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胜利会师3

1969年,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缅甸作战》公开,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1944年2月的一天,国军一位少校参谋带着密码本、作战地图、兵力部署表等极为珍贵的资料,乘着飞机送往滇西前线时,却因为大雾而被迫在腾冲降落,结果被日军俘虏。

密码本等资料落人日军手中后,日军欣喜若狂。此后,远征军所有的来往电报都被日军截获并破译,大至远征军的进攻时间,小至敢死队的突袭计划,都被日军全盘掌握。所以,日军才能够有条不紊地组织抵抗,在人数占据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能够给予远征军大量杀伤。

后世的我们想不明白的是,当时在那种极为危急的情况下,这名少校为什么没有销毁这些珍贵的资料?

还有,既然当时一份极为珍贵的密码本丢失了,为什么没有启用另一套备用密码?每逢大战在即,作战的双方都会有一套备用密码,以备急需。

这个历史之谜,也许永远都不会揭开了。

第五节松山和龙陵

滇西反攻战中,三大血战中的另外两个战役是松山战役和龙陵战役。

松山战役和龙陵战役是第11集团军打响的,时间在20集团军反攻高黎贡山之后。20集团军只有两个军,11集团军有三个军,还有一个司令部直辖的200师。

松山只是一个地名,是由二十几座长满了松树的山峰组成的,主峰高达 22300米,这些山峰位于云南省龙陵县腊勐乡怒江西岸的高黎贡山南麓,扼守着滇缅公路,山峰上的炮火直接威胁滇缅公路上的车辆。如果不能占领松山,滇缅公路则无法通车。

龙陵则是滇缅公路的必经之路,日军在此布有重兵。

松山在龙陵的东面,第11集团军在渡过怒江后,分兵攻打松山,而主力则绕过松山直取龙陵。

松山战役和龙陵战役,都是1944年6月4日打响的。

防守整个滇西的,都是日军第56师团,代号龙师团。

松山战役开始的时候,远征军得到的情报是,松山上仅有日军三四百名,火炮5门,机枪10挺。而事实上,当远征军开始攻打时,松山上已经有了 1260名日军,火炮22门。一些史学家由此推断,当时是日军截获并破译了远征军的电报后,得知远征军要派重兵攻打松山,便向松山增兵,致使远征军伤亡惨重。

第11集团军先锋71军渡过怒江后,于6月4日攻占了腊勐,派遣尚欠一个团的新28师攻打松山,两个团五六千人围攻情报中所说的三四百人把守的松山,应该能够攻克。于是,71军的剩余部队:87师、88师和新28师的84团,绕过松山,直逼龙陵。

松山注定是远征军反攻路上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注定要让远征军付出惨重代价,因为日军在这里构筑了重重工事。

松山地势极为险要,当地的方志中有“高山夹箐,地险路狭,马不能并行”的记载。

两年前,当日军占据松山,与中国军队隔江对峙时,第56师团的工兵联队就在松山上大肆修筑防御工事,他们早就判断出中国军队会有反攻的一天。松山上多的是松树,日军的整个防御工事都是土木结构。无数棵被砍伐的松树纵横交错,搭建成墙壁和屋顶,它的坚固程度不亚于钢筋水泥。这些由松树搭建的防御阵地由多个主阵地、子阵地和前沿阵地组成,每个阵地均为可以独自支撑的环形防御工事。工事的外围有铁丝网和地雷,里面有地道和壕沟与别的阵地相连。每个阵地里都有可供长期抵御的弹药和粮食,每个阵地都能与别的阵地组成交叉火力,密密的交叉火力织成一道密密的罗网,即使一只小鸟一只老鼠也无法穿越。除此以外,为了对付夜袭,日军还在松山阵地上安装了照明设备,一发现异常情况,阵地前的电灯一齐点亮,亮如白昼。日军认为,中国军队不付出10万人的代价,休想占领松山。

松山战役在日本人看来,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战役,时至今日,日本的各类书籍中还经常出现这场战役。日本人口中的这场战役,不叫松山战役,而叫拉孟攻坚战,日本守卫松山的军队,叫做拉孟守备队。

在日本人所写的一篇名叫《拉孟守备队的勇战和玉碎》的文章里,有这样的文字:第20集团军在北线反攻开始时,第56师团第11联队长松井秀治大佐接到师团命令,在各守备区留下最少限度的兵力,率领主力向腾越(中国方面叫腾冲)方面出发。这时候,野炮兵第三大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担任拉孟守备队长,指挥在拉孟的残留部队在这以后,松井大佐转战各地,再没有能够返回拉孟。

拉孟,也就是松山,当时日军配置为:人员1260名、山炮12门、100毫米榴炮8门,速射炮2门,共计22门。

松山战役结束后,第11联队联队长松井秀治大佐在电令金光惠次郎少佐烧掉军旗后,剖腹自杀。

守卫松山的金光惠次郎是炮兵出身,曾在南昌战役中亲自指挥一门野炮抵近射击,致使中国第29军中将军长陈安宝阵亡。松山战役中,金光惠次郎也被

远征军一颗炮弹炸得粉碎。这是报应。

整个八年抗战中,日军烧毁过两次军旗,一次是腾冲战役中,148联队烧毁了军旗;再一次是松山战役中,第11联队烧毁了军旗。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记载:“自1874年1月2日,日本明治天皇对近卫步兵第1、第2联队亲授军旗为肇始,此后凡日军新编成之步兵及骑兵联队,必由天皇亲授军旗,以为部队团结之核心。将士对军旗之精神,举世无比。”在日本人的眼中,军旗比联队的生命更重要,它是军国主义的物化。军旗被焚烧,则表示此联队建制取消。

松山战役,同腾冲战役一样,是远征军逼迫日军烧毁军旗,取消建制的惨胜之战。

龙陵县腊勐乡一位当年亲眼目睹了这场攻坚战的老人回忆说,进攻松山前,先有二三十架美国飞机飞到了松山上空轰炸,松山上空浓烟滚滚,尘土蔽日。飞机轰炸过后,远征军端着枪猫着腰,像蚂蚁一样一队一队地向上进攻。可是,估计远征军都登上了山顶,山上没有枪声。就在人们正纳闷的时候,突然枪炮声一齐传来,枪声很密,就像爆炒黄豆一样。大约十几分钟后,枪炮声停息了,但是没有一个人走下山来。

