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大案

乾隆朝发生了一起清朝最大的贪腐案,而且是贪腐窝案。以甘肃布政使王亶望为首的贪腐集团欺上瞒下,大逆不道,竟然以天大的胆子,欺骗了乾隆皇帝,达到数年之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聪明的乾隆帝通过一个天气变化的信息,洞察到了一个惊天大案。

顿生疑窦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乾隆帝接到了陕甘总督勒尔谨的一纸奏折。奏折内,勒尔谨请求一件事情,就是解决甘省捐监一事。“捐监”需要解释一下,指明、清两代出资报捐而取得监生资格的人,始于明景帝。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用钱捐到的监生就称捐监。

关于捐监,历来有争议。对国家来说,让有钱人拿出钱来,买个监生,既可提高他们的素质,国家还可以增加收入,两全其美。可是,花钱就能得到监生资格,对于那些穷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乾隆三十一年,舒赫德请示废掉甘省的捐监,乾隆帝批准了。

这次,陕甘总督请求开捐,理由是甘省穷困,又屡有饥荒,通过捐监,增加收入,赈济灾民,就能为国家减轻负担,实为两全其美的好事。而且,主抓户部的大学士于敏中也极力赞成。这样,乾隆帝就同意了勒尔谨的要求,准许甘省开捐。

挺好的一件事儿,却被一个人给干砸了,这个人就是王亶望。关键是,乾隆帝被他给骗了,骗得团团转。王亶望出身名门,乃父为江苏巡抚王师,他不仅勤政,而且清廉。所以,乾隆帝对王亶望寄予厚望,希望他继承乃父为官家风,配合勒尔谨做好甘省捐监。于是,王亶望被调往甘省,出任布政使。

王亶望现身甘省,便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仅仅过去六个月,成绩单便晒到了乾隆帝那里,他一看,便大吃一惊。

成绩单显示,半年的时间里,甘省共得捐生19017人,收到本色粮827500多石。这个成绩,令人难以相信。乾隆帝颇为质疑:甘肃省本不是什么富裕省份,何以有这么多人拿钱来捐?半年就这么多粮食,甘省如何储藏?等等,问号很多。

皇上疑问,总督勒尔谨必须给予解答。勒尔谨上书说,这些捐生,有两部分:一是开发新疆,路过的富贾商民,拿粮来捐;二是近年甘省风调雨顺,殷实之家拿粮来捐。乾隆帝看不出什么破绽,便不再追问。

可是,在乾隆帝的心中,总还有一团疑问,而且如鲠在喉,不能释怀。尽管如此,对于勒尔谨与王亶望的工作,还是要肯定的。尤其是王亶望,履新之前,曾经前往京师,叩见乾隆帝,被千叮咛万嘱咐,而王亶望也是对天发誓,要努力勤谨工作,绝对不辜负皇上。

到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三年过去了,王亶望再接再厉,收到的捐粮600多万石,15万商民捐为监生。这个成绩,震动全国,王亶望成为能臣。

所以,乾隆帝觉得当初没有看错王亶望,工作很出色,提拔时必须的。王亶望的春天到了,他被晋升为浙江巡抚。有副省长提拔为省长,由副职而为封疆大吏,这种本质的区别,让王亶望脸上有光,也让乾隆帝自诩为知人善任,君臣之间,其乐融融。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下江南的时候,身为浙抚的王亶望殷勤侍奉,令乾隆帝非常满意,大加赏赐王亶望各种珍玩。

大吃一惊

乾隆帝不愧是一代英主,对于勒尔谨、王亶望的甘省捐监成绩,一直打着问号,总想找机会“检查清楚”。

乾隆四十二年,乾隆帝派出刑部尚书袁守侗、侍郎阿扬阿赶赴甘省,查验捐监情况。袁守侗和阿扬阿在甘省期间,也曾深入到各府州县,检查仓储情况。可是,终究未能看出破绽,于是,上报乾隆帝:“仓储系属实贮”。看到报告,乾隆帝无语。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让乾隆帝看出了破绽。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甘省发生了苏四十三回民起义,乾隆帝派阿桂、和珅前往平定。结果,阿桂上奏,由于甘省大雨滂沱,不能如期出兵,请求迟滞一些时间。

乾隆帝览奏,不禁陷入沉思。他反复看着这几个字“大雨滂沱”,这怎么可能?早年王亶望多次上奏,由于甘省连年大旱,灾民遍地,需要赈灾。所以,不仅数年的甘捐需要赈济灾民,国家还要拿出一定补贴,才能完成甘省因旱致灾的救济工作。今天,阿桂、和珅却说甘省阴雨连天,究竟谁在说谎呢?

