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作秀

富察皇后死后,乾隆帝异常悲痛,他拿出了看家本领,纪念心爱的女人。

赠一字

富察皇后去世,最关键的就是要为其上谥号,也就是盖棺定论。这个谥号非常重要,人们看到这个谥号,就知道是谁。朝廷要把谥号,刻在大石碑上,神牌之上,每当纪念的时候,要向其行大礼。

对于富察皇后,要给她上个怎样的谥号呢?礼部官员们被通知说,这个不用你们费心了。怎么回事呢?

原来,乾隆帝有说法。难道是乾隆帝亲自给皇后上谥号吗?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皇帝与皇后的感情非常深厚,便亲上谥号。比如道光皇帝,在他的皇后钮祜禄氏去世后,就没用礼部官员费事,自己亲自给她上了“孝全皇后”这个谥号。

确实,乾隆帝与富察皇后感情至深,两个人总是互相照顾,互相扶持,可谓相敬如宾。按说,皇后与帝王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与寻常人家迥然不同。可是,乾隆帝认为他与富察皇后之间,与普通老百姓一样,他曾经这样对人说:“从来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则知妻者莫如夫”。很显然,乾隆帝与富察皇后之间互称夫妻,把她当成了自己的知心爱人。

既如此,富察皇后的谥号看来是乾隆帝亲自操刀拟定了。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乾隆帝说:“这个也不用我费心。”究竟要由谁来决定呢?这么大的事,难道早有安排了吗?

果然,这个事情早在三年前就安排了。这一年,也就是乾隆十年的正月二十六日,后宫发生了一件大事情:乾隆帝宠爱的高贵妃病逝了。悲痛过后,乾隆帝召集大家讨论高贵妃的谥号问题。讨论的结果,是“慧贤皇贵妃”。

大事完毕,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谁知道,富察皇后却是忧心忡忡。乾隆帝安慰她,谁知富察氏竟然哭泣起来。乾隆帝细问再三,富察皇后才道出原委,《清列朝后妃传稿》这样记载:“我朝后谥,上一字皆用‘孝’字,倘许他日谥为‘贤’,敬当终身自励,以副此二字。”富察皇后说得很明白,百年后,给我上谥号,就要一个字,那就是“贤”字,我会终身为之努力的。

这就清楚了,富察皇后当年在高贵妃病逝的时候,看到乾隆帝为之上了“慧贤皇贵妃”的谥号,非常羡慕这个“贤”字,便急中生智,当场要求乾隆帝,让他百年后,将其谥号为“孝贤皇后”。

看来,这个“贤”字一定是给女人最好的谥号了。《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谓‘贤’”,引申义有理财能力,会过日子,转义为多财;许慎《说文》:“多才能‘贤’,多才也”,意为有德行;《周礼·太宰》:“(贤,)有善行也”。古人这么看重这个“贤”字,也难怪富察皇后去世前三年,便想出这种办法,为自己死后求得关键一字。

乾隆帝会答应吗?乾隆帝慷慨地将“贤”字赐给了富察皇后,他说这是我钦定的一个字,也算是我兑现了早年的一个承诺,同时,也算是圆了富察皇后一个梦。这样,富察皇后的宫中称号由此变成了“孝贤皇后”,档案中也都是用这个称号。

真切的表达

对于富察皇后的过世,乾隆帝触动很深,他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对皇后的爱。

一是作诗纪念。

乾隆帝附庸风雅,向来喜欢舞文弄墨,据记载,他流传于世的诗作达到四万多首,堪称丰产作家了。可是,也有人说,乾隆的诗作大多是无病呻吟,感人至深的精品非常少。

如果这种说法属实,造成乾隆诗词“水平不高”的原因,必是他疏少深入生活,高高在上,没有触动灵魂深度。可研究人员发现,乾隆帝的诗词中,并非都是无病呻吟,有的诗词非常感人而有深度,比如为悼念、纪念富察皇后而作的诗词,就感人至深。从《乾隆御制诗文集》举几个例子:

其一:

离别

凤輤逍遥即殡宫,感忆时旧痛何穷。

一天月色含愁白,三月山花做恶红。

温情慈闱谁我代?寂寥椒寝梦魂通。

因参生死俱归幻,毕竟恩情总是空。

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这首《离别》,饱含思念之情。尤其最后两句“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考之《诗·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梦熊”,意为生男孩。乾隆帝痛惜富察皇后母子双亡,早知如此,我为什么还盼着生皇子呢?读之让人肝胆俱裂。

