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通鉴直解?上? 卷之一

三皇纪

三皇,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这三个君叫做三皇。德冒天下谓之皇。古人质朴,未有皇帝称号,后世以其有大德,足以覆冒天下,故称之曰皇。纪,是记载其所行之事。三皇以前,还有君长,以其年代久远,无可考见,故作史者以三皇为始。

太昊伏羲氏

太昊,是伏羲氏之帝号,氏以别族,帝姓风,而以伏羲为氏,故称太昊伏羲氏。

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继天而王,故风姓。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曰太昊。

华胥,是地名。渚,是水中小洲。巨人,是大人。迹,是足迹。妇人怀孕叫做娠。昊,是光明的意思。

史臣说:大凡帝王之生,皆天所命,故往往有非常之兆。当初太昊生时,其母居于华胥之渚。偶见一个大人的足迹,他踏着那足迹,意有感动,天上又有虹光环绕其身,因而怀孕,遂生太昊于成纪地方。其后以木德继天而王。木生风,故以风为姓。以其有圣人之德,合日月之明,故称曰“太昊”。

人生之始也,与禽兽无异,知有母而不知其父,知有爱而不知其礼。卧则呿呿,起则吁吁,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太昊始作网罟,以佃以渔,以赡民用,故曰伏羲氏。养六畜以充庖厨,且以为牺牲,享神祇,故又曰庖羲氏。

呿呿,是人睡时鼾声。吁吁,是舒缓自得的模样。佃,是取禽兽。渔,是取鱼。网罟,是取禽兽与鱼之器。

上古之时,风气未开,民性颛朴,虽说人为万物之灵,实与禽兽之蠢然者无异。故其人但知有母,不知有父;但知相爱,不知礼体。卧则呿呿然鼾睡,起来则吁吁然行坐任意,再不知有一些念虑。饥时才去求食,饱则弃其所食之余,再不知有别样营求。吃的不过是地上草木,饮的不过是禽兽之血,就取禽兽的皮革遮蔽身体而已,不知有耕田凿井、布帛丝麻之利。至太昊王天下,才教民做网罟去取禽兽与鱼,以供饮食,而民皆便之,因此以伏羲为氏。又以其能畜养马牛羊豕鸡犬之六畜,以供庖宰厨膳,以为牺牲,而祭享天地祇,故又曰庖羲氏。

帝太昊伏羲氏,成纪人也,以木德继天而王,都宛丘。帝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于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于人,始画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为卦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书制有六: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谐声。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作甲历。

帝太昊伏羲氏,乃成纪人也,以木德继天而王天下,建都于宛丘地方。其德合天地之德,故天应以鸟兽文章,盖鸟兽之形色,粲然示人者,皆至文也;地应以河图、洛书,盖图书之奇耦,错然示人者,皆显数也。伏羲氏于鸟兽之文,图书之数,既已法则之,于是又仰观日月星辰之象于天,俯观刚柔高深之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变化于人,会合了三才的道理,创始画出八个卦来。每卦有三爻,以象天地人。因未尽其理,又重增三爻为六爻,一卦变做八卦,八卦变成六十四卦,以发泄神明幽微之德,以区别万物感应之情,定天下之吉凶,而成民之务焉。前此未有文字,只结绳而记事,于是又造书契,凡大小政事,皆有文字纪载,替了那结绳之政不用。其造书之法有六样: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谐声。以此六书制字,使天下的义理,都包涵于文字之中,天下的文字,都不出乎六书之外。又作甲历,以明天道、授人时。若伏羲氏者,诚万世文字之祖也。

上古男女无别,帝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又因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以龙纪官,故为龙师而龙名。于是共工为上相,柏皇为下相,朱襄、昊英常居左右,栗陆居北,赫胥居南,昆吾居西,葛天居东,阴康居下,分理宇内,而政化大治。