远征军的第二波进攻开始了,很多人冲上了山顶,枪声过后,还是没有一个人走下山来。

老人回忆说,刚开始的几天,远征军发起了一次次冲锋,但都是无功而返。山坡上,穿着土黄色衣服的远征军士兵的尸体堆积如山,一层摞一层,血流成河,那几天一直在下雨,雨水顺着山坡留下来,溪水都是红色的。

坚守在松山上的日军,不是三四百人,而是1260人;不是10挺机枪,而是百挺机枪;不是5门火炮,而是22门火炮。

血战至6月底,松山方面的中国军人伤亡已达000余人,而日军伤亡仅有百人。在攻占了一座叫做腊孟寨的地方后,71军军长钟彬才知道,防守松山的日军,不是三四百人,而是1200多人。

滇西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派遣总预备队第八军增援松山战场,第二军增援龙陵战场与此同时,惠通桥也被火速架设,夜晚,一辆接一辆的卡车在黑暗中向松山和龙陵运送弹药。

第八军130师07团副团长陈一匡在《松山攻坚战》中记述,第八军有三个师,分别是130师、荣誉第一师、82师。130师是当年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部队, 82师是贵州地方武装。黔军的战斗力一直不怎么样,抗战前夕有“双枪将”的称号,说的是他们上了战场,一手拿步枪,一手拿烟枪。荣誉第一师当年的师长是杜聿明,杜聿明升职后,荣誉第一师划归第八军。之所以把大名鼎鼎的荣誉第一师划归第八军,是因为第八军军长是何应钦的侄儿何绍周。

尽管这两个师的前身是名声不太好的黔军,但是他们在松山战役中打得非常英勇顽强。

第八军副军长李弥担任松山前线总指挥。李弥祖籍云南腾冲,出生盈江,家境穷苦,依靠战功一步步走上了副军长的职位。

刘华是第八军荣誉第一师的上校参谋。荣誉第一师的每个人都是伤愈归队的老兵,所以把第一师的番号送给了这支军队,并且在前面加上了“荣誉”两个字。

第八军开拔前,在怒江东岸列队听军长何绍周、副军长李弥讲话,何绍周和李弥都说国家危难,将士要不惜命,才能保住国家。大家听得热血沸腾。当天黄昏,第八军吃了在怒江东岸的最后一顿饭,以前吃的都是稀粥,而那次吃饭有肉,还有酒。所有人都明白,吃完这顿饭,就要上战场拼命了,今晚在一起吃饭的很多人可能就回不来,因为71军在怒江西岸吃了大亏,几乎全军覆灭,他们是接替71军去打鬼子。

渡过怒江,荣誉第一师分为了两部分,荣三团攻打松山,荣一团和荣二团攻打龙陵。在出征途中,荣一师师长汪波被摔伤了,李弥就代理荣一师师长攻打龙陵。

与荣三团一起攻打松山的,还有第八军82师和130师。

陈一匡的《松山攻坚战》中记载:“人夜才开始登山,山高路狭,偏逢大雨滂沱,山路崎岖难辨,攀登十分困难,只得一步一步向上爬,稍不小心,人仰马翻,艰难困苦之状,非笔墨所能形容。”

在这样的地形中仰攻,实在太困难了。中国军队每攻击一步,就趁着夜晚,就地挖坑,与坚硬工事中的日军对峙。当时,双方的工事最近的距离,不过几十米,互相投掷手榴弹。

然而,中国军队在下方奋力仰攻,日军在上方据险坚守。形势对中国军队太不利了。

第八军第82师副师长王景渊在《血战松山》中写道:“在此情况下,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传达了蒋介石的紧急命令,限第八军在九月上旬内收复松山;如违限不克,军、师、团长将以贻误戎机论处,以军法从事。”

王理寰在《卫立煌率师反攻滇西》中写到了这样一件事:

“到八月底,第八军攻击尚无进展,伤亡甚大。卫立煌亲到松山前线视察,对第八军军长何绍周进行反复指示,并说:‘敌人已是山穷水尽,筋疲力尽,可选用适当战术,出奇兵攻之,松山很快就能攻下。’卫立煌回到指挥部后,给何绍周一个详细攻击命令,限该军于两周内攻下松山,以绝后顾之忧,以利于整体向缅甸边境前进。何绍周当时在电话里表示攻不下来,并说:‘长官先把我枪毙,另找旁人来松山吧。’卫立煌在电话里笑说:‘不用急躁,不服从命令,当然枪毙。’后经萧毅肃参谋长多方晓以大义,并告诉他,在阵地前,依靠家族势力是要吃亏的,卫长官是敢作敢为的。何绍周这才不得不按照命令实行,结果不到十天,把松山攻下。”

强攻不成,改为偷袭。

第二天夜晚,荣誉第一师荣三团派遣200人,悄悄摸上敌军主阵地的子高地,想要站稳脚跟,内夕卜夹攻,消灭日军。却没有想到日军所有的阵地连成一片,四通八达,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使攻打子高地,而其余阵地的日军可以通过暗道增援子高地。战至黎明时分,200人的突击队,仅有两名伤兵爬下山来。

明攻夜袭,都不能奏效,飞虎队的飞机再次出动,将松山大小山头来来回回地犁了好多遍。飞机过后,第八军再次发起攻击,曾经好几次占领了山头,然而却被暗堡里的日军火力驱逐下山。

远征军伤亡惨重。担任主攻的130师攻打多日,已经失去了进攻能力,被迫后撤当130师从阵地上撤退下来时,师长熊绶春看到全师仅剩不到两个连的伤兵,放声大哭。

荣誉第一师荣三团攻打松山没有奏效,荣一团和荣二团在龙陵鏖战多日,也没有进展。后来,在龙陵作战的李弥来到了松山。

李弥站在松山下,一连观察了三天,终于看出了端倪:要攻占松山,不能按照常规来攻占每座山头,而应逐个肃清日军的暗堡,暗堡排除了,山头自然就占领了。当天,李弥在作战日记中写道:如果只占领表面阵地与敌人争一山一地的得失,正中了敌人的奸计,必须逐一摧毁敌人的地堡,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最后才能大功告成。

