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上一节说到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用他那独特的驭人之术,把朝廷的新军,变成了袁家军,这让朝廷内的很多人不爽了。

那个十分欣赏袁世凯的君子、清官军机大臣李鸿藻,听说新军的袁大帅作风跋扈,专擅嗜杀(袁世凯杀掉几个不遵守规矩,不听他将令的人),生怕自己和这事沾上干系,非但没有帮袁世凯化解危机,反而落井下石,授意御史胡景桂参劾袁世凯。

这李鸿藻和张佩纶有得一拼,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带头向老佛爷举荐袁世凯去练兵的人,是他,现在背后捅刀子的,也是他。

朝廷接到御史的弹劾奏折,也很重视,老佛爷派出了亲信宠臣荣禄去调查此事。荣禄到小站检阅了新建陆军,看到新建陆军军容整齐,战斗素质一流,就大加赞扬,回京后对慈禧说:“近年所见各军,尚无出其右者。”

荣禄是慈禧的代言人,慈禧听他一说,也觉得袁世凯可堪重用,一个国家要想振兴,没有一支铁军可不行,不能因为朝廷中有些人乱说话,就把一个有本事的人拿掉。慈禧不但没有把袁世凯撤职,还晋升他为直隶按察使,具体工作还是专管小站练兵。

袁世凯知道这是荣禄帮了他,从此以后,他就唯荣中堂马首是瞻了。练兵工作干得也是更加卖力了,成绩那也是没得说啊!

这一年,袁世凯39岁,他的事业开始一步步走向辉煌!

袁世凯身在军营,眼睛却盯着朝野上下。这期间,慈禧还政给光绪,也希望光绪年轻有为,好好管理,让大清中兴起来。光绪皇帝也想实施自己的抱负,可是一帮朝廷老臣,都是听太后老佛爷的,他根本指使不动,无奈之下,将目光投向了别处。恰在这时,大清有一些文化人暗中形成势力,就像日本和朝鲜一样,有一个叫康有为的老秀才,还通过帝师翁同龢的路子,给光绪皇帝上了一封呈书,名字叫《为国势危蹙,祖陵奇变,请下诏罪己及时图治折》,康有为在这篇文章里,分析了当时大清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叫作“外夷交迫”,就是说咱们大清周围都被外国人的势力笼罩着,咱们很危险。老康说的是实情,当时日本、俄国窥伺东北,英国图吞西藏,法国谋占越南,觊觎我国西南。面对如此困局,怎么办呢?康有为说了,要抵御外敌,必须“内修政事”。

至于怎么“内修政事”,康有为提出了三个方案:“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

所谓“变成法”,就是告诉皇帝不能固守成法,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革除弊政,参酌古今中外的法制,制订新法。他以日本“变法兴治”为例,认为中国10年之内“富强可致”,20年即可“雪耻”。

时大清内忧外患,朝堂之中暮气沉沉,要想大清振兴国体,唯有就是改革,像袁世凯训练新军一样。

在这一点上,袁世凯认同康有为的想法。

光绪皇帝也想大清成功改革,变成像日本那么强大,于是频频接见康梁等人,给他们封官加爵,指望着这些有思想的文化人,把大清给变强大。

袁世凯一看光绪皇帝对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很好,大清维新在望,于是刻意接近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并加入了强学会。不仅如此,他还邀请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那些人,到军营中给士兵们上课。

受朝野大气候的影响,大清朝廷中渐渐形成了维新和保守两派,而两派的最终幕后老大,就是光绪和慈禧,帝后二党的暗战已经悄然开始。

康有为他们为了在举国上下造成一种改革的大趋势,纠集数千名学子,上演了一场“公车上书”的大戏。

对于这样的曲目,袁世凯在朝鲜是见过的,他也知道这只不过是改革派势力的一次试探,后面还有杀招。

他不管那么多,任凭朝廷中乱成一锅粥,他只安心练兵,因为他知道,朝鲜兵乱的序幕,即将上演,无论哪一派要夺权,都需要军队。

目前,他手上一万多将勇,就是双方势力对抗的筹码。

从表面上看,康有为他们的维新派,不但有光绪皇帝的支持,还有两江总督张之洞等朝廷重臣,而保守派那边,都是荣禄和庆亲王奕劻等慈禧的老臣。

袁世凯两边都不得罪,既与康有为梁启超交好,也经常给荣禄等人送礼拍马屁。

1898年是农历的戊戌年,这一年注定会成为历史上意义深刻的一年。这一年的春天,更是康有为一生政治生涯中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候,因为维新派得到大多数朝臣的认可,光绪皇帝也通过了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并着手实施。

