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义和团究竟有多神,慈禧和朝廷大臣不知道,袁世凯用洋枪揭开秘密

上一节说到光绪帝为了维新,在康有为等人的忽悠下,不惜与慈禧太后决裂,想拉拢袁世凯,万一不行就兵谏。袁世凯一看阵势不对,虽然当时对光绪赌咒发誓表示效忠,可回来一想,这是要坏事,连忙派人给荣禄送去一封信,信中说了光绪皇帝生他官的事,还表示他是荣禄的人,只对大清忠诚。

荣禄接到信之后,很快就回信,要求袁世凯不动声色见机行事,洞晓维新党人的阴谋之后,及时禀报就行。

收到了荣禄的信,袁世凯放下心来。

9月18日(阴历八月初三),康有为等人得到光绪帝“朕位且不能保“的密诏,深感局势紧迫,于是铤而走险,决定包围颐和园,控制居住其中的慈禧太后,并杀死慈禧宠臣直隶总督荣禄,而这一任务则被维新派委托在袁世凯身上。

当天夜晚,谭嗣同进入袁世凯寓居的法华寺,将“围园劫太后”的阴谋告知袁世凯。袁世凯听到这个计划,大吃一惊,他没想到一介书生康有为竟然如此疯狂,这是袁世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抓太后,这不是大逆不道吗?

谭嗣同见袁世凯迟疑,于是警告他说:“你已经在皇帝面前发了誓,又是我们强学会的人,其实和我们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蚱蜢,此事成功也罢,要是不成功,你也脱不了干系!”

袁世凯一听这话,当下只得答应派军队帮助维新派,他以马上要去天津部署为由,把谭嗣同打发走了。

袁世凯思前想后,对大清的形式做了分析,原先支持维新党的人,都调转矛头了,维新党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再者,慈禧老佛爷那边已经反击,对京城的防务做了调配,现在朝中的实权大臣,都是老佛爷的人。光绪他们那拨维新人,是折腾不了多久的。光绪年轻,跟着瞎胡闹,他可是不惑之年的人,不能跟着一群头脑发热的神经病胡搞,把自家性命给搭进去。

当天晚上,袁世凯亲自来到荣禄的府邸,将维新派的疯狂计划,告诉了荣禄。荣禄连夜去见慈禧做了禀报。

慈禧其实对光绪这个侄子,还是寄予厚望的,要不然也不会归政给他,可是他毕竟年轻,被一帮文人忽悠着折腾出这些事出来,还想要杀她,当下就火了:他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他好过。

第二天一早,袁世凯接到荣禄的密信:太后老佛爷让你陪皇帝去阅兵。

袁世凯不知道当天晚上园子里发生了什么事。(慈禧训斥光绪,光绪痛哭之下,承认自己急于求成,被维新党人忽悠了)

9月20日(八月初五)上午袁世凯受到光绪帝召见,同日乘火车到天津。9月21日(八月初六)晨,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入紫禁城,宣布临朝训政,罢斥康有为等维新派,戊戌变法遂告失败,史称“戊戌政变”。

康有为梁启超一看情况不妙,赶紧开溜,而谭嗣同等人等傻傻地等着光绪和袁世凯归来,共商大计。

当戊戌六君子被押到菜市口砍头的时候,还念念不忘变法,都在痛恨袁世凯告密。那个时候,康有为已经逃进了外国租界中,开始泡妞了。

以往一般认为,袁世凯回到天津后向荣禄告密导致了慈禧发动政变,但并不属实。慈禧发动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没有关系,但是袁世凯确实有告密之举,他惧怕谭嗣同劝其出兵围攻慈禧太后一事暴露,牵连自己,遂向荣禄告密,使慈禧得知维新派的“围园杀后”的阴谋,加重了政变的后果。所以在戊戌政变起初,慈禧太后只是斥责康有为“莠言乱政”,停职待参,并未言及谭嗣同等人;而袁世凯告密导致的结果便是慈禧下令逮捕康梁诸人,并诛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至于光绪帝,老佛爷认为瀛台那里很凉快,能够让人清醒头脑。

事实上,袁世凯虽然认为大清确实要学着日本那样,进行一场政治改革,并不支持维新派的激进之举,也深知用新建陆军来“围园劫太后”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且是大逆不道之罪,他的告密完全是出于权衡局势下的自保之举。此事亦成为袁世凯的一大负担,使他成为众人眼中的卑鄙小人,他不得不写《戊戌纪略》(戊戌日记)来为自己辩解。