乾隆帝马上驰谕阿桂,查办甘省是否真的捐到粮食,粮食仓储情况如何。不久,阿桂回报,多年来,甘省并未捐粮,而是收取折色银。乾隆帝得知这个情况,马上意识到自己被勒尔谨和王亶望骗了。

于是,乾隆帝马上行动。一面命令闽浙总督陈辉祖拘审丁忧在籍的王亶望,一面饬令军机大臣突审甘肃布政使王廷赞明白回奏,是否存在捏灾冒赈情况。

同时,命令大学士阿桂、现任陕甘总督李侍尧综理甘省冒赈案。经过反复审理,各方传来消息,让乾隆帝大吃一惊。

陈辉祖恢复乾隆帝:王亶望在甘省捐监期间,擅自将本色米改为折色银,也就是说,从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的数年间,甘捐没有收到一粒米,而是按照每人55两的数目,收取了折色银。

军机大臣、大学士、九卿审理王廷赞也有了新进展,他供认了多年来,甘省不仅冒捐,将十几万捐生的本色米冒为折色银两;而且,还一直欺蒙皇上,谎称甘省每年干旱,需要朝廷赈济,其冒赈大罪持续数年。两项大罪,后者更加可恶。

阿桂、李侍尧恢复乾隆帝:王亶望在甘省任职期间,冒捐和冒赈种种弊端坐实。

乾隆帝闻奏,不禁大惊,这样说来,自己信任的王亶望,因“功”而提拔的能臣,一直在欺骗自己。还有一点,让他简直不敢想象,如果王亶望冒捐、冒赈属实,那会有多大的银两被贪污呢?又将会有多少人牵连进去?作为皇帝,面临这么大的案子,将做出怎样的抉择呢?凡此种种,乾隆帝陷入了沉思。

杀无赦

乾隆帝极为震怒之下,这样评价此案:“上侵国帑,下屯民膏,毫无忌惮。”等于为之定了性,肯定要严办了。乾隆帝下令,统计出甘省冒捐、冒赈的具体数据,他要看看,王亶望这个大贪官到底侵蚀了多少银两。

数据很难统计,但是却可以约略得知。据统计,从乾隆三十九年开捐开始,到乾隆四十二年,王亶望履新浙江巡抚,共开销捐粮600余万石,应收捐生18万余名,加之甘省旧储粮130余万石,王亶望等甘省大小官员吞蚀帑银达一千余万两。数目之大,令人咂舌。

这么多银子,难道都被王亶望贪污了吗?不可能。一定是团伙作案。于是,乾隆帝先令陈辉祖查抄王亶望的家产,居然得到赃款、赃物达到300余万两。那么,其他的银两呢?专案组继续追踪,结果再次让人大跌眼镜。

那个时候,甘省共有9个厅,其中一个直隶厅;12个州,其中六个直隶州;47个县。这么大的一个省份,从总督勒尔谨开始,以布政使王亶望为首,形成一个贪腐集团。经审理,官员之间互相纠参,结果可想而知。最终,确定出赃官的具体名单和人数。这个集团,包含了几乎所有的知县、署知县、知州、同知、通判、县丞、共计102人,真正是全省官员无不染指。

如何处理这些贪官呢?早在康熙四十九年,也曾发生了一起户部贪腐窝案,以尚书希福纳为首的122名大小官员集体贪腐,共侵蚀了64万两白银。就户部贪腐窝案,当时的康熙帝并未兴起大狱,只是象征性的对希福纳进行了处理,其他官员则“概行豁免”了。那么,这次甘肃捏灾冒赈案,是否也像康熙帝那样,清处轻判呢?乾隆帝思考着这个问题。

