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后算账

在彻底控制了朝廷局势后,下面王氏姑侄要做的事情很多,也很重要。

其中有一个问题迫在眉睫:这就是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至于人选,王政君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人,这就是中山王刘箕子。当年傅太氏威风八面的时候,她曾设毒计害死了中山国冯太后(即元帝的冯昭仪),刘箕子就是冯太后的孙子,现年已九岁了。

按辈分,刘箕子是孝元皇帝刘奭的孙子,自然是根红苗正。再加上冯太后冤死,天下人很同情他。选择了这孩子,能争取到更大的民心,何乐不为?

只是侄子王莽对此好像有点意见,可他却支支吾吾不肯明说。王政君满腹狐疑地望着侄子,很不理解。但王莽思忖了半天,最终还是支持了姑母的决策。

这个王莽,他现在究竟在想什么呢?

他在想他的心事。在他看来,刘箕子年龄有些偏大,不利于他控制朝廷。但姑母的意见王莽不好反对,最后勉强也认可了。

七月,王政君派王舜、大鸿胪左咸持节到中山迎接刘箕子入京,正式立其为皇位继承人。

确定了皇位继承人后,王政君和王莽开始对权力场进行大规模的清洗。说白了,也就是对昔日政敌、仇人进行打击报复。

第一个上了黑名单的是所谓的皇太后赵飞燕,赵飞燕从来就不讨王政君的喜欢。当年赵飞燕杀害刘骜亲生皇子的罪行暴露后,王政君就对她恨之入骨,很想马上就收拾了她。可因为当时新皇刘欣与傅太后极力罩着她,王政君鞭长莫及,干看着没办法。现在刘欣和傅太后都不在了,赵飞燕毫无权势,拿掉她易如覆掌!

至于打击赵飞燕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拿赵飞燕和赵合德当年残害成皇帝男婴这事下手,这种事情一旦定性的话,那就是死罪!何况要不是赵飞燕下手太毒导致刘骜无子可嗣,哪里会有刘欣这个狗才垫场上台的事?现在王政君重新夺回了大权,当然要好好给赵飞燕一点颜色看看!

王政君先下诏把赵飞燕痛骂一顿,严厉指责她残害成帝子嗣,祸害国家,大逆不道,其罪当诛!不过,王政君考虑到赵飞燕毕竟是先皇刘骜的正妻,要是陡然杀了她可能会激起意外事变。故而她没置于飞燕于死地,而是宣布剥夺赵飞燕的皇太后身份,将她贬为孝成皇后并赶到冷宫幽居。

收拾完了赵飞燕,王政君下一个目标就是傅、丁氏两家外戚。那几年,王政君差点没让傅太后给折腾死!无论是从个人恩怨角度,还是现实政治利益角度,王政君都不可能放过这两家,刘欣当政的这几年是王政君人生中最为屈辱的惨痛记忆。

王政君打击傅、丁两家外戚的借口是孔乡侯傅晏当年仗着傅太后的纵容,背恩忘本,专断放肆,图谋不轨。王政君下诏,贬傅晏的女儿孝哀皇后傅氏贬到桂宫。傅、丁两家在朝者全部罢官,剥夺一切爵位,遣回原郡。

至于当年王政君最大的政敌傅太后,王政君下诏剥夺傅太后的尊号,贬称“定陶共王母”,刘欣的母亲丁太后被贬为丁姬,无诏不许入宫。王莽见姑母下手并不重,心里很不平衡,尤其赵飞燕和傅皇后这两个妖女,她们不死,王莽于心难安。

八月中,王莽上奏强烈要求王昭君废黜赵飞燕、傅皇后为平民,并请求分别遣送她们到成帝、哀帝的陵园守墓。赵飞燕和傅氏本想安安生生的过下半辈子,可见王莽下手如此狠毒,她们对前途彻底绝望了,当天就都自杀了。

当年威赫一时的赵氏、傅氏家族犹如昙花一现,该哪来的都哪去了。傅氏家族只有一个人王政君没动他,这就是高武侯傅喜。王政君知道傅喜和傅太后不是一路人,当年傅喜没少给王氏家族说好话。为了报答傅喜,王政君下诏褒奖,并把他召回长安,进位特进。

傅喜是个明白人,他很清楚现在是王氏家族重新掌了权,自己虽在表面上受王氏的器重,但毕竟他与人家不是一路人,岂能长久吃得开!他本身不想地趟这个浑水,而王莽心里也很忌惮这人,不想让他留在长安,遂借故又把他赶回了老家。傅喜也巴不得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乐得回家颐养天年去了。