俪皮,是两张皮。共工、柏皇、朱襄、昊英、栗陆、赫胥、昆吾、葛天、阴康,都是臣名。

上古之世,男女混杂无别,伏羲氏始制为嫁娶之礼。时未有币帛,只用两张兽皮行礼。又正民之姓氏,使族类有分,通以媒妁之人,使合二姓之好。自是人始知夫妇为人伦之本,男女有别,不相渎乱矣。又因天降瑞物,龙马负图,出于孟河之中,遂以龙纪官,号曰龙师而龙名,如飞龙氏、潜龙氏、青龙氏、赤龙氏之类。于是命共工做上相,命柏皇做下相,朱襄、昊英两人常居左右,栗陆居北方,管北方事,赫胥居南方,管南方事,昆吾居西方,管西方事,葛天居东方,管东方事,阴康居下。这几个都是贤臣,分理着上下四方的事务。由是政成化行,而天下大治。夫伏羲古之神圣也,亦必赖贤臣分理而后成治道。此图治者之所当法也。

帝作荒乐,歌扶徕,咏网罟,以镇天下之人,命曰《立基》。斫桐为琴,绳丝为弦,弦二十有七,命之曰离徽,以通神明之贶,以合天人之和。桑为三十六弦之瑟,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而乐音自是兴焉。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

荒字,解做大字。扶徕、网罟,都是乐章名。扶徕之义未详。伏羲初作网罟,教民佃渔,而天下享其利,故有网罟之歌。镇,是安定的意思。立基,是乐之总名。按《礼记》疏中说,伏羲之代,五运成立,甲历始基,画八卦以定阴阳,造琴瑟以谐律吕,继德之乐,故曰立基。离,是大琴名。徽,是琴上十三个星,弹时按以为节者。贶,是赐。,是绳索。

伏羲知天地有自然之元声,人君当用之以和平天下,于是始作大乐。歌扶徕之曲,咏网罟之歌,劳来感动,以安定天下之人,名曰《立基》,盖用此为兴致太平之根本也。又见得桐桑二木,其材皆能发声,乃斫桐木为琴,绳蚕丝为弦,弦有二十七条,唤做离徽。奏之郊庙朝廷,用以感格神明,使其歆享降福;合和上下,使其欢欣交通。又绞丝作绳,被诸桑木,造为三十六弦之瑟。教民鼓之,以收敛身心,调养性情,使各得其本然之正,而声乐音律,遂自此起。盖其神圣开创,实始泄天地太和之秘,而为万世乐律之祖也。在位一百一十五年,然后崩,其享国长久如此。

炎帝神农氏

炎帝,是帝号。神农,解见下文。

少典之君,娶于有氏之女,曰安登,生二子焉。长曰石年,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以火德代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其起本于烈山,又号烈山氏,亦曰连山氏。其初国伊,继国耆,合而称之,故又号曰伊耆氏。

少典,是诸侯国名。有氏,是族名。姜水、烈山、伊、耆都是地名。

初少典之君,娶有氏的女为妻,名曰安登。生二子,长子名石年,即是炎帝,因养育于姜水地方,遂以姜为姓。比先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帝继其后,取木能生火之义,以火德王,火性炎热,故号为炎帝。炎帝虽育于姜水,其起初本在烈山,故又称为烈山氏,亦称为连山氏。其祖上曾建国在伊地,后又建国在耆地,合两处而称之,故又号为伊耆氏。

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都于陈,迁曲阜。初艺五谷、尝百草。古者民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而未知耕稼。炎帝因天时,相地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始教民艺五谷,而农事兴焉。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复察水泉甘苦,令人知所避就。由是民居安食力,而无夭札之患,天下宜之,故号神农氏。

陈,即今陈州,已解,见前。曲阜,即今山东曲阜县。农,是治田土以种谷之名。艺,就是种。五谷,是稻、黍、稷、麦、菽五样粮食。耒耜,是种田的器具。耒,即是耜柄。石,是药中所用之石。

