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胡雪岩开当铺,不用自己出一分钱资金,手段只有两个字:融资

漕帮尤五的妹妹七姑奶奶,此人是个“巾帼英雄”。她曾这样称赞过胡雪岩:“小爷叔的眼光,才真叫眼光,看到了大乱以后了。”这位眼光极高的女中豪杰如此盛赞和佩服胡雪岩,是因为胡雪岩成功地做成销洋庄的生丝生意后,立即转移投资方向,开始投资两桩无论战时还是战后,都必能获得巨大利润的事业。

首先是典当业。

胡雪岩想到投资典当业,因为他对那时的众多生意行当十分了解。多灾、多战、多饥荒年代,城里的人,不要说那些入不敷出的穷家小户,即使有些家底的人家,也会不时出现困难,紧要关头,只好借典当来渡过难关,所以典当业十分发达。

不过,在和朱福年交谈后,才使他下决心,要开发典当业这道财源。朱福年是庞二开在上海的丝行的“档手”,胡雪岩在联合庞二做生丝买卖的时候,拉拢他成了自己人。这朱福年祖上原是徽州的。中国历史上,做“朝奉”的也就是典当业的管家,都出自徽州。朱福年的一个叔叔就是朝奉,他对典当业当然熟知。朱福年对胡雪岩讲了典当业的运作方式和行规方面的许多知识,胡雪岩这才知道典当业如此之好,就连朱福年也经常后悔自己干丝行的生意而没干成典当业。做典当行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三百六十行中最舒服的一行,靠眼力辨别物品的价值,坐着就把钱给赚了。

听了朱福年的介绍,坚定了胡雪岩投资典当业的想法,他让朱福年帮他张罗些这方面的人才,而自己一回杭州,就着手在杭州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当铺——“公济典”。

开典当亦需要本钱。胡雪岩开典当行所动用的资金,也是“借鸡生蛋”。

第一笔生丝生意成功以后,表面上赚了十八万,但一算账,该付的付出去之后,不但没赚钱,还歉3万两银子。尤五、古应春也说,现在的钱庄、生丝的生意都需要大笔的资金,你哪还有钱做别的生意?

胡雪岩有他的想法,他的打算,是凭他的信誉、本领,用人际关系来办事。阜康的进一步发展,最好的生意伙伴庞二在支持做生丝生意,大家投资入股,而典当业也是一样,他打的是苏州潘叔雅那班富家公子的主意。

胡雪岩的想法就是要用苏州那班富家公子的钱来办典当行。胡雪岩做生意,为求当时派任苏州学台的何桂清的帮助,到苏州办完阿巧姐的事,认识了许多苏州的富家子弟,如:潘叔雅、吴季重、陆芝香等人。由于太平天国正与苏、浙开战,苏州十分危险,一方面官军打仗,表面上是为了保护老百姓,实际上却是更大的骚扰;另一方面太平军也加紧进攻,许多富家子弟早就想逃到上海去避一避。这些富家公子在苏州的房屋、田产虽不能带走,但他们却有大量的现银。他们知道胡雪岩是钱庄老板,想让胡雪岩的钱庄把他们的钱带到上海。

这笔现银一共有二十多万。

胡雪岩立即为这些富家子弟筹划了一个用钱的方案,他建议将这些银钱存入钱庄,一半作长期存款,吃利息,一半作活期存款,做生意,存款的钱庄以及生意的筹划,由他来负责,也就是说只动息不动本,要把钱用得长远。

这样一来,资金的问题解决了。

胡雪岩的计划就是要用这二十多万来做本钱开典当行。就当时来说,五万就能开一家中档当铺,有这二十多万,当然能开许多家!

于是,胡雪岩的典当业自然就开张了。

胡雪岩开办典当业,决不是因为它是个舒服的行当,原因是“钱庄是有钱人的当铺,当铺是穷人的钱庄”,他的目的就是帮穷人解决困难。

“架本”就是当铺的资本,按惯例以铺数计算。一千文准银一两,一万千文就是一万两银子。一般的典当业,架本五万千文到二十万千文不等。胡雪岩在各地开的当铺,规模不等,平均以十万千文计算,二十三家当铺就有二十三万两的架本,而如果以“架货”折价,架本又要翻一番,至少也是四十五万。四十五万架本若一月进行一次周转,生息有一分钱,一个月就可以净赚四万五千两银子,一年就有五十四万。而当铺架本周转一次,利息一定要高于一分的,所以利润更大。就连古应春在算了这笔账之后也对胡雪岩说:“小爷叔叫我光是经营这二十三家典当行好了。”而胡雪岩自己也明白,他能将典当业打点好了,财源自会滚滚而来。

在筹划投资典当业的同时,胡雪岩还想到另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他准备利用漕帮的人力和势力以及他们现有的船只,搞公私货运,还把松江漕帮的上海通裕米行当成基地,大规模贩运粮食。

胡雪岩要在水路货运和买卖粮食方面大干一番。

从历史上看,上海之所以逐渐变为中国近代最大的贸易口岸,海运、河运的发展是其重要的基础。当年中国商办公司与洋商之间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斗法”,就是中国“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和英国怡和、太古轮船公司、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之间为争夺水运利润而展开的。由此可见,投资水路货运有多大的潜在利润。