攻打松山,和攻打密支那一样。在密支那,郑洞国想到了步步为营;在松山,李弥也想到了步步为营。

然而,肃清暗堡的战斗照样异常艰苦。

日军所有的暗堡都组成了交叉火力,远征军战士爬向这座暗堡,而另外暗堡的日军就会发现,机枪立即扫射,一排排战士倒下去了。陈一匡在《松山攻坚战》中写道:“我军曾用炸药炸敌堡,但敌火猛烈,难以接近敌堡,我英勇的弹药手胃着敌火前进,大都牺牲在敌堡射孔前,死在无数弹雨中,壮烈之状,扣人心弦,真是惊天地而泣鬼神。”

刘华说,当时的战况非常惨烈。71军和第八军攻打松山的时候,正遇到雨季,山坡陡峭,山路湿滑,远征军战十们仰攻,视线模糊,举步维艰。而躲藏在暗堡里的日军以逸待劳,视线清晰,所以远征军伤亡非常大,死尸堆积如山。又因为日军暗堡火力交叉,远征军战士如果负伤,就等于死亡,任何一个上去援救的战士,都会成为日军枪口的活靶子。

那种惨状,比电视上的画面要凄惨得多。

远征军像掏老鼠洞一样,一个暗堡一个暗堡地掏,将包围圈慢慢收拢遇到异常坚固的暗堡,先用平射炮抵近射击,然后用火焰喷射器解决。

但是,因为不会操作火焰喷火器,中国军队也有人伤亡。《松山攻坚战》中写道:“然而初次使用,由于射手操作不熟练,放射不准确,火焰射不进堡垒有时因敌火力猛烈,使射手未能进到发射位置就牺牲了。”

7月下旬,远征军推进到了距离松山子高地仅有2300米的地方。然而现在,面对笔直的悬崖和密密层层的松木修建的工事,远征军的攻击只好停歇下来。

半月后,远征军还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无法向前推进一步。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得知松山激战多日,仍攻击受阻,严令第八军必须在九一八前拿下松山,否则正副军长军法从事。

这时候,美国军事顾问就建议,把地道挖到子高地的下面,然后引爆炸药,就可以摧毁子高地上的日军暗堡,李弥采纳了这个建议。

刘华说,第八军当初的打算是,当把地道挖掘到子高地下面后,就放置六吨炸药,六吨炸药足以将子高地摧毁但是,就在地道挖到一半的时候,远征军发现山上的日军在挖竖井他们企图用竖井阻止远征军的地道进攻。

当时,子高地上的日军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就是一只蛤蟆也无法从子高地上逃出,而悬崖之下,远征军的工兵在偷偷地挖掘地道,日军又怎么能够知道这个秘密?唯一的解释就是,日军截取并破译了第八军的电报,这和第20集团军攻打腾冲时,电报被截获如出一辙。

由于日军也在远征军的上方开挖竖井,地道再向前开挖,就会被竖井拦截,于是第八军决定提前轰炸子高地。刘华说,当时地道里只能放置吨黄色炸药。

8月20日上午,李弥下令引爆。几秒钟后,一声闷响,大地微微抖动,一股黄色的浓烟缓缓上升,久经不散。子高地上的日军除了四名被炸得奄奄一息的日军外,其余的全被炸死,而子高地周边的日军也被震昏。荣三团将士们一呼而上,占领松山最局峰子局地。

然而,那些没有受到重创的日军阵地,还在负隅顽抗。一直到8月末,松山还没有被完全占领,战争依旧异常激烈。有的阵地白天被远征军占领,而夜晚又被日军夺回。

困兽犹斗的日军此时已经弹尽粮绝。据日本《缅甸作战》记载:“二十九日,断粮第三天,金光少佐下令吃人肉。这项命令被解释为只对敌人有效。”于是,像一群野兽一样的日军将刚刚死去或者还没有死去的远征军战士拖进战壕里,燃起火堆,砍下胳膊和大腿,血淋淋雄烧烤。

双方的苦斗还在继续。

有一个连攻上了日军的阵地,只剩下了连长和12名士兵。而在日军的掩体里,发现了二十多具日军的尸体。在掩体内外,双方士兵扭在一起抱打而死的,有六十多对。

刘华说,有一天晚上,荣三团团长赵发毕丢失了主峰阵地,被日军赶到了山下军长何绍周闻讯大怒,要枪毙赵发毕。赵发毕是何绍周的外甥。军部里所有人都替赵发毕求情,何绍周余怒未消,责令赵发毕当天戴罪立功,夺冋阵地

这时候,第八军几乎伤亡殆尽,成建制的部队只剩下了特务营。

据《德宏团结报》的文章《松山大战中的李弥将军》记载:夜晚,李弥手持一把冲锋枪,头戴钢盔,身背大刀,带着特务营摸上了被日军占领的主峰阵地:一夜激战后,主峰阵地又回到了第八军手中。天亮,李弥被人从山上扶下来,双眼圆睁,目眦尽裂,满脸血污,负伤多处,毛呢军服变成了碎片,人已经走形了。

当天,炮兵出身的松山战役日军指挥官金光惠次郎,被远征军一发炮弹炸成了碎片。之后,日军烧毁了军旗。第56师团第11联队的番号在日本军队中永远也不会再有。

中国军队向最后的阵地发起冲击。09团团长陈永思手执冲锋枪,亲自督战,身负重伤,被抬下阵地。代团长王光伟继续带队冲锋,也身负重伤。撤下阵地的时候,09团仅剩几十名官兵,划归荣誉第三团团长赵发毕指挥

两天后的9月8日,松山最后一块阵地被攻克。当时,李弥坐在第八军军部外的一块大石头上,全身沐浴在如血的残阳中。当参谋长向李弥报告松山被全部攻克的消息时,李弥僵直地坐着,一言不发,眼泪却一下子滚了出来。

松山激战,前后长达95天,大的攻守多达十次,史称“十战松山”。此役,当地人说,松山上的每一把泥土都被战火熏烤过,被鲜血浸泡过。在松山随便抓起一把土,都能找到弹壳。松山已被染成了红色。此役,中国军队投入 10个团2万人,伤亡776人。

而日军1260人被全歼,最后的几十名日军在松山被攻克后,向西面逃跑,结果被击毙。中国军队在日军的掩体里找到了二十多名勤杂兵和十几名慰安妇。

第11集团军司令黄杰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了松山战役的惨烈:“在松山,没有一颗树上没钻有子弹,没有一片树叶没有弹孔。第八军在这里长眠着六千勇士,终于踏上了松山的山头。”

