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 根据袁世凯的生辰八字,杨度等人断定这一天最有利,必须登基为帝

上一节说到袁世凯将称帝提上了日程,梁启超站出来反对了。

在了解梁启超为什么反对袁世凯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梁启超的简历。

他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号饮冰室主人(他的孙女叫梁再冰,老梁家对“冰”有特殊的感情),资料上说他乃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牛逼吧?戴着这么多顶帽子,一般人可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他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看到没有,仔细一分析他的简历,发现此人是个矛盾性的人物,他接近光绪搞维新,最后由于动了皇族的奶酪,被慈禧一棍子打了,逃到了日本,推行诗歌革命,对诗歌新名词和白话文等进行猛烈的抨击,还一个劲的推动君主立宪。(从政治维新到反对文化革新,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袁世凯爱才,觉得梁启超推行的那一套能够被自己所用,就招揽了过来。不料袁世凯在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上重用了杨度,梁启超就不舒服了。就像幼儿园的孩子向老师争宠一样,老师平均对待每个孩子,他们没事,一旦其中一个孩子分外得到老师的喜爱,其他孩子看不顺眼,肯定会打架。

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加快了君宪制的步伐,8月授意其亲信杨度出面,拉拢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所谓“六君子”在北京石驸马大街发起组成筹安会。8月23日发表成立宣言, 并决定以杨度、孙毓筠任正副理事长,其余4人为理事。筹安会就是为称帝造势用的。

杨度为了推动袁世凯当皇帝的舆论,写了一篇《君宪救国论》的文章,这文章把袁世凯写成了当代救世主,那马屁把袁世凯的屁股都拍肿了。梁启超一看,你杨度这么折腾,岂不是成了大功臣?不行,我得泼点水,让你清醒一下,于是梁启超针对杨度的《君宪救国论》,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篇文章把杨度的马屁全拆开来,有条有据地一一进行反驳。

杨度和梁启超两人都属于百年一遇的怪才,他们的文字功夫是超级棒的。妙笔生花和天花乱坠,形容的就是他们文字的魔力。他们两人这一对火,将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袁世凯一看不行啊,这样下去我很被动,首先让人拿钱去给梁启超:你收了钱就不要骂了。

梁启超不干,继续骂。袁世凯火了,直接让人告诉他:别逼我动手!

梁启超这一下老实了。他是聪明人,只想通过骂杨度而得到袁世凯的重用,不愿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他还有一大堆老婆孩子要养呢!

他马上给袁世凯写了一封长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袁世凯要成为开辟中国新纪元的英雄,不要做旧奸雄等等。无论他怎么写,怎么感人,终究是一个目的:求你重用我吧!

袁世凯看完信,也没有多少反应,将梁启超晾了起来。

你梁启超不是坚持君主立宪的吗?我要是不当皇帝,你想拥护谁呢?难道要拥护紫禁城内的那个小孩子吗?

梁启超在袁世凯面前,彻底的“凉”了,他把目光投向了别处,寻找盟友,很快,他发现和他一样不得志的人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袁世凯昔日的手下大将。

此时的袁世凯,经历了民国成立后四年政坛的风雨坎坷,目睹了国家一盘散沙的局面,尤其是处理外交过程中元首的无奈和无力,认定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是民国大乱的根源,认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还得是君主制。尤其是日本实行君宪后变得强大起来,都使袁世凯的决心已定,一定要走君宪制。

支持袁世凯称帝的人很多,但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人也不少,其中就包括他的老部下、儿女亲家冯国璋和段祺瑞。

这两个人可是袁世凯的心腹大将啊,他们怎么会反对袁世凯称帝呢?

其实很简单,两个字:权力!

为什么呢?

因为袁世凯要当皇帝,皇帝最后会把权力转交给儿子,所以他让袁克定培植势力,而对于当年跟着自己打江山的人,开始用手段进行打压和排斥。让段祺瑞坐了冷板凳,把冯国璋忽悠到了江苏。反正一句话,原来的老班底、老伙计,都不同程度低受到打击。这些人辛辛苦苦的跟着袁世凯打天下,眼看袁世凯当皇帝,就要卸磨杀驴,那肯定不干啊,肯定反对啊!