胡雪岩仅在大规模的贩运粮食上做的生意,便是一笔巨大的利润。这桩生意之所以有利可图,是因为此时已经有三个和时局相关的条件:

其一,时值太平军沿长江一线大举进攻东南,战乱之中,粮田被毁,粮食紧缺,越是战乱米价越高。贩运粮食必然大有利润。

其二,兵荒马乱,战事迫近,哪有时间收割稻熟,而且收割之后又没有及时运出,白白糟蹋。漕帮又有人力又有水路势力,此时组织起来贩运粮食,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做好了自然是“独此一门”,无人有能力竞争。

其三,清军与太平军打仗。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两方战争中获胜的重要法码。两方在一地而争,如果抢运出粮食,切断太平军的粮饷,进出之间关系极大,必然会得到官军的支持,粮食贩运自然是好办多了。

有如此三个条件,这自然是有巨大利润的生意。

有了漕帮的相助,水运这块的生意自然不成问题,可是在资金的流转上,需要有更大的空间,胡雪岩自己的钱庄显然不够用了,他把眼光投向了别人的钱庄,要玩吞并的招数。他盯上的是老字号大牌子的元昌盛钱庄。

元昌盛钱庄老板卢俊辉因为拒收一个茶商所持有的阜康银票,而得罪了胡雪岩,他只好付给茶商双倍的银两以封住他的嘴不致乱说,然后就决定吃下元昌盛钱庄。

胡雪岩急于要弄明白“元昌盛”钱庄现在的本钱究竟是多大?发出的银票有多少?两者之间的差额如何?这是钱庄的机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胡雪岩决心弄到对方机密,再作打算。

几天后,通过收买元昌盛的一个伙计赵德贵,对手的情况胡雪岩便了如指掌。卢俊辉执掌钱庄大权后,一反前任老板龚振康稳慎作风,大量开出银票以获厚利。元昌盛现有存银50万两,却开出几近百万两银票,空头银票多出40万,这是十分危险的经营方式,一旦发生挤兑,元昌盛立刻就要倒闭破产。幸而元昌盛牌子硬,没有人会怀疑它的支付能力,便暂不会发生同时挤兑的现象。卢俊辉正是基于此,把赌注押在钱庄的信用上,而出此大胆举措。

胡雪岩暗暗叫好:“真乃天助我也!”他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目前尚有70万现银的头寸可调,只要设法收集元昌盛70万两银票,便掌握了对手的命运,扼住了卢俊辉的咽喉,只要高兴,随时用劲勒,对方便呜呼哀哉!

胡雪岩立即行动,调集头寸,收购元昌盛银票,一切有条不紊,暗中进行。而卢俊辉尚蒙在鼓中,全然无知觉。

(如今一些企业玩并吞,靠的也是收购证券和资金的挤兑。)

元昌盛的银票尚未收集够数,卢俊辉又作出一项加速自己破产的蠢举。他不知道胡雪岩正在屯集自己的银票,反而见存户少有兑现,钱庄的银两白白放在库中未免可惜,便取出20万两现银,筹办开设一家赌场。致使元昌盛库中能兑现的银子仅30来万,只够应付日常业务,达到十分危险的程度。

赵德贵及时送来消息,令胡雪岩大喜过望。他数数手中掌握的元昌盛银票,已有50万之多,凭着这些银票,可以轻而易举击败对手,令卢俊辉败走麦城。

胡雪岩趁卢俊辉举办大寿之际,备办厚礼,亲自登门致贺。卢俊辉以为他拱手称臣,并不防备,两人以礼相待,说些热络中听的话语,频频举杯,喝了不少陈年花雕。

没过两天,元昌盛柜上,忽然来了一批主顾,手持银票,要求提现银。一天之中,顾客提走20万两库银。卢俊辉听伙计报告,以为偶然现象,并不在意。谁知第二天,更多的顾客蜂拥而至,纷纷挥舞手中银票提现。没等卢俊辉反应过来,库银已提取一空。

挤兑现象在元昌盛这家老钱庄门前发生了!

元昌盛门前闹哄哄一片,不能兑现的顾客骂声不绝,义愤填膺。卢俊辉叫伙计关了店门,缩头乌龟一般不敢露面。眼看事情将要闹大,官府已派人来钱庄弹压,声言庄主若不拿出银子平息民愤,将按律治罪,抄家拍卖。意味着老板流放,妻儿拍卖为奴,家破人亡。

卢俊辉思前想后,惟有把店抵押给他人,钱庄易主,才可免祸。但同行钱庄老板谁也不愿多事,只隔岸观火,作壁上观。这当口,胡雪岩翩然而至,他同卢俊辉谈妥,以接收元昌盛银票为条件,接管钱庄铺面。并当场向顾客宣布:凡元昌盛银票,均可在阜康分号兑现,决不拖欠分毫。持银票的顾客大多系胡雪岩有意安排而来,听他此说,一哄而散。一场风波,顿时云开雾散。

胡雪岩就这样轻巧的将一个老字号的钱庄,划到自己的麾下,手段高超之极。他拿下元昌盛之后,眼光投向了另一个最赚钱的买卖,那就是贩卖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