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袁世凯这一招果然老谋深算,连在日本访问的中山先生,都没有反应过来

上一节说到袁世凯因宋教仁案,而遭遇了信任危机,不得已表明民主的态度,邀请议会的议员们去北京谈事,议员们认为此去会遭遇杀身之祸。

奇怪的是,议员们一路到北京,不但没事,还受到热情的接待,好酒好茶的伺候着,袁世凯甚至包下剧院请大家看戏。

袁世凯采取的是先礼后兵的方式,你们来了,就是我的朋友,有事好商量。开始动用自己的影响和权力,对议员软硬兼施,怎么着也得让政府运转起来呀。总不能说我提议一个,你们就给否决掉,这样下去,政府还要不要运转起来啊?

7月21日,袁世凯在总统府宴请全体参议员,以加强双方的沟通。大总统表现得非常客气,逐一握手交谈,饭前照常发表了一通演说,主要是说明当前时局、国家经济困境、政治磨合等,希望大家同舟共济。说得议员频频点头,当即表示愿望与大总统一起稳定局势,共建民国。袁世凯鞠躬致谢,议员也鞠躬回礼,场面非常和谐。

但是在另外一边,北洋派系的高官们召开大会,联合几个省的军政大员一起,指责参议员们不负责任,让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他们严正声明,如果参议员不好好处理这件事,那就是逼军人出手维持局面。

这样一来,使参议员们处于舆论的中心,仿佛今天这个局面,就是他们折腾出来的。第二天,袁世凯迅速拉出第二份内阁名单。7月25日 ,临时参议院再次开会讨论新内阁人选,陆征祥依然是生病,不敢出席这次会议(这风箱里面的老鼠,两头受气的活,傻子才干),袁世凯一见陆征祥不来,行,那就麻烦陆军总长段祺瑞去一趟。

段祺瑞穿着一身军装,在卫兵的簇拥下,旁若无人地进入会场,他替袁世凯把情况简单说明后,还加了一句: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段祺瑞的意思很明白,你们要是不答应,就别想离开北京。

议员们这时才领悟,原来这是一个大坑啊!自己钻进来了,还不知道呢!答应了袁世凯的提议,对不起革命党的流血牺牲,如果不答应,那“让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的这条罪名,谁都担当不起。

不得不说,袁世凯这一招果然老谋深算,连在日本访问的中山先生,都没有反应过来。

就在袁世凯得意他的高招,逼议员们就范的时候,他忽略的一个人发招了。

黎元洪是个军事人才,在武昌首义之前,他在湖北当着大清的军事高官,苦心经营了很多年,势力虽然不及北洋军,但鄂军的势力也不小,由于他在对待革命党人的态度上,采取友好的手段,所以得到革命党的信任,在武昌首义之后,被推上了高位。而稍后借助武昌首义的名气,一直当着中华民国副总统的职位。他向黄兴等人主张利用袁世凯反戈,只要袁世凯不反对革命,即推戴袁世凯为大总统。由于他对各派势力都“友好”,所以没有人反对他。无论是中山先生还是袁世凯上位,他都是副总统。

副总统是虚的,但是他这个鄂督却是实实在在的,就在中山先生他们南方革命党与袁世凯明争暗斗的时候,他却加紧了发展鄂军的势力。北京、南京、武汉三方,彼此心照不宣。

在这之前,黎元洪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北洋派系势力最大,谁也对抗不了袁世凯,但守着自己的地盘自保,还是能做到的。我不和你对抗,但你要想吃了我,也不容易。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后,为了进一步打击南方势力,公开提出了裁军的主张:你们南方军队部署连军饷都发不出了吗?干脆解散,让他们回去种田,好歹能够挣一口饱饭吃。

俺袁世凯的方案,不管是南京的黄兴,还是武汉的黎元洪,其军队都必须进行大幅度的精减,三分之二的革命士兵都被裁撤回乡。

黎元洪想着壮大鄂军的势力,你袁世凯却要我消减,我没了军队,岂不是被你怎么捏都行啊?你北洋军号称十万,实际上有二三十万,撤掉七八万,连一个零头都不到,还有二十多万的军队,等着攻打我们呢。而我鄂军号称8万,实际连五万都不到,一旦撤掉五万,我连卫队都没有了。

对于大总统的裁军令,黎元洪不能反对,他一边装模作样的裁军,一边想办法。现在是和平时期,谁先动手谁就亏理。不能动用军队,那就开始了在政府、国会中斗智斗法,大家的智商都不低。首义之区不是浪得虚名,不光是枪杆子来得快,玩政治也不慢。

