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自己“筑巢”

皇陵的建筑气势恢宏,一如皇宫,甚至比皇宫的建筑还精美,这让人难以理解。其实,是两个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皇帝自己。大家想想,皇宫是大家的,你住我也住,将来儿孙还住在这里。可是,皇陵就不同了,那是自己的归宿,是自己的安乐窝,一旦葬进去,就永远出不来了。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建好自己的陵寝,甚至不惜耗费大量国帑。

二是子孙的孝顺。清朝奉行“事死如生”的理念,侍奉死去的帝王,就好像侍奉活着的帝王一样,那还不用心吗?再者,“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也需要他们这样做。

这样,皇陵的建筑一定是天底下最棒的,花钱最多的,最吸引人眼球的。

(1)不可同日而语

等级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明显标志,什么都要分等级。官制分等级,人分三六九等,就连建筑也要分出等级。清代皇陵是封建社会从中最能体现等级的宫廷建筑,大体分为三个等级,那就是帝陵、皇后陵和妃园寝。

皇帝陵的建筑高大,体现了皇帝的威严,一般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显得十分高大。体现功德,神功圣德碑楼,神道碑亭,明楼碑,等等,三座石碑上面无不雕刻着皇帝的丰功伟绩,就连隆恩门、隆恩殿的匾额也都体现了皇帝独有的地位。体现神秘,皇帝陵有很多神秘之处,哑巴院的传说,让人扑朔迷离;金井的葬物让人迷雾重重,等等。不过,皇帝陵的建筑也有一个前后变化的过程,最初的帝陵非常简陋,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的和皇太极的陵寝就是简陋的三间房,现在的宏大建筑是后来历朝帝王给逐步改进的结果。入关之后,东陵和西陵两大陵区中,各有一座主陵。东陵以顺治帝孝陵为中心,两边有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和同治帝惠陵,其中,孝陵规模最大,是清代规模最大的陵墓。西陵以雍正帝泰陵为中心,两边有嘉庆帝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其中,以泰陵规模最大。帝陵的修建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以孝治天下,建筑中,后代帝王陵无论体量还是数量都必须小于前朝帝王,否则就是不孝顺了。还有一点,就是体现传承,无论东陵还是西陵,各个帝陵之间的神道连在一起,后世儿孙的神道要主动和先祖的神道相连,表示一脉相承之意。

皇后陵则是一种衍生物,是一种不得已的建筑,体现的是对帝陵的依附。之所以说不得已,因为清承明制,明代没有皇后陵,清代也不应该有。明代的皇后无论死在皇帝之前,还是之后,都和皇帝葬在一起。可是,清代帝陵则无法完全实现这个目标,死在皇帝之后的皇后,无法进入地宫与皇帝合葬,因为清帝陵只有一条隧道,死在皇帝之后的皇后们不能再打开帝陵墓道进入,这叫“卑不动尊”,处于无处安身的尴尬境地,嗣皇帝怎么能安心呢?他们的亲生母亲对他们来说最重要了,于是,才不得已创建了皇后陵,实际上就是太后陵寝。这些皇后陵的建设,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位置,要紧紧依偎在帝陵旁边,不得走远,要把神道和帝陵相连,表示为帝后的夫妻的关系;二是命名,皇后陵不能自行命名,只能依附皇帝陵,再加上方位就可以了,比如孝陵的皇后陵叫孝东陵,泰陵的皇后陵叫泰东陵,昌陵的皇后陵叫昌西陵,慕陵的皇后陵叫慕东陵,定陵的皇后陵叫定东陵等等;三是规模,一定不要超过皇帝陵的规模,在建筑体量、数量上都要逊色于皇帝陵,表示男尊女卑,也表示男权社会中,皇帝的至尊地位。这样产生的皇后陵,共有七座。

