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面临股灾,一定要放弃贪婪学会保守

1982至1987年期间是美国经济的一个持续发展的时期:美国以及整个西方国家的股市都走入了牛市行情,而且这一轮大牛市是前所未有的。美国股市经济复苏,股市回升,此外许多公司通过对手接收、杠杆收购及合并浪潮等方式推动了股市的高涨。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公司合并、收购行为成风,其目的就是通过不断收购其他公司来筹资。其实,这是一种风险极大的违规交易,进行这种交易的投机者利用杠杆效应进行交易,在收购中通过把垃圾证券卖给公众的方式来筹措巨额的资本。垃圾债券是一些金融机构为获取暴利而发行的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债券,因为它的利率很高,所以一些公司就通过卖垃圾债券筹来的资金购买想得到的公司,同时上市公司首次新股发行成为一种时尚,这种行为使在股票市场上流行的资金成了一组虚拟数字,这严重偏离了股市运行的准则,使股市膨胀并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像以往任何一次股灾前一样,投资者盲目地相信在市场上看到的一切,被眼前的利润冲昏了头脑。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高的股票价格升到每股3450美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面对史无前例的大牛市,巴菲特已经感觉到了潜在的危机并看到了危机一旦发生所造成的后果。在这次大牛市中,1982年的道·琼斯平均指数仅有884.4点,而1983年却升至1190.3点,在1985年以后,随着股票市场日益兴旺,炒股之风日益盛行,股票价格直线上升,1987年8月25日竟然涨到了2722.42点,即上涨了近3倍。

股票价格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在1982年10月至1987年的五年间,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只增长了30.5%,而股票价格却增长了3倍。巴菲特认为,这个时候大家都把炒股看做致富的捷径,却忽略了股价一反常态的骤然猛涨,这说明证券交易中的投机因素很大。巴菲特凭着对市场的了解,认为自1982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游资一直充斥着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当时市场过热,股票市场上的投机活动也日益猖獗,买空卖空长期盛行,使得股价与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出现了股值被高估、股价奇高、股市过热等问题。一旦有风吹草动,股市的崩溃就难以避免。

到1987年10月,问题终于显露出来。10月2日,长期债券的收益已经升到近10%;10月6日,道·琼斯指数却下跌了91.55点;10月19日,股指从开盘时的2247.06点下跌至收盘时的1738.74点,当天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仅这一天,美国全国损失的股票市值就达5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全年GNP的1/8。股票市场中历史性的大变化随时可能发生,华尔街上许多投资经纪人损失惨重,特别是那些中小投资者、散户,他们看到自己的股票收益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纷纷给自己的经纪人打电话咨询。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也不是这些投资机构能够左右的事情。但是,疯狂到极点的投机者严重干扰了股票交易的正常运行,大批的交易无法成交,许多股票和期货交易所关门闭市,更有甚者闯进交易所,开枪打死了股票经纪人。但是这些偏激的行为并不能改变股市的现状。而巴菲特却早在几天前将公司持有的所有股票抛售。因为巴菲特认为在牛市这个危险时期,股价上涨的幅度大都已经超过了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12%~13%。这样,市场上的股价下跌50%也不足为怪。

“当别人贪婪时,你要变得害怕。”这是巴菲特投资的第二条铁律。自从1985年开始,巴菲特就开始减仓。进入1987年以来,他开始抛售手中的股票。当10月份传来“股市连续下滑”的消息的时候,他已经在10月11日卖掉公司中一大批可以分红的股票。尽管当时他的股票正在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但他还是果断地让助手将公司持有的股票全部卖掉。

10月19日,美国的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和刊载了美国股市大崩盘的消息。对于这一消息,美国各界反应都很强烈,白宫方面也发表声明以稳定局势。随后,总统里根立即与财政部长贝克、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商讨对策,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美国政界和金融界都展开针对股灾的大讨论并寻找应对措施。此时的巴菲特却表现得十分冷静,对股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已经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股灾爆发之后,他只持有《华盛顿邮报》、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美国广播公司三只股票,其他的股票已经全部抛售。虽然巴菲特损失了3.42亿美元,但是影响并不大,他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那时的他可能是全美国唯一一个不关注股市的人,他告诉他的员工只需要正常工作,因为股价的下跌对他们公司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但是,对于投资股票的人来说,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得住这次股市暴跌。第二天,华尔街上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画面:有的投资者坐在办公室举着手枪对准太阳穴,准备扣动扳机;有的投资者爬上了帝国大厦准备跳楼……很多伟大的金融经理、企业董事长和股票经纪人在一夜之间倾家**产,价值几百万的资产瞬间化为乌有,有的甚至已经债台高筑。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他们的信心受到了重大创伤,承受不了的人们只想到了一个字,那就是“死”。

1987年的股灾不但给投资者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而且严重地影响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避免出现像1929年股灾后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调集资金,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资金;向损失较大的上市公司、券商、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贷款。各大银行纷纷宣布降低利率,银行家和信托公司也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保证客户的资金需要。

在政府的扶持之下,美联储各大银行购买受损失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债券,获得贷款的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也开始积极地自救,一百多家大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积极的救市行为很快产生了效果:当天下午三点,道·琼斯指数开始回升。

在股灾发生三天后,巴菲特约好朋友凯瑟琳·格雷厄姆等多人在弗吉尼亚的威廉斯堡参加一个聚会,他们已经从救市以及股灾对投资的影响中走出来,举行了一个轻松而愉快的聚会。巴菲特更像是在这次股灾之后享受着什么,当一个朋友问他如何看待这次股市大跌时,巴菲特思考了片刻,回答道:“也许股价已经升得太高了。”

随着股价的不断下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从股灾一周前的4230美元跌到了3170美元,市值缩水25%。虽然巴菲特失去了1/4的经营成果,但是这并不是他最担心的。因为在他看来,这场股市大跌带来的震**远远不止于此,它甚至已经引起了全球股市的动**。美国股市在19日、20日暴跌之后,引起了外汇市场上的投资者的恐慌。于是他们开始大量抛售美元、抢购硬通货,从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也导致日本、欧洲股市暴跌。10月26日,日本日经指数下跌4.75%,法国股市下跌7.0%,瑞士股市下跌10%。英国、德国股市跌幅也都超过10%,香港恒生指数暴跌1120.7点,日跌幅高达33.33%,被迫停市。仅仅在10月份内,这次股灾造成的全世界股票市值损失就高达17920亿美元,受影响最大的美国损失8000亿美元,日本损失6000亿美元,英国损失1400亿美元,这些国家损失的总和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之和的5倍多。

而巴菲特却在这场股灾中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1987年依然奇迹般赢利高达20%。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市值缩水25%的情况下,又利用反弹行情弥补了损失,最终还赢利5%。由此可见,巴菲特在股票投资方面的技能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在总结这场股灾中的投资经验的时候这样说:“一、永远不要接受损失;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