就在松山血战的同时,龙陵的激战也在进行。松山战役打了三个月零五天,而龙陵战役打了将近五个月。主攻松山的是第八军,主攻龙陵的是71军,另外还有第二军、第六军,第八军荣誉第一师的两个团。

71军在经过数日激战后,彻底肃清了龙陵外围的日军,并且切断了龙陵和芒市之间的联系,而那个寓意丰富的位于南郊的伏龙寺,也在攻击发起后的第一周被攻占。环绕龙陵半个县城的老东坡,是龙陵外围的天然屏障,也被远征军占领,站在坡顶,龙陵尽收眼底。现在,龙陵的日军成为瓮中之鳖。

当时,龙陵还没有被攻占,而喜不自禁的宋希濂给蒋介石发报:“……我军士气旺盛,连克腊勐、平嘎、镇安街各要点。于日迫近龙陵城郊,经分别围攻,于蒸申攻克龙陵。此役,敌伤亡约数千人,遗尸三四百具,虏获战利品正清查中”

攻克龙陵的电报震动了国内,也传到了国外。可是,日本方面矢口否认说,龙陵还在他们的手中,而且,进城部队刚刚开到城边,就遭到日军顽强抵抗。龙陵确实还在日军的手中。

宋希濂更没有想到的是,告捷电报刚发出,腾冲通往龙陵公路上就出现了大量运载日军的汽车,这是从腾冲方向前来的援兵,由第56师团长松山佑三亲自率领,而留在腾冲的日军只有一个联队。此时,龙陵城里的日军也幵始了反击,攻人城郊的87师抵挡不住被迫后退,而随后日军的炮弹打到了宋希濂司令部附近。师长张绍勋悲愤不已,打算,幵枪自杀,幸被卫兵阻止,才不至毙命。

攻打龙陵的71军摆了一个大乌龙。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时任71军88师副师长的熊新民对当时的情况记忆深刻。这一天,他组织了三次敢死队冲锋,都无法攻上易守难攻的日军阵地老东坡。黄昏时分,熊新民垂头丧气地回到尖山寺的师部指挥所,然后听到说:“老东坡已被我军占领了。”熊新民赶到老东坡,登上山顶,看到日军阵地上到处血迹斑斑,罐头盒、饼干袋、纱布、绷带丢了一地,而攻占了老东坡的部队,连电话兵都下山追击日军去了。

夜色深沉,熊新民困意上来,想在山上打个吨。突然,一个传令兵从城里跑上山来,手拿战利品,对熊新民说:“龙陵城已被我军占领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传令兵,报告了同样的消息。当时,与前方的电话无法接通,而后方已经把消息传播出去。

好容易把电话线接通了,宋希濂打来电话:“龙陵占领了,确不确实?”熊新民回答:“天又黑,又下大雨,我现在在老东坡阵地上,前线从城里回来的传令兵都说占领了,到处搜索,都没遇到抵抗,他们还带回很多战利品,牛肉罐头、饼干,我都吃过了。电话还未架通,我看是占领了。”

天亮后,前方的电话架通了,连营长都打来电话说:“敌人在城中心靠滇缅公路西侧,占领一座堡垒,还附有一门小炮,死命抵抗。”

这股日军很快就被中国军队的大炮轰为碎片,可是龙陵周边地势最高的回龙山还在日军手中。回龙山不但控制着龙陵城,而且居高临下控制着滇缅公路。

回龙山,四面都是悬崖峭壁,无法攀爬。中国军队想要攻占回龙山,非常困难,熊新民很懊悔,当初只是听信了传令兵的话,而没有与前线营长连长取得联系,便轻率地说龙陵占领了。而且因为这个乌龙,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也被蒋介石免职了,改由黄杰担任。

黄杰和71军军长陈明仁来到88师指挥部,一起督战。熊新民带着全师各团团长、各营营长、炮兵指挥官、参谋等,一起来到了回龙山前,仔细侦察。他们发现,在回龙山的正面,有一块勉强可以攀登的狭窄路段,要攻占回龙山,只能从这里寻找突破口。

实施攻击的那一天,所有大炮都对准回龙山轰击,佯攻的部队在山后鼓噪呐喊,而突击的步兵隐藏在山峰正面的树林中。等到炮火延伸射击,突击部队冲上去,清理被炮火炸毁的铁丝网、路障等障碍物,沿着狭窄的山路,艰难地向上仰攻,有时候不得不一寸一寸地向山顶上爬行。

攻击了好几天,都没有攻上山顶。曾经有一次,指挥官在望远镜里看到战士们发起冲锋,终于攻上了山顶,可是躲藏在工事里的日军以逸待劳,冲出掩体,砍死了几名终于冲上山顶的筋疲力尽的战士。指挥官在望远镜里看到这个场景,流下眼泪。

腾冲战役结束了,松山战役结束了,龙陵战役还在继续。龙陵战役成为整个滇西牺牲最大的战役。

回龙山成了最后一块坚硬的骨头。要攻占回龙山,不能力攻,只能智取。

此前,中国军队每次发起攻击前都是先用炮击,然后士兵发起冲锋。日军摸到了规律,所以每次中国军队的炮击一开始,日军就躲藏在坚固的掩体里,而等到中国军队发起冲锋,他们才会走出掩体,进行阻击。日军摸清楚了中国军队的进攻规律,所以每次都占据上风。

必须改变打法。

此后,中国军队的炮击还在继续,但是士兵们却并不冲锋。一开始,日军非常紧张,炮声一停,就冲出掩体迎战,可是没有中国军队攻击,日军就慢慢放松了警惕。

熊新民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后来,我炮兵发射也罢,不发射也罢,敌人都不十分注意了。一次,我炮兵一直发射了两个小时以上,眼看敌人习以为常,无任何动静,最后,我冲锋兵事先吃饱了饭,命我炮兵集中火力迅速发射,并以三分之二火力猛击回龙山敌堡,以三分之一火力遮断敌堡直后方,阻止敌之反扑。等我步兵冲锋时,大约敌人也因伤亡,疲惫得不行,而且疏忽大意了,我冲锋兵这次竟没有遭到敌人的反扑,而顺利地把敌人阵地占领了。我们胜利了!”