炎帝神农氏以火德治天下,建都于陈,后又迁都于曲阜。初种植五谷、尝百草。盖上古之人,都只采草木的果实,与取鸟兽之肉以为食,而未知耕种稼穑之事。至炎帝因天有春夏秋冬四时,生长收藏,各有其候,又相度地势,高下燥湿,各有所宜,于是斫削树木做个耜,又把木揉得弯曲了,做耜之把柄,叫做耒,教百姓每将这器具去耕田种谷,而务农之事由此兴起焉。上古民有疾病,不知用药石医治。至炎帝始将各样草木的滋味,件件都用口尝过,因审查其性,或寒凉、或温暖、或平和、或大热。又辨别那药味中,可为主以治病的,借名为君;可随着别药治病的,借名为臣;可帮助别药的,借名为佐;可引导别药的,借名为使。辏合将来,以为治病之法。炎帝因尝辨药味,曾于一日之内,遇着七十样毒药。他有神圣之术,就把相制的药味,去解化了,那毒不能为害。恐人不知这等法则,遂造为治病的方书,以疗治百姓的疾病,而医药之道自此立矣。又审察地上的水泉,有味甘而养人者,有味苦而损人者,使人知避了那苦处,就那甘处。夫避苦就甘,则便于取汲,而民之居处得安;耕种以为食,则民得自食其力,免于饥饿;而又知医药以治病,则民得终其天年,而无有夭死之患,天下皆以为方便。因他造为耕种务农之事,以养活天下的人,这事从来无人想到,独是他制造出来,如通神的一般,故称为神农氏。

炎帝之世,其俗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始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有火瑞,以火纪官,故为火师,而火名。

廛,是市上民居。交易,是将货物相交换。

炎帝神农氏在位之时,民间风俗质朴厚重,端正诚悫。百姓每都不见忿争,而财用自然充足;朝廷上未有诏令,而百姓自然顺从。以德化民,虽威厉而不用刑杀,法度省简而不烦琐。先时未曾布市廛交易,到神农时,才教人布列店房于国都之中,每日中开市一遭,招致天下之人民,收聚天下的货物。如为农的有米谷,为工匠的有各样器皿,都把来交换买卖了,方才退去。人人各得其所欲,甚为方便。这是后世商贾之所由起。神农氏以火德王天下,当时适有火瑞,于是以火纪官,故为火师,而以火名官。如春官名大火,夏官名鹑火,秋官名西火,冬官名北火,中官名中火之类是也。

炎帝之世,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帝命,其臣箕文谏而被杀。炎帝益修厥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来归其地。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也。在位一百四十年,崩于长沙之茶乡。

夙沙氏,是当时诸侯的名号。箕文,是夙沙氏之臣。交趾、幽都、旸谷、三危、长沙、茶乡,都是地名。

炎帝神农氏之世,诸侯有夙沙氏背叛,不奉行神农的命令。他有个贤臣叫做箕文,谏他,反被他杀了。夙沙氏之无道如此,神农也不去征他,只益修自己的德政以感化之。于是夙沙氏的百姓,都恶夙沙氏之无道,而仰神农之德化,遂自攻杀其君夙沙氏,而以其地来归。于是南边至交趾,即今安南国地方;北边至幽都,即今顺天府地方;东边至旸谷,即今东海边日出的地方;西边至三危,即今陕西沙州地方,莫不服从神农之教化也。在位一百四十年,因巡狩而崩于长沙之茶乡。

黄帝有熊氏

黄帝,是帝号。有熊,是国名。黄帝以国为氏,故称黄帝有熊氏。

姓公孙,讳轩辕,有熊国君之子也。生而神灵,长而聪明。是时神农氏为天子,诸侯相侵伐,神农氏不能征。炎帝侵陵诸侯,蚩尤最为强暴。轩辕修德治兵,与炎帝战而胜之,又禽杀蚩尤于涿鹿。于是诸侯咸归轩辕,遂推轩辕代神农氏为天子,是为黄帝。

讳,是名讳。禽,是拿获,与擒字一样。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有熊国君之子。他生下来就神圣灵异,不可窥测,到年纪长大,越发聪明过人,天命人心已有所归矣。此时炎帝神农氏的后代子孙衰弱,管不得天下,各国诸侯彼此相侵陵攻伐。炎帝既不能征讨,反去侵陵那诸侯。而其时诸侯中,有名蚩尤者,更为刚强暴虐,人受其害。轩辕不忍见天下之乱,因此内修德政,外振兵威,伐炎帝而胜之,又禽获蚩尤于涿鹿地方。于是四方诸侯,怀德畏威,都来归附轩辕,遂推尊轩辕替神农氏为天子,是为黄帝。