康有为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要设立一个总揽变法工作的机构——“制度局”,这个机构要担负研究设计如何更改全部旧法和官制,其权势超过了总理事务衙门。

1898年6月16日,戊戌年四月二十八日,光绪皇帝召见了康有为,地点是在颐和园仁寿殿,时间是早晨5点到7点。

当时慈禧已经“归政”光绪皇帝了,所以就从大内搬家去了颐和园。国家要有大事,皇帝还是得来园子请示老太后的。在召见康有为的前两天,光绪皇帝就已经在颐和园住了两天。所以,老太后是同意光绪皇帝召见康秀才的!

光绪皇帝对康有为的期待很高,想让他日后掌管制度局,总揽变法的机构改革工作!他提升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依据清朝制度,不设专职的官员或不专任的官员叫作“行走”。光绪帝任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就是任命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临时到职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

不要看这个行走的官不大,才是个五品,但皇帝给了他一个特权,叫“专折奏事”!这个权力可不小,康有为一下子就成了天子近臣,成为举朝侧目的实权人物!

光绪皇帝的路子是任用新人、小臣,来架空老臣、旧人。这一招在历史上,很多皇帝都用过。光绪陛下利用新人强化自己的权力,自然不会只提拔康有为一个。于是,维新改革派的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四位年轻人,他们被任命为“军机章京上行走”,赏了四品卿的头衔,具体工作呢,就是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这四位年轻人,成为没有宰相头衔的宰相,把军机处和总理衙门都架空了。

光绪皇帝头脑发热,被一群年轻人忽悠,坐在宫里往外扔诏书,短短的两个月,一共发布了180条新政诏令。

这一下,连支持改革维新的张之洞、刘坤一、李鸿章等人,都也觉得光绪做得有些过火,纷纷上书给慈禧老佛爷,呼吁太后复出训政:这帮年轻人不懂政治,再这么折腾下去,不但中兴不了,只怕会起祸端。

直隶总督荣禄对于光绪皇帝这么玩火,也感到极度不满,但是他属于老姜,辣得很,就看着维新派演戏,不动声色。他手上掌握着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这些部队都驻扎在北京附近,紫禁城就在他的枪口下!他怕什么?

慈禧太后坐在园子里,对外面的事务洞若观火,她一看光绪皇帝这么瞎搞,便开始动作了,她任命自己的亲信刑部尚书崇礼代理步军统领,礼部尚书怀塔布统领圆明园驻军,刚毅统领京城旗兵健锐营。

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太后党已经控制了京城内外的所有武装力量!

别看维新派都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可是他们并不蠢,一见慈禧这么搞,他们都急了。连忙找光绪皇帝商议怎么办?

这个时候,康有为等人为了逼光绪皇帝下决心和慈禧决裂,散布谣言说:太后要趁着10月份和皇帝一起去天津阅兵发动政变,废黜皇帝。

康有为他们与光绪皇帝商议之后,认为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必须抓枪杆子。

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举荐了一个人,袁世凯。他认为袁世凯在军方人士之中,素有改革派的美誉,又有丰富的涉外经验,而且又是自己人(袁世凯加入了强学会)。最重要的是,袁世凯是大清帝国最现代化军队新建陆军的统帅,争取袁世凯的支持,维新派简直如虎添翼!

光绪皇帝一听有理,赶紧召见啊!

9月16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召见了袁世凯,详细询问了很多具体的军事问题,袁世凯都很专业地回答了。猛然地,皇帝问:“要是我把统兵大权都给你,你会矢志效忠于我吗?”袁世凯吓得要尿了,皇帝怎么突然这么问?作为臣子,谁会当面说不忠于皇帝,除非他想脑袋搬家啊!袁世凯赶忙赌咒发誓说:“臣当竭力报答皇上的浩**天恩,只要有一口气在,就矢志效忠陛下!”

这次召见后,袁世凯就被擢升为侍郎,并被许以专折奏事权。

袁世凯升官了,但他似乎没有多少喜悦,反而恐惧涌上心头,他心中想:朝中帝后两党势同水火,此时皇帝擢升我,无异于把我放在刀刃上,我该怎么办?(预知后事,请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