根据国民政府1945年12月《滇西战役统计表》及《抗日战争期间滇西损失统计》报告:滇西抗日反攻战役中,共投入兵力16个师162万人,其中,龙陵为12个师115万人,占71%。全役历经26天,其中,龙陵156天。全役伤亡官兵50474人,其中,龙陵伤亡2980人,占59%。全役毙敌259人,其中,龙陵 1200人,占 52%。

腾冲光复了,松山光复了,龙陵光复了。

后来,10万滇西远征军继续西进,相继克复芒市、遮放,1945年1月20日,收复边境重镇畹町。至此,滇西失地全部收复。

第六节我们赢了

接下来,再说说中国驻印军。

从1943年月,到1944年8月4日攻占密支那,其间已有17个月。在这17个月里,中国军队的将士们没有一天能够好好休息,创造了连续作战17个月的最长记录。

密支那攻占后,雨季达到了最高峰。整日都是瓢泼大雨,无休无止,也无法作战,中国军队才得到了难得的两个月休息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军队也进行了整编,一分为二,变成了新一军和新六军。

就在中国军队休整的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这就是史迪威被调回,中国驻印军总指挥改由美国人索尔登担任。

关于史迪威被调回的原因,郑洞国在《中国驻印军始末》中是这样记述的:“他(史迪威)利用打通中印公路给他带来的威望,向蒋介石提出中国的十三个美械装备师应该和中国驻印军一样,由美国高级将领来指挥,也就是由他来指挥。蒋介石当然不同意他的意见。史迪威也不肯让步,使用美援这张王牌对蒋介石施加压力。史迪威曾派包瑞德到延安建立军事观察组,并放出空气,打算把美援一部分发给八路军。史迪威又扬言要去延安,摆出要援助共产党的架势。史认为他这一手能够让蒋介石屈服,所以由西北回来不久,便去见蒋介石谈判。蒋介石和罗斯福在开罗会议时,便定下反共密约,当然不肯对史让步……罗斯福第二天就复电给蒋介石,同意撤回史迪威。”

从当时中国将领的回忆录中,似乎对史迪威都印象不佳,但是从抗战老兵的回忆文字中,又对史迪威评价很好。史迪威是一个很霸道的人,他的霸道是针对这些中国将领;史迪威又是一个很和蔼的人,他的和蔼是针对这些中国士兵。老兵们说,史迪威的很多优点是中国将领不具备的,他的简单务实与国民党将领中普遍的虚伪做作也完全不同,所以深受士兵们的喜爱。

索尔登是1943年反攻缅甸的时候,从美国来到中国驻印军中的,担任史迪威的副手,负责后勤和工程。他对升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的职务,还算尽职尽责,很少见到对他批评的文字。

新六军成立后不久,就被征调回国,参加雪峰山会战。

现在,缅北战场上剩下的,只有新一军了。这时候的新一军有三个师:新 8师、第30师、第530师。

密支那攻占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八莫。八莫在密支那南面,距离密支那 210公里。

八莫的东面是高黎贡山,西面是伊洛瓦底江。

八莫的日军由第二师团搜索联队联队长原好三大佐率领。在密支那战役中,日军派出了第二师团赶往密支那增援,这股日军来到八莫后,得知密支那已被中国军队攻占,便在八莫留守。

留守在八莫的日军知道中国军队早晚会来攻打,所以他们到处求援,临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最后,八莫的日军达到了四个师团的番号:第二师团、第 56师团、第18师团,这三个师团都是被打残后补充的新兵,另外一个是从朝鲜刚刚调来的第49师团。

日军的意图是:用原好三带着这些日军死守八莫,拖延时间,另外派一支日军,利用有利地形,在南坎布防。南坎在八莫的南面,两地相距110公里。中国军队想要打通一条与原有的滇缅公路连接的道路,必须经过南坎。

南坎四面都是高山,土质松软,极不利于进攻。日军幻想在这里阻击中国军队,让中印公路无法贯通,也让从缅北和滇西两面对攻的中国军队无法会合。

手下拥有三个师的新一军,对于日军的防御阵地,不是一个一个地攻打,而是兵分三路,同时进攻。新38师攻打北面的八莫,第30师攻打八莫南面的南坎,而第530师则走得更远,绕过八莫和南坎,直接插到了缅甸中部,进行攻击。

先说说八莫之战。

在新一军参谋长史说的回忆文章中,日军对八莫的防线下了很大工夫,用铁路枕木和大钢板为主要材料构成据点掩体;以重机枪为主,辅以防战车炮,

配置成近距离隐蔽的交叉侧防火网。阵地相当坚固。

经过了半个月的苦战后,新38师把日军包围在了一个三角地带。方家绩所在的112团和张义栻所在的114团都到了发动攻击的位置,而李文才所在的11团,因为江面阻隔,无法前行。要继续攻击,就必须渡过江面。江面宽阔,水流揣急,日军在此与中国军队隔江对峙。

113团团长赵狄找到以前偷渡过江面的六名侦察兵,让他们趁着夜晚,再次偷渡过江。在一个礼拜前,这六名侦察兵曾经偷偷地渡到了对岸,偷走了日军几包香烟和几盒鱼肉罐头。他们的名字叫:段仲权、曾祥进、王大富、陈德、廖林银、邓善清。

这天晚上,六名侦察兵再次走入冰冷的河水中,一直游了三个小时,又到了对岸。然后,他们在对岸侦察,寻找到日军防守的薄弱地方,向113团发出信号。尖刀连第三连看到信号,立即渡河。黎明时分,第三连登上了对岸,然后摸进了日军的防御工事,占领了滩头阵地,然后,在黎明到来时,113团大举渡江。

113团过江后,立即向八莫东郊挺进,在一处阵地上,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二百多名日军弹尽粮绝,被迫自杀。

然而,在进攻八莫市区时,却遇到了麻烦。

日军的工事极为坚固,即使五百磅的重型炸弹落在工事上,也无济于事。而且,日军的工事纵横交错,用交通壕在地下相连,他们打几枪就换一个地方,让中国军队无从反击。即使阵地被中国军队白天攻占了,而日军夜晚又组织敢死队夺回来。