段祺瑞已经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并暗中联络一些部下,计划一旦袁世凯要对老伙计们下手,他们就联合反袁。

冯国璋虽然不至于像段祺瑞那样坐冷板凳,仍手握重兵,但他已经感觉到袁世凯不信任他了。袁世凯在他身边安置王子铭等人监视其行动;又给驻守徐州的长江巡阅使张勋去密电,吩咐起多留意冯国璋,不料张勋与冯国璋有私交,直接把袁世凯的密电给冯看了。

我们来看看张勋,这位先生是一个奇葩。

张勋是江西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四川提督宋庆调驻奉天。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隶属袁世凯,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营长),行营中军(督练处总务长)。后随袁到山东镇压义和团。1899年升至总兵。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御前护卫,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扈从。1909年(宣统元年)溥仪即位后,历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武昌起义后,奉令镇守南京,戒备第九镇新军,顽抗革命军。仍被清政府授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为表示忠于清廷,张勋及所部均留发辫,张勋人称“辫帅”,所部定武军人称“辫子军”。1913年,袁世凯任大总统,张勋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11月,任中国孔教会(总会会长康有为,主任干事陈焕章)名誉会长。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凯命,率部往南京镇压讨袁军,纵兵抢掠,屠杀民众数千人。旋被袁世凯授为将军府定武上将军,任江苏督军,调往徐州,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1915年,拥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公爵,但内心仍一意维护清廷。

这位老先生是跟着袁世凯混出来的,眼里只有大清的主子和袁世凯。所以当别人都剪了辫子时,他的军队还拖着一条猪尾巴,晃悠晃悠的。袁世凯活着,他不敢乱动,袁世凯一死,他立马带兵冲进北京,把紫禁城的溥仪迎上了帝位,干了一出复辟的闹剧。

冯国璋看了张勋的电报,他心里明白,只是不愿和袁世凯撕破脸,于是学着黎元洪的样子,遇事装糊涂,偶尔称病。

为了防备冯国璋,袁世凯派亲信杨善德率第四师移住上海,就近监视。未几,又加派卢永祥率第十师驻吴淞。冯国璋见此情形,明白了袁世凯的企图,他暗中与段祺瑞联手,让段祺瑞设法放走蔡锷。

且说蔡锷虽然被袁世凯囚禁,但他深谋远虑,韬光养晦,把自己假扮成一个流连妓院的混蛋男人,和小凤仙出演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世纪之恋。这场爱恋在几十年后被拍成了电影,赚了不少痴情男女的眼泪。

在段祺瑞的安排下,蔡锷以看病为由,于11月中旬秘密到了天津,接着东渡日本,马不停蹄的经台湾、香港、越南,于12月19日抵达昆明。那个时候,袁世凯已经称帝了。

1915年12月12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杨度等人安排了算命先生,根据袁世凯的生辰八字,断定这一天对袁世凯最有利。袁世凯在众人的簇拥下,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12月18日,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参谋总长,急电催促进京就职:老伙计,现在是我袁世凯的天下,你还是来帮我吧。

冯国璋看出了袁世凯玩了这一招,以前对黎元洪玩过,人家黎元洪到现在还在瀛台那里凉快着呢!我冯国璋不傻,我不上当!看在儿女亲家的面子上,冯国璋给袁世凯去电:感谢亲家对我的信任,给我这么大的一个职务,可是我生病呢!等我病好了再去吧!

为了把戏做真,冯国璋还授意下属搞了一出江苏军民电请“挽留”的好戏,李纯等督军致电袁世凯:老大,江苏不能没有冯国璋啊,要是他不在了,我们担心会兵变!

袁世凯当年玩的那些招数,都被手下人学了去。这种慕容家的绝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确实非常厉害。

袁世凯没办法,只得答应让冯国璋在南京“遥领”。然而,他仍不放心,一面派阮忠枢、荫昌等人到南京继续催冯国璋离宁北上,一面电令杨善德、卢永祥、倪嗣冲调兵控制长江下游。12月25日,蔡锷和唐继尧联手宣告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手下兄弟不齐心了,南方蔡锷反了,革命党人跟着起哄,袁世凯可管不了,他被杨度他们忽悠着,做好了元旦登基的准备。元旦,一年的开始,预示着好的兆头。

袁世凯亲自让赛神仙给算过自己能够当多久的皇帝,赛神仙没有说话,只用手比划了一个八,一个三。三八二十四,要是能当24年的皇帝,那也不枉此生了。再退一步说,八加三,十一年,那也不错了。