维新派若是能够缓和帝后两派之间的矛盾,然后一步步推进变法的步骤,也许就能够成功,然而世间诸事的发展,没有也许这两个字,事实就是事实。

袁世凯由于告密获得了后党的信任,地位扶摇直上。1899年冬,袁世凯由工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这是40岁的袁世凯首次出任封疆大吏。

那时候,德国人占领了青岛,有向西扩张势力的企图,袁世凯到了山东之后,很快给慈禧老佛爷上了一道折子:……德国人觊觎山东,已经是蓄谋已久了。他们向山东各府州县派出传教士,名为传教,实际则是间谍,勘察形势。挑衅的理由,其实早就埋下了!现在日照的麻烦刚刚平息,高密又出事了。德国人接二连三地搞事,已经是他们的惯用伎俩了。如此下去,不但民怨沸腾,咱们大清的颜面也将会扫地!山东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海陆交通都经过这里,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朝廷现在必须想办法解决山东问题了!不能再让德国人有可乘之机了!

至于怎么解决山东问题,袁世凯提出了四条办法:

其一,“慎选牧令”,这就是要严格挑选山东的地方官员,不要把些没本事,能惹事的人派去山东!

其二,“讲求约章”,这就是要驻山东的地方官员要恪守以前与列强订立的条约,不要轻易惹事!

其三,“分驻巡兵”,这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加强山东的防务,做好和德国人开战的准备!

其四,“遴员驻胶”,这是要朝廷在胶州湾一带派遣坐镇官员,宣示主权!

慈禧老佛爷认为袁世凯说得有道理,就这样,袁世凯征得老佛爷的许可,将他的绝大部分军队拉到了山东,与驻防在苏北徐州一带的刘坤一所属人马互成犄角之势,以拱卫山东。

那时候,山东闹义和团很厉害,就像朝鲜的东学道一样。

与毓贤不同,袁世凯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波诡云谲的朝鲜政局,瞬息万变的戊戌政变,他都游刃有余,但如何应对义和团却不轻松。老佛爷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同意义和团发展还是剿灭,但朝中的王公亲贵却大多认为义和团“忠勇爱国”,可以加以利用;但如果像毓贤一样公开支持义和团,不仅洋人不答应,社会秩序也会陷入混乱,巡抚位置一样难保。

义和团的大师兄二师兄们也在琢磨这个新来的“袁大人”,感觉不像前任“毓大人”那样将他们奉为上宾,但也没有对他们翻脸不认人,态度模糊且暧昧。

检验对方成色的时候终于来了。高密、昌邑等地因德国人建铁路而闹事,济南义和团觉得机会来了,主动上门拜访袁世凯。

袁世凯是个机灵人,见朝廷那边对义和团的态度很隐晦,他也就跟着敷衍。反正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说不定将来还可以利用一下。

于是袁世凯大摆宴席,热情款待义和团的一批师兄(各阶层领导人物)。酒酣耳热之际,大师兄二师兄头脑发热,仗着酒劲吹嘘刀枪不入的神迹。袁世凯也想知道义和团这些人有多少斤两,于是装出一脸钦佩的样子,力邀大师兄现场示范。

一场戏剧化的表演开始了。

大师兄喝干了杯中酒,大摇大摆的走出客厅,站在花厅的中央,烧香念咒跳大神,基本步骤完成后,站在五十步开外的一个拳民,举着火药枪朝着大师兄“砰”的放了一枪,烟雾散尽,大师兄拍拍胸脯,展示身上,居然一点伤痕都没有,众人皆呼“神了”。

袁世凯已经看出了门道,这种只放火药不装弹的把戏骗农民好使,对职业军人就不顶用了。他不动声色,一边说“中中中”,一边让卫士取来洋枪,不由分说对着大师兄,一阵枪响,只见大师兄胸口中弹,身躯往地上一倒,眼见不能活了,其余团民吓得作鸟兽散。

小混混碰上了江湖大哥只好认栽。袁世凯使出霹雳手段,颁布“严禁拳匪暂行章程”八条,包括各州县要严禁义和团活动,凡今后在其境内发现有设“拳厂”的,地方领导按“纵匪”罪追究;如有人告发“拳匪”设厂之家,经官府查获后,以该犯家产一半奖励告密人,将“匪首”擒获送官的,可获该犯全部家产。

袁世凯对付江湖骗子的政令刚刚实施,义和拳就给他出了一个难题:一个叫卜克斯的英国传教士被义和拳的人给杀了!