妃园寝矮而小,不可同日而语。妃园寝又叫妃衙门,一个院落里面,埋葬着一群妃嫔,就好像公墓一样。由于皇帝妃嫔众多,这些妃嫔死后的葬所必须考虑,这才产生了妃园寝。妃园寝和帝后陵不可同日而语,琉璃瓦的颜色下降为绿色,建筑的体量也是骤减。虽然,里面埋葬了众多的妃嫔,建筑面积较之帝后陵却是小了很多。而且,这些妃园寝也没有神道和皇帝陵相连接。这就是等级社会的区别,生前地位不高,死后也还是一样遭到歧视。

从这里我们看出,帝后妃的陵墓至少产生了三个明显的界限:①名称之别。皇帝和皇后的墓地称之为“陵”,如孝陵、慈禧陵等;妃子的墓地只能称之为“园寝”,如景妃园寝、裕妃园寝等。②大小之别。皇帝陵的规模很大,要几千平米,皇后陵次之,大约占到帝陵的三分之二,而妃园寝,那就要小很多了。③颜色之别。皇帝陵的琉璃瓦用老黄,也就是深黄色,皇后陵的瓦用浅黄色,而妃园寝则只能用绿色琉璃瓦了。

看到这些建筑的区别,人们感触很深,真是人分三六九等,不可同日而语。

(2)宝石铺地

我们知道,皇家陵寝建筑奉行“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在建筑物料采集上毫不含糊。当然是选择世间最好的物料,不怕花钱,举国供张,这是没有争议的。尽管如此,那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毫无标准,恣意挥霍。可是,我们在皇太极的昭陵隆恩殿内外,却看到了毫无节制的靡费,那就是在这里的地面石中,我们居然看到了五种珍贵的宝石。我们知道,宝石是人们的宠物,因为珍贵而被做成首饰。可是,在昭陵隆恩殿的地面,我们居然看到了用珍贵的宝石做建筑材料。

第一、翡翠石铺地面。在昭陵隆恩殿中门檐子下面,有一块翡翠石。这块珍贵的翡翠石呈现长方体:长六尺,宽三尺,厚度不得而知。此石呈淡黄色,半透明,其中,夹杂有淡绿色和白色的斑块,色彩斑斓,绚丽,弥足珍贵。

这块石头是来昭陵祭祀时候,主祭人员向墓主人行礼的处所。而在清朝,能够向墓主人行礼的人除了皇帝,就是王公,此外,不会有他人。所以,清朝来昭陵祭祀的各位帝王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都曾经跪在这块宝石上面,向皇太极的神牌行跪拜礼。这样,古人写诗歌颂这块翡翠石:“翡翠玉拜石,当年国富修。美玉非为宝,一善壮宏猷。”(《陪都纪略》)

第二、白宝石台阶。在翡翠玉拜石前面,是三级台阶,而这三级台阶居然用三块白宝石铺成。这三块白宝石非常莹润,细腻如油脂,望之欲摸。它们的润泽令人心动,触手可及。

第三、臬兰宝石。资料记载,在白宝石台阶的东西两侧,曾经各有一块臬兰宝石。此种宝石在清代官制中,是做为三品官的顶戴标记,也就是帽顶的宝石,其贵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第四、青金石做护栏。隆恩殿台基的护栏是一种贵重宝石青金石,此石为青色,里边夹杂许多黄白色大小不等的颗粒,是清代四品官员的顶戴。《陪都纪略》这样夸赞道:“皇栏杆色润,青金石阶周。”

第五、金矿石地砖。此外,在隆恩殿月台地面,铺墁的是用“金矿石”打磨成的宝石地面,石中夹杂许多金粒,黄金成分很大,在阳光的照射下可见其光斑闪耀,分外夺目。

这些宝石铺就的地面,彰显了昭陵的富贵;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封建帝王在陵寝建筑上的奢靡之风。

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宝石绝对不是皇太极自己采用的,而是他的后世儿孙做的事情。会是谁呢?查阅史料,我们发现一定是这两个人干的,一个是康熙帝,一个是乾隆帝。历史记载,两位帝王曾经多次来到昭陵。康熙帝三次亲临昭陵。康熙十年,康熙帝以“寰宇一统,用告成功”的名义,到昭陵祈福相告;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以“三藩平定”,到昭陵祈福相告;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以平定准噶尔叛乱,来到昭陵祈福相告。乾隆帝四次亲临昭陵。乾隆皇帝分别于乾隆八年、乾隆十九年、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四十八年四次来到昭陵,向先祖努尔哈赤祈福、祝福。