南方蔡锷那边,先安排人抵挡一阵,革命党人只是吆喝,还没动手,至于原先手下的那些官员,该升官的官升一级,该给名誉的,给名誉,反正我袁世凯称帝了,大家都有好处。

元旦到了,袁世凯登基为帝,改元洪宪,为洪宪皇帝。(预知袁世凯登基之后,会出现什么奇事,请看下一节)

29节 蔡锷推动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各省独立后讨袁,袁世凯不得已废除帝制

上一节说到袁世凯不顾一切登基,改元洪宪。

后人是这样解释“洪宪”二字的,袁世凯有心效仿朱元璋,所以用了洪武皇帝的第一个字,至于“宪”字,他心里多少还有点民主的意识,也是对君主立宪的一种肯定,取了一个“宪”字,洪宪二字就是这么来的。

别管他袁世凯是怎么给自己起帝号的,从她登基的那一刻起,他的沈氏夫人就搬到一间佛堂去敲木鱼了,保佑他长命百岁。

袁世凯当上皇帝后,积极调动军队扑灭蔡锷的护国军,不料北洋军队连连败退,没有了当年的凶猛,他连忙调兵遣将,软硬兼施,可是都不奏效,眼看蔡锷攻入了四川,其他省份的督军们,也都对他的将令视若罔闻。

这个时候,袁世凯面对群起的讨袁潮,发现他的圣旨居然不好使了,这才后悔起来,设身处地的领会到了当年裕隆太后的悲哀。

朝政乱成一锅粥,家里也是一样。

首先是立太子的问题。

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心比天高,一直想接老父的班儿,但他曾在骑马时把腿摔伤了,落下残疾,左手当时也伤了,左手的手心没有厚皮,所以经常戴着白手套。袁世凯认为这个大儿子“六根不全”,将来怎么能“君临万民”?

袁世凯心中暗自瞩意的,是二儿子和五儿子。老二聪明绝顶(老二虽然反对他,可是最像他),老五为人敦厚。在做皇子服拍照的时候,五儿子上面的金花样式就与别的儿子不相同,可见老袁心中对五子是格外看重的。老二袁克文虽是名士,但也善于结交,经常外出办事,很得袁世凯的信任,所以,袁克文当太子的呼声也非常高。

袁克定作为唯一的嫡长子,岂能咽下这口气?他辛辛苦苦折腾这么久,好容易把他爹推上去,自己等着当皇太子了,到手的桃子,怎么会被别人抢了去?他火了,竟然公开叫嚣:如果老爷子敢立老二为太子,我就把他杀了。

他这种近乎疯狂的举动,弄得家里其他人胆战心惊。(其实袁克文不怕他,人家躲在上海呢,再说袁克文对政治不感兴趣)

虽然袁克文直接表示,我可不和你争。他自己游山玩水读书字画,一派悠然的样子,但是,皇太子之争还没结束。

因为老五是二姨太的长子,老五的服饰中金花样式与别人不同(朝鲜那边的娘家人帮忙设计的),自然会引人注意。如果老五立了太子,那么二姨太就是未来的“皇太后”。这样,最得宠的五姨太就不干了。她经常在袁世凯的耳边嘀咕,非要立自己的儿子、袁世凯的第六子为太子。

这个五姨太还挺有手段,既然是最得宠的姨太,那么家里的钱自然也是少不了,而下人又势利,为了那几个赏钱,于是,男仆女役都时不时地在袁世凯身边夸老六的好。见面就是“老六好啊”,“老六厉害呀” 之类的祥林嫂式的车辘轳话,弄得袁世凯不胜其烦,恨不得自己没生耳朵才清静。

除了皇太子之争,袁世凯一帮姨太太们,为了后宫的位置,也都争着呢!

