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上一节说到摄政王载沣恨袁世凯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告密,害了他哥哥光绪皇帝,对袁世凯恨之入骨,如今慈禧和光绪相继过世,他的儿子当了大清皇帝,他这个大权在握的摄政王,不顾庆亲王奕劻的劝告,要用袁世凯的大脑袋树立他在朝廷上的威信。

不料载沣派出的人还没到袁世凯的府上,奕劻就惊慌失措地进宫了,告诉载沣一个坏消息:段祺瑞带兵进京了。

载沣闻讯大惊,他知道,南苑只是几个小兵闹事,又何须惊动手握精锐的段祺瑞,再说他这个摄政王也没有请过段祺瑞,没有他的旨意,段祺瑞敢带兵进京,这是要造反吗?

奕劻连忙说:段祺瑞是袁世凯的人,你要是敢动袁世凯,段祺瑞绝对会造反,一旦京城大乱,你我的性命可就难保了呀!

载沣也吓坏了,急忙问:那该怎么办?要不要调兵去对付段祺瑞?

奕劻说:你傻呀?段祺瑞带兵进京,本来就没有什么好事,他打着平定南苑兵乱的名义,实际就是为了保护袁世凯,就算你调兵对付他,可是你能调动多少兵,又有多少胜算的把握?依我之见,赶紧去把抓袁世凯的人给追回来,至于你怎么找个理由撤他的职,那是下一步的事。

载沣点了点头,赶紧派人出门。

且说去抓袁世凯的朝廷侍卫,刚到袁世凯府门口,就见门口已经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新军(段祺瑞派来保护袁世凯的),朝廷侍卫不敢乱动,没多一会,摄政王载沣派来的人到了,下令回去。

府内的袁世凯得知外面的情况,微微冷笑了几声,并没有说话,这样的情况他早就料到了。看来京城已经不安全了,他立马给朝廷上了一个折子,说自己生病严重,要返回河南养病。

载沣接到袁世凯的折子,立刻解除了他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官职。载沣以为解除了袁世凯的官职,袁世凯就翻不起多少大浪,但是他错了。

载沣派亲信接管北洋的军队,可没想到的是,无论让谁去,谁都不敢去。为什么?怕死啊!北洋军上下只听袁世凯的话,一个外人进去,不是没事找抽吗?难道还想上演一出“刺马大案”不成?

载沣听从了奕劻的建议,没敢多乱动。

袁世凯最初隐居于辉县(他已经发誓不回项城),后转至安阳,在安阳的洹上村,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洹上村原有天津的一个何姓大款的一座豪华别墅,占地大概在二百多亩左右。袁世凯觉得这是个好地方,这个别墅规模大,环境又很静谧。如此佳处,简直就是最佳养生居所。于是,他就出高价从何家人手里把这个豪华别墅买了下来。他得到这个美宅之后,又大兴土木,重新装修。在宅子外面砌上了高大的院墙,院墙周围筑起了几个炮楼,由当地官府派的两营马队驻扎守卫,从外面看,整个宅子就像一座大堡垒。

他还在院子里开了菜园、瓜园、果园、桑园,养了猪、羊、鸡、鸭之类。他是个很有情趣的人,又整修了一座花园,昔日慈禧太后曾经赐给老袁自己亲笔所写的“养寿”二字,所以把这座花园命名为“养寿园”。

他就在这别墅里,每天养花喝酒钓鱼,过着潇洒的日子。闲暇之余还写几首诗,尽管写得不好,但终究写了。比如《自题渔舟写真二首》的两首诗,其中的一首“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这个时候,他家里发生了一件事。什么事?七姨太张氏偷人,而且是被袁世凯亲自撞见。

原来有一天晚上,袁世凯心事**,想听几句豫剧,就去找七姨太张氏,一问丫鬟,说张氏独自一人去后花园了。袁世凯来到后花园,在皎洁的月光下,看到一棵树的树影下,依稀有两个人影,正低声的说话。

原来张香玉的那个刘师兄,一直无法杀了袁世凯,不知怎么七弄八弄,成了府内的花匠。在京城的时候,他们俩就经常偷偷约会,由于行事隐蔽,除了丫鬟之外,别人都不知道。而丫鬟已经被张香玉给收买了,根本不会乱说。张香玉已经被袁世凯冷落了很久,丝毫没有怀疑到袁世凯会突然来,所以她根本没有防备,待到丫鬟发出警示,已经迟了。

袁世凯的手里拿着随身的手枪,一步步走过去,看清了树影下面的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他的七姨太张香玉,另一个却是男人,两个人原本是拥抱着的,听到丫鬟的警示之后,才慌张分开,但是两双手还是紧紧握在一起。

这是**裸的挑衅啊!