治天下靠的不是军队,而是要把握在政府中的发言权。黎元洪先出招了。他打的第一张牌,瞄准了政党政治。

民国成立之后,中山先生设计了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民主共和政体需要的是党派竞争,这一点,中山先生自己在理论上的准备,并不是很充足,但黎元洪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他在政治运作的过程中,渐渐悟出,在民国政坛上,政党政治将是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正是可以利用的一大工具。

中山先生离职后,各地纷纷电请中山先生莅临视察,黎元洪也不失时机地邀请中山先生到武汉访问指导,中山先生欣然前往,三足鼎立中的两个“足”开始往一块靠拢。

你看袁世凯确实不厚道,他想一人独大,想整垮我们,看来不联手不行啊!很快,黎元洪推出了共和党,他是党魁。

接着,他出第二招,在湖北搞军民分治,不主张军人干涉政治,政治管理归地方。这一方案的实施,得到了其他省份的一致好评,纷纷表扬黎元洪是改革的先驱。

袁世凯一看大家都对黎元洪表示好感,自己也不能不表示一下,于是给黎元洪去了一封电报,什么改革先驱,什么历史圣人等等,高帽一大堆。

为了显示宽宏大量,袁世凯还组织了一个观摩考察团,让徐世昌带着去武汉旅游。

黎元洪接待了徐世昌一行人:你看我表现不错吧?你们北洋那边,也要好好学习一下,免得大家都说他(袁世凯)军人干政,那样不好!

徐世昌回去后,把黎元洪的话告诉了袁世凯,袁世凯冷冷一笑:姓黎的这一招赚了名气,好像赢了我,可是他忘记了人性这两个字。别急,我们等着看好戏。

袁世凯早就想到了对付黎元洪的方法,他要让黎元洪得到虚名之后,失去人心。他让人给各省发电,表示认同黎元洪的建议,让大家效仿,把权力交给地方。

各省的督军们,都是依仗着手里的军队,控制了一个人或者几个省的军政大权,要想叫他们让出来,谁愿意啊?

江西的李烈钧首先发话:黎元洪要搞就让他搞,我江西不行。

张作霖、吴佩孚等人,都表示不答应。

黎元洪一下子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了大家议论的风云人物。这一下,他发现自己错了,他得罪的是一大批掌握军队的人,成了众矢之的。但是他已经身在虎背上,不得不骑。在袁世凯的高声吆喝下,黎元洪继续干蠢事,为了表示“榜样”的作用,对武昌首义的英雄——张振武、蒋翊武、孙武下手,公开撤除了他们的职务。

三武之中,张振武是最先和黎元洪闹翻的。

在武昌起义的时候,大家准备推举黎元洪为都督,而黎元洪开始推三阻四不想就任,当时心直口快的张振武就说想杀个清朝大官来祭旗,黎元洪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小子,想着以后有机会再报复。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张振武压根就瞧不起黎元洪,他公开主张再度革命。不仅如此,张振武自己还组建了一支60人的卫队,出行时卫队紧紧跟随,即使进黎元洪的都督府,也是由自己的卫队排岗。

黎、张二人发生直接冲突,缘于张振武购买武器。等到武器买回后,黎元洪和孙武认为,这批武器在质量上严重不过关,款项也有问题。张振武一气之下,擅自做主,把这批武器分了一半给烟台的民军。

黎元洪要处分他时,他和黎元洪拍桌子:你的都督职务都是我们给推上来的,现在安享富贵荣华了,你有什么资格处分我?你装出一副好心人的脸孔,干着兔死狗烹的活,别以为我不知道。

黎元洪虽然对张振武动了杀机,但没有办法动手,一是因为张振武对革命有大功,二是黎元洪自己想保留”黎菩萨”的完美形象,不想背上屠杀革命功臣的罪名。于是他就想了个调虎离山、借刀杀人之计。

他向袁世凯建议,鉴于张振武在革命中的卓越功勋,窝在湖北小地方有些屈才了,希望总统下令任命他更高级的职务,为国家出力。

袁世凯心里明白,这是黎元洪把一个烫手山芋给了他,不过表面上的虚职还是大把大把地给。他电召张振武入京后,任命张振武为蒙古屯垦使(就是去安排游牧民族种地),张振武一听,这不是折腾我吗?不去!

没几天,张振武回了湖北。

黎元洪见这个刺头回来了,连忙给袁世凯去密信:你只要找个法子把人杀了,我以后都听你的。

按黎元洪的想法,只要袁世凯杀了张振武,他就可以趁机发难,把袁世凯整垮整臭。

事实正如他预料的那样,袁世凯以总统府军事顾问的职位把张振武引诱到北京,冯玉祥的舅舅陆建章,以“居功自傲、目无法纪”之名将其枪决。

革命元勋被杀,各界纷纷找总统要求给个说法,黎元洪本以为袁世凯看在两人协议的份上,会背这个黑锅,但是他错了。(预知袁世凯怎么反击黎元洪,请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