元年,黄帝既为天子,于是始立制度,天下不顺者,从而征之。其土地东至于海,西至于崆峒,南至于江,北逐薰鬻,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常,以师兵为营卫,以云纪官,有土德之瑞。举风后、力牧、大山、稽、常先、大鸿,得六相而天下治,神明至。

崆峒,是山名。薰鬻,是北虏名。邑,是帝王所居的去处,叫都,又叫邑。涿鹿,是地名,即今之涿州。阿,是地势弯曲处。风后、力牧、大山、稽、常先、大鸿,是六个臣名。

黄帝即位之元年,既立为天子,于是创立治天下的法度。天下诸侯,若有不顺从法度的,即用兵征讨之。其所管的地方,东边到于海,西边到于崆峒山,南边到于江,北边驱逐虏人薰鬻,使之远遁,遂建都于北方涿鹿之阿。然虽建都于此,却迁移不定,或在这里住,或在那里住,所至无城郭,只以众兵周围摆列,如营垒一般护卫着。因受命有云瑞,遂以云纪官。如春官为青云氏,夏官为缙云氏,秋官为白云氏,冬官为黑云氏,中官为黄云氏。又有土德之瑞,举用风后、力牧、大山、稽、常先、大鸿。得了这六个贤人为相臣,于是治道通乎天地。上无日月星辰失度之变,下无山崩川竭水旱之灾,虽神明亦感而至,如河图献瑞之类是也。

帝受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命容成造历,命隶首作算数,命伶伦造律吕,命车区占星气,容成兼而总之。为文章以表贵贱,作舟车以济不通,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八家为井,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设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举封禅之礼,作《咸池》之乐。远夷之国,莫不入贡。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正妃二子,一曰玄嚣,二曰昌意,皆为诸侯。黄帝崩,人以为仙去。子玄嚣立,是为少昊金天氏。

斗纲,是北斗的柄。大挠、容成、隶首、伶伦、车区,都是臣名。封禅,是祭名。咸池,是乐名。

黄帝既受河图之瑞,仰观于天,见日月星辰之垂象,于是设灵台,立五官,或占日、或占月、或占风,从此才有星官之书。初时伏羲作甲历,起于甲寅,以纪岁月昼夜方位而已。至是又命大挠因其法,探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情,占斗柄所指之方,始作甲子。亦用支干相配以名日,而定之以纳音,如甲子乙丑属金,丙寅丁卯属火之类。命容成造历日以定四时,即今《大统历》便是。又命隶首作百十千万之算数,即今九章算法便是。又命伶伦取嶰谷之竹,截而吹之,造为六律六吕以正五音。又命车区占星气以验灾祥。仍命容成兼总其事。又染五采为文章,以表贵贱之分,如旗帜车服之类,各有等级是也。又作舟行水,作车行陆,济道路之不通者。既而俯察于地,画九野,分九州,得百里之国万区。乃合八家做一井,井一为邻,合三邻做一朋,合三朋做一里,合五里做一邑,合十邑做一都,合十都做一师,合十师做一州。设左右大监之官,使他监临万国,如今总督巡抚是也。又举封禅之礼以祭天地,作《咸池》之乐以和神人。时远方四夷之国,都来进贡。帝生二十五子,得姓者一十有四人。正妃所出有二子,长名玄嚣,次名昌意,初皆为诸侯。及黄帝没,人以为仙去,玄嚣以长嗣立,是为少昊金天氏。

五帝纪

五帝,是少昊、颛顼、喾、尧、舜。按谥法,德象天地谓之帝。以上五君,皆有配天地之德,故称五帝。这后面通是记五帝的事迹,故曰《五帝纪》。

帝少昊

少昊名挚,姓己,黄帝之子玄嚣也。母曰嫘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渚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

华渚、穷桑、青阳、曲阜,都是地名。

史臣说:帝少昊名挚,姓己,即前面说的黄帝之子玄嚣也。其母是黄帝正妃,名叫做嫘祖。曾出游于华渚地方,适有大星光耀如虹霓一般,下临其地。嫘祖因感着这祥瑞,遂怀孕而生帝少昊。当黄帝在位之时,少昊初封为诸侯,降居江水地方,又迁邑于穷桑之地,故号穷桑氏。又曾建国于青阳之地,又号青阳氏。到后来继黄帝而即帝位。黄帝以土德王天下。土能生金,故少昊以金德王天下,遂改号为金天氏。以其能修举太昊伏羲氏治天下的法度,故称为少昊。少昊王天下之后,定国都于曲阜。