11月18日,因为后方的弹药没有送到,113团只能整夜与日军展幵白刃战。19日早晨,天降大雾,一股日军摸到了 113团一营的机枪阵地,机枪没有刺刀,无法拼杀,所以,在与日军拼刺中落于下风。有一名成都兵名叫陈云兴,是弹药手。机枪手在与日军肉搏中,被刺死,而手无寸铁的陈云兴,左肋骨也被戳了一刀。日军挺着步枪,准备再戳第二刀的时候,陈云兴左手按住刺来的步枪,右手一把抓住了日军的喉咙。他手上加力,竟将日军的喉管抓裂了,然后用力一扯,将日军的舌头从喉管里扯出来,血淋淋地拉出来很长。

陈云兴徒手击毙日军的事情,当时国内很多报纸都有报道。

12月14日,新38师三个团从三面围攻八莫,进人八莫市区,突然与准备逃跑的原好三大佐和他的卫队遭遇,立即展开激战,原好三大佐被击毙。

八莫之役,新38师共击毙日军原好三大佐以下官兵2460人,俘虏池田大尉以下21人,缴获零式战斗机两架,战车10辆,压路机和牵引车8辆,各种口径大炮28门。

接下来,再说说南坎。

攻打南坎的是第30师,是一支从国内调来不久的新军,而且部队里有很多都是新兵。老兵周明道在《从军回忆》中写道:“30师是88、89、90三个团。 89团曾布防印度,支援英军抗击西攻印度的日军。90团成立最迟,听营连长说,在印度训练才三个月,待到雷多后又补充了一部分,团里除上士排副、上士班长是老兵外,连长以下的年轻军官也都是新手。”

可以说,第30师整个就是没有打过什么仗的新兵师。

老兵和新兵的战斗经验,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老兵在战场上就是老奸巨猾的狐狸,而新兵在战场上就是只会乱撞的牛犊。

然而,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群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居然打赢了南坎之战。

南坎的日军由山崎四郎大佐率领,而手下的兵力有第二师团、第18师团、

第56师团各一部,还有刚刚从朝鲜开来的第49师团第168联队。

1944年1 1月底,第30师90团开始对日军发起攻击,并占领了一处局地。此处高地,可以俯瞰南坎。

山崎四郎带领重兵,向着全部由新兵组成的90团进攻。在12月10日这一天,日军竟然向90团第三营的阵地,发射了3000发炮弹,营长王礼宏和八十多名战士牺牲。炮击过后,日军开始了冲锋,90团拼死坚守,与敌厮杀。一昼夜间,日军竟然发动了 15次冲锋,也没有占据高地。

后来,日军再也无力组织反攻了,只好撤回南坎。此战,日军遗尸126具,其中有少佐以下军官41人。90团缴获重炮山炮6门,卡车46辆,其余的枪支多达500余支。

刚刚组建出来,缺乏训练的90团,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战绩?因为当时的日军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在缅北作战的日军多为刚刚从国内开来的新兵。中国军队缺乏训练,这伙日军更没有训练,很多人的枪支都是老掉牙的破烂货,而90团尽管也是新兵,缺乏系统训练,但是手中的家伙比日军的硬,南坎之战中,曾经有过一件令人很震惊的事情,登载在当年的报纸上。

此战结束后,中国军队缴获了日军文件,有一份文件记述说,在一次混战中,一名中国士兵居然冲进了神田大队的指挥部,差点活捉了大队长,“一个敌军士兵竟敢冲击整个皇军指挥部,这是第一次。”

一些资料中记载,新38师在八莫战役后,增援了第30师的南坎之战。史说的《从八莫之役到凯旋回国》中这样写道:“当新编第8师主力由西渡江,将形成包围时,敌则向南坎以南山地撤退。新编第8师当即渡江占领南坎。”史说时任新一军参谋长。

南坎被攻破后,日军从南部集结兵力,再次向30师发起攻击,想夺回南坎。没想到,此时八莫战役已经结束,新38师迂回到了南坎南部,准备兜住南坎的逃兵。

没想到,遇上了日军增援南坎的援兵。

新38师的战士们到达攻击线后,就对着山头倾泻炮弹,掩护步兵冲锋。当时,第30师的万名战士都站在两边的山峰上,向师兄学习怎么进攻。仅仅过了两个小时,新38师的一个步兵营就冲上了高地日军退却,这一营士兵展开追击。两边观战的第30师战士,纷纷跑过来,观看战绩,“他们看到战壕中到处都是被击毙的敌军尸体和被毁武器,大加赞赏,夸奖我部‘计划周到,准备充分,步炮协同良好,官兵勇敢善战,让我们看到了极好的实弹示范演习’”

此时,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都对盟军极为有利当新一军开始进攻八莫和南坎时,美军在麦克阿瑟将军的率领下,700艘军舰驶人了菲律宾雷伊泰湾,与日军爆发了“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结果日军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此战过后,日本海军名存实亡。

当新一军攻占了缅甸八莫和南坎后,麦克阿瑟的部队冲破了日本南方军司令山下奉文的防线,占领了菲律宾。

此后,美军的飞机就可以从菲律宾起飞,轰炸日本本土。

南坎之战结束后,缅北远征军和滇西远征军在芒友会师。这一天是1945年 1月28日。芒友会师,标志着中印公路全线贯通,也标志着缅北滇西的日军已经被彻底肃清。

那天的会师举行了典礼,参加典礼的有卫立煌、索尔登、各集团军总司令、军长、师长和美英法联络将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将军发表了讲话,他这样说:“今天的会师,是会师东京的先声,我们要打到东京,在那里会师,开庆祝会。”

台下群情汹涌,人们高呼口号:“打到东京去!”