经过思考,乾隆帝决定重办此案,以儆效尤。他先对省部级干部做出批示:总督勒尔谨赐令自尽,巡抚王亶望立即正法,甘肃布政使王廷赞绞监候。三位大员被处极刑,乾隆帝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接着,乾隆帝再行思考。其他贪腐官员人数众多,是否要法不责众呢?他陷入了深思,全部杀掉,难免形成冤案;不杀,又太可恶。最后,乾隆帝决定:区别对待,惩罚结合。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十五日,乾隆帝下达终极谕旨:哈密通判经方贪污达到15万两,小官巨贪,数额巨大,立即处斩。贪污2万两及2万两以上的22人,判处斩监候,于本年勾决之日,派刑部侍郎前往甘省,会同陕甘总督,监视执行死刑。贪污一万两及一万两以上的15人,判处斩监候,于本年秋后处决。9000两以下至1000两以上26人,判处斩监候,于明年秋后请旨处置。这样分别处置,陆续执行,到结案的时候,共有56人被执行死刑,46人被发遣籍没。

至此,乾隆帝并没有结案,为警示官场,他下旨株连贪官家属。总督勒尔谨之子、次子被免去官职,发往伊犁,充当苦力。巡抚王亶望的11个儿子,全部发往伊犁,充当苦差,不足12岁的8个幼童,等长到12岁之后,再行发遣。王廷赞等7个重犯之子,均革去官职,发往伊犁,充当苦差。经方罪行重大,其子发配伊犁,给厄鲁特为奴。

意外的案子

乾隆四十七年,乾隆帝接到了查抄王亶望的金银财物。想起王亶望这个大贪官,家财竟有300万两之多,乾隆帝急切地想看看这些宝物。可是,让他失望了。他看到查抄的物件并不珍贵,而且粗鄙不堪。这不对啊,这些东西也不值300多万啊。乾隆帝感觉其中有诈,便决定采取措施。

乾隆帝亲自对当事人进行询问。询问了布政使国栋,国栋曾参与查抄之事,但是,国栋支吾不清。再询问布政使李封、按察使陈淮等,不仅闪烁其词,而且面露难色。至此,乾隆帝深信此事大有问题,果断决定采取措施。

一是组织专案组。命令户部侍郎福长安、刑部侍郎咯宁阿前往查办。

二是饬令浙江布政使盛住秘密查访,将结果据实上奏。

三是命令闽浙总督陈辉祖负责查办,将当时查抄的前后经过,查抄底册,查抄物件,查抄人员具行查办,据实上奏。

四是命令大学士阿桂查办此案,调取档案,提调相关人员,据实上奏。

布置完这一切,乾隆帝等待消息。

结果陆续抵京。盛住先行报告,说查抄底册与实物不符,认为负责查抄的浙江粮道王站柱有问题,大案就此拉开序幕。盛住查看了内务府的“呈册”和查抄“底册”,两者大相径庭。

接下来,办案人员陆续报告结果。阿桂报告,此案并非抄家人员所为,而是涉及到总督陈辉祖,他有重大嫌疑。

再接下来,陈辉祖上折报告。说实话,乾隆帝是相信他的,认为他身为封疆大吏,主政一方,定会秉公执法。可是,大学士阿桂在报告中,提及陈辉祖,说他有重大责任。那么,这个陈辉祖会做怎样的解释呢?陈辉祖居然推卸责任!

《清高宗实录》记载:“布政使国栋面禀商换,并言及金色低潮,恐解京转难适用,不如易换银两,较为实济。遂尔允行。”

陈辉祖供出了布政使国政,是他怂恿陈辉祖,以金换银,陈辉祖本人没有责任!

乾隆帝看罢,大怒,下令阿桂立即拿问陈辉祖,审问实际情形。接着,乾隆帝命令两江总督萨载革拿国栋。国栋承认陈辉祖所言,但举报陈辉祖贪污金两,并将王亶望朝珠换下,以次充好,等等不法行为。

阿桂、福长安奉旨,加大审讯力度,陈辉祖对所犯之罪供认不讳,计有:抽换玉器字画等件,比如玉蕉叶、玉花觚、朝珠等件;以金易银800两,等等,共获取王亶望钱物达到四五万两。

案件重大,乾隆帝将如何处置呢?他下旨,将陈辉祖、国栋等案犯押解来京,令大学士、九卿审理定罪。

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此案结,判处陈辉祖斩监候,秋后处决;国栋等三人斩监候;李封、陈淮等四人革职,发往新疆或河南工地,效力赎罪。到四十八年二月初四日,乾隆帝下令陈辉祖自尽,这样,这起意想不到的案子才算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