元年,少昊之立也,凤鸟适至,因以鸟纪官。帝之御世也,诸福之物毕至。爰书鸾凤,立建鼓,制浮磬,以通山川之风。作《大渊》之乐,以谐神人、和上下,是曰《九渊》。

书鸾凤,是图写鸾凤的形象。建鼓,是大鼓。浮磬,是采地上浮石做成的磬。大渊,是乐名。

少昊之元年,凤鸟适然来至。这凤鸟是不常有的瑞物,其来又正当即位之初,少昊因此祥瑞,故以鸟纪官。如凤鸟氏历正、玄鸟氏司分之类是也。不但有此凤瑞而已,自他在位之时,凡飞潜动植,诸福之物,莫不尽至焉。少昊于是使人描写那鸾凤的形象于乐器上,又设立建鼓,制造浮磬。作《大渊》之乐,以通山川之风气;用之祭祀郊庙,以谐神人;用之宴享朝会,以和上下。乐有九成,是以名曰《九渊》。盖自伏羲、黄帝时,皆已作乐,而至此又加备矣。

少昊氏衰,九黎乱德。天下之人,相惧以神,相惑以怪,家为巫史。民渎于祀,灾祸荐至。帝在位八十四年崩,寿一百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兄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

衰,是衰老。九黎,是黎氏九人,乃少昊时的诸侯。巫史,是祝祭祈禳的人。云阳,是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

少昊氏至衰老之时,有诸侯黎氏九人,欲乱其德政,造为鬼神怪异之说,以愚天下之人。而人或信之,以鬼神相恐惧,以怪异相煽惑。于是人家都为巫史,烦渎于祭祀,以求禳灾免祸。如近世假降邪神之类,不知祭不可渎,渎则不敬,灾祸反荐至焉。盖九黎见帝衰老,欲民归己,故鼓惑如此。然帝素能修太昊之法,而彼又是邪说,故终不能改其历数也。帝在位八十四年崩,寿一百岁,葬于云阳地方,故后世又称为云阳氏。兄昌意之子高阳氏继立,下面所称帝颛顼的便是。

按前称黄帝正妃二子,一曰玄嚣,二曰昌意。此称昌意为兄,前后疑有一误,修史者仍而弗改,盖疑以传疑之意也。

帝颛顼

帝颛顼,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帝颛顼,号高阳氏,乃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少昊之侄也。

元年,土地东至于蟠木,西至于流沙,南至于交趾,北至于幽陵。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动静之物,小大之神,莫不砥属。颛顼崩,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动,是物之有知的。静,是物之无知的。砥,是平定的意思。属,是服属。

颛顼承黄帝少昊已成之业,而又圣德广被,为四海所归,故其即位之元年,所管的土地,就极其广大。东边到蟠木地方,西边到流沙地方,南边到交趾地方,北边到幽陵地方。颛顼之德,沉静渊深而有谋虑,疏畅通达而知事理,足以通幽明之故,而为神人之主。于是明而万物,或动的,或静的;幽而百神,或小的,或大的,无不坦然安定而皆来归属。颛顼享年九十六岁而崩,于是玄嚣之孙高辛继立,号为帝喾。不立颛顼之后,而立高辛者,必以高辛氏有圣德故也。

帝喾

帝喾,号高辛。玄嚣之孙,黄帝之曾孙也。

高辛,是地名。帝喾起于高辛,因以为号。是帝玄嚣之孙,黄帝之曾孙也。

元年,帝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既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崩,其子挚立。