也是在这一天,满载枪炮弹药的105辆卡车,浩浩****地从雷多开到了中国境内,这是中印公路通车后的第一批车队。

可惜的是,卫立煌“打到东京去”的愿望没有实现。第5军130师师长王理寰在《卫立煌率师反攻滇西》中写道:

“远征军胜利后,举国欢腾。蒋介石嫉贤妒能,开始撤销远征军,调卫立煌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虚职)。同时另行成立四个方面军,将远征军所属蒋介石的嫡系各部队,大部分调拨几个方面军指挥……卫立煌不久出国,考察军事和政治。出国前,他告诉我说:‘为将之道,必须待人以诚,甘苦与共,上下一心,军队才能克敌制胜。像现在国民党这样腐败,灭亡在即,延安的作风,必能统一中国。’”

这边,两路远征军在芒友会师;那边,新一军还在激战,将日军赶往更南面,确保中印公路的安全。

第56师团被两路远征军痛扁后,残部由师团长松山佑三率领,退到了一个叫做南巴卡的地方。新一军向南巴卡发起进攻,第56师团残部拼命向南突围;而南面的第二师团残部,拼命向北进攻,想要营救第56师团。新一军第30师和新38师114团顶住两面日军的夹攻,不但全歼第56师团残部,而且增援的第二师团第四联队也被全歼。甚至日军第56师团师团长松山佑三也差点被活捉。

然后,新一军新38师和新30师连下新维、腊戍,日军仅有两千余人从腊戍逃出。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腊戍南面居然有新一军的530师,530师将这股日军予以全歼。

最后,再说说530师。

攻占密支那后,530师属于新六军、廖耀湘带着新六军新22师和14师回国参战后,530师就划归新一军。

在新38师攻打八莫,30师攻打南坎的时候,530师向缅甸中部推进。先是掩护英军第6师南下,接着进军万好,在这里歼灭了数百名日军。这股日军是已经补充达到15次之多的第18师团第114联队,和第56联队的一部分。

攻占了万好后,第530师继续南下,进攻南社,南社是一座繁华都市,盛产白银。据守在这里的日军是第56师团第11联队和山崎炮兵联队第二大队,已成惊弓之鸟。530师经过几天激战,攻占了南社后,残敌五百余人逃进了一座死谷中,530师在山谷两边架起大炮,对着山谷猛轰了一夜,天亮后,下山查看,没有一个日军漏网。

从南社向南,是西保;向西,是腊戍。南社、西保、腊戍呈三角形。1945年月8日,新38师攻占了腊戍,530师南下进攻西保。

西保有日军的坦克部队,两军刚一碰面,日军就把坦克开出来,耀武扬威,没想到530师有火箭炮,一通轰击,日军坦克纷纷瘫痪。此后,日军的坦克变得老老实实了。战斗结束,530师从东郊外的草丛中,搜到了日军藏起来的七辆坦克,其中有两辆完好无损。

后来,530师又南下,占领乔梅。乔梅之战,是中国军队在缅甸最后一战。这半年来,530师击毙日军500人,这个战绩还不算在密支那战役中击毙日军的

在乔梅,530师与英军第6师会师,中国驻印军缅北战役结束。

中国驻印军的故事快要结束了,缅北的日军被赶到了南部,中印公路也幵通了。可是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失踪了的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到现在都没有下落。

1945年5月14日《大公报》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

“新三十八师前副师长齐学启将军,于月8日,为寇刺伤腹部,月1日伤重逝世。”

齐学启是怎么被俘的?他又是如何被刺身亡的?

前面写到,当第五军的将士们,走出野人山,与新38师在印度会合的时候,他们说齐学启在第五军大撤退的前夕,带着新38师的伤员一路南下寻找新38师,与第五军军部分开了,此后再没有消息。

齐学启带着这些伤兵,向新38师所在的方向行走,追赶新38师。刚开始,伤员们互相搀扶着尚能前行,后来实在无力行走了,齐学启就到附近的村庄,买了几头牛,让无法行走的重伤员爬在牛背上,继续前行。

一行人来到清德温江后,砍伐竹子,制作竹筏,顺着江水漂下。后来,日军骑兵追来,架起机枪,对着竹筏射击。竹筏上的人,除过两三个人跳水逃生未卜,其余的不是死亡,就是被俘。齐学启受伤被俘。

齐学启被俘后,被带到了仰光监狱。当时,仰光监狱里关押着1200名盟军战俘。

齐学启的身份暴露后,汪伪政权派来汉奸向齐学启劝降,但是齐学启誓不投降。1945年月8日,日军和汉奸收买了战俘中的变节分子,向齐学启行刺,齐学启腹部受伤,伤及肝脏。当时,只要齐学启将军说一声与日军合作,他就能够得到治疗,可是,齐学启不愿屈服,拒不投降日军。月1日,齐学启伤重身亡。

这座仰光监狱关押的1200名战俘中,有150名美国人,50名英国人,剩下的是印度人和中国人。在关押期间,有一半战俘死亡。日军对待战俘惨无人道,战俘们的生4活,比好莱坞电影《桂河大桥》中的情节还要悲惨。

1945年5月,新一军回国,在广西玉林集结完毕,准备向雷州半岛和广州的日军发起进攻、

据各种资料记载:中国驻印军反攻作战,战果辉煌。与中国驻印军先后对垒的,有日军第2师团、第18师团、第49师团、第5师团、第56师团和第4独立旅团与特种部队。中国驻印军共击毙日军082人,其中包括三名联队长,杀伤日军75499名,俘虏日军田代一大尉以下2人,敌我伤亡比例6:1;缴获飞机5架,坦克67辆,大炮168门,其余战略物资无数。解放敌占区比日本面积略小,比意大利面积略大。

富有喜剧色彩的是,这些战俘后来被新一军押解回广州,随行的还有几头大象。而这些战俘,后来在广州为新一军阵亡烈士修筑公墓,寓意深刻。

1945年的欧洲战场上,形势也是一片大好。月,欧洲战场上,美英联军渡过莱茵河,推向德国腹地;亚洲战场上,美军攻占了硫磺岛和冲绳岛,日军节节败退。5月,柏林被攻克,德国无条件投降。

8月,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同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覆灭。中国战场上,展开了全面反攻。

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诏书:“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此诏书标志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天皇签订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50年,蒋介石开始排除异己,对孙立人下手。

要清算孙立人,先剪除羽翼。蒋介石把孙立人手下三员大将,全部以“匪谍”的罪名,予以逮捕。这三员大将在本书中都写到了,他们是:原新一军新38师114团团长李鸿,原新一军新38师112团团长陈鸣人,原新一军新38师114团一营营长彭克立。此三人都在缅北战场上立下功劳,可是在台湾,他们在 1950年7月被捕,服刑25年。

李鸿等人被捕后,孙立人立即去见蒋介石,甚至愿以全家性命担保,请求释放李鸿等人,但是蒋介石置之不理。

1955年6月,蒋氏父子通过制造所谓的“郭廷亮匪谍案”、“屏东兵变案”,将孙立人驱逐出台北,赶到台中,无限期软禁。孙立人被软禁的地方,铁门高墙,日夜有六名看守监视,外人不能入内,孙立人也不能外出。