按照史料记载,康熙帝给昭陵修建了大碑楼等礼仪性的建筑,那么乾隆呢?他最想给昭陵改善改善了,当时,正处在乾隆盛世,国家有钱,乾隆皇帝最想对昭陵做一些贡献了,于是,他把规制不太大的隆恩殿拆除重新修建。新建的隆恩殿,不仅规模大,还在内外地面铺设了宝石,真是华光溢彩。

(3)黄金屋

慈禧太后以她对清朝进行47年的统治,为自己设计和建设了一座豪华的皇后陵。这座皇后陵已经是清代所有皇后陵中规制最高的了:一是违制修建了神道碑亭,按照清陵制度,只有皇帝陵才可以有此建筑,里面会雕刻着皇帝的庙号和谥号,等于是对皇帝的盖棺定论,而皇后陵是不能有这个建筑的,可是,慈禧在设计自己陵寝的时候,几易其稿,一再改变设计人员的方案,最终堂而皇之地修建了这座神道碑亭,把她的非常超越的谥号刻在了上面;二是耗资巨大,这座陵寝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叫慈禧陵,一个叫慈安陵,统称为定东陵,本来这两座陵寝应该规划为一座陵寝,但是慈禧不干,最终建筑了两座非常超越的皇后陵,慈安陵耗资266万两白银,慈禧陵耗资227万两白银,合计约500万两白银,这样的耗资,就连皇帝陵都很难超越。即使这样,贪婪的慈禧仍不满足,原因很简单,她的陵寝比慈安的陵寝少花了银子。怎么办呢?

光绪七年,慈安暴亡,慈禧便蠢蠢欲动,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时机一直不成熟。到光绪二十一年,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派出了亲信大臣刚毅、徐桐、李鸿藻等前往勘察。结果很快出来了,她的陵寝出现了问题:一是琉璃瓦爆釉,二是彩画脱落,三是砖风化,等等,还出现了部分渗漏。其实,古建筑经过一定年限,出现上述情况很正常,慈安陵也会这样。但是,慈禧小题大做了,她决定要重新修建这些建筑。这简直是太过分了:

第一、形势不允许。光绪二十年刚刚过去,对清王朝来说简直是一场大灾难,中日甲午海战,中方惨败,赔偿日本白银2.5亿两;另外,国家又经历了几场大自然灾害,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国家哪有钱给慈禧建陵呢?

第二、对慈安不公平。如果慈禧陵重新修建,慈安陵怎么办,两座陵寝规模一样,装修一样,而且同为垂帘听政的太后,慈安地位还高于慈禧,两座陵寝怎么能有差别呢?一旦慈禧陵重修,必将会对慈安造成极大不公正。

慈禧可不管这些,就在这年的十一月,慈禧派出了最亲信的两个大臣,一个是庆亲王奕劻,一个是兵部尚书荣禄,这两个人对慈禧极为效忠,他们为慈禧重修的陵寝,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使用黄花梨木。我们知道,清朝建陵,在使用木料的时候,一般会选用松柏木,如果讲究一些的帝王,会采用金丝楠木,这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可是,慈禧的陵寝,居然使用了难以想象的木料,这就是黄花梨木。俗话说:“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就是说黄花梨木是最珍贵的木料了,明清时期,是皇家和贵族之家用来做高档家具用的木料。而慈禧重建之后的陵寝,居然敢于使用黄花梨木。这真是闻所未闻的事情了。

