碰。 不轻易表态,领导画圈我画圈,高管团队一片祥和。

他很体谅宋江,老大希望内部的声音统一,便于对外 发挥合力,但内部的力量需要制衡,以确保老大位置稳定。 梁山的领导力量大体有四类:一曰业务高手。能力很强,善于开疆辟土,缺点是不容 易驾驭,如汉之韩信,梁山之武松、鲁智深等人。

二曰军师参谋。长于谋略,为领导出谋划策,打理琐碎 事务,如汉之张良、萧何,梁山之吴用。

三曰统战人员。名气较大,权欲不重,便于号召更多人 聚集,如汉之彭越,梁山有卢俊义、柴进等人。

四曰打手仆人。除了领袖,谁都不认,谁都敢惹,级别 不是很高,但领袖信任。如汉之郅都,梁山有李逵、王英。

公孙胜的谋略虽可列军师行列,然因未同宋江建立个人私交,且在宋江夺位过程中远远躲开,只能作为统战人员使用,如此,领导可放心,个人也自在,于是,公孙胜自觉退后。授天文时,上应“天闲星”,一个“闲”字 便道尽此中滋味。

三、力促登位: 意识形态,确定权威如果公孙先生仅仅这样做,要在群星灿烂、群魔乱舞 的梁山集团,晋级高管之列,那是相当有难度的,就连他自 己也不会相信。但是,他操办梁山“受命于天”的法事后, 其功劳之高、地位之稳,隐然已有“国师”之威,他人无可撼动。

(宋公明) 遂对众弟兄道:“今者一百八人聚会,端的古往今来,实为罕有。从前兵刃到处,杀害生灵,无可禳谢。我心中欲建一罗天大醮,报答天地神明眷佑之恩……未知众兄弟意下若何?”众头领都称道:“此是善果好事,哥哥主见不差。”吴用便道:“先请公孙胜一清主行醮事。”

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 西北乾方天门上。众人看时,直竖金盘,两头尖,中间阔,又唤作天门开,又唤作天眼开。里面毫光射人眼目,霞彩缭绕,从中间卷出一块火来,如栲栳之形,直滚下虚皇坛来。那团火绕坛滚了一遭,竟钻入正南地下去了。此时天眼已合,众道士下坛来。宋江随即叫人将铁锹锄头掘开泥土,根寻火块。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只见一个石碣,正面两侧,各有天书文字。

方才取过石碣看时,上面乃是龙章凤篆蝌蚪之书,人皆不识。众道士内有一人姓何,法讳玄通,对宋江说道:“小道家间祖上留下一册文书,专能辨验天书,那上面自古都是蝌蚪文字,以此贫道善能辨认,译将出来,便知端的。”

这个场面很熟悉吧? 历史上但凡皇上登基,便有此类 演出。形式很重要,体现的是天意,让拥护者更拥护,反对 者不反对,实现政权的稳固。

这份拥戴之功,历朝历代皆为首功,封赏之厚常人难 及。前有裴寂进言李渊登基,被拜尚书右仆射,高祖临朝邀 其同坐,言听计从,直呼裴监;再有赵普,陈桥兵变,协助 削夺藩镇,杯酒释兵权,赐谥“忠献”,配飨太祖庙;后有道 衍力主朱棣起兵,促成帝业,被封太子少师,复姓为姚,赐 名广孝,称为少师,不呼其名。

宋、吴二人本为一体,借吴用之口“请公孙胜主行醮 事”,其实皆宋江之意也。以宋江的强权风格,若吴军师事 前未请示,此等大事岂敢自作主张,张口便来。那么,为何 一定是公孙胜?

道理很简单。一是很靠谱。在晁盖死后,公孙胜对宋江的支持力度极大,作为主要领导,旗帜鲜明地拥护宋江登 位,值得信任。二是名气大。公孙胜在江湖上名头很响,人 称“入云龙”。其师罗真人法术通天,能呼唤天神、知卜未 来,更是天下第一。名师高徒,界内权威,人皆信服。三是 有法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授天文的活动,要做得出彩,天上地下互动,开天眼、入地下,除公孙胜外,梁山再无他人。四是有团队。作为道家领域的大师,这场活动不能一人包办,还要有梁山之外的第三方来参与,这样才能显得公开公正,更有说服力。事实上,正是外来的何道人出面解说碑文。

以上因素决定了公孙胜是不二人选。有谋略的吴用输 在宋派烙印、法术外行,懂法术的樊瑞输在资历尚浅、名望 不高,两人都不妥当。公孙胜也凭此拥戴之功,稳居高管 行列。

四、急流勇退: 审时度势,明哲保身论排兵布阵、献计献策,吴用为佳;论审时度势、把 握大势,公孙胜更胜一筹。梁山被招安后,朝廷先将其派到 战场第一线,同辽国争锋。此役为御外敌,士气高涨,大获 全胜。

作为降兵降将,朝廷内心对梁山极不放心。战事一消, 梁山便被派去剿灭田虎。田虎是与宋江齐名的四大寇。当年 柴进入禁院时,进入赵官家的书房。转过屏风后面,但见素白屏风上御书四大寇之姓名,写着道: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梁山没被招安前,大家彼此为盗,聚集山林。如今,用昔日之盗攻打今日之盗。田虎被剿,宋江又踏上征途,受命镇压王庆。

公孙胜先生目光如炬,立即便知朝廷的险恶用心。如 果说,攻打辽国、保家卫国尚算大义,那么之后被安排国内 剿匪则置梁山于尴尬之地。今日之贼寇岂非昨日之梁山?何 谈义举?卞庄刺虎之意昭然可见。

从朝廷安排的路线来看,先是塞北辽国,再是河北田 虎,再是淮西王庆,从北往南,接下来,必然是江南方腊。 既然如此,不如归去。

(公孙胜) 便禀宋江道:“向日本师罗真人嘱咐小道,令 送兄长还京之后,便回山中。今日兄长功成名遂,贫道就今 拜别仁兄,辞别众位,便归山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 终天年。”……宋江再四挽留不住,便乃设一筵宴,令众弟兄相别,筵上举杯,众皆叹息,人人洒泪,各以金帛相赠。

公孙胜离开数日,宋江及诸将便踏上征讨方腊之路, 自此,将星陨落,人才凋零,鲁达坐化、武松出家、李俊海 外、燕青天涯,回京时仅余二十七员正偏将。朝廷的用意也 全部实现,三寇被平,梁山变弱。最终,宋江被鸩、吴用自 杀,一时风光的梁山灰飞烟灭。

结局方知公孙先生之才:懂大势所向,知急流勇退。

取生辰纲时,知寻晁盖;宋江上山,知两虎相争,下山 避之;晁盖既殁,知拥宋江;一百零八将聚齐,知梁山之盛, 操办大典;灭田虎、平王庆,知朝廷用意,功成身退。

有此智慧,实在不凡! 以此观之,两大军师者,吴用 未必无用,公孙果然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