一声枪响,刘师兄中弹倒在血泊中,张香玉顿时呆了,抱着刘师兄大哭起来。前院的侍卫听到枪响,一窝蜂的冲了过来。袁世凯对领头的侍卫长说到:“丫鬟勾结外人盗窃财物,被我撞上,现已经当场处决。来人,七姨太受了惊,带她回去休息!”

几个侍卫上前,架起张香玉就往屋里去。那个丫鬟也吓坏了,脸色惨白瘫软在地上。

当天晚上,余怒未消的袁世凯逼张香玉服毒自尽,对外声称暴病而亡。至于那个丫鬟,则被卖到了勾栏院中,下场好不到哪里去。

处理完家里的是,袁世凯将眼光还是投向朝廷那边。摄政王载沣年纪轻轻,并没有多少执政能力,凡事都是与几个王爷商量着。至于北洋的军队的那边,段祺瑞坐镇京师,使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隆裕太后在光绪和慈禧死了之后,也想学着慈禧的样子,可是她没有慈禧的魄力,与载沣两人内外联手,往往被张之洞等大臣牵着鼻子走。

“新政”搞了大概也将近十个年头了,并没多少起色,而南方那边革命党人闹得很厉害,大有一举推翻满清之势。

袁世凯心里明白,无论时局怎么样,他手里只要有兵,就有翻身的那一天。他让在农工商部当参丞的长子袁克定和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杨士琦等人密送情报;他还一如既往地用银子经营着与庆王爷奕劻一家的友谊。甚至在家里设立了一个电报房,整天嘀嘀嗒嗒地收发电报,与各地联络,这哪里是隐居的别墅啊,简直一座陆军大本营!

他一步步精心安排,呆在家里,静静地等待着事情变化。

就在袁世凯喝茶的时候,一场由革命党人操纵的“保路运动”席卷全国,由于请愿民众被屠杀,使保路运动由和平请愿转变为武装起义。

摄政王载沣面对一团乱麻的国内局势,束手无策。这时候,在袁世凯的暗中操作下,以奕劻和唐绍仪为首的几个朝廷大臣,上书建议让袁世凯复出。

1911年10月10日清政府新军陆军第八镇兵变,引爆武昌起义,并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为取得交战的合法地位,各方反清势力主张组建中央临时政府。北洋军是清政府唯一可以抵抗起义的力量,令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镇压起义,但荫昌没有驾驭北洋军的能力。奕劻及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深感局势严重,一致主张起用袁世凯,英美等国公使也建议起用袁世凯。

1911年10月11日,农历辛亥年八月二十,这一天正值袁世凯53岁的生日。武昌兵变的消息传到彰德洹上村的时候,袁世凯正在家中大摆筵席,大唱堂会,庆祝大寿呢。武昌剧变的消息传来,满座惊愕!袁世凯也急忙命家人撤去筵席,寿宴变成了国事讨论会。

在朝廷那边,摄政王载沣急忙召见王公大臣研究对策,下诏命陆军大臣荫昌即日督率近畿陆军两镇部队开往湖北镇压起义,湖北境内军队以及赴援各军均归荫昌节制调遣。荫昌是个满洲贵胄,上过几天军校,是个纸上谈兵的家伙,吃喝嫖赌在行,一旦上阵打仗就没辙了。更要命的是,他带去的都是袁世凯的北洋军,根本不听他的号令,别说镇压,能够不跟着起义就不错了。

这个时候,载沣才想起大臣的话,原来没有袁世凯,真办不了,于是下旨给袁世凯,让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负责平定叛乱。(预知袁世凯是否听从朝廷的调度而出山,请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