王氏姑侄第三个打击的目标是董家。董贤虽死,但董家的残余势力还在,这些人都必须从长安消失。王莽上疏攻击董贤父子骄横放纵,奢侈僭越,要求朝廷没收董家财物,罢免董家的所有亲朋故旧。

现在王莽是朝廷第一权臣,他想做什么,就一定能得到什么。随后朝廷即将董恭、董宽信父子及董家亲属全部被流放到合浦。惟有董贤之母一人例外,因为有病在身,她被特准回到原郡钜鹿居住。

董贤的家族虽然在政治上被清理干净了,但在经济上得账目还没算完。董贤当年聚敛了数不清的财富,现在他死了,朝野上下乃至是民间小民,都被董家的巨额财富垂涎三尺,都打着各样旗号在董宅附近转悠,想趁机顺手牵羊,捞点外快。

朝廷早就盯上了董家的巨额财富,王莽认为这些钱绝对不能流失,否则朝廷就没米下锅了。朝廷的动作很快,抢在众人之前下令将董宅积物进行公开变卖,随后在清理进账时,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巴,这次变卖共拍出了四十三亿钱的天文数字!

董贤得势的那几年,刘欣几乎把国库变成了他们的私家银行,天下各色人等都差不多当了董贤的孙子。可现在董贤倒了,树倒猢狲散,所有人都宣称和董家没有任何关系。

只有大司马属吏、沛人朱诩的做法有点与众不同。朱诩和董贤是知己之交,董贤死了,朱诩不忍心随着众人再踹上董家几脚,而是随便找个借口辞职,自己出钱买通了监狱吏,又将董贤的尸体偷运出来,买块地皮给安葬了。王莽见朱诩竟敢老虎头上抓虱子,立刻就恼了,找个了借口干掉了朱诩。

现在的王莽呼风唤雨,很是得意。不过任凭王莽再牛叉,他在朝野上的威望还是不如大司徒孔光。

对于孔光的江湖地位,王莽心里是清楚的。孔光出身异常显赫,他是孔子第十四世孙,褒成侯孔霸的儿子。他的学识精深,身为天下名儒,而且宰辅三朝,名高天下。太皇太后王政君对孔光很的敬重。为了拉拢孔光,不至于让这个老家伙跳出来和自己作对,王莽推荐了孔光的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

当然王莽如此巴结孔光,绝不是他对孔光有多么的尊敬,而是想在打击异己的时候,由孔光入戏扮黑脸,背黑锅。可孔光又不是傻子,他能不知道王莽的那点花花肠子吗?由于上次攀附董贤的事让他蒙羞不小,孔光此番决意不肯上王莽的船。无论王莽如何试探,孔光却犹如吃了秤砣,坚决不肯听王莽的话。

王莽这下明白了孔光的心思。不过,他现在的权术已经至于炉火纯青之境,收拾孔光这种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为了让孔光出面,每次在上疏弹劾之前,都要请甄邯将写好的奏章先呈给孔光过目,又让甄邯传话:“这是太后的意思,大司徒请看着办!”造成了既成事实,孔光这下没辙了。王莽的这招很厉害,要是他胆敢继续对抗的话,后果将会很严重。

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现在的孔光棱角早被磨平,早就没有了当年那股正气,先前董贤得势时,孔光就没少给董贤当孙子。现在王莽得了势,孔光为了保住身家性命,虽然心里不情愿,但还是硬着头皮给王莽当政治打手。孔光每次收到王莽提前送来的弹劾奏章,都会签上自己的大名附和。

王莽和孔光的第一次合作便是弹劾何武和公孙禄。这两人上次不但没推荐王莽做大司马,反而互相吹喇叭,王莽很是忌恨。虽说这两人很有才干,在现在的王莽眼中却是两个混蛋。上台后,王莽立刻指使孔光弹劾二人,理由是何武、公孙禄二人沆瀣一气,暗结死党,互相推举,企图阴谋乱政,应该逐出朝廷。

孔光演完了黑脸,王莽就适时跳了出来,要求朝廷严惩二人。王政君也对这两个搞笑的家伙很不满意,当即贬掉二人的官职,赶出长安,回家养老去了。

何武、公孙禄之后,下一个倒霉的是南郡太守毋将隆。王莽之所以把刀口对准毋将隆,是因为王莽年轻时因仰慕毋将隆的名望,想和毋将隆交朋友,结果被毋将隆拒绝。

王莽是个记仇的人,他不会忘记当年毋将隆对自己的羞辱。为了打击毋将隆,王莽拉出了中山冯太后的一案。王莽奏称:“毋将隆与关内侯张由诬告皇家骨肉;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陷害人至死刑;河内太守赵昌,诬害前尚书仆射郑崇。这些人犯罪当死,而蒙大赦而苟全。可免其一死,但都不应留在京城,应该罢官夺爵,贬为平民,流放至合浦。”