义和拳“扶清灭洋”啊,认为所有的洋人都该杀,不管哪一国的,而那些入了洋教的二鬼子(普通教徒),也该杀。

英国人不好惹,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袁世凯急忙向朝廷汇报此事,接着派兵弹压。他认为:治乱世,须用重典!

他为了防止英国人借事生事,打电报给好朋友朱尔典,让朱尔典帮忙说好话,又打电报请英国驻上海副领事前来济南“观审”,当着英国人的面,判处被抓的拳民两人死刑,一人终身监禁,三人充军,四个村保受鞭笞之刑,肥城县的知县也被撸了。此外,袁世凯还对英国人给予了民事和精神补偿,给那个卜克斯所在的教堂九千两白银的经济赔偿,又在这个倒霉英国佬被杀的地方竖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示哀悼!

万事以和为贵,他的这个做法,得到慈禧老佛爷的赞许,认为他办事有力。

“义和团”,在袁世凯眼中不过是一帮土匪!他们不过是借助民间百姓仇洋、仇教的心理,借机图谋不轨,扯什么“请神附体”、“刀枪不入”(袁世凯已经亲自验证了),不过是他们非法敛财的伎俩而已!再者,如今西洋人和东洋人都在逼迫大清,大清朝廷已经疲于应付,拳民不好好过日子,这不是成心捣乱吗?

“扶清灭洋”,袁世凯认为这更是痴人说梦,一群巫婆、神棍,靠着大刀长矛,怎么能消灭船坚炮利的洋鬼子呢?

袁世凯对山东地面义和团的问题有着他自己的解决之道,他提出“治本治标”两层办法,双管齐下。

所谓“治本”,就是搞思想政治工作,搞舆论宣传。他强烈注入“民教调和”的理念,编印了大量白话诗歌告示,四处张贴,广播民间。告诫大家不要聚众滋事,要安心过日子,朝廷的事情,自然有朝廷去处理,无需老百姓这么折腾。

那么,他又是“治标”的呢?

很简单,就是抓,就是杀!

布告之下,若还是有人不听话,那就只有动用这个办法了。

山东的义和团在袁世凯的打击下,一部分民众回归家庭,但却有一部分人转移到了天津一带,轰轰烈烈的又闹了起来。

袁世凯坐镇山东,他也想实实在在地当好这个山东的父母官。他在极力排挤义和团民的同时,发布了一些政令:开办工学、扶持商业、加大工业发展等等。他创办山东大学堂,这是中国设立最早的省立大学堂。

这一年,山东大旱,闹起粮荒。年初每升大米36文钱,到夏天,涨到64文钱。

山东人吃树皮、野菜和棒子芯,后来,饥民开始抢劫运河上的运粮船。到了抢无可抢、饿到极点,他们就都去参加义和团。

袁世凯哀叹,本年五六月间,本省人心不靖,拳民倡乱……多则数千人为一股,少则数百人或数十人为一起,揭竿称乱,防不胜防。

对付义和团骚乱,袁世凯捕杀了数十名义和团首领,总体上以柔性政策为主,多管齐下,把官、兵、勇、役、士绅、乡团等力量都动员起来,多方面形成了对义和团的遏制。另外,他动用家族的关系,紧急从河南调来大批粮食,有效地平定了饥荒,使得义和团运动在山东沉寂下去。

然而,当义和团在直隶、山西乃至京城“大闹天宫”的时候,作为义和团运动发源地的山东,反而出奇的平静了。

借助这一次平静的契机,山东在山河斑驳的历史中,第一次迎来近代化的发展。晚清的一个“问题省”,在袁世凯及其衣钵继任者手里,经过十五六年的治理,在很多方面成为全国的标杆,几乎成为“模范省”。

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在青岛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行政体系,单独管理。这样,在山东,就形成济南、青岛两个不同隶属的行政中心。中、德在山东暗战不止。

袁世凯表面向德国人妥协,暗地里却十分强硬,在稳定局势的前提下实施强有力的政策,发展本省工业和商业,从而发起经济抵抗运动,逐步消除德国的大部分特权。

就在袁世凯好好治理山东,和德国人明争暗斗的时候,并把老母亲和几个老婆孩子一起接到山东,要当个好儿子、好父亲和好丈夫的时候,朝廷那边出大事:慈禧老佛爷疯了!(预知后事,请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