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好旅伴的定义是什么?

其实,从厦门大学的那天开始,我们的三人之旅就开始有了一点分歧,就是到底要逛还是要吃?这点分歧在鼓浪屿被激化的更加明显。

在小C看来,旅行就是吃吃喝喝睡睡,而不必过于奔波,所以打卡一些美食就好,其他时间可以一直在酒店睡觉。在我和兔兔兴奋的沉浸在各个店里打开盖章“集邮”的时候,小C多次表示她好累不想逛了,她今天的行程可以到此为止了,大家一度闹得有点不愉快。而在当时精力充沛的我看来,旅行更加重要的是体验,这才是你从生活地到一个陌生目的地的意义所在,所以我想要看更多、听更多、感受更多,看着攻略上还有那么多没有去到的地方,我不想给自己的厦门看海之旅留下任何的遗憾,坚持要玩到天黑也要一一打卡。而兔兔本身也是比较爱玩的性格,大概有七成的比例倾向于我。但同时,她又是一个非常considerable、非常细腻敏感的女生,总会考虑到大家的想法而照顾所有人的心情。小C是她的室友,我是她的好友,她悄悄跟我说,因为我们两个更加了解和亲密,所以她还是想要照顾小C的情绪。

我接受了这个设定,我的闺蜜选择牺牲我的情绪而去照顾另一个人的情绪。我当下就决定分开旅行。因为回厦门需要坐船,我就说,你们先回去好了,我自己赶最后一班船。虽然我的内心也有一些害怕自己晚归,也有一些赌的成分,希望她们陪我,但无奈小C坚持要走,兔兔觉得我自己也完全没问题,就陪小C回酒店休息了。

之后,我独自去探访了日光岩、皓月园还有鼓浪洞天。在这个过程里,我感到很孤单,不是因为自己旅行、没人拍照而孤单,而是因为我心中的好朋友抛下我而去顾虑一个“次好朋友”的行为而感到孤单,因为我无法在第一时间跟她分享我的感受而孤单。甚至在后面两天的行程中,我都有点气鼓鼓的闷闷不乐,无法排解我的情绪而与他们强颜欢笑。可能在当时的我看来,好朋友和男朋友一样都是亲密的伙伴,所以,我感觉我们的旅行仿佛像情侣分开旅行似的,也让我的内心产生了一点罅隙。现在想来,觉得当时的自己太不成熟了,任性地笃定只有自己要的那份纯粹才是友情最好的注解,却不懂人与人之间总是有无法相互理解的部分,也不应该没有试着去与兔兔沟通,就跟她生上了气。我执着与自己的非黑即白,也无法合理容忍其他人有夹杂其中的灰色部分。

坐在鼓浪洞天下,我突然觉得很失落,那时我把友情看的无比重大,想起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亲爱的伽利略》,也是我们一起看过的电影,觉得更加难过了起来。电影讲的是一对好朋友有点离家出走性质的异国旅行,他们一个失恋一个受挫,一拍即合踏上了异国旅行。在语言不通的国家,她们产生矛盾、差点走失,但却在危险发生时第一时间寻找彼此,仍然重修旧好的故事。然而,不是人人都能拥有亲爱的伽利略,也不是人人都想当那样的伽利略,更多时候,是回首一下的迷茫,也是不容置疑的曾经相伴过的瞬间。现在想来,我真的太沉浸于自己失落的情绪,也太执着于抓住自己特别想抓住的东西了。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我们并不是合适的好旅伴,不仅指她,也指我自己,无关对错,仅仅是没有那么同道,所以没有那么尽兴。好旅伴的标准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是可以吃到一块、玩到一块、睡到一块,在旅行的原则问题上首先达成一致:这次旅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预算要更多的分配在酒店、美食、景区景点还是购物?旅行的日常行程和作息怎么安排?如果有矛盾的地方,我们用什么方式解决?是互相妥协配合,还是分头行动?

其实,找伴侣也是同样的标准吧。类比到人生这个漫长又充满矛盾的旅途中,一部分时间里,你包容我陪伴我多一些,让我能够充分享受向往的时光;而另一部分时间里,换我做这个包容和陪伴的角色,帮助你实现你的梦想。

后来到各处去看海的旅行中,我自然而然的学会了不强求,很难说是从这次经历中领悟的,还是说后来的旅伴并不是我真正意义上那么“好的朋友”,所以追求纯粹的我,反而能够让渡更多给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去过更多的地方,也同样,没有那么执着于必须见到、看到什么,因为明白能记在脑海中的始终寥寥,而去回味这些寥寥的时候,最暖心的还是那种一起旅行的快乐感觉,和任何人都是一样。