其实,王莽说的有些不是事实。中山一案,全是史立、丁玄亲自刑讯构陷,责任全在此二人。毋将隆当时不过是与史立、丁玄同衙门共事,在最后按程序联名上奏而已。

除去了外敌,王莽还要在王氏家族内部进行清洗,毕竟王氏家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王莽先把刀口对准了他的六叔、红阳侯王立,这是王鳯等八兄弟中唯一健在的人。

王莽虽然表面尊敬六叔,王立也对王莽很客气。但王立一向瞧不起王莽的出身,双方早已是貌合神离。由于王立历来缺心眼,再加上运气不佳,他的仕途一直不顺。

十几年前,王立因在淳于长一案中下错了赌注,结果被赶出京师。他在封地苦熬了十几年,好不容易才在回到京师。这时的王立已经七十多岁了,他虽早已淡出权力场多年,但在朝野还是有些影响力。这让王莽很不放心。最重要的是,王立知道王莽当年未发迹时的一些“个人隐私”,万一王立这张从不把门的“大嘴”把这些料抖落出来,对自己的仕途是很不利的。

为了除去这块绊脚石,在天下人面前树立一个“抑止外戚亲属”的形象,他再次找到“应声虫”孔光,令他上书弹劾王立。孔光已经彻底上了王莽的船,想下已是不可能的了。他明知王立无辜,却是只能硬着头皮弹劾王立。孔光搜肠刮肚给王立整理的黑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从前王立在定陵侯淳于长一案中,明知其身犯大逆不道之罪,却为他辩护说情,贻误朝廷,最后被先帝严惩。他在被赶出京城后,依旧不思悔改,居然提议以官婢杨寄的私生子为皇子,试图淆乱皇家血统!臣以为,王立不思悔改,屡次犯罪,应当遣回红阳再度受诫!”

王立虽与王政君同父不同母,但姐弟俩感情很好,而且王政君的几个兄弟中,眼下也只有王立一人健在了。王政君舍不得王立走,任凭孔光如何口吐莲花,王政君就是不松这个口:“芝麻绿豆大点的事,算个什么!不行!”

王莽没办法,只好亲自出面弹劾。他告诉姑母王政君:“侄儿位居三公之首,凡事都要做个表率。如果这次我们压下了对六叔的弹劾,那我们就会授人以柄,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庇护外戚’的脏名,恐怕人心不服!侄儿的意思是,不如先让六叔出去躲一躲风口,等风头过了,再把他召回来,您看如何?”王政君觉得王莽的话有几分道理,犹豫了一下,就同意将王立遣送回封国,王莽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王立还想回长安?下辈子吧!

现在的王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文质彬彬的儒生了,几十年官场的摸爬滚打,他早就将权力场上的规矩背的烂熟于心,他知道他应该如何面对所要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情。

王莽重任大司马后,在官场展开了进行残酷的清洗。别看王莽在王政君面前恭敬有礼,但对那些不听话或给他捣乱的,王莽绝不手软。何武、公孙禄、毋将隆、王立这些官场强人都被王莽给整趴下了。

除了打击政敌之外,王莽还千方百计的收编官场上的那些杂牌军,让他们为自己所用。王舜、王邑、甄丰、甄邯、平晏、刘歆、孙建等人都拜了王莽的门下,成为王莽的政治打手。

王莽都给弟兄们安排了具体事务,王舜和王邑是他的心腹骨干,被安排在他身边机动行事;甄丰和甄邯主管上书言事及司法刑狱;平晏主管机要文秘;刘歆掌管起草诏书文告;孙建负责军事。除了以上这几人外,甄丰之子甄寻、刘歆之子刘棻(fēn)、涿郡人崔发、南阳人陈崇,都因为有点小才,也都被王莽拢在了袖中。王莽权威赫赫,如日中天,也引起了朝中某些人士的疑虑与担忧……

朝中那些大佬都是亮事的,见识过了王莽的手段后,他们都知道自己怎么做,根本不用教他们。反正这些人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名节,谁给他们肥肉吃,他们就冲谁点头哈腰装哈巴狗儿。

这年头,名节和尊严多少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