孙立人被软禁后,为了彻底消除孙立人的影响,凡有关孙立人作战练兵的文字,全部销毁。书籍资料中凡是有孙立人战绩的内容,全部删除;部队中保留有孙立人照片的,全部上缴,否则逮捕

孙立人在被关押期间,生活拮据,为补贴家用,就种植玫瑰,让夫人出售,“将军玫瑰”从此开始流传。

一些资料记载,当年若不是麦克阿瑟等人过问孙立人案,孙立人几被蒋介石杀害。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孙立人仍然被蒋经国关押。

1988年1月1日,蒋经国去世。月20日,“国防部长”郑为元来到台中,当面告知孙立人,历时年的关押结束,今后孙立人拥有了言论和行动自由。

刚恢复了自由的孙立人,就忙着完成自己多年的心愿:寻找当年第一次缅甸战役中,在仁安羌与日军血战中牺牲了的营长张琦的后代。几经周折,经过湖南省祁阳县政府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张琦的独生女张锦兰。孙立人非常欣慰,发起募捐,将捐款5000美元和亲自撰写的“故陆军中校张琦成仁纪念碑”,托本书中写到过的蒋元带给张锦兰。

2001年1月8日,台湾终于正式公布“孙立人案”调查报告,证明孙立人案是被阴谋设局的假案,应还当事人清白。

将军功过,终于盖棺定论。

附录

远征印缅大事记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2日,中国沿海港口全部被日军占领,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这条最后的国际交通运输线,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1942年1月4日,日15军从泰国向缅甸东南角进攻。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急忙向中国求援。

1942年3月1日,中国远征军第五军2030师人缅,接替英军防务,师长为戴安澜。

1942年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滇缅公路被切断。

1942年3月19日,赶至缅甸南部同古的第2030师骑兵团与日军一个大队接战,中日军队首次在缅甸展开角逐。

1942年3月26日,日第56师团从仰光登陆,直插中国远征军后方,截断中国远征军后路。

1942年4月17日至19日,第66军新38师113团在师长孙立人的指挥下,在仁安羌击溃日军,救出被包围的英军7000余人和美国传教士、记者等500人。

1942年5月5日,日第56师团攻占缅北城市八莫,三天后,又攻占了缅北最大城市密支那,后沿着滇缅公路进入滇西,准备直抵昆明。

1942年5月1日,新38师主力西进,三天后进入山区,在密林峡谷中夺路而走,潜伏而行,走向印度的方向。

1942年5月27日,新38师主力抵达英帕尔东南的普拉村。

1942年6月8日,新38师113团冲出日军包围圈,与新38师主力会师。

1942年5月1日,进入野人山中的杜聿明和第五军接到军政部命令,“不再折返云南,应向雷多转移:,”雷多位于印度。同日,滇西的中日双方开始了隔江对峙。

1942年6月14日,第五军(含军部和新22师,下同)在大洛河边绝粮,以树皮果腹。

1942年7月日,第五军到达新平洋,终于得到部分补充。

1942年7月25日,第五军到达雷多,损失惨重。

1942年8月5日,中国远征军中的最后一支军队第五军96师走出缅北野人山,到达怒江。

1942年8月,在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合编为中国驻印军,史迪威任总指挥。

1943年春,新38师和新22师合组为新一军,郑洞国任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任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

1943年2月28日,中印公路开工66天,建成通车78公里,再向前就是“鬼门关”,中国工兵第十团在路边78公里处树立木牌,上书:“此路通向东京。”

1943年10月29日,新38师占领新平洋,在此建立了反攻胡康河谷的基地。当时,据守胡康河谷的是日军第18师团。

1943年12月28日,新38师攻克胡康河谷重要据点于邦。

1944年3月5日,中国军队占领日第18师团司令部所战地孟关,缴获日第18师团关防大印和师团长田中新一的私人图章。

1944年3月29日,日军被赶出胡康河谷。

1944年4月5日,中国军队开始进攻孟拱河谷。

1944年5月27日,新38师112团占领西通。

1944年6月16日,中国驻印军攻占加迈。

1944年6月25日,中国驻印军占领孟拱。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先后与日军第 18师团全部、第二师团第4联队、5师团128联队和151联队、第56师团146联队、5炮兵联队作战,并保持全胜。

1944年8月日,中国驻印军占领密支那。密支那战役中,先后投入了中美联合兵力五个团,历时78天,才攻克了5000日军守卫的密支那。中方参战兵力为:14师42团、30师88团和89团、530师150团,另有美军约一个团,总兵力达 11000人。

1944年9月,中国驻印军扩建改编,下设新一军和新六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 1944年12月15日,中国驻印军继续南下,占领八莫。

1945年1月14日,中国驻印军占领南坎,三日后,占领芒友。两支对日军进行反攻的中国军队胜利会师。

1945年1月28日,新一军30师继续南下,攻打新维,差点活捉日第56师闭长松山佑三。

1945年3月8日,新一军新38师112团和30师攻占腊戍。

1945年3月30日,另一支分兵南下的新一军530师,连战连捷,一直打到了缅甸中部的乔美。此为中国驻印军在缅甸的最后一战。

滇西反攻大事记

1943年4月,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任司令长官。

1944年3月8日,缅甸日军进攻印度英军的英帕尔战役爆发。

1944年3月17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建议趁日军主力被拖在攻打印度时,反攻滇西。

1944年4月6日,日军1师团攻占印度科希马,英军第四军固守英帕尔,第三军反攻科希马。

1944年4月25日,蒋介石电令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准备渡江出击。 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团军渡过怒江,进攻腾冲。

1944年6月上旬,第11集团军渡江进攻松山、龙陵。

下旬,总预备队第八军渡江,投入战斗。松山守军为第56师团11联队一个大队,龙陵守军为第56师团主力。腾冲、松山、龙陵,互成犄角,控制滇缅公路,日军在这里储粮三万吨,工事坚固。中国军队攻打极为艰苦。

1944年9月8日,第八军接替71军,攻克松山。

1944年11月3日,中国远征军各部协同攻占龙陵,然后向芒市推进。

1944年11月20日,第六军攻占芒市。

1945年1月10日,中国远征军攻占边境城市畹町。后与中国驻印军胜利

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