其次,用黄金做装修材料。也就是重修之后的慈禧陵三殿的内装修使用了黄金。我们实地考察,发现三大殿的黄金装饰共有三种工艺:一是扫金工艺,就是在雕刻的砖墙上面,筛扫两种金粉,即凹进去的部分扫黄金粉,凸出的部分扫红金粉,两种金粉形成形成色调反差。二是贴金工艺,在所有的木结构上面,贴上金箔制成的金龙和玺彩画,其方法是将叶子金凿成薄薄的金帛,再做成龙、云、蝠、寿等图案,直接贴于梁枋架木之上,非常华美高贵。三是鎏金工艺,三大殿共有64根柱子,每根柱子上盘绕一条半立体的镀金铜龙,这些盘龙都是尾上头下,龙须中巧施弹簧,每当打开殿门,龙须就会微微颤动,活灵活现,这些柱子全部采用鎏金工艺,金光闪闪。据资料统计,三做大殿使用的黄金工艺,总共用掉叶子金4592两之多,把慈禧陵装饰得金碧辉煌,看上去根本不像是陵寝,倒像是皇帝生前使用的金銮殿。

慈禧为自己精心打造的这个黄金屋,令所有人看过之后都大惊失色,惊讶建筑的奢华,惊讶慈禧胆量竟然如此之大。

(4)意想不到的慈安

在慈禧陵,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本末倒置,说白了就是龙凤位置颠倒:丹陛石上,凤在上展翅飞翔,张牙舞爪,龙在下,曲身出水,迎接翔凤;抱鼓石上,行龙卧于下,乖巧驯服,翔凤立于上,威风凛凛;望柱上,柱身在下,上雕游龙,柱头在上,凤飞云间;篮板上,翔凤展翅飞于前,蛟龙紧追跟于后。整个大殿前面的石雕,都是以凤为主导,龙为依附的地位。这就是被人称之为慈禧陵一绝的“凤压龙”“凤戏龙”“凤引龙”雕刻。之所以称之为“绝”,是因为别的皇后陵没有这样的石雕。一般来讲,皇后陵的丹陛石雕刻,是龙戏凤的图案,就是龙的体量稍微大一些,处在重要的位置上,而且稍微偏上一些;凤则体量小,处在次要的位置,偏下一些,这就体现了男权社会中以皇帝为主,皇后为辅的伦理位置。像这种凤压龙的图案,谁也不敢画出来,这就显得太为与众不同了。

慈禧的这种做法,充分反映出她专制47年的政治背景。从同治元年到同治十三年,从光绪元年到光绪三十四年,共计47年的历史时空,慈禧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权利的追求。期间,发动过三次政变,咸丰十一年辛酉政变,光绪十年甲申易枢,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通过这些政变,慈禧一步步爬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制造了数起清宫谜案,光绪七年,慈安暴亡,光绪元年皇后阿鲁特氏自杀身亡,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砒霜中毒身亡,等等,这些政敌被一个个清除掉,慈禧掌握了生杀大权。所以,龙凤颠倒的图案,恰恰反映出慈禧专制、专权的政治背景。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仅慈禧陵有凤压龙的图案,清朝还有一座皇后陵的丹陛石也是凤压龙的图案,这就是慈安陵的丹陛石。大家可能很奇怪了,慈安不是对权力不感兴趣吗?怎么她的陵寝也是这样的龙凤颠倒图案呢?慈安对这样的陵寝设计满意吗?

据资料记载,慈安非常清楚这样的设计,她对此非常满意,也就是说她接受了这样的非常图案。到慈安陵竣工的时候,慈安还健在,慈安陵完工于光绪五年,当时,慈安正在垂帘听政,身体非常好,这个设计是她和慈禧商量好的。她曾经多次和慈禧一起来到陵寝,对工程进行指导和监督。

大家可能不明白,难道慈安也对权利感兴趣吗?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慈安对权利是有欲望的。我在这里用史实来说明。

比如辛酉政变,资料就记载,当时慈安和慈禧另个人在承德密谋商量,人们看到她们声音很低,商量如何夺取权利。

比如诛杀安德海。同治八年,安德海出京,去南方采办龙袍,这是一件严重违背祖制的事。由于慈禧已经暴露出专权的迹象,与慈安发生了矛盾,慈安便想借安德海来教训一下慈禧。于是,她果断下达处死安德海的旨意,对慈禧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比如同治帝去世,慈禧拥立年仅4岁的载湉继位的时候,特地说了这句话“我二人同心”,就是说慈安也同意光绪继位,也支持慈禧破坏大清家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她也想垂帘听政。