于氏夫人正宫皇后的位置,那是铁定的,没人敢争,沈氏夫人看淡了一切,醉心于佛堂,不愿去争,所以自二姨太之下,为了“妃”和“嫔”的名分,大家明争暗斗起来。

袁世凯曾经口头上答应过,大、二、三、五这四个姨太太都封为“妃”,六、 八、九三个姨太太都封为“嫔”(四姨太和七姨太此时已经不在了)。这样一来,这三个小的自然是心存不满。自己年轻貌美,还不如人老珠黄的黄脸婆,怎能咽下这口气。

就在元宵节晚上吃元宵的时候,大家又闹了起来。三个小的姨太中,六姨太首先嘀咕,如果不封“妃”, 自己就带着孩子回河南彰德。小八、小九也跟着闹。五姨太实在看不过眼了,嚷道:你们都封妃,爱管我叫什么就叫什么。

三个小的姨太联合起来,一起对着老五,发泄起多年压抑的不满,什么她管家私吞了多少钱,什么她买通下人到处替老六说好话……

好不容易抽出时间不办公、和家人共度元宵节的老袁头,饭也没法吃了。他把筷子一撂,脸一沉,吼道:你们别闹了,你们都要回彰德,等扶我的灵柩一起回。

不料一语成谶,她们真的是等袁世凯死了之后,跟着棺材回的。

蔡锷稳定了贵州,护国军在民心的拥戴下,一路向北打进了四川。

广西的陆荣廷和广东的龙济光,也都宣布独立并加入了讨袁的阵列,大家高喊口号:袁世凯要搞家天下,他当皇帝,不搞民主共和了,此人满口仁义却道德败坏,大家一起打落水狗啊!

东南面硝烟四起,袁世凯自己的北洋军,也是乱成一锅粥,段祺瑞已经发表公开声明,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交出行政权力和兵权,恢复责任内阁制,退位。

段祺瑞在北洋军中,还是有很高声望的,不少上层军官都站在他这边,一起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冯国璋鉴于全国讨袁运动兴起,也就不再装病了,主动站出来告诉大家:袁世凯在称帝之前的一个星期,还骗我说他只当大总统,这个人对我都骗,他的话还能信吗?

以冯国璋和袁世凯的关系,居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袁世凯是多么的卑鄙无耻,于是,一大群人立马未在冯国璋的身边,拥戴冯国璋一起讨袁,使冯国璋成为“北洋派中反对洪宪皇帝之第一中心人物”。

蔡锷的反袁行动就像一根手指,触动了多米诺骨牌,发生了骨牌效应,他现在不是单干,而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大家都相继加入了讨袁的队伍。电报来往之间,说的最多的一个名词,就是:讨袁。

冯国璋联络江西将军李纯、湖南将军汤芗铭、山东将军靳云鹏、浙江将军朱瑞,准备征求各省将军意见,联名密电袁世凯,要求撤销帝制,以平滇黔之气。这就是著名的“五将军密电”。

民国五年(1916年)3月19日,当直隶省巡按使朱家宝将“五将军密电”呈送袁世凯过目时,袁气急之下,几乎晕倒;帝制派见此电,亦个个瞠目无词,足见“五将军密电”对袁氏帝制的打击程度。袁世凯鉴于全国人民反对帝制斗争正方兴未艾,内部已处四分五裂、众叛亲离之势,深知已临灭顶之灾。

面对铺天盖地的讨袁声势,袁世凯害怕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原先大家都拥戴他当皇帝,什么报纸,什么请愿团,什么天意的石碑,可是他以当上皇帝之后,短短的时间内,局面居然变得这么糟糕,他仿佛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下,成了举国上下的大罪人。

他这才想起沈氏所说的那些话,他当这个大总统,其实与皇帝没有什么两样,为什么非要当皇帝呢?为了一个虚名,转眼间变得不可收拾,到底图的是什么啊?

他指着杨度和袁克定等人的鼻子,破口大骂:“都是你们,都是你们害了我!”

这个时候,怪杨度他们有用吗?让他们写文章,说些拍马屁的话还行,要让他们上阵打仗,闻到硝烟味就溜了。

你看看人家梁启超,见袁世凯不理他,转身投到陆荣廷那边,当起了总参谋长。

杨度他们那几个人心里也憋屈:不是你儿子想当皇太子,要我们那么做的吗?你自己要不想当皇帝,我们怎么唆使,都没用,现在弄成这样,你不反思自己,反倒怪起我们来了?

杨士琦沉思了半刻,出主意:要是还是取消帝制吧,只要取消的帝制,你还是大总统,那样就可以联合北洋派系的人,先把南方那边问题解决掉再说。

为了保住权力,企图继续盘踞大总统职位,袁世凯不得已把眼光投向了昔日的兄弟。(袁世凯的昔日兄弟,还能帮他吗?请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