郁郁,是和穆的意思。嶷嶷,是凝重的意思。

帝喾的资性聪察,于事能见到那深远的去处。又明睿,于理能穷到那精微的去处。行事则顺乎天之义理,而不敢违越;治民则知那紧急所在,而不敢迟缓。以仁存心,而宽严相济,是仁而有威;有惠及物,皆实心实政,是惠而能信。修身以化天下,而天下自然顺从,不待以法度强之也。取材于地,而用之有节;安抚万民,而施以教诲。按黄帝时所造历书,以察日月之晦朔弦望而成岁时,日来则迎之,去则送之。又能明于鬼神之理,而敬以事之。其容色,则郁郁和穆,有人君之容;其德性,则嶷嶷凝重,有人君之德。凡百举动,务要合乎时宜,不肯任其私意。穿的衣服,只与士人一样,不肯过乎华靡。凡此皆中道所在,而帝能执之,以遍施乎天下。是以天下之人,不止近者悦服,但凡日月照临的去处,风雨沾被的去处,亦无不悦服而顺从者。在位七十五年而崩,其子挚继立。

帝尧

帝尧,喾之子,挚之弟也。挚立,封尧为唐侯。挚崩,尧立。

帝尧是帝喾之次子,挚之弟也。挚以长子继喾而立,封尧为唐侯。其后挚以荒**见废而崩,于是诸侯尊尧,立为天子。

元年,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白马,茅茨不剪。

收,是冕名,其色黄,故曰黄收。纯字,读作缁字,是黑色。彤,是赤色。茅茨,是茅草,以之覆屋者。

帝尧继帝挚而即位,始称元年。尧之德,其仁广大,如天之无所不覆。其智通微,如神之无所不知。近者莫不依就他,如向日之光华;远者莫不瞻望他,如仰云之覆渥。虽富有四海,能恭俭而不矜肆;虽贵为天子,能敬谨而不怠缓。所戴的是黄冕,所着的是黑衣,所乘的是赤车,所驾的是白马,所居的宫室上面是茅草覆盖的,不用剪裁修饰。

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一民饥,曰我饥之也;一民寒,曰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我陷之也。百姓戴之如日月,亲之如父母。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

帝尧之心,时常念着天下,尤加意于失所的穷民。一民无食而饥,就说是我不能足其食以饥之也。一民无衣而寒,就说是我不能足其衣以寒之也。一民犯法而有罪,也说是我平日不能教化他,使之陷于有罪也。把这几件百姓的事,都任以为己责,所以百姓仰戴他如日月一般,亲爱他如父母一般。仁昭而惠泽极其显著,义立而法制无所废弛。德之所施者博大,而化之所及者广远。当时之民,不待爵赏而自劝于善,不待刑罚而自顺其治。《书》所谓“黎民于变时雍”者是也。

是时,十日并出,焦禾杀稼。又有大风、猰貐、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欣悦,莫不向服。定天下道里远近广狭之名。

猰貐,是兽名。封豨,是大豕。修蛇,是长蛇。羿,是人名,古之善射者。青丘、洞庭、桑林,都是地名。

当尧即位之初,七政失缠,有妖日并出于天上,其光酷烈,把下面的禾稼都焦槁了。又有怪物能作大风,坏人屋舍,恶兽猰貐、大豕、长蛇,都为民害。帝尧乃使善射的人名羿者,以丝系矢,缴大风于青丘之泽。又上面射去十日,下面击杀了猰貐,斩长蛇于洞庭之滨,擒大豕于桑林之野。一应害人之物,皆驱除了。由是万民得以全生,欣喜欢悦都来归服。然后将天下道里远近广狭,各定其东西南北方向之名。盖尧承帝挚之后,朝政荒乱,戾气充塞,故天象见异,物怪并兴。及七政既齐,帝德广运,则万邦协和,而天人交应矣。然此亦作史者传疑之言,固未足深信也。

是时洪水为灾,尧问群臣,举能治水者。四岳举鲧,使之治水。鲧为人方命圮族,尧试用之,果然功绩弗成。

尧时大水为灾,下民受害。尧问群臣,举善治水之人。四岳举崇伯鲧。然鲧之为人,违背上命,伤败族类。尧已知其不可用,但急于救民,又因四岳强举,姑试用之。鲧乃不知顺水之性,枉兴徒役,筑堤障塞,九载不能成功,尧遂废之。