等等,还有很多事件表明慈安对权利是有欲望的。不过,在强悍的慈禧太后面前,慈安施展不开罢了。

(5)“锁住”地宫

在清陵中,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地宫了,因为地宫是藏棺材的地方,是藏尸体的地方,也是藏珍宝的地方。清陵地宫大体封为三种类型:皇帝陵地宫、皇后陵地宫、妃陵地宫。

帝陵地宫。清代的皇帝陵地宫的结构,一般来讲是九券四门,就是九个洞券,取自然数中最大的数“九”,这也是天子惯用的数字。九九为大,九九为尊。这样的皇帝陵地宫,清代有两个开放的实例,一个是乾隆帝的裕陵地宫,一个是光绪帝的崇陵地宫。裕陵地宫修建于乾隆八年到乾隆十七年。这个地宫有几个特点:

①菩萨把门,金刚守卫。在裕陵地宫共有四道石门,每扇石门之上,各雕刻着一尊菩萨立相。这八大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普贤菩萨、慈氏菩萨。八大菩萨手拿各自不同的法器,守护者大门。第一道门洞券两边雕刻着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这些天王张眉立目,日夜守候在这里。

②佛像庄严,佛经超度。在裕陵地宫,共雕刻了35尊姿态各异的佛像,有在月光石上的,有在券顶的,也有在平水墙上的。这些佛像盘腿打坐,在在不同的地方,各有不同的保护含义。尤其是30111个字的梵文或藏文经咒,或是“保护和开光”之意,或是有“忏悔和超度”之意,亦或是神奇的金刚手咒。排列有序的文字,不仅含义深刻,而且让人扑朔迷离。

③石门紧闭,自来石顶住。乾隆帝后妃的棺材全部进入地宫之后,裕陵地宫的四道石门全部关闭。可是,这些石门却是可以自由开关,门轴灵活自如。于是,关好石门之后,还要用自来石在门后顶上。所谓自来石就是上宽下窄的石板,下端卡在地面的石槽里面,上端卡在石门后面的磕绊下面,两扇石门马上纹丝不动。

后陵地宫。就有一座开放的实例,那就是慈禧陵地宫。这个地宫比乾隆地宫整小了一半,为五券二门,细细观察,让人大失所望:一是石门上没有菩萨雕刻,只有一个门铺首,非常寒素;二是平水墙上没有任何雕刻,非常寒素。一般人会认为,慈禧陵地面那么华美,到处是黄金,地宫也一定会华美无比。可是,现场考察,真的很失望。

妃陵地宫。有一个开放的实例,那就是香妃地宫。这个地宫只有一道石门,但是却有一道挡券石墙,盗墓贼要进入地宫,必须先打透这道挡券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当然,这个地宫没有佛像和经文的雕刻,寒素的很。

这三类地宫代表了清陵地宫的三个类型,等级有别。不管哪类地宫,关键的都是如何“锁住”地宫,保护墓主人的安全,不被匪徒盗掘。

可是,在动**的年代里,都先后被盗掘了。根据资料,我们发现历次盗掘地宫的特点:一是使用炸药,毫无疑问,这些皇陵地宫异常坚固,要想进入地宫取宝,常规手段很难办到,盗匪们便使用了炸药。二是必须找到地宫入口,不管是哪一种陵寝的地宫,要想进入,必须找到地宫入口,否则到陵不会成功,要么玉石俱焚,要么无法进入。三是必须在水中捞取宝贝,道光之前,清陵地宫没有设置排水道,所以经常会出现渗水,比如乾隆裕陵,在乾隆十七年就发现渗水了,把乾隆帝弄得很尴尬,他等待下葬的后妃只好等待,下渗水位最深处可达到两米多;不过,道光之后,道光帝吸取了这一教训,在地宫中设置了排水道,就不会再渗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