其二:富察皇后大行后100天,这个非常关键的日子,乾隆帝倾情写下《述悲赋》,开篇这样写道:“易何以首乾坤?诗何以首关睢?惟人伦之伊始,固天俪之与齐。念懿后之作配,廿二年而于斯。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

最后两句“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意为:一夜之间就要与皇后永远诀别,从此阴阳两隔,再也无法得知对方的消息,让人为之泪催。

其三:富察皇后死后15年的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已经年过半百的乾隆帝忆起富察皇后,仍然唏嘘不已。

癸未仲春,孝贤皇后陵酹酒作

戊辰今癸未,往事同梦论。

了识生归灭,宁知媳娶孙。

彤编常纪德,永巷尚含恩。

凄凄诚何益,无须结习存。

乾隆帝看到孙辈们都已经娶妻生子,再次想起当年的贤后,不禁“凄凄”泪落。

据统计,乾隆帝悼念富察皇后的诗作,多达100余首,每首诗都是发自肺腑的精心之作,对于薄情帝王来说,实属不易。

二是为富察皇后开辟“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就在长春宫。长春宫,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太极殿之北,咸福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富察皇后生前居住在这里,所以,长春宫对于她来讲,意义重大。

1、这里贴上了乾隆帝的标签。乾隆帝信奉佛教,常常拜佛礼佛,当然,他的父皇雍正帝也希望皇子们有佛教信仰,约束他们的行为,避免宫斗争储。而且,在雍正十一年,雍正帝赐弘历号“长春居士”,就像当年雍正帝自号“圆明居士”“破尘居士”一样。这样,大家都知道乾隆为“长春居士”,“长春”这个词就成了乾隆的代名词。因此,乾隆帝安排富察皇后居住在长春宫,就为之贴上了乾隆帝的名号和标签。

2、这里体现了乾隆帝对皇后的期望。皇后乃六宫之主,主持东西六宫妃嫔的人事、日常、祀礼等所有事物。为此,皇后要有很高的文化和修养,才能做好后宫的管理工作。历朝皇帝,对皇后的选择极为谨慎,寄予厚望。富察皇后入住长春宫之后,乾隆帝为之御笔题写“敬修内则”匾,张挂于门楣之上。

所以,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之后,乾隆帝决定在长春宫为富察皇后置办灵堂,将皇后的灵位、高大的棺柩停放于此。并且决定,长春宫开辟为富察皇后的纪念馆,再不允许别的妃嫔居住。要知道,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

这个纪念馆进行了精心布置:首先,张挂富察皇后的画像,像前设供案,摆设祭器和贡品;其次,保留富察皇后居住时的陈设不变,凡是她使用过的奁具、衣物等,全都保留;再次,将富察皇后生前用的东珠顶冠和、东珠朝珠供奉在长春宫。

这个纪念馆就成了富察皇后和乾隆帝的私人空间了,每到年节及关键时段,乾隆帝都会来到纪念馆,祭悼亡妻。

比如百日礼祭悼。在富察皇后亡后百日,乾隆亲临长春宫,他写了《教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这样写道:“十旬攸以临,服制众云易。予怀未觉遥,有如一日隔。”他感觉皇后虽然去世,但是与之并不遥远,好像就在昨天一样。

比如除夕节祭悼。皇后故去两年后的除夕佳节,乾隆独自一人来到长春宫纪念馆凭吊富察皇后。他这样写道:“椒阁蛛尘落玉筵,华烟曷过意凄然。那忘琴瑟娱良夜,忽寂珩璜向两年。”道出了一代帝王在良宵美夜之中的思念和孤独。

比如元旦节祭悼。乾隆四十九年元旦凌晨,74岁的乾隆帝在养心殿的东南窗下,望着窗外皎洁的月色,想起逝去三十六年的富察皇后,不禁潸然泪下,写下这样的文字:“孝贤皇后与予齐年,亦当古稀有四,视玄孙矣。”实际上,富察皇后比之乾隆帝小一岁,并非齐年,乾隆此说,是一种谦逊的思念。

这个乾隆帝亲自布展的纪念馆,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一直到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宣布退休,嘉庆帝继位,才下旨长春宫“撤展”:“长春宫向有孝贤皇后东珠顶冠、东珠朝珠等件在彼陈设。嗣皇帝即位后,皇后即可服用。”

这样,长春宫“孝贤皇后纪念馆”从乾隆十三年到乾隆六十年,持续长达47年之久,才撤掉“展品”,一个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