尧作乐,名曰《大章》。

尧作一代之乐,以和神人,叫做大章。此时尧之政教大行,法度章明,故乐名《大章》,以象德也。

尧之子名丹朱,不肖。在位七十年,尧求贤德可以逊位,群臣咸举舜。舜为人贤明,尧亦闻之,于是以二女妻舜。舜以德化率二女,皆执妇道。尧以舜为贤,遂使之摄位。

尧子丹朱,为人嚚讼,不能象尧之德,难以君临天下。尧在位已七十年,渐觉衰老,要求贤圣有德之人,托以天下,群臣乃同举虞舜。舜为人,极其贤孝聪明,尧亦素闻之。欲传以天下,先试他仪刑于家者何如,于是将二女娥皇、女英,与舜为妻。舜则以德化导二女,都恪执妇道,不敢以贵骄其夫子,慢其舅姑。又将难事历历试他,都随事有功。尧乃信舜果是贤圣,遂使权摄帝位,代行天子之事。

又二十八年,尧崩。在位九十八年,寿一百九十八岁。舜避尧之子丹朱于河南,天下朝觐狱讼者,不归丹朱而归舜。舜于是即天子之位。

舜摄位二十八年,尧乃弃世,计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九十八岁。舜仍要让位与尧之子丹朱,乃避处于河南地方。然帝尧付托有素,天下蒙舜德泽已久,都一心爱戴。故诸侯朝觐者,狱讼求平者,皆不归往丹朱,而归往于舜。舜见天命人心归向于己,不得复辞,于是即天子之位。

帝舜

帝舜,黄帝八代孙也。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康敬,康敬生句芒,句芒生牛,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姓姚氏。舜母死,继母生象。父母及象,皆下愚不移。瞽叟惑于后妻并少子,尝欲杀舜。舜尽孝悌之道,事父母,待其弟,每尤加恭顺。耕于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于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于河滨,河滨之器不苦窳。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二十以孝闻。三十,尧之子丹朱不肖,求可以代己位者,四岳群臣皆举舜。尧乃召舜,舜至,尧将逊以位,先察试其才能。乃使之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帝舜,是黄帝第八代的孙。始初黄帝生昌意,昌意生帝颛顼,帝颛顼生穷蝉,穷蝉生康敬,康敬生句芒,句芒生牛,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姓姚氏。舜的生母早故,瞽叟又娶后妻,生个儿子,名叫做象。舜之父母与其弟象,都是下等极愚的人,不可以道理化改者。瞽叟因偏听了后妻与少子象之言,三个人尝谋要杀舜。舜知道了,设法躲避,方才得免。然未尝以此怀怨,只尽自家孝悌的道理,事其父母,待其弟,每每愈加恭敬和顺。盖但知我为子为兄的道理当尽,而父母之不慈,与其弟之不善,所不计也。舜虽是黄帝之后,至其父祖时衰微,身无爵禄,穷居畎亩之中,不免为耕稼陶渔之事以养父母。而其至圣之德,见者无不感化焉。尝耕田于历山,那历山之人都彼此逊让其所耕的田界;尝取鱼于雷泽,那雷泽之人都彼此逊让其所居的屋地;曾烧造瓦器于河滨,那河滨的人都学他一般信实,做出来的器皿,个个完美中用,没有苦窳不堪的。凡舜所住的地方,人便都来归依他,成一个聚落。及至二年,日渐加多,就如一个县治。及至三年,愈加辏集,就如一个都会。其为人所信从如此。舜才二十岁时,人就都闻他的孝名。至三十岁时,帝尧因其子丹朱不肖,访求有德之人,可以代己位者,四岳与群臣众口一辞,都荐举他。尧乃使人召舜,舜既来到,尧欲传以天子之位,然犹未敢轻易,且先察试其才能。乃使舜为司徒之官,使之修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五典。舜则敬慎以美其教化,而人之具此五伦者,莫不克从。又使为百揆之官,统领众职。舜则及时以修举庶务,而事之总于百揆者,莫不时序。又使他兼管四岳,以宾礼四方诸侯。舜则能以礼辑和那来朝之诸侯,莫不穆穆然极其和顺。又因洪水为患,使舜到山林中相度形势。适遇猛风雷雨,人皆惊惧失常,舜则神气自如,略不迷乱。帝尧历历试舜,见其才德器量,无所不宜如此,然后决意付以大位也。

是时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谓之“八元”。世济其美,尧未及举。舜于是举“八恺”,使主后土;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尧于是使舜摄位。又帝鸿氏有不才子,号曰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号曰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号曰梼杌;缙云氏有不才子,号曰饕餮,谓之“四凶”。尧未能去,舜皆投之四裔,即共工、兜、三苗、鲧也。舜以鲧治水无成功,于是殛之于羽山,举其子禹,使之治水。舜摄位之后,二十八年,尧崩。舜避位于河南。天下朝觐、讴歌、讼狱者,不归尧之子而归舜,舜遂即天子之位。

高阳氏、高辛氏、帝鸿氏、少皞氏、颛顼氏,皆上古帝王的后代。缙云氏,是上古夏官的后代。四裔,是四方边远之地。

当舜相帝尧之时,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敳、梼戭、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这八个人都有和粹之德,天下之人号他做“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这八个人都有善良之德,天下之人号他做“八元”。“八恺”“八元”十六族,世世成其美德,帝尧未及举用他。舜于是荐举“八恺”于帝尧,使他为司空之官,主土地之事。又荐举“八元”,使他为司徒之官,布五教于四方。那时帝鸿氏有不才子一人,号做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一人,号做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一人,号做梼杌;缙云氏有不才子一人,号做饕餮。浑沌、穷奇、梼杌、饕餮四族,世世成其凶德,总名“四凶”。尧未及除去他,至舜则皆除去之,投弃于四方边远之地,即《书经》上所载共工、兜、三苗、鲧四人也。舜既殛杀鲧于羽山,知鲧有贤子名禹,又举而用之,使他继其父以治水,而功绩果成。不以其父之恶而弃其子之善也。夫舜为天下举贤去凶,有功德于民甚多,所以摄位之后,到二十八年,帝尧崩时,舜虽避位于河南,以让尧之子丹朱,而天下同心归之。凡来朝觐的、讴歌圣德的、求决狱讼的,都不肯归尧之子,而惟归舜。舜以人心归己,不得终辞,遂继帝尧而即天子之位。

元年,舜既即位,号有虞氏。使禹为司空,弃为后稷,契为司徒,皋陶为士,垂为共工,益为朕虞,伯夷为秩宗,后夔为典乐,龙作纳言,是所谓九官也。舜作乐,名曰《九韶》之乐。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于是荐禹于天,使之代己位。舜在位五十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在位五十年,寿一百一十岁。禹避商均之位于阳城,天下不归商均而归禹,禹遂即天子位。

禹、弃、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俱人名。司空、后稷、司徒、士、共工、虞、秩宗、纳言,俱官名。

舜既即天子之位,国号称有虞氏。以为治天下惟在任人,任人当量才擢用。于是使禹做司空之官,管治水土;弃做后稷,管教稼穑;契做司徒,掌教化;皋陶做士师,掌刑法;垂做共工,掌百工之事;益做虞官,掌山泽草木鸟兽;伯夷做秩宗,掌郊庙社稷之礼;夔主作乐,以和神人;龙做纳言,以宣上命,遂下情。古称舜时有九官,皆贤圣之佐,即此九人也。九官既命,各称其职,所以事事做得停当,而舜则恭己无为,成四方风动之治。治功既成,乃象其功德作乐,以奏于祭祀燕飨,名为《九韶》之乐。韶字解做继字,以其继尧成功,故称为韶。乐有九奏,故曰《九韶》。舜的子叫做商均,亦如丹朱不肖,不可以治天下。看得群臣之中,可传天下,无过禹者,于是荐举于天,使代己即位。舜在位五十年,往南方巡狩,遂崩于苍梧地方,寿一百一十岁。禹不敢受舜之禅,还欲商均继立,避到阳城。其时天下之朝觐、讼狱者,不归商均,都去归禹。禹知天命人心不可终辞,遂继舜即天子之位。夫三代以前,君天下者,禅继无常,而天命人心,惟归有德。自禹以后,父子相传,遂为定制。然而祚之长短,亦系乎德之盛衰。则夫创业垂统,与继体守成之君,欲为传世无穷